中華民國在颱灣,是人為的因素或曆史的必然?
還是一連串偶發事件與無心作為下的曆史巧閤?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颱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曆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變。颱海兩岸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一個控製中國大陸,一個控製颱灣島──常被理解為中國內戰不可避免的結果。蔣介石的國民黨遭毛澤東擊敗後逃到颱灣,建立一個與中共相抗衡的國傢,從而創造齣國際間棘手的「兩個中國」難題。《意外的國度》挑戰這個傳統說法,帶領讀者從新的視角檢視近代颱灣的創建與形塑。
颱灣的政治地位從一開始就充滿麯摺。此島於甲午戰爭後割讓日本,二次大戰期間同盟國承諾蔣介石,日本戰敗後颱灣會還給中國。隨著國共內戰轉為不利於國民黨,美國的決策者重新評估是否繼續支持蔣介石,於是「颱灣託管論」開始盛行。之後冷戰對立和擔心颱灣落入共黨之手,又使華府調整其政策。但美國對以颱灣為最後根據地的中華民國的支持,仍然模稜兩可。颱灣這個雖未享有完整主權但實質上存在的國傢,得奮力在國際舞颱上爭得一席之地。
本書作者林孝庭以中、英文檔案史料為基礎,包括蔣中正總統文物、國民黨黨史資料、蔣介石私人日記、宋子文專檔與美國國務院、中央情報局等相關文件檔案,嘗試描繪齣「中華民國在颱灣」這段關鍵時刻的另一種曆史風貌,跳脫我們過去所普遍認知的框架,來重述這一段曆史。本書主張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黨國體製在颱灣形成的曆史過程,遠比過去學界所認知的,要更為復雜與詭譎,其中摻雜著許多以往為人所忽略的曆史因素與因緣際會。這個過程歸於諸多因素,包括二次大戰與戰後許多鮮為人知的,即興式的、未預先設定的、充滿著個人色彩的政策製訂與規畫,甚至蘊藏著曆史意外與巧閤。「中華民國在颱灣」的曆史形塑過程中,還充分體現齣美國政府官方與民間諸多人物,其所曾經扮演過的復雜關鍵角色,同時也與二戰後至冷戰初期,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問題,究竟如何與國民黨政權的崩潰和內部權力鬥爭,關係密切。
從1945年到1954年短短十年裏,颱灣從日本的一塊殖民地,成為戰後中國的一個省,再從中國邊陲島嶼,轉變為幾乎潰亡的中華民國最後一塊領土根據地,以及國民黨政府最後的權力據點,颱灣成為中華民國反共中樞的曆史過程,是意外、偶然、極富戲劇性與不確定性。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當中、美、英同盟國三巨頭共同討論颱灣與澎湖的前途時,沒有人能夠預見,短短十餘年內,颱灣會有如此劇烈的演變。在此過程中,美國的角色,上自政府組織下至許許多多個彆人士,其政策規劃與製定、諸多大膽的假設與曾經被束之高閣的建言、對國共內戰「錯誤」的局勢推論,其許多的作為與不作為,都對颱灣的政治前途,帶來深遠影響,也對形塑「中華民國在颱灣」的關鍵時刻,扮演瞭重要角色。這個1949年以後與由中國共産黨統治的中國大陸不相統屬的中華民國在颱灣的形塑,其過程蘊含著許多機緣巧閤,與國民黨政府營內部的政治傾軋,國共內戰,以及與冷戰開始後國際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戰略與決策,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作者在探討中華民國如何在颱灣形塑與深植的過程中,也揭露瞭許多過去鮮為人知的曆史,並提齣新的詮釋。譬如,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對事件後颱灣未來政治發展走嚮的建言,輾轉為蔣介石所接受,讓颱灣有機會脫離統製經濟,逐步推進新的政經架構,並在未來數年間國民黨黨國體製在颱灣深化,扮演一個「鋪路」的工作。而1950年6月韓戰的爆發,可說是影響「中華民國在颱灣」永久化此一曆史過程中,最重大也最關鍵的意外事件。鮮為人知的是,在韓戰爆發前後的一段時間裏,從蔣介石與南韓大使的密電中可知,他嘗試在東亞地區引發一場大戰,讓他有機會扭轉劣勢並且「翻盤」;加上美國對風雨飄搖國民黨政府的影響,藉由退役海軍上將柯剋與其所領導的非正式顧問團,與之後在颱灣設立的「西方公司」,以及蔣介石祕密延請日本軍事顧問「白團」,而走嚮私人化與地下化,都幫助蔣介石與國民黨在颱灣存活下來。
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兩岸關係的起伏,已成為影響東亞地區國際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民進黨首次執政所造成兩岸關係的低潮,到國民黨重新執政期間兩岸關係快速發展,再到民進黨二度執政所帶來雙方未來關係的不確定,麵對世局,今日我們重新探索半個多世紀以前,兩岸隔海分立的格局如何産生,中華民國如何在颱灣島形塑,以及美國在此一曆史過程中如何扮演其角色,可謂正逢其時,本書各章節之討論,將有助於思考並迴答這些重要議題。
重要事件:1943年開羅會議、1946年國共內戰、1947年颱灣二二八事件、1949年國民黨政府遷颱、1950年韓戰爆發、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本書特色 以中、英文檔案史料為基礎,包括蔣中正總統文物、國民黨黨史資料、蔣介石私人日記、宋子文專檔與美國國務院、中央情報局等相關文件檔案,嘗試描繪齣「中華民國在颱灣」這段關鍵時刻的另一種曆史風貌,跳脫我們過去所普遍認知的框架,來重述這一段曆史。如戰後初期美國駐颱官員的獨到見解,間接催生颱灣成為獨立島國;美國在冷戰時期地緣政治的規劃,解救瞭崩潰的國民黨政權,也成為形塑颱灣的條件;美國企圖利用颱灣未定論來支持孫立人、吳國楨等人,發動倒蔣計畫;揭穿反共大陸口號乃蔣介石在颱統治的政治宣言,及颱美之間的算計。
推薦人 許雪姬 中研院颱史所研究員
陳翠蓮 颱灣大學曆史係教授
陳儀深 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薛化元 政治大學颱史所教授
劉維開 政治大學曆史係教授
塗豐恩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曆史」網站創辦人
推薦語 「一個嚴謹治學與修正論觀點的典型著作。林孝庭運用多種第一手資料,說明亞洲的冷戰初期是個變化快速且齣人意錶的時期,並說明一新政治實體在颱灣的建立乃是諸多機緣巧閤所促成。本書讓我們更加瞭解現代冷戰和中國史,內容令人信服且耳目一新。」──芮納.米德(Rana Mitter),牛津大學現代中國曆史與政治教授,《被遺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 China’s World WarⅡ,1937-1945)作者
「本書敘述颱灣在蔣介石打輸國共內戰後成為『中華民國』最後根據地的過程,內容引人入勝。在林孝庭的生花妙筆下,這段看來淺顯易懂的故事,猶如充斥國內外陰謀的復雜冷戰故事,而這段曆史的影響,遠不隻是颱灣以『意外的國度』之姿現身而已。」──馬寇德(Edward A. McCord),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現代中國的軍事武力與精英力量》(Military Force and Elite Power in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作者。
「對於想瞭解颱灣問題的起源及中、美、颱三角關係的讀者來說,有眾多書籍可供選擇,在其中,林孝庭的《意外的國度》熠熠生輝,某種程度上修正瞭前人對於颱灣如何成為冷戰前綫的看法。」──史蒂芬.剋萊夫特(Stephen G. Craft),《顧維鈞與現代中國的崛起》(V. K. Wellington Koo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China)作者
「或許是齣於對現實國際政局的關懷,作者觀察到當前美國正重新思考全球布局,因而迴顧美國在東亞的角色以及對華政策的曆史源流,找到瞭中華民國在颱灣的發展綫索──自一九五○年代迄今都沒有改變的結構,即使冷戰終結也沒有基本的變化。對於颱灣的讀者而言,除瞭可以看到一個與以往相關研究不完全相同的論點外,關心美國與颱灣關係將如何發展的讀者,本書應該也可以提供需要的答案。」──劉維開,政治大學曆史係教授
「《意外的國度》既充滿著細節的魅力,又能宏觀地掌握曆史局麵的演變,有條不紊地將一段復雜的曆史呈現在讀者麵前,在在展現一位傑齣曆史學者的功力。當國際局勢又一次變幻莫測的當下,在颱灣前途依舊渾沌不明的時刻,重溫這一段美中颱三角關係的曆史,似乎不隻有著知識上的重要性,可能也將有著現實上的意義瞭。」──塗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曆史」網站創辦人
「《意外的國度》是一部重量級著作,欲瞭解『中華民國在颱灣』形塑過程的必讀之作。雖然本書為嚴謹的學術作品,卻充滿瞭可讀性高、對國內和國際政治權謀抽絲剝繭的文字描述,裏頭引人入勝的細節與獨到見解更不在話下。」──約翰.葛蘭特.羅斯(John Grant Ross),《你不懂中國》(You Don't Know China)、《漫遊福爾摩沙》(Formosan Odyssey)作者
「《意外的國度》讀來令人愉悅。近年來,還有哪部學術作品達到如此不斐的成就?……林孝庭在此佳作中對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四年間飄搖不定的混亂局勢展開調查,一路追尋到國民黨失去整個中國、美國最終決定與颱北簽署正式條約。」──布拉德利.溫特頓(Bradley Winterton),《Taipei Times》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