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在台湾,是人为的因素或历史的必然?
还是一连串偶发事件与无心作为下的历史巧合?
《意外的国度》探讨「中华民国在台湾」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这个历史过程中,美国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转变。台海两岸两个中国政权的存在──一个控制中国大陆,一个控制台湾岛──常被理解为中国内战不可避免的结果。蒋介石的国民党遭毛泽东击败后逃到台湾,建立一个与中共相抗衡的国家,从而创造出国际间棘手的「两个中国」难题。《意外的国度》挑战这个传统说法,带领读者从新的视角检视近代台湾的创建与形塑。
台湾的政治地位从一开始就充满曲折。此岛于甲午战争后割让日本,二次大战期间同盟国承诺蒋介石,日本战败后台湾会还给中国。随着国共内战转为不利于国民党,美国的决策者重新评估是否继续支持蒋介石,于是「台湾託管论」开始盛行。之后冷战对立和担心台湾落入共党之手,又使华府调整其政策。但美国对以台湾为最后根据地的中华民国的支持,仍然模稜两可。台湾这个虽未享有完整主权但实质上存在的国家,得奋力在国际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
本书作者林孝庭以中、英文档案史料为基础,包括蒋中正总统文物、国民党党史资料、蒋介石私人日记、宋子文专档与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等相关文件档案,尝试描绘出「中华民国在台湾」这段关键时刻的另一种历史风貌,跳脱我们过去所普遍认知的框架,来重述这一段历史。本书主张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党国体制在台湾形成的历史过程,远比过去学界所认知的,要更为复杂与诡谲,其中掺杂着许多以往为人所忽略的历史因素与因缘际会。这个过程归于诸多因素,包括二次大战与战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即兴式的、未预先设定的、充满着个人色彩的政策制订与规画,甚至蕴藏着历史意外与巧合。「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历史形塑过程中,还充分体现出美国政府官方与民间诸多人物,其所曾经扮演过的复杂关键角色,同时也与二战后至冷战初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战略问题,究竟如何与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和内部权力斗争,关系密切。
从1945年到1954年短短十年里,台湾从日本的一块殖民地,成为战后中国的一个省,再从中国边陲岛屿,转变为几乎溃亡的中华民国最后一块领土根据地,以及国民党政府最后的权力据点,台湾成为中华民国反共中枢的历史过程,是意外、偶然、极富戏剧性与不确定性。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当中、美、英同盟国三巨头共同讨论台湾与澎湖的前途时,没有人能够预见,短短十余年内,台湾会有如此剧烈的演变。在此过程中,美国的角色,上自政府组织下至许许多多个别人士,其政策规划与制定、诸多大胆的假设与曾经被束之高阁的建言、对国共内战「错误」的局势推论,其许多的作为与不作为,都对台湾的政治前途,带来深远影响,也对形塑「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关键时刻,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1949年以后与由中国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大陆不相统属的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形塑,其过程蕴含着许多机缘巧合,与国民党政府营内部的政治倾轧,国共内战,以及与冷战开始后国际强权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与决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作者在探讨中华民国如何在台湾形塑与深植的过程中,也揭露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历史,并提出新的诠释。譬如,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对事件后台湾未来政治发展走向的建言,辗转为蒋介石所接受,让台湾有机会脱离统制经济,逐步推进新的政经架构,并在未来数年间国民党党国体制在台湾深化,扮演一个「铺路」的工作。而1950年6月韩战的爆发,可说是影响「中华民国在台湾」永久化此一历史过程中,最重大也最关键的意外事件。鲜为人知的是,在韩战爆发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从蒋介石与南韩大使的密电中可知,他尝试在东亚地区引发一场大战,让他有机会扭转劣势并且「翻盘」;加上美国对风雨飘摇国民党政府的影响,借由退役海军上将柯克与其所领导的非正式顾问团,与之后在台湾设立的「西方公司」,以及蒋介石祕密延请日本军事顾问「白团」,而走向私人化与地下化,都帮助蒋介石与国民党在台湾存活下来。
时序进入二十一世纪,两岸关系的起伏,已成为影响东亚地区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民进党首次执政所造成两岸关系的低潮,到国民党重新执政期间两岸关系快速发展,再到民进党二度执政所带来双方未来关系的不确定,面对世局,今日我们重新探索半个多世纪以前,两岸隔海分立的格局如何产生,中华民国如何在台湾岛形塑,以及美国在此一历史过程中如何扮演其角色,可谓正逢其时,本书各章节之讨论,将有助于思考并回答这些重要议题。
重要事件:1943年开罗会议、1946年国共内战、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1950年韩战爆发、1954年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本书特色 以中、英文档案史料为基础,包括蒋中正总统文物、国民党党史资料、蒋介石私人日记、宋子文专档与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等相关文件档案,尝试描绘出「中华民国在台湾」这段关键时刻的另一种历史风貌,跳脱我们过去所普遍认知的框架,来重述这一段历史。如战后初期美国驻台官员的独到见解,间接催生台湾成为独立岛国;美国在冷战时期地缘政治的规划,解救了崩溃的国民党政权,也成为形塑台湾的条件;美国企图利用台湾未定论来支持孙立人、吴国桢等人,发动倒蒋计画;揭穿反共大陆口号乃蒋介石在台统治的政治宣言,及台美之间的算计。
推荐人 许雪姬 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员
陈翠莲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陈仪深 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员
薛化元 政治大学台史所教授
刘维开 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
涂丰恩 「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网站创办人
推荐语 「一个严谨治学与修正论观点的典型着作。林孝庭运用多种第一手资料,说明亚洲的冷战初期是个变化快速且出人意表的时期,并说明一新政治实体在台湾的建立乃是诸多机缘巧合所促成。本书让我们更加了解现代冷战和中国史,内容令人信服且耳目一新。」──芮纳.米德(Rana Mitter),牛津大学现代中国历史与政治教授,《被遗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 China’s World WarⅡ,1937-1945)作者
「本书叙述台湾在蒋介石打输国共内战后成为『中华民国』最后根据地的过程,内容引人入胜。在林孝庭的生花妙笔下,这段看来浅显易懂的故事,犹如充斥国内外阴谋的复杂冷战故事,而这段历史的影响,远不只是台湾以『意外的国度』之姿现身而已。」──马寇德(Edward A. McCord),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副院长,《现代中国的军事武力与精英力量》(Military Force and Elite Power in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作者。
「对于想了解台湾问题的起源及中、美、台三角关系的读者来说,有众多书籍可供选择,在其中,林孝庭的《意外的国度》熠熠生辉,某种程度上修正了前人对于台湾如何成为冷战前线的看法。」──史蒂芬.克莱夫特(Stephen G. Craft),《顾维钧与现代中国的崛起》(V. K. Wellington Koo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China)作者
「或许是出于对现实国际政局的关怀,作者观察到当前美国正重新思考全球布局,因而回顾美国在东亚的角色以及对华政策的历史源流,找到了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发展线索──自一九五○年代迄今都没有改变的结构,即使冷战终结也没有基本的变化。对于台湾的读者而言,除了可以看到一个与以往相关研究不完全相同的论点外,关心美国与台湾关系将如何发展的读者,本书应该也可以提供需要的答案。」──刘维开,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
「《意外的国度》既充满着细节的魅力,又能宏观地掌握历史局面的演变,有条不紊地将一段复杂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在展现一位杰出历史学者的功力。当国际局势又一次变幻莫测的当下,在台湾前途依旧浑沌不明的时刻,重温这一段美中台三角关系的历史,似乎不只有着知识上的重要性,可能也将有着现实上的意义了。」──涂丰恩,「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网站创办人
「《意外的国度》是一部重量级着作,欲了解『中华民国在台湾』形塑过程的必读之作。虽然本书为严谨的学术作品,却充满了可读性高、对国内和国际政治权谋抽丝剥茧的文字描述,里头引人入胜的细节与独到见解更不在话下。」──约翰.葛兰特.罗斯(John Grant Ross),《你不懂中国》(You Don't Know China)、《漫游福尔摩沙》(Formosan Odyssey)作者
「《意外的国度》读来令人愉悦。近年来,还有哪部学术作品达到如此不斐的成就?……林孝庭在此佳作中对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四年间飘摇不定的混乱局势展开调查,一路追寻到国民党失去整个中国、美国最终决定与台北签署正式条约。」──布拉德利.温特顿(Bradley Winterton),《Taipei Times》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