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衰弱,中印成为世界重心,
《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拉赫曼,
亲身接触全球世界级领导人,
剖析诡谲国际现况、洞悉未来30年世界布局
→特别收录台湾新版序,解析台湾在美中角力里扮演的关键地位← ■美国与欧盟正在衰弱,财富权力正转移到亚洲? 二○一三年,英国首相、前义大利总理在内等各国菁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待习近平的接见。当习近平与外宾一一握手,就连知名政治学者法兰西斯‧福山,都不禁脱口而出「我摸到他了,」假装敬畏有加。
二○一四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当上海与德里的房价直追纽约、伦敦,中国透过「一带一路」欲主导世界经济,种种趋势皆使得众人无法否认:亚洲的经济力愈来愈强。
从前,政治经济的主力重心欧美,各国都向往「西方化」;但在未来,美国国力衰颓、欧盟政经混乱,西方强权再也无力主导国际事务,财富与权力将加快移往东方。
■《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解开错纵复杂的国际情势 在本书,《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拉赫曼,以一场习近平接见外宾、氛围却宛如蛮夷晋见古代皇帝的外交盛会,展开了论述中国崛起的序幕。他丝丝入扣地描绘了亚洲各国如何被卷入中美两大强国的角力,并在东方化的过程里各自谋求最大利益。而衰退的欧盟、安稳如化外之境的澳洲、以及无力表态的德国,也在这场强国竞逐中各占一席之地。透过耙梳各个国际事件与第一手观察,拉赫曼带领我们一览国际新闻背后错综复杂的运作角力。
当南海渐趋紧张、中国「一带一路」抢占全球主导地位、各国强势领导人崛起,我们需要如拉赫曼的眼光来洞悉情势,看清这个权力转移的过程。
名人推荐 「这本书真正在探讨的、也阐述得非常精辟的,是中国对其邻国,以及对整个世界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拉赫曼的主题带领他展开一场最有趣而刺激的环球旅行。他针对中国崛起在东南亚会造成何种冲击的讨论,和绝大多数的论述相反,既精辟又微妙……一部资讯丰富、可读性高又饶富趣味的大作,值得大家阅读。」──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卫报》(Guardian)
「在他适时的新作《东方化》中,吉迪恩‧拉赫曼阐述了一个清楚而具说服力的概念…… (他)呈现丰富轶事、珠玑字句、扎实分析和原创洞见的本事,令人深深佩服……《东方化》达成了目标,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思考即将到来的亚洲世纪时,一定要仔细思量本书各方面的论据和预言。」──库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精湛的论述……好一段时间以来,我读过最出色的全球事务概论……要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拉赫曼的着作是第一流的入门书。」──乔纳森‧芬比(Jonathan Fenby),《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
「一部探讨二十一世纪逐渐成形的权力斗争,见解卓越而引人入胜的纪录。吉迪恩‧拉赫曼是少数真正洞悉全球情势的新闻工作者。他亲自接触过从北京到华盛顿等地的世界级领导人,赋予他独到的国际政治见解。」──安德鲁‧罗伯兹(Andrew Roberts)
「我们都是这十年全球权力平衡彻底重新洗牌的见证人……这个故事有许多人记录和阐述,但最具洞察力、最合情理也最令人信服的是《东方化》。这真的是你希望我们的政治领袖会去读,且思考其深刻意涵的一部杰作。」──保罗‧甘迺迪(Paul Kennedy)
「卓越的论述……引人入胜、令人清醒的研究。」──史蒂芬‧罗宾森,《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
「《东方化》文句优美、知识丰富……是一本中肯而睿智的着作。」
──麦可‧伯利(Michael Burleigh),《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西方正在衰弱,东方正在崛起。对于今天这个至关重要、支配一切、不明白就无法理解现代或未来的现实,吉迪恩‧拉赫曼是极少数能通盘掌握的人士之一……一部可读性高、富有见地的纪录,说明这个不可抗拒的事实。」──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当中国统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作者
二○一二年十一月,美国总统大选的十天前,华盛顿派了一支四人代表团出访亚洲。由于欧巴马和罗姆尼(Willard Mitt Romney)选战方酣,没什么人注意到这次低调的北京和东京之行。但这个离开美国的团队,却肩负一项对美国、甚至对世界的未来至关重要的任务。简单地说,他们的工作是防止一连串可能导致美中开战的情事发生。
这支美国代表团完美诠释了「政治止步于大洋之滨」这句箴言。在国内,欧巴马和罗姆尼无所不用其极地打击对方,但这支出访北京和东京的使节团,民主党员和共和党员各半。这个团队是吉姆.史坦柏格(Jim Steinberg)的心血,那时他刚辞去副国务卿,也就是希拉蕊.柯林顿的副手一职。与他同行的有主导前布希白宫国家安全会议(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史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前布希政府国务院第二号人物理察.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和曾在柯林顿时代任职国防部的哈佛大学教授乔.奈伊(Joe Nye)。中国人和日本人完全不必怀疑,他们即将接见的代表团就是代表美国整个国家。
这支以史坦柏格为首的使节团一接获通知便集合起来,因应中国附近海域日益严重的危机。中国和日本对东海几座无人岛的主权长期日趋恶化的争执,已骤然激烈到前所未有的危险程度。中国和日本的船舰及飞机正在钓鱼台列屿周围的海域你推我挤,互相较劲,两国的民族主义言论也日益高涨。在中国,反日暴动四起,大肆破坏、捣毁日本人的商店和工厂,而日本则即将选出安倍晋三领导的政府──他们决意修改日本半和平主义的宪法,让日本军队得以在国家并未遭受直接攻击时出战。外交人员判断,安倍将会是一九四五年以来,日本最具民族主义色彩的首相。
这支代表团里的美国人决心扮演和事佬,但他们也很清楚,美国正面临被卷入中日冲突的危机。美国透过美日安保条约(US-Japan Security Treaty)保障日本的国防安全──美国人也想要表明,钓鱼台列屿在美日安保条约的涵盖范围内。其言外之意非常明确,也令人担忧,那就是如果中国出兵攻打这些岛屿,美国就有义务协助日本。而这也就意味着,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强权要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