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权的界限:与停滞社会的出路

强权的界限:与停滞社会的出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政治学
  • 社会学
  • 权力
  • 社会变迁
  • 制度
  • 改革
  • 发展
  • 停滞
  • 批判性思维
  • 公共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前投信海外投资长贯穿二千六百年的全局性历史课,
纸上演绎结构性趋势与国力消长的判断如何化为投资成果!

  一堂探讨国家如何强盛与为何戛然而止的政论课,同时可以把它当作国际投资的投资入门课,也是一堂有别于传统观点的经济学通识,或是一堂时间跨度贯穿二千六百年的世界发展史,并从社会基盘角度出发的历史学

  “过去的历史累积出今日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而今日世界是历史脉络的延续,理解历史,才能真正看清局势。──叶书弘”

  【剖析制约强权扩张的界限】

  国力是从何而来,创新又是如何开始?
  强权为何衰弱,局部价值又是如何误导政策?
  美国人民为何选出川普?当美国要重回关税壁垒,世界秩序何去何从?
  德国当年是怎么变邪恶的?同样一个社会,现在又为何反而能领导欧盟?

  回过头审视台湾社会自身,我们的拚经济政策究竟出了什么差错?无以为继的社会保障又应该如何改革?世代转嫁已经走到尽头,除了全面加税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当代的这些演变轨迹并不是特例,是历史上一再重覆的模式。究其本质,都是统合与自主的力量。许多看似各自孤立的事件,其实只是内在结构变化所传导表现出来的外显现象。历史并不真的成为历史,印记一直都在,这些都与我们切身相关。

  大国崛起在不可一世的扩张表象下,其实有其客观存在的牵制力量:地缘版块、卷入战争、思想禁锢、统合的体制等四者,共同构成强权的界限,是制约强权可持续扩张的结构,反过来说,也是停滞社会能否突破困局的关键。

  【一起寻找停滞社会的出路】

  写给有意参与国际投资者
  写给对国际政经关系有兴趣而不知从何着手者
  写给对历史诠释的普遍观点有疑惑、感觉似是而非者
  写给对台湾社会的现况感到徬徨、对出路感到无计可施的读者

  面对中国大陆的崛起,首当其冲的台湾社会五味杂陈,拥抱机会者有之,排拒焦虑者亦有之。本书想跳脱出每个人单纯的主观期待,避免粗糙的二分法,而是从历史的脉络中,归纳出强权如何兴起与为何衰败的规律,爬梳对当代局势的一套思考框架,协助读者充实自主思考的基底,面对与国际投资环环相扣的全球情势有更为全局性的理解,也让身处大时代的我们,在反思台湾的处境与出路时,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框架。

  ◆全书架构

  第一篇 强权的界限:本篇提出争霸与统合的一般模式,以回顾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的方式,探讨一个强权的快速膨胀是否存在客观上的限制?而我们将发现社会基盘人民是强权争霸最根本的制约。

  第二篇 战争的陷阱:发动战争,是统治阶层与社会基盘人民之间最深层的矛盾,社会基盘的人民应该主动反思,发展的手段要如何选择,侵略他国是否透支了未来世代的发展机会?而又有什么样的人类价值,竟然必须以战争来追求?

  第三篇 国力的起源:传统定义上的国力指标往往偏颇而片面,不但无法提供全局性地检视国力消长的指引,实际上是在误导我们追逐错误的目标。要进一步探讨强权的界限,我们需要理解国力的本质,以及究竟如何能够累积,又是如何导致损耗与衰竭。

  第四篇 社会的追求:本书最后探讨的是,国力是获致的成果,并非我们真实的追求,更为根本的问题是:崛起中的强权,应该追求的是什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叶书弘


  投资家、历史学人、私塾教育者
  基隆人,现居台北。

  毕业于台大电机系、台大商研所。前投信海外投资长、2010年暨2015年度冠军基金经理人,坚持实地调研与主体思维。多年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投资绩效备受肯定,研究中国战略超过十年,对大陆政经情势有独到观察,擅长以全局性、结构化观点进行社会趋势的整体分析。

  基于「世界观来自于历史感,判断力根植于思考力」的理念,创立知古书院,现致力于人文知识的普及教育,着有《强权的界限》(2017,城邦印书馆)。

知古书院 | holisticthinking.tw

  知古书院是独立的历史研究、政经分析与理念思辨的交流平台,以社会基盘人民为关切主体。

  我们为什么要解读历史?因为「知古者智,自知者明」,历史并不只是一门学科,它是人类行为的大数据资料库,是人类行为与群体行为种种可能性的真实展示,是前人朝向理想奋斗与回应挑战的轨迹。

  对人类价值的探求并非始于今日,或仅只四百年,前人对繁华、善治与自由的不懈追求与当代的我们并无二致,我们从全局性思考出发,将视野拉长到有文字历史的两千六百年,辨明历史演变的脉络,理解各区域人们做出选择,与随之而来结果的完整历程。除了提供当代的我们借以避免重蹈覆辙,更希望探寻出整个社会能挣脱困局的可行路径。
 

图书目录

自序

导读篇 远方的微光

第一篇 强权的界限

 第一章 历史上的群雄争霸
 第二章 部族是历史观察的最适单位
 第三章 统治更替,而社会基盘兀自演化
 第四章 历史本身会参与历史
 第五章 大国崛起之后

第二篇 战争的陷阱
 第一章 为何选择战争
 第二章 误判的本质
 第三章 统治阶层的结构与稳定统治
 第四章 反恐战争

第三篇 国力的起源
 第一章 国力方程式
 第二章 资本、货币与财富
 第三章 人类社会的前进范式:汇聚机制
 第四章 人口、人力与人才
 第五章 思想禁锢肇致国力枯竭

第四篇 社会的追求
 第一章 世代需求理论
 第二章 普遍性机会
 第三章 创新的原理
 第四章 可延续的繁荣
 第五章 前瞻性的体制
 第六章 历史是回应与追求的轨迹

附录:世界区域大事编年表
 北美│北欧│伊比利半岛│不列颠│高卢│尼德兰│日耳曼地区│瑞士│奥地利│义大利半岛│希腊及周边│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俄罗斯│波斯│印度半岛│东南亚│蒙古高原│中国大陆│日本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历史是前进、停滞,抑或是倒退?人们不禁自问。

  今日的台湾社会,正处在内外交迫的艰困时刻,要谋划出路,必须先理清历史演变的来龙去脉,用更大的时空格局回过头来看:世界是如何成为今日的世界,中国是如何成为今日的中国,台湾是如何成为今日的台湾。

  富国之后,就要强兵吗?走向民主,就会停滞吗?纵使决策的传导机制并不相同,海崃两岸各自皆面临关键的选择,并将承受随之而来的结果,中国大陆固然有更大的战略自由度,但台湾也绝非毫无转圜机会。

  这是一本探讨国家如何强盛与为何戛然而止的政论书,同时可以把它当作国际投资的投资入门书,也是一本有别于传统观点的经济学读物,或是一本时间跨度贯穿二千六百年的世界发展史,并从社会基盘角度出发的历史书;抑或是,笔者写作时,所怀抱的、希望或许可能触动你一点启发的哲学书。至少有一个起点,开始反思从小到大所学习、灌输、潜移默化而得的许多说法、价值与观念基石,是否真的那么无庸置疑?或者是,在大自然的运行之中,存在着更和谐、更本质面的道理,其实与你心中最深层的意识,或是热情反而更契合。重新相信自己,我也是这么被启发的。

  笔者受的是电机与经济的专业教育,也同时享受于在历史与哲学思辨中悠游。由于长期担任海外投资长并进行全球投资,正是因为站在第一线研究全球竞争的来龙去脉,对结构性趋势与国力消长的判断必须化为投资成果,在金融市场上见真章,于是从此开始钻进对人类社会运作「制理」的探索之路,并发展出一整套理解历史演变与社会制度的分析框架。

  这是我第一次的长篇写作,作为对自己内心强烈唿唤的回应,一开始仅有最核心的想法,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下笔,断断续续,几度停摆……后来,决定不考虑太多,对自己忠实的写就对了,反而如行云流水般,不知不觉完成超过十一万字。把过去这几年心灵深处所关心的、所忧虑的、所坚持的、所反省的、所不能苟同的、所领悟的,毫无保留的揉合进这本书中。顺着自己的心需要勇气,完成本书的同时,感觉自己也像蜕去了一层皮。

  感谢你的阅读,与好朋友们的支持,这是我继续提笔的动力。谢谢主编佩宜与文编薇宜,没有妳们的倾力帮忙,这本书无法问世。最后,更要谢谢我的家人与我的恋人,你们是我思考的原点。谨将本书献给身教力行、正直敦厚的我的父亲,与为家庭付出一切的母亲,以及总是逗爸比开心、善解人意的乖女儿。

二○一七年四月于知古书院 叶书弘

图书试读

导读篇》远方的微光

这里是考试不会考的历史,是一连串的省思,更是不需要强记背诵的许多故事。我们想探究,历史真的是由强权说了算?或者历史只是由胜利者撰写、任人操弄的谎言?抑或是,历史真有传承客观存在的事实,终究不可能长久虚伪,让我们得以记取教训,并汲取智慧的宝藏?

世界是如何成为今日的世界,中国是如何成为今日的中国,台湾又是如何成为今日的台湾,知晓历史,了解我们分别是如何走到这里,思索该走向何处。

本书从地缘条件出发,将提出探究历史脉络的一般性理论,同时也是对当代局势的一套思考框架,尝试解答什么是促成创新与持续繁荣的根本结构。是写给有意参与国际投资,或对国际政经关系有兴趣而不知从何着手者,或对历史诠释的普遍观点有疑惑、感觉似是而非者,以及对台湾社会的现况感到徬徨、对出路感到无计可施的读者,协助充实自主思考的基底,对全球情势有更为全局性的理解。

世界观来自于历史感,回望历史与仰望星空极为相似,能直接观察到、被记录下来的只有远方的微光。在天文领域,远方的微光是来自于外星系的众多恆星;在人文领域,远方的微光则是载于史册的个别历史事件。但微光只是浮出水面、各自孤立的外显表象,真正促使其发生的内在结构与传导机制难以直接观测、隐而未现,需要形成理论归纳推演而得。

所有可见的历史事件,皆有其长期酝酿、不可见的前因,其后果则又牵引出另一个历史事件;正如同夜空中可见的天体运动,必然是由不可见的重力作用相互影响而造成。对天体重力的探索逐步累积出今日人们熟知的整套「物理」学问;但与此相对的,人们对体制这项人造之物运行的「制理」则所知尚浅,唯有对历史脉络的正确理解,才可能补足我们知识的偏失。

因此,当我们回顾历史,不能只看见远方的微光,只着眼在历史事件本身,而应更加注重于长期脉络的演变。同样的,我们解读当代的国际环境,也不能只看见眼前的形势,而必须往前回溯来龙去脉,了解之所以如此演变的缘由,才可能得出更接近事实的观点,避免自己与整个社会的误判。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