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我很高興且榮幸能夠為這本重要的著作寫序。近年音樂對人類潛在的廣泛效益受到全球人士的熱切關注,研究指齣持續的音樂體驗能支援社交、情緖、認知及體能等多方麵的發展。然而,為瞭理解這些近期的科學發現,我們必須同時瞭解這種藝術形式本來的性質。
這種被稱為西方古典音樂或“高雅藝術”音樂的傳統藝術已經有幾韆年的曆史。無論是在發達國傢或發展中國傢,古典音樂在世界各地也越趨普遍。例如自19世紀後期開始,中國就對西方古典音樂有著悠久的研究傳統,而國際上許多著名的專業音樂傢亦是畢業於中國高等音樂教育的。
此本新書不但介紹瞭西方古典音樂的傳統、起源、成長與發展,亦談及西方古典音樂的關鍵設計者與實踐者,還探討西方古典音樂為今昔帶來的影響,並且進一步講述其在現代社會日常生活和消閑等各方麵的廣泛應用。
孟皓珣博士是國際上首屈一指研究音樂發展的學者之一。孟博士除瞭擁有音樂心理學的豐富知識和清楚瞭解音樂如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外,她更掌握音樂於人類發展的文化意義,因此是撰寫此書最適閤的人選。此書為讀者提供瞭一個重要橋樑以認識不同方麵的西方古典音樂,而且此書就如孟博士以往的作品一樣,既淺白易明卻又不失學術風格。我在此強烈推薦這本新書給大傢!
格雷厄姆‧韋爾奇教授
倫敦大學學院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主席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ISME, 2008-14)
教育、音樂和心理學研究學會主席
(Chair of the Society for Education, Music and Psychology Research, SEMPRE)
自序 “假如我不是一個物理學傢,我可能會成為一名音樂傢,並住在我的音樂浮想中。我從音樂看我的一生……我生命的最大喜樂來自音樂。”──愛因斯坦(Viereck, 1929)
愛因斯坦對音樂的熱愛不止於聆聽欣賞,或業餘演奏。據説,被問及究竟如何發現相對論,愛因斯坦曾解釋是從音樂而來的:“這來自我的直覺(intuition),而音樂是那直覺的原動力。我的父母譲我從六歲開始學習小提琴,我的新發現是音樂感知(musical perception)的結果。”1
本書旨在介紹西方古典音樂作為學習及享受音樂的寶貴資源,引領讀者走嚮更豐盛的音樂經驗。然而,古典音樂藝術是需要通過感知、探索及學習纔能認識的,故有很多古典音樂書籍提供瞭音樂作為信息的資源,此類書被統稱為工具書,多用作教學參考資料;另外一類古典音樂書籍以敍述形式,介紹作麯傢生平故事及客觀地描述作品。為彌補以上兩大類有關古典音樂書籍不足之斷層,本書著重以深入淺齣方式,介紹在西方古典音樂認知上必須瞭解的議題,將信息的關鍵有係統分析歸納,使無論音樂愛好者、音樂專科學生、關注音樂訓練的傢長、音樂教師等各界彆的相關者,都能得到建設性的啓發。
本書的主要特徵和優點:
‧介紹最新的音樂研究議題及結果,例如提供“莫劄特效應的迷思”及“音樂是否可訓練右腦”等都市傳説的正確科學驗證。
‧分析及統整西方古典音樂的重要時期發展,提供時代背景、當代科學與藝術發展及社會的生活模式等資訊,以輔助讀者更全麵認識及理解。
‧透過充足的總結圖錶闡釋內容,包括:
-概述年代大事的時間軸
-音樂風格精要解讀
-麯式概要例錶
-主要作麯傢與其作品概要
-主要樂派對照錶
‧附有導論麯目介紹具代錶性的重要音樂作品,兼備樂麯主題及音樂連結,方便深入聆聽及自習。
‧趣味橫生的音樂傢軼事,展現齣他們的生活麵貌及真性情,也可從而加深理解時人時事。
‧利用豐富多彩的插圖作輔助,藉此更清晰闡釋曆史內容及音樂概念。
‧每章均附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建議,可隨意用作跟進學習或進深研究。
‧積極利用互聯網提供的教育及參考資源,附有關內容的官方網站連結。
1 Suzuki,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