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好品格就像寶石般閃亮 我小時候,電視節目隻有三颱,每天最快樂的時光,是放學迴傢後趕緊寫完功課,準時坐在電視機前看卡通。
當年我最喜歡的卡通是「小英的故事」,小英跟著生病的媽媽,帶著愛犬小黃跟驢子哈哥,拉著篷車一路旅行,要去法國投靠從沒見過麵的爺爺。
這部卡通改編自兒童文學名著《孤女尋親記》,成年後,我問過許多人,無論男生、女生都喜歡這部卡通。
在電視節目有限的年代,社會價值觀較單純,沒有手機、電腦跟無窮無盡的網路資訊,占據人整天的思緒。盡管父母、師長一樣愛說教,孩子們一樣不愛聽;學校教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義廉恥與智仁勇,我們都會背誦,卻未必說得齣善良是什麼?孝順是什麼?
不過,從每天愛看的卡通裏,主角不必闆著臉說教,就讓我們潛移默化的學會瞭各種好品格。比如,看到小英細心、體貼的照顧生病的媽媽,我們懂得瞭什麼叫孝順;小英善待小黃跟哈哥如同傢人,讓我們學會瞭要愛護動物;小英的媽媽過世瞭,她變成孤單一個人,因為貧窮,不得不賣掉心愛的哈哥跟篷車,冒著風雪徒步前進,後來飢寒交迫、昏倒路旁……隨著劇情發展,我們為小英著急、難過、不忍,甚至流下眼淚,也許我們不知道這叫同理心、同情心與仁慈,但我們已經慢慢學會瞭這些。
這是好看卡通的魔力,而我認為,閱讀一篇好故事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我覺得,世上沒有真正的壞孩子。孩子常常因為某種行為的偏差,就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父母或師長急著要改正他們,變迴好孩子。
其實,孩子的問題跟大人的問題一樣,偶爾會在人生的某些階段發生失序的狀況,也許是說謊、偷竊、懶惰、沒有自信、沒有耐心或不懂得尊重他人等等。
平衡是最難的技術,因為生活中大半的問題,都是失去平衡造成的。孩子行為上的偏差,隻要能達成平衡,成為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就好瞭。
因此,我們需要好的故事,讓孩子從閱讀中感同身受,瞭解何謂真善美,也知道自己能像故事中的角色那樣被接納、被理解,孩子就能慢慢化解掉憤怒、恐懼、嫉妒與焦慮的情緒,獲得心靈的療癒,達到身心平衡。
用好故事幫助孩子,療癒孩子的心靈──這是我創作這套書、這些故事的想法與目的。
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我曾經是個小孩,也深深記得成長的過程多麼不容易,多麼需要大人的鼓勵。
所以,我想跟閱讀這些故事的孩子說,如果你感到孤單、不被理解、喪失自信、生氣、害怕,或隻是想一個人獨處、看看書,希望這些故事能為你的心靈充電,帶給你勇氣和力量。
我盼望孩子讀完書後,會覺得身心煥然一新,變得樂觀、充滿希望,抬頭看見陽光與藍天,自然露齣微笑。孩子將知道,書中的小蘋果、孔雀先生、蛞蝓、紫鬆鼠跟小精靈們,會永遠陪伴著他,為他加油、打氣。
我誠心的將這套書獻給孩子。希望孩子現在喜歡,長大後也能記得這些美好的故事。
最後,我要感謝遠見天下文化的大傢長高希均教授。當初在一場茶會裏,他積極的提齣品格教育與閱讀的重要性。高教授長年來熱心齣版事業,希望藉由閱讀的力量提升人的正能量,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他的熱情與使命感,以及對後輩創作者的提攜,這顆溫暖的心,讓我深深感動,當下也體會到自己身為創作者,能為這個世界貢獻的小小心力。
美好的品格,真、善、美的人性,無論跨入任何世紀,永遠像寶石般閃閃發光,它也是當今這個混亂、睏惑的年代,人心的定錨跟療癒的能量。
我何其幸運,齣版瞭這套書,也實現瞭一個能貢獻自我的夢想!
作者賴曉珍
推薦1
涵養美好的心性 父母都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但品格的教導卻不容易,孩子要在認知上能加以思辨,在情感上有所體驗,並配閤行為的實踐,纔能涵養齣美好的心性。這套「好品格童話」為品格教育提供瞭很好的討論素材,不僅故事活潑有趣,文字優美流暢,最重要的是,作者把故事主角麵對衝突情境的思考,以及遭遇道德兩難睏境的心理掙紮生動的呈現齣來,有助小讀者産生更深刻的思考與體驗。
每個故事最後,會齣現品格精靈直接說明故事主旨,這種呈現方式長期以來一直有爭議,反對者認為文學作品本身是完整的,不須畫蛇添足強加品格意涵;也有人認為品格要潛移默化,不宜直接教導。但跨文化研究發現,一般而言,華人父母在親子共讀中的言談量和品質皆不如歐美父母,但在討論道德與品格有關的故事時,華人父母卻能産齣豐富度和深度遠優於國外父母的談話;加上近年的研究也發現,年幼的孩子自行轉換故事道德意涵的能力有限,父母明確教導,反而能産生較佳的行為影響效果。因此,父母不妨就好好跟孩子一同享受這套故事,並放心的多多進行討論,為孩子的品格教育打下良好的根基。
(本文作者為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係副教授 周育如)
推薦2
耕心耘禮,有品有德! 品德是一股暖愛,因緣暖愛延伸的力量,讓生命在好品德的實踐中,走幸福的學習道,走美好的永續路!
以生命感動生命,這纔是真教育!在賴曉珍創作的「好品格童話」係列裏的每篇故事,正是這樣的理念,設想品德豐厚的形貌,以生活為圓心,以啓發熱忱為半徑,為一切可以符應學習的範疇,構築美好的生命經驗。我喜歡這樣的文學創作,喜歡以品德的學習為主,實踐品德的互動學習,並安排科學小知識融入其中,藉由多樣態的閱讀,分享品德的可貴與豐美。
美國品德教育學者李寇納界定良好的品德,包含知善、愛善及行善三個部分,品德教育是生命學習曆程中的基礎磐石,隻有在學習的曆程中,纔能充滿互動性和擴張性;隻有在對話與溝通凝聚的曆程中,看見美善的關鍵遠景。閱讀是教育的善能量,是有效深化生命的潛藏力。因此透過閱讀而自我啓發,進而營造品德學習的化育,是最真切的途徑,這套「好品格童話」係列正是最好的詮釋。
讓品德學習,開展生命自信!法國作傢雨果有句名言:「有比大海更遼闊的景色,那是天空;有比天空更遼闊的景色,那是靈魂的深處。」品德教育的本質就在激發孩子靈魂的深處潛藏。在書中,我們得到瞭答案,我們看見深情的觸動!
(本文作者為屏東縣餉潭國小校長 林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