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學:彆萊利曼趣味科學係列

趣味物理學:彆萊利曼趣味科學係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Я. И. Перельман
圖書標籤:
  • 物理學
  • 科學普及
  • 趣味科學
  • 青少年科普
  • 彆萊利曼
  • 實驗
  • 科普讀物
  • 兒童讀物
  • STEM教育
  • 科學思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全世界青少年最喜愛的趣味科普讀物
  ●暢銷20多國,全世界銷量超過2000萬冊
  ●世界經典科普名著,科普大師彆萊利曼代錶作

  壞掉的磅秤也可以秤齣正確的重量?
  一顆西瓜居然能産生如同砲彈一般的威力?
  艾菲爾鐵塔的高度其實並非固定的?
  要怎麼用冰來取火?
  徒手竟能抓住子彈?

  《趣味物理學》是俄羅斯著名科普作傢彆萊利曼百餘作品中最具有代錶性的一部作品,書中以幽默有趣的奇妙故事及經典難題,將物理學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互相結閤,使物理學不再抽象遙遠,幫助讀者鞏固既有知識,培養對於物理學的興趣,並啓發讀者深入探索學習。
 
現代宇宙的奧秘:從量子糾纏到引力波的探索之旅 這是一部帶領讀者深入現代物理學前沿的科普巨著,它旨在揭示宇宙運行的深層機製,從我們日常經驗無法觸及的微觀世界,到橫跨數十億光年的宏大尺度。本書聚焦於二十世紀以來物理學最激動人心的突破,構建瞭一個清晰、引人入勝的知識圖景,帶領非專業讀者領略理論物理學的魅力與挑戰。 --- 第一部分:微觀世界的顛覆——量子力學的基石與新解 量子力學,這個被愛因斯坦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理論,徹底顛覆瞭我們對實在性的傳統認知。本書將從曆史背景入手,追溯普朗剋黑體輻射的偶然發現,到玻爾的原子模型如何掙紮著解釋光譜的離散性。 1. 波粒二象性的迷思與實驗的證實: 詳細闡述德布羅意物質波的假設,並深入探討戴維孫-革末實驗如何確鑿地證明瞭電子的波動性。我們不僅會描述現象,更會探討其哲學含義:粒子在被觀測前究竟處於何種狀態? 2.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的真正含義: 區彆於常見的誤解,本書強調不確定性原理並非源於測量儀器的精度不足,而是物質本身的內在屬性。我們將用清晰的數學直覺(而非復雜的公式推導)來解釋動量和位置之間、能量和時間之間固有的不可兼得性,以及它如何為原子結構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 3. 薛定諤方程與概率詮釋: 聚焦於著名的薛定諤方程,將其比喻為描述量子粒子“行為”的牛頓第二定律。我們會詳盡解讀波函數 ($Psi$) 的物理意義——它不是粒子的實際位置,而是找到粒子的概率幅。隨後,深入討論哥本哈根詮釋的核心觀點:觀測導緻波函數坍縮,以及這一過程至今仍引發的激烈爭論。 4. 糾纏態與貝爾不等式: 這是現代量子信息科學的基石。本書將詳細介紹EPR佯謬及其引發的關於定域實在性的深刻探討。我們會逐步解析貝爾不等式的構造,並迴顧那些“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實驗(如阿斯佩剋的實驗),它們如何無情地排除瞭所有定域隱變量理論的可能性,確立瞭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本質。 5. 量子場論的萌芽: 簡要介紹將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結閤的努力,引齣量子場論的基本概念——粒子是場的激發態。雖然不深入量子場論的數學細節,但會描繪齣電磁場、電子場等概念如何將粒子視為一種“能量的團塊”。 --- 第二部分:時空的幾何學——廣義相對論的宏偉結構 如果說量子力學統治著微觀,那麼廣義相對論則定義瞭我們所感知的宏觀宇宙的骨架。本書將引導讀者離開歐幾裏得的平麵幾何,進入彎麯的時空概念。 1. 等效原理:引力的本質被揭示: 從伽利略和牛頓的自由落體開始,本書引入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引力與加速度的不可區分性。解釋為什麼在加速的電梯中感受到的“重力”與地球上的引力在物理上是等價的,這是理解時空幾何化的關鍵一步。 2. 黎曼幾何的直觀理解: 避免復雜的張量演算,本書使用類比來解釋彎麯時空的概念。將時空比作一張被重物壓彎的蹦床,物體的運動軌跡(測地綫)不再是直綫,而是沿著時空麯麵的“最短路徑”前進。 3. 廣義相對論的經典驗證: 詳細迴顧瞭廣義相對論對水星近日點進動異常的完美解釋,以及光綫在太陽邊緣的偏摺——這個實驗如何使愛因斯坦一夜成名。 4. 奇點與黑洞的誕生: 深入探討史瓦西解的物理意義,解釋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的概念,以及視界內部的不可逆性。本書將描述奇點的形成條件,並探討霍金關於黑洞蒸發(霍金輻射)的理論,盡管它仍是量子引力未解之謎的邊緣。 5. 引力波的漣漪:時空結構的動態變化: 詳細介紹引力波的産生機製(如雙黑洞閤並),以及LIGO/Virgo探測器如何成功捕獲到這些宇宙中最劇烈的事件。分析引力波天文學對檢驗愛因斯坦場方程、研究極端天體物理現象的革命性意義。 --- 第三部分:宇宙的尺度與命運——從標準模型到大爆炸理論 本部分將視野擴展到整個宇宙,探討物質的基本構成單元、支配它們相互作用的基本力,以及我們對宇宙起源和終極命運的理解。 1. 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物質的“元素周期錶”: 介紹構成我們世界的十二種基本費米子(誇剋和輕子),以及傳遞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玻色子(光子、W/Z玻色子、膠子)。強調標準模型在描述強核力、弱核力和電磁力方麵的巨大成功。 2. 質量的起源:希格斯機製: 詳細解釋希格斯場如何通過與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賦予它們靜止質量。描述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重大性,以及它如何填補瞭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塊拼圖。 3. 宇宙學:大爆炸模型的證據鏈: 係統梳理支持大爆炸理論的三個關鍵證據:宇宙的膨脹(哈勃定律與紅移)、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發現及其在宇宙學中的意義,以及輕元素(氫、氦)的豐度預測與觀測的一緻性。 4. 暗物質與暗能量:我們宇宙的隱形主宰: 探討宇宙中70%以上的“缺失能量”——暗能量,以及它如何驅動宇宙加速膨脹。同時,分析鏇轉麯綫、引力透鏡等證據如何錶明存在著看不見的物質——暗物質,並簡要介紹尋找這些神秘成分的實驗路徑(如地下探測器和間接證據)。 5. 物理學的未竟之路:尋找萬有理論的努力: 最後,本書將觸及當前物理學麵臨的最大挑戰。討論將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統一的嘗試,包括弦理論和圈量子引力等理論的基本思想,展望人類對終極物理定律的永恒追求。 --- 本書以嚴謹的科學態度,結閤生動的闡釋和對科學史的尊重,旨在讓讀者理解現代物理學如何重塑瞭我們對時間、空間、物質和存在的根本認知。它不是一本簡單的知識堆砌,而是一次思維的冒險,邀請每一位對宇宙充滿好奇的心靈,一同探索這個既奇特又和諧的物理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


  彆萊利曼趣味科學係列

  俄羅斯科普大師彆萊利曼,一生熱愛科學,善於觀察並發現世界萬物中蘊含的科學知識與原理。

  「趣味性」是彆萊利曼作品的最大特色,其內容總是充滿瞭各種奇聞軼事,藉此激發讀者對於科學知識的興趣。如果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彆萊利曼係列作品肯定就是最好的老師及教材。

  在「有趣」的同時,彆萊利曼始終緊扣各學科的基礎知識,正因如此,其作品纔能成為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雖然科技日新月異,但科學基礎卻從沒有改變。彆萊利曼鼓勵讀者探索、懷疑,進而舉一反三,從各個角度去理解看來「枯燥」的公式、定理,就是為瞭建立穩固的學習基礎,因為唯有具備良好的基礎,纔能真正地提高科學素養,創造齣嶄新的世界。
 

圖書目錄

第1章 速度和運動
1.1 我們移動得有多快?
1.2 與時間賽跑
1.3 韆分之一秒
1.4 時間放大鏡
1.5 我們什麼時候繞太陽轉得比較快:白晝還是黑夜
1.6 車輪的謎
1.7 車輪上最慢的部分
1.8 不是開玩笑的問題
1.9 帆船從什麼地方駛來?

第2章 重力和重量、槓桿、壓力
2.1 請站起來
2.2 步行和奔跑
2.3 從開動著的車子裏跳下來,要嚮哪裏跳?
2.4 徒手抓住一顆子彈
2.5 西瓜砲彈
2.6 在磅秤的平颱上
2.7 物體在什麼地方比較重
2.8 物體落下時的重量
2.9 《砲彈奔月記》
2.10 儒勒‧凡爾納怎樣描寫月球旅行
2.11 用不正確的天秤進行正確的秤量
2.12 比自己更有力量
2.13 為什麼尖銳的東西容易刺進物體中?
2.14 跟巨鯨相仿

第3章 介質的阻力
3.1 子彈和空氣
3.2 超遠程射擊
3.3 風箏為什麼會飛起?
3.4 活的滑翔裝置
3.5 植物沒有動力的飛行
3.6 遲緩跳傘
3.7 迴鏇鏢

第4章 鏇轉運動、「永動機」
4.1 怎樣辨彆生蛋和熟蛋?
4.2 「魔盤」
4.3 墨水滴畫成的鏇風
4.4 受騙的植物
4.5 「永動機」
4.6 「發脾氣」
4.7 蓄能器
4.8 「見怪不怪」
4.9 仍然關於「永動機」
4.10 彼得一世時代的永動機

第5章 液體和氣體的性質
5.1 兩個咖啡壺的題目
5.2 古人不知道的事情
5.3 液體會嚮上壓
5.4 哪一邊比較重?
5.5 液體的天然形狀
5.6 為什麼鉛彈是圓形的?
5.7 「沒底」的酒杯
5.8 煤油的奇異特性
5.9 不沉的銅闆
5.10 篩子盛水
5.11 浮沫選礦法
5.12 想像的「永動機」
5.13 肥皂泡
5.14 什麼東西最細最薄?
5.15 從水裏拿東西而不沾濕手
5.16 我們怎樣喝水?
5.17 漏鬥的改善
5.18 一噸木頭和一噸鐵
5.19 沒有重量的人
5.20 「永動」的時鍾

第6章 熱的現象
6.1 莫斯科到聖彼得堡的鐵路在什麼時候比較長──是夏季還是鼕季?
6.2 不受處罰的盜竊
6.3 艾菲爾鐵塔的高度
6.4 從茶杯談到水位計
6.5 關於洗完澡穿不進靴子的故事
6.6 「神仙顯靈」是怎樣造成的?
6.7 不需要發動的時鍾
6.8 值得研究的香菸
6.9 在開水裏不融化的冰塊
6.10 放在冰上還是冰下?
6.11 為什麼緊閉瞭窗戶還覺得有風?
6.12 神秘的紙片
6.13 皮襖會給你溫暖嗎?
6.14 我們腳下是什麼季節?
6.15 紙製的鍋子
6.16 為什麼冰是滑的?
6.17 冰柱的題目

第7章 光綫
7.1 捉影
7.2 雞蛋裏的雛雞
7.3 滑稽的照片
7.4 日齣的題目

第8章 光的反射和摺射
8.1 隔著牆壁看見東西
8.2 傳說中「被砍斷的頭顱」
8.3 放在前麵還是後麵?
8.4 鏡子可以看得見嗎?
8.5 我們在鏡子裏看到瞭誰?
8.6 在鏡子前麵畫圖
8.7 捷徑
8.8 烏鴉的飛行路綫
8.9 關於萬花筒的新舊材料
8.10 迷宮跟幻宮
8.11 光是如何摺射的?
8.12 什麼時候走長的路比短的路更快?
8.13 新魯濱遜
8.14 怎樣用冰來取火?
8.15 請太陽光來幫忙
8.16 幾種「海市蜃樓」
8.17 「綠光」

第9章 一隻眼睛和兩隻眼睛的視覺
9.1 在沒有照相術的時候
9.2 很多人還不知道應該怎樣看照片
9.3 看照片的藝術
9.4 應該把照片放在多遠的地方看?
9.5 放大鏡的驚人作用
9.6 照片的放大
9.7 電影院裏的好座位
9.8 給畫報讀者的一個忠告
9.9 實體鏡是什麼?
9.10 我們的天然實體鏡
9.11 用一隻眼睛和兩隻眼睛
9.12 揭露假票據的簡單方法
9.13 巨人的視力
9.14 實體鏡裏的星空
9.15 三隻眼睛的視力
9.16 光輝是什麼?
9.17 快速動作時的視覺
9.18 透過有顔色的眼鏡
9.19 「影子的奇蹟」
9.20 顔色的意外變化
9.21 書的高度
9.22 鍾樓上時鍾的大小
9.23 白的和黑的
9.24 哪一個字母比較黑?
9.25 活的相片
9.26 插在紙上的針和視覺上的彆種錯覺
9.27 近視眼怎樣看見東西?

第10章 聲音和聽覺
10.1 怎樣尋找迴聲?
10.2 聲音代替量尺
10.3 聲音的鏡子
10.4 劇院大廳裏的聲音
10.5 從海底來的迴聲
10.6 昆蟲的嗡嗡聲
10.7 聽覺上的幻象
10.8 蟋蟀在哪裏叫?
10.9 聲音的怪事
10.10 關於「腹語」的奇聞
 

圖書序言



  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彆萊利曼(Я. И.Перельман,1882∼1942)並不是我們傳統印象中的那種「學者」。彆萊利曼既沒有過科學發現,也沒有什麼特彆的稱號,但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瞭科學;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作傢,但是他所著的作品印刷量卻足以讓任何一個成功的作傢艷羨不已。

  彆萊利曼誕生於俄國格羅德諾省彆洛斯托剋市。17歲開始在報刊上發錶作品,1909年畢業於聖彼德堡林學院,之後便全力從事教學與科學寫作。1913∼1916年完成《趣味物理學》,這為他後來創作的一係列趣味科學讀物奠定瞭基礎。1919∼1923年,他創辦瞭蘇聯第一份科普雜誌《在大自然的工坊裏》,並擔任主編。1925∼1932年,他擔任時代齣版社理事,組織齣版大量趣味科普圖書。1935年,彆萊利曼創辦並開始營運列寜格勒(聖彼德堡)「趣味科學之傢」博物館,開展瞭廣泛的少年科學活動。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彆萊利曼仍然堅持為蘇聯軍人舉辦軍事科普講座,但這也是他幾十年科普生涯的最後奉獻。在德國法西斯侵略軍圍睏列寜格勒期間,這位對世界科普事業做齣非凡貢獻的趣味科學大師不幸於1942年3月16日辭世。

  彆萊利曼一生共寫瞭105本書,大部分是趣味科學讀物。他的作品中許多部已經再版幾十次,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至今依然在全球各地再版發行,深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

  凡是讀過彆萊利曼趣味科學讀物的人,無不為其作品的優美、流暢、充實和趣味化而傾倒。他將文學語言與科學語言完美結閤,將實際生活與科學理論巧妙聯係,把一個問題、原理敘述得簡潔生動而又十分精確、妙趣橫生--使人忘記瞭自己是在讀書、學習,反倒像是在聽什麼新奇的故事。

  1959年蘇聯發射的無人月球探測器「月球3號」傳迴瞭人類曆史上第一張月球背麵照片,人們將照片中的一座月球環形山命名為「彆萊利曼」環形山,以紀念這位卓越的科普大師。
 

圖書試讀

2.8 物體落下時的重量

你可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比方說在電梯開始下降的時候有一種恐懼感?你會有彷彿嚮無底深淵跌下去的不尋常、輕飄飄的感覺。實際上這就是失去瞭重量的感覺,在電梯開動的最初一瞬間,當你腳底下的電梯地闆已經降瞭下去,而你卻還沒有來得及産生同樣速度,那一瞬間你的身體幾乎沒有壓在地闆上,你的體重也就會變得非常小。等這一瞬間過去以後,恐懼的感覺就會停止,這時候你的身體會用比等速下降的電梯更快的速度落下去,對電梯的地闆施加壓力,因此又恢復瞭原有的體重。

6.13 皮襖會給你溫暖嗎?

假如有人要你相信,皮襖根本一點也不會給人溫暖,你會怎樣迴答他?你一定會以為這個人是在跟你開玩笑。但是,假如他用一連串的實驗來證明他的話呢?譬如說,你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拿一支溫度計,把溫度記下來,然後把它裹在皮襖裏,幾小時以後再拿齣來。你會看到,溫度計上的溫度連半度也沒有增加,原本是多少度,現在還是多少度,這就是皮襖不會給人溫暖的證據。而且,你甚至可以證明皮襖竟會把一個物體冷卻。拿一盆冰裹在皮襖裏,另外拿一盆冰放在桌子上。等到桌子上的冰融化完之後,打開皮襖看看,裏麵的冰幾乎還沒有開始融化。那麼,這不就說明皮襖不但不會把冰加熱,而且還在讓它繼續冷卻,使融化速度減慢嗎?

你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能夠推翻這個說法嗎?你是沒有辦法推翻的。皮襖確實不會給人溫暖,不會把熱送給穿皮襖的人。電燈會給人溫暖,爐子會給人溫暖,人體會給人溫暖,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熱源。但是皮襖卻一點也不會給人溫暖,它不會把自己的熱交給彆人,它隻能阻止我們身體的熱量跑到外麵去。恆溫動物的身體是一個熱源,他們穿起皮襖來會感到溫暖,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對於溫度計,它本身並不産生熱,因此,即使把它裹在皮襖裏,它的溫度也仍舊不變。至於冰,裹在皮襖裏能更長久的保持它原來的低溫,因為皮襖是一種不良導熱體,它阻止瞭房間裏比較暖的空氣熱量傳到裏麵去。

在這個意義上,鼕天下的雪,也會跟皮襖一樣地保持大地的溫暖;雪花和一切粉末狀的物體一樣,是不良導熱體,因此能阻止熱量從它所覆蓋的地麵上散失。用溫度計測量有雪覆蓋的土壤溫度,便知道它通常比沒有雪覆蓋的土壤溫度高齣10℃左右,雪的這種保溫作用,農民是最熟悉的。

所以,對於「皮襖會給我們溫暖嗎?」這個問題,正確的答案應該是,皮襖隻會幫助我們自己給自己溫暖。如果把話說得更恰當一些,可以說是我們給皮襖溫暖,而不是皮襖給我們溫暖。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我平常對物理這種科目總是有種既敬畏又有點距離感,總覺得它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好遙遠,都是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公式和理論。但這本「趣味物理學:別萊利曼趣味科學係列」徹底改變瞭我這個刻闆印象。它的語言真的非常平易近人,完全沒有那種學術上的艱澀感,就像是跟一個很懂生活、很懂小孩、又很有智慧的朋友聊天一樣。書裡麵探討的很多主題,像是為什麼東西會掉到地上、為什麼熱水比冷水結冰快(這點我真的完全沒想過),或是光線是如何讓我們看到世界的,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但卻從來沒去深究過的問題。作者用非常巧妙的方式,把這些看似複雜的物理現象,用一些日常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解釋得清清楚楚。我尤其喜歡書裡提到的一些歷史故事,像是科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發現這些定律的,那些充滿瞭求知慾和實驗精神的故事,讀起來真的很勵誌,也讓人感受到科學發展的脈絡。這本書不隻是教你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你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一種對世界充滿好奇、樂於探究的精神。

评分

最近,我參加瞭一個讀書會,大傢討論到這本「趣味物理學:別萊利曼趣味科學係列」,我纔真正意識到這本書的價值。它最讓人稱道的一點,絕對是它那種「深入淺齣」的功力。很多物理學的基礎概念,像是功、能、功率,甚至是熱力學的第一和第二定律,在其他地方讀起來可能都像在啃石頭,但在這裡,作者卻能用非常生動、甚至帶點幽默的方式呈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功」的定義,書裡不是直接給齣公式,而是透過描述一個小孩子搬不動一個箱子的情境,來解釋為什麼沒有「功」的產生。這種將抽象概念與具體情境連結的方式,真的非常有效。而且,書裡並沒有迴避一些稍微複雜一點的物理現象,像是萬有引力,但它卻能用一種不讓人感到壓力的方式來解釋,像是從蘋果為什麼會落地,一路聊到行星的軌道。讀書會裡的其他成員也分享瞭他們從書中獲得的啟發,有人說它讓他們重新燃起瞭對科學的熱情,有人說它幫助他們理解瞭許多工程學上的基本原理。總之,這本書的確是一本能夠跨越年齡和專業背景,都能從中獲益的科普讀物。

评分

傢裡有個小鬼對科學總是充滿問號,從天上的星星到地上的螞蟻,什麼都想打破砂鍋問到底。我之前也試過幾本科普讀物,但不是太深奧,就是太枯燥,常常看到一半就讀不下去。直到我偶然在書局翻到這本「趣味物理學:別萊利曼趣味科學係列」,實在是太讓人驚喜瞭!書本的開頭就用非常生動有趣的比喻,把電磁波的原理講得好像在講故事一樣,小孩聽瞭眼睛都亮瞭。而且它不像一般的教科書,裡麵的插圖非常可愛,有些還帶點漫畫風格,讓原本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非常具象化。像是講到牛頓定律時,書裡還穿插瞭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像是搭公車突然煞車,人和東西為什麼會往前傾,那些對小孩來說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透過書裡的解釋,他們就能恍然大悟。更棒的是,這本書不是死闆闆的知識堆疊,它會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觀察,甚至在某些章節還會設計一些簡單的小實驗,讓他們動手做,從做中學。我真的很推薦這本書給傢裡有愛問問題的小朋友,它真的能讓學習科學變成一件快樂的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任務,而是充滿探索和發現的冒險。

评分

說真的,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享受閱讀一本科學書籍瞭。「趣味物理學:別萊利曼趣味科學係列」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科普書的想像。它不隻是介紹物理知識,更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啟濛。書裡探討的物理現象,從最基本的運動定律,到更深層的能量轉換,都用一種極具人文關懷的筆觸來描寫。它不是單純地羅列公式和實驗數據,而是會引導你去思考這些現象背後所蘊含的智慧和奧秘。例如,書中對於「熵」的解釋,讓我對於時間的單嚮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至今仍讓我迴味無窮。而且,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有時像是嚴謹的科學傢,有時又像是一位充滿哲思的文學傢。它會讓你感覺到,科學並不是冰冷的,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是能夠觸動人心、啟迪思考的。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觀察」的強調,作者不斷地鼓勵讀者去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發現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科學之美。這本書真的不隻是一本科普書,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指南。

评分

我記得以前唸書的時候,物理課總是讓我頭痛欲裂,那些公式和定理就好像天書一樣,怎麼也背不起來,也理解不瞭。所以當我看到這本「趣味物理學:別萊利曼趣味科學係列」時,我其實是抱著一種「能不能真的趣味」的懷疑態度。結果,我被徹底說服瞭!這本書的內容編排真的很用心,不是單純的條列式知識,而是像在講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會從一個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的現象開始,然後一層層剝開,帶領我們去認識背後的物理原理。像是講到慣性時,書裡用瞭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說搭飛機起降時的感覺,或者是在高速公路上突然減速時身體的反應。這些都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但透過書裡的解釋,我們纔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慣性在作用!而且,書裡的插圖非常有質感,不是那種簡單的示意圖,而是能很生動地輔助理解。讀完之後,我發現我對很多現象都有瞭全新的認識,甚至會開始主動去觀察生活周遭,試著用書裡學到的知識去解釋。這本書真的讓我找迴瞭對物理的興趣,也讓我明白,原來科學並不遙遠,它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