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世代/時代都有革命分子。
所有的革命分子,都必須相信行動的必要性。
◎理解霍布斯邦思想必備索引‧2017全新重譯版 21世紀還在講一百年前俄國的十月革命似乎過於老派,21世紀的革命在突尼西亞、在埃及,或許在香港。不過每個時代的革命都一樣,它們都暴露瞭社會的嚴重矛盾,也錶現瞭永遠有一群人,他們對現狀不滿、對理想世界充滿想像,並願意為其努力。而其中總有一個,將變成引爆全世界行動的火花。
本書為霍布斯邦於1961到1972年撰寫的書評、文章,以及演講集結。全書環繞著「革命」這個主題。一開始,霍布斯邦從一個曆史學傢的角度處理共産黨及共産主義的曆史。接著討論的是無政府主義,每一個嚮往革命的人或都曾為它其中崇高的道德性所吸引,但其在革命運動上的無能卻也眾所皆知,馬剋思主義者怎麼看?第三部分則處理自1950年代中葉起便十分活躍的、關於馬剋思及馬剋思主義各種麵嚮的談辯。第四部分的主題是軍人與遊擊隊。基於過去對盜匪跟農民起義的研究,遊擊隊對霍布斯邦而言並不陌生,此處特彆著墨越南、中國的遊擊隊,同時也放進瞭對格瓦拉和毛澤東的觀察。第五部分直接點齣這本書的主題:暴動與革命。從農民起義到勞工運動,所謂的暴力相差甚遠,公權力的作用也大不相同,霍布斯邦怎麼看?
+++
五十年後,重新閱讀《革命分子》會/該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我們會發現,霍布斯邦提齣的問題與思考方嚮依然具有價值,因為這或許是任何時代的「革命者」,無法迴避的本質,什麼是革命?什麼是顛覆?什麼是暴力?將革命概念置於曆史脈絡中思考,成敗是否必然?當代的現實環境如何與之辯證?理念與現實,如何對話?21世紀,資本主義仍然是我們必須打倒的對象嗎?
作為一個曆史學傢,霍布斯邦不僅將上個世紀的政治與社會動盪,置於曆史的脈絡中解讀,從曆史探究到對馬剋思主義的當代評價,評論這些改變20世紀麵貌的重要思想及人物;同時,作為一個老派的革命分子,在「革命」這個概念已倍受懷疑(或隻是個象徵符碼)的此刻,他的文字提醒我們,麵對社會不公義、不平等,基進的方式如何可能,以及其作為一種解方的重要性。
得奬與推薦記錄 霍布斯邦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對當代描述、理解,以及引發討論的能力。──《華盛頓郵報》
霍布斯邦的纔思,在曆史專業這個領域,無人能齣其右。──《衛報》
這是一本簡潔而可讀性高的著作,任何研究當代革命行動的讀者,都可以從本書中獲益良多。──《新政治傢》
這是一本難得的佳作,每一篇都見證瞭霍布斯邦教授敏捷的纔情與嚴謹的風格。──《TLS》
我們這個時代最為傑齣的曆史學傢之一。──《獨立報週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