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個小知識:宇宙大發現

10萬個小知識:宇宙大發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宇宙
  • 科學
  • 知識
  • 科普
  • 天文
  • 探索
  • 趣味
  • 冷知識
  • 宇宙奧秘
  • 大眾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讓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宇宙奧祕

  太空人在太空中如何洗澡?
  月亮的形狀為什麼會變化?
  星星為什麼會閃爍發光?
  火星上有生物嗎?

  跟著本書來一趟宇宙之旅找答案吧!

本書特色

  「10萬個小知識」係列,是一套活潑好玩、生動有趣的科學知識問答書。


  ☆培養小朋友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引發小朋友對各領域科學知識的探索,加強科學觀念。

  ☆快速查找的科學知識
  深入淺齣地解答生物、人體、大自然和宇宙等奧祕。

  ☆增進親子的共讀時光
  由專傢精心編繪,為小朋友解答各類科學知識。

  ☆培養小朋友的科學興趣
  透過簡明易懂的科學講述,幫助小朋友成為小小科學傢。
 
好的,以下是一本與《10萬個小知識:宇宙大發現》內容完全無關的圖書簡介,力求詳盡,貼近真實齣版物的風格: --- 《古籍修復的藝術與科學:從紙張老化到數字化重建的百年探索》 作者: [此處可想象一位資深古籍修復專傢或曆史文獻學傢的署名] 齣版社: [此處可想象一傢專注於曆史、藝術或科學的專業齣版社名稱] ISBN: [此處可想象一個符閤規範的ISBN號碼] 導言:時間留下的痕跡與人類的挽歌 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書籍是文明的載體,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無形橋梁。然而,時間、環境、蟲害乃至人類不當的對待,都在這些珍貴的文獻上刻下瞭難以磨滅的印記。《古籍修復的藝術與科學》並非一本簡單的技術手冊,它是一部深入探討如何對抗時間侵蝕、保存人類集體記憶的百科全書式的著作。本書融閤瞭傳統匠人精神與前沿的材料科學、化學分析以及最新的數字化技術,為我們揭示瞭一門要求極度耐心、精準和深刻人文關懷的學科的全貌。 第一部分:文獻的生命周期與病理學基礎 (The Anatomy of Decay) 本部分專注於理解古籍“生病”的原因。我們首先探討瞭構成書籍的核心物質基礎——紙張(植物縴維素、麻、桑皮等)、墨水(鬆煙、鐵膽等)以及裝幀材料(皮革、絲綢、木闆)在不同曆史時期和地域間的差異。 隨後,本書詳細闡述瞭各種文獻病害的分類與成因: 1. 化學性損傷: 闡述瞭酸性紙張的“自我焚毀”過程(酸催化水解),鐵離子汙染導緻的“銹斑”現象(墨水腐蝕),以及早期顔料和染料的氧化與褪色機製。 2. 生物性侵害: 詳細描繪瞭真菌、黴菌在不同濕度和溫度下的生長形態,以及各類蠹蟲(如蠹魚、蛀書蟲)對縴維結構的破壞模式,並提供瞭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3. 物理性損傷: 涵蓋瞭撕裂、摺痕、壓痕、水漬、火災痕跡等非化學性損傷的形成過程,並分析瞭不同裝幀結構在物理應力下的脆弱點。 這一部分是修復工作的基石,隻有精確診斷“病癥”,纔能對癥下藥。 第二部分:傳統修復的“慢藝術” (The Heritage of Craftsmanship) 在這一部分,作者將帶領讀者迴到那些流傳韆年的修復技藝中,體會“慢工齣細活”的哲學。這部分內容側重於對原始材料的尊重和適應性。 傳統加固與補綴技術: 深入解析瞭中國傳統的“鑲綴”、“洇墨”技術與西方傳統的“植紙”、“紙漿灌注法”的區彆與應用場景。重點討論瞭如何選擇與原紙“匹配”的修補材料,以確保修復後的文獻在視覺和物理性質上與原作融為一體,避免“現代乾預”的突兀感。 環境控製與保存: 詳述瞭針對不同類型文獻(如絹本、冊頁、捲軸)的最佳存儲條件。涵蓋瞭檔案級裝具的製作標準,包括無酸紙闆、惰性材料的選用,以及溫濕度波動的監測與記錄方法。 清潔與去汙: 探討瞭傳統清潔劑(如米湯、麩皮水)的應用局限性,並首次係統性地對比瞭現代微量溶劑清洗與錶麵吸附技術在去除陳年汙漬時的效果與風險評估。 第三部分:現代科學的介入與跨學科的融閤 (The Convergence of Science and Conservation)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古籍修復正從一門純粹的手工技藝,轉變為一門高度依賴精密儀器的科學分支。本書的第三部分是其最具前瞻性的核心內容。 無損檢測與診斷學: 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紅外反射光譜(IRR)來揭示隱藏的文字層、利用紫外熒光分析來識彆墨水成分和修補痕跡。此外,還涵蓋瞭X射綫熒光光譜(XRF)在分析顔料礦物元素構成中的應用。 可逆性原則與新材料的倫理: 深入討論瞭“可逆性”在當代修復中的核心地位。介紹瞭新型高分子材料(如澱粉基膠、縴維素醚)在粘閤劑中的應用,並對其長期穩定性進行瞭嚴謹的案例分析。本書強調,任何現代乾預都必須在必要時可以被移除,而不損傷原始載體。 數字化重建的未來: 探討瞭高分辨率三維掃描技術在記錄文獻形態學損傷(如捲麯、起皺)中的潛力,以及虛擬現實技術在重建已失佚古籍裝幀原貌方麵的實驗性應用。重點分析瞭圖像處理技術如何輔助人工讀取模糊或受損的文本內容。 結語:修復師的責任與人文關懷 修復古籍,不僅是對物品的維護,更是對曆史敘事的接力。本書的最後,作者迴歸到修復師的職業倫理。它要求從業者不僅要精通技術,更需具備深厚的曆史學、文獻學素養,理解每一道裂痕背後的文化意涵。 《古籍修復的藝術與科學》是為博物館管理者、檔案工作者、曆史文獻專業學生、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研究人員,以及所有對書籍命運抱有敬畏之心的讀者精心撰寫的一部權威指南。它揭示瞭,在喧囂的數字時代,守護那些沉睡在紙張中的聲音,依然是人類文明延續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崇高事業。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嚮日葵工作室


  依照兒童的視角去企劃、撰寫兒童書籍。曾經推齣的書籍有《1年級學習的科學故事》、《低年級學習的科學故事》、《1年級學習的諺語》,以及《低年級學習的人體》等。

繪者簡介

金珍暻


  大學時期鑽研東洋畫,在教導兒童作畫後,也開始創作適閤兒童閱讀的繪本。繪畫作品有《南大川的鮭魚逆流而上》、《1~2年級教課書童話》、《1~2年級學習的塔木德經》、《1~2年級學習的原諒故事》、《低年級學習的諺語故事》等。
 

圖書目錄

嚮宇宙齣發
01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02 宇宙也有年齡嗎? 
03 宇宙到底是亮的,還是暗的? 
04 為什麼人在太空中會飄浮起來? 
05 太空中有空氣嗎? 
06 太空中是寒冷,還是溫暖? 
07 宇宙有盡頭嗎? 
08 什麼是黑洞? 
09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生物是什麼? 
10 第一個登上太空的人是誰? 
11 太空梭是什麼? 
12 什麼是太空船的對接? 
13 什麼是太空站? 
14 人造衛星有什麼用途? 
15 如何固定住飄浮在太空中的物品? 
16 太空人在太空中吃什麼? 
17 太空人在太空中如何上廁所? 
18 太空人在太空中如何洗澡? 
19 太空衣為什麼是白色的? 
20 太空人在太空中如何呼吸 ? 
21 太空人在太空中如何睡覺? 
22 為什麼人在太空中會長高? 
23 為什麼返迴地球的太空人不能馬上行走? 
24 亞洲第一艘太空船是何時發射的? 
25 亞洲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太空人是誰? 
26 為什麼不把太空船造得又大又寬? 
27 韓國第一位太空人,為什麼是搭乘俄羅斯太空船登上太空? 
 
參觀地球和月亮
28 月亮是如何形成的? 
29 月亮和太陽哪個比較大? 
30 月亮上為什麼會齣現隕石坑? 
31 月亮的形狀為什麼會變化? 
32 月亮錶麵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灰塵? 
33 月亮上也有海洋嗎? 
34 在月亮上能開車嗎? 
35 月亮上有生物嗎? 
36 什麼是月食? 
37 為什麼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38 月亮和地球的一天都是一樣長嗎? 
39 什麼時候最適閤觀察月亮? 
40 沒有月亮會怎麼樣? 
41 月亮隻有在夜晚纔會發光嗎? 
42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43 地球真的是繞著太陽運轉嗎? 
44 地球幾歲瞭? 
45 地球的體積有多大? 
46 地球何時開始有生物齣現? 
47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有多遠? 
48 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49 為什麼會有四季的變化? 
50 地球有幾顆衛星? 
51 地球長什麼樣子? 
52 為什麼地球暖化會破壞生態? 
53 為什麼會有漲潮和退潮? 
 
一閃一閃亮晶晶
54 星星是如何形成的? 
55 星星的顔色不一樣嗎? 
56 星星為什麼會閃爍發光? 
57 流星是什麼? 
58 天空中哪顆星星最明亮? 
59 星星也有等級之分嗎? 
60 宇宙中共有多少顆星星? 
61 星星到底長什麼樣子? 
62 星座的名字是誰取的? 
63 星星隻在晚上齣現嗎? 
64 越亮的星星離地球越近嗎? 
65 星星會永遠發光嗎? 
 
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係
66 什麼是行星、恆星、衛星和彗星? 
67 什麼是太陽係? 
68 如果沒有太陽會怎麼樣? 
69 太陽是由什麼組成的? 
70 太陽會永遠發光嗎? 
71 太陽和地球哪個比較大? 
72 什麼是日食? 
73 行星為什麼都是圓形的? 
74 行星以什麼軌道繞著太陽轉動? 
75 什麼是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 
76 小行星是什麼? 
77 火星上有生物嗎? 
 

圖書序言

前言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美麗的星星像一顆顆珍珠撒滿天空,真是漂亮極瞭!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顆星星?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怎樣纔能上太空?
  有像地球一樣存在生命的星球嗎?
  人在太空中也能生存嗎?

  小朋友們在仰望天空的同時,心中一定也有不少疑問吧!

  科學傢們也不斷地探索宇宙的祕密。地球上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措施,總有一天地球人口爆炸,各種資源也會隨之枯竭。所以科學傢們都在猜想,宇宙中還有沒有能提供人類生存的星球。俄羅斯、美國等國傢,已經成功發射瞭太空船,正式展開對宇宙的探索。

  小朋友們一定也很想知道宇宙的祕密吧?趕快翻開本書,來一趟奇妙的宇宙之旅吧!
 

圖書試讀

Q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宇宙形成的時間遠遠早於人類誕生的時間。起初宇宙很小,幾乎隻有不足原子核大小的一個點,科學傢將其稱為「奇異點」。所有的物質都高度聚集在奇異點上,它包含瞭極大的能量,溫度非常高。

直到有一天,奇異點容納不下這些熱量,發生瞭巨烈的爆炸,大爆炸的能量形成瞭一些基本粒子,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漸形成瞭各種物質,這些物質最終形成宇宙,宇宙就此誕生瞭!

爆炸之後,宇宙空間不斷地膨脹,溫度也相對地下降,宇宙中所有的恆星、行星乃至於生命,都是在這種不斷膨脹冷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更令人驚訝的是,宇宙直到現在仍然不斷地膨脹著。

【知識補給站】

主張宇宙是由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奇異點發生爆炸而形成的理論叫做「大爆炸理論」(Big Bang),「Big」是大的意思,「Bang」是指砰砰的聲音,形容猛烈的撞擊,所以英語中「Bing Bang」就被稱為「大爆炸」。

Q 宇宙有盡頭嗎?

我們一般都以浩瀚無邊來形容宇宙,但實際上,宇宙也是有盡頭的。

宇宙就像一個不斷膨脹的巨大氣球,而氣球的四周布滿瞭星係。因為宇宙時時刻刻都在快速膨脹著,所以星係之間的距離也不斷在拉長。

科學傢們已經測齣現今宇宙膨脹的速度遠遠大於光速,所以我們是無法看到宇宙的盡頭。在不斷膨脹的宇宙中,最遠處的星係就是宇宙的盡頭。

由於宇宙不斷地在膨脹,所以宇宙的盡頭並不固定,而是時時刻刻地在變化。

Q 什麼是太空站?

太空人一旦到瞭太空,需要有可以停留的地方,再加上人類搭乘的太空船空間太小,無法一次容納在太空航行期間所需的燃料,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地方,可以為太空船添補燃料和探測宇宙所需的各種裝備。

太空站就是基於上述的目的所成立的。太空站可以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太空人在太空站停留期間,會組裝探測宇宙的探測器,也會進行科學實驗。

太空站就像飄浮在太空中的巨型太空船,可以提供太空人呼吸的空氣,所以太空人在太空站時,是不需要穿上太空衣的。

【知識補給站】

美國國傢航空暨太空總署與日本、加拿大、巴西、俄羅斯等國共同建構的「國際太空站」,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若從地球上觀測的話,其亮度可排在金星和月球之後。

用戶評價

评分

哇,這本《10萬個小知識:宇宙大發現》簡直是知識的寶藏!我嚮來對天文學和宇宙學都很有興趣,雖然平時也會看一些紀錄片或者科普文章,但總覺得零散,不夠係統。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搭建瞭一個完整的宇宙知識體係。它從宇宙的起源講起,比如大爆炸理論的證據和發展,然後一路講到我們身處的太陽係,再到更廣闊的銀河係,乃至我們能夠觀測到的宇宙邊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迴避那些我們仍然不理解的宇宙謎團,反而用一種開放的態度,介紹瞭很多前沿的科學假說和研究方嚮,比如多重宇宙的可能性,引力波的探測等等。這讓我覺得,科學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未來還有無限可能。書中的語言風格也非常活潑,不像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探索的激情。有時候讀著讀著,會忍不住抬頭看看夜空,想象書裏描繪的那些壯麗景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點燃瞭對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我覺得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小小“宇宙探索者”,雖然隻是通過閱讀。

评分

這本《10萬個小知識:宇宙大發現》真的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我一直對宇宙充滿好奇,但市麵上很多科普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蜻蜓點水,感覺無法真正滿足求知欲。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這一塊的空白。它以一種非常係統的方式,從宇宙的宏觀到微觀,從古老的理論到最新的發現,都進行瞭詳盡而深入的闡述。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不同宇宙現象的解釋,比如星雲的形成、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以及我們熟悉的星座背後的故事,都寫得非常生動有趣。書中還引用瞭很多最新的天文觀測數據和科學傢的觀點,讓我能夠瞭解到宇宙研究的最新進展。例如,關於係外行星的探索,書中列舉瞭各種探測方法和發現的有趣行星,讓我仿佛看到瞭宇宙中其他生命的可能。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很有特色,既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又不失幽默感,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宇宙的理解上瞭一個新的颱階,也更加期待人類在未來對宇宙的更多探索。

评分

《10萬個小知識:宇宙大發現》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從小到大,我對宇宙的探索總是充滿好奇,但很多時候,我們接觸到的信息要麼太過於專業,要麼又太過於淺顯,很難找到一個剛剛好的平衡點。這本書就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一本羅列知識點的書,更像是一場循序漸進的宇宙之旅。從最基本的恒星形成、行星運動,到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星係,再到一些更深層次的概念,比如黑洞的奧秘、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它都用一種非常易懂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它在解釋一些復雜概念時,會穿插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舉個例子,它在解釋宇宙膨脹的時候,用到瞭“氣球錶麵點上小圓點,氣球吹大後圓點之間的距離都會變遠”的比喻,瞬間就形象化瞭抽象的空間擴張。而且,書中提供的插圖和照片質量也非常高,那些遙遠的星雲、壯麗的星係,配閤文字的描述,真的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看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宇宙的認知不再停留在“星星很多”的層麵,而是有瞭更係統的、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敬畏這片浩瀚的未知。

评分

《10萬個小知識:宇宙大發現》這本書,讓我這個宇宙“小白”也感覺自己變得“懂行”瞭許多!我一直覺得宇宙是個很高深莫測的東西,每次看一些關於宇宙的節目,都聽得雲裏霧裏。但這本書不一樣,它的語言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內容編排得非常有條理。它從最基礎的“天體是什麼”開始,一點點地引導讀者去瞭解恒星、行星、星係,然後深入到宇宙的形成、演化,甚至是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黑洞”、“蟲洞”、“暗物質”等等概念。書裏有很多小插畫和圖錶,把那些抽象的科學理論變得直觀又有趣。我記得裏麵講到“光年”的時候,還特意舉瞭個例子,說如果以光速跑,繞地球多少圈,纔能到達月球,再到太陽,這個對比太形象瞭,瞬間就理解瞭宇宙尺度的巨大。看完這本書,感覺自己對宇宙的敬畏感又加深瞭,也對人類探索宇宙的勇氣和智慧感到無比欽佩。它讓我覺得,原來宇宙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隻要願意去瞭解,它就能為你打開一扇扇奇妙的大門。

评分

說實話,收到《10萬個小知識:宇宙大發現》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想著也就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讀物。但翻開之後,就被它的內容深深吸引瞭。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循序漸進,從我們最熟悉的地球和月球,講到太陽係的各大行星,再到恒星的生命周期、星係的形成與演化,一直延伸到宇宙的大尺度結構和宇宙學的最新進展。它在講解過程中,非常注重邏輯性,每一個概念的提齣都會有前因後果的鋪墊,不會讓人感到突兀。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科學原理的解釋,非常貼近生活,會用很多日常能接觸到的事物來類比,比如用“水滴在水麵上蕩開的漣漪”來解釋引力場的作用,用“不同顔色的燈泡發齣的光不同”來解釋恒星的光譜。這種方式大大降低瞭理解門檻,讓我這個對物理學概念有些畏懼的讀者,也能遊刃有餘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而且,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頁邊留白也恰到好處,閱讀體驗非常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