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某一天,我在審閱誌工編修的稿件,看到其中一篇處理得特彆好,感覺編得很到位,我問誌工:「其中某一篇是誰編修的?」誌工問我:「導師,您為什麼會覺得那篇做得特彆好?」之後證實誌工確實花瞭許多時間在編修此篇,所以明眼人瞄一眼就知道。記得我國中一年級時,有一次導師問我:「『What is it ?』這麼簡單的句子怎麼還會寫錯,你到底有沒有在讀書?」我印象很深刻,當時的我還想嚮導師辯解:「我有讀,是看某一本書上這麼寫的。」多年以後再迴想,當時的那個我不就像現今社會上的人,不懂還硬掰,明眼人一瞄就知有沒有。所以,在修行的過程中,必須要有老師的提點,讓你達到某種火候,纔會啓動後續的發展,否則即使很努力的修持,今生心沒有明,性也沒見到,如果還有來生,此一課題又得再重修;但是如果有明師從旁提醒,原本在某一關卡無法超越時,隻要老師稍微提點,跳過此一瓶頸,就有可能漸漸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