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某一天,我在审阅志工编修的稿件,看到其中一篇处理得特别好,感觉编得很到位,我问志工:「其中某一篇是谁编修的?」志工问我:「导师,您为什么会觉得那篇做得特别好?」之后证实志工确实花了许多时间在编修此篇,所以明眼人瞄一眼就知道。记得我国中一年级时,有一次导师问我:「『What is it ?』这么简单的句子怎么还会写错,你到底有没有在读书?」我印象很深刻,当时的我还想向导师辩解:「我有读,是看某一本书上这么写的。」多年以后再回想,当时的那个我不就像现今社会上的人,不懂还硬掰,明眼人一瞄就知有没有。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老师的提点,让你达到某种火候,才会启动后续的发展,否则即使很努力的修持,今生心没有明,性也没见到,如果还有来生,此一课题又得再重修;但是如果有明师从旁提醒,原本在某一关卡无法超越时,只要老师稍微提点,跳过此一瓶颈,就有可能渐渐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