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百上學堂:北大傢書集

半百上學堂:北大傢書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敏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都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這正是五十歲女兒寫給八十歲老父的情書,用的是颱灣的眼睛,寫的是大陸的生活。 ◎是時空跨界的書寫:既有求學當下的北京,也有從前成長的颱灣;既有現實的課堂與食堂,也有書捲的古聖與西哲。 ◎是身分與性格的錯置:這廂是颱灣剛退休的國文「老」師,那廂卻又是北京大學博士班的「新」生。筆觸時而正經八百,時而為瞭綵衣娛親裝可愛。有年過知命的沉穩,更有生活在他鄉不時爆齣的驚嘆…… 退休後的新選項:背著書包上學去! 牛牽到北京當然還是牛,可去過北大的牛畢竟不一樣! 博士滿街跑的新時代,念博士班真的沒啥稀奇,稀奇的是這個博士生已經五十歲啦! 為什麼你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青春正盛,你可以看看走在遠方的她; 如果你已進入人生下半場,不妨陪她走一段… 如果你是 即將退休或已退休的夥伴, 正在考慮要不要到大陸進修的人士,年齡不論; 或者就隻是單純想念靖雅老師的學生 那麼你更該讀這本書 先來偷瞄個幾眼 ‧生活在北大,還真應瞭一句話:有「卡」不是萬能,但沒「卡」鐵定萬萬不能。食堂吃飯一定得配備飯卡,這張卡的正式名稱是「校園卡」,一卡多用:進齣校門給保安檢查,驗明正身;進齣宿捨刷一下,當「門卡」;到瞭圖書館憑卡藉書,又變身成「藉書證」。還可以在學校超市買東西,當作消費卡,學校為瞭安全考量,還設定一次消費超過30元得輸入消費密碼。女兒還有浴卡、洗衣卡、購電卡、電話卡、際電話卡、銀聯卡、公交卡…… ‧颱灣人不都說「龜笑鱉無尾」嗎?女兒這個「正港颱灣人」來到這裏,變成人傢眼中道地的「外省人」。最好笑的是在颱灣,我老是因為一口還算標準的國語被誤認作外省人甚至大陸人。萬萬沒想到,來到這裏之後,隻要一開口,人傢馬上知道我是「颱灣人」。這樣算不算「兩邊不是人」? ‧北大有號稱全國,甚至全亞洲最大的高校(颱灣叫大學)圖書館,館藏之豐,足以睥睨全亞。開館時間也非常驚人喔:早上六點半到晚上十點半,是另類的7-11(把7-11往前各提早半個小時)。各教學大樓通常也開放給學生自習,開放時間依然是嚇死人的早,從早上七點或七點半,直到晚上十點半。真想讀書,這裏絕不乏資源,端看有心無心而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敏警


  三十六歲以前叫黃玉芬,三十六歲以後改名黃靖雅,敏警是宗教導師涵靜老人給的道名。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畢業後,在中學任教多年,最愛的一所是颱中文華高中。知命之年為瞭前往北京大學哲學係攻讀博士學位,忍痛離開教職。現為天帝教天人文化院研究員。

  典型的雙子座,糅閤老翁的淡定與少女的天真於一身。閑暇筆墨放在掩捲瀋思部落格:
  blog.whsh.tc.edu.tw/jingya/
  teacher.whsh.tc.edu.tw/mingging/f2blog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年齡從來不是問題。

  真希望這句話是真的。

  可老子早就說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話不中聽,動聽的肯定是騙人的。活到半百,重新背著書包上學去,要說年齡不是問題,大概隻有鬼相信。

  教瞭半輩子的書,明知自己一年老過一年,可跟青春飛揚的高中生站在一起,憑著老師的身分還是可以老得理直氣壯,連頭上的幾莖白發彷彿也平添瞭幾分德高望重的味道。可一飛過颱灣海峽,從颱灣的「老」師變成彼岸的博士班「新」生,「高」齡五十就變成問題啦。

  學校把年齡當作入學門檻之一,招生簡章擺明「一般隻收四十五周歲以下」。彼岸的「周歲」就是我們的「足歲」。幸好門檻雖設,倒也不是不能跨越的鐵闆。「一般」之外還容許有例外,「經導師同意者不在此限」。

  超齡入學,尷尬事少不瞭。端坐在課堂,明明是正式入學的新生,可怎麼看都像慕名前來旁聽的社會人士。如果是跨係旁聽,比如說中文係、曆史係這種尊師重道的人文科係,年輕一點的老師一下課還會急忙走下講颱緻意,以為我是哪個外係來的老師!相較之下,走在偌大的校園反倒悠遊自在。

  北京大學是百年名校,與隔著一條大馬路的清華大學都是北京旅遊必到的景點,一年四季遊人如織。頂著一張老臉走在校園,冒充遊客真是輕而易舉――可有時也未必。我就曾經被問路的菜鳥「保安」(颱灣叫「警衛」)攔住,劈頭就問:「妳是遊客還是老師?」

  保安篤定的語氣激起瞭本人的玩心,明知對方會有什麼反應,我故意慢吞吞地說:「我是學生。」「笑」果可真不錯,他驚嚇的錶情完全沒有辜負本人的期待!

  根據往例,新生得在校醫院體檢。報到通知書上洋洋灑灑列瞭一堆疫苗,有強迫接種的,有自願接種的,後者還分作免費、付費。我事先在颱灣作足瞭功課,結果去到現場,光排隊領錶就耗瞭大半天。好不容易填完身傢調查一般的錶格,迴到長長的隊伍,終於輪到我的時候,護士銳利的眼睛往我臉上一掃,伴著奇高的嗓音:「妳幾歲?」我迴說「五十」,她立刻斬釘截鐵地說:「不必打!」

  開學不久,我們班的班會選在係館地下室召開。彼時的校園對新生仍然是一個奇大的迷宮,好不容易「韆裏跋涉」來到係館,守在門口的保安見瞭便嚷:「開班會的?往底下走。」

  緊接著就拉開喉嚨大聲說道:「是什麼班啊?年齡差距這麼大!」這陣尷尬纔過,進瞭係館,正忙著往可能通嚮地下室會場的樓梯張望,一個在課堂遇過的男生瞥見,趕忙喊瞭一聲:「師姊」——這兒喊「師姊」與宗教完全無關,比較普遍的是指「年級」較高的「學姊」,另一個可能就是像我這種「年紀」大的——「師姊,妳要去哪兒聽課?樓下不上課。」一聽到我「也」要去開班會,他臉上掩不住的錯愕:「妳也是一三級的『新』生?」

  我一點也不想當新生。可年紀再怎麼大,還是得從新生當起。其實就算真有什麼巧門,讓我逕自跳到博二當「老生」(新生一年後自動轉成「老生」,他們沒有「舊生」這詞兒),五十歲當博二生還是太老呀!「幸好」北京終年霧霾不斷,戴著口罩齣沒校園一點都不突兀。

  鼕天頂上毛帽,夏天加戴太陽眼鏡,大半時間,一張老臉可以就此隱形,免除瞭不少尷尬。

  人生嚮來得失互見。活到知命之年,許多人生功課的學分老早修過瞭,宿捨門前與情人難捨難分的纏綿,早已是壓在記憶箱底的陳年舊事,連掀起一角偷覷的興緻也一併喪失。年輕同學瀋潛學海之餘,不時還得分神上岸,忙著馳騁情場;而我這個早已古井無波的半百老嫗,可以老神在在地頻繁進齣北大那座號稱全亞洲高校藏書第一的圖書館,而後抱緊瞭捲帙安安分分地在宿捨當清末的中國,埋頭閉關自守。

  歲月催人老。年老催人跑。大學校園無處不在的青春氣息,不斷地提醒我自己有多老,還有,在傢倚閭而望、比我更老的老父與老母。這一路快馬加鞭,五十歲背著書包上學堂,三年後的今天,當我的同班同學依照學製設定的節奏,開始埋首博士論文寫作時,我已經捧著提前到手的博士學位,收拾行囊迴傢啦!

  這個集子收錄的傢書是博士班第一年的意外紀念。與父親的關係一直都是中國的舊傳統,父女情深,可相對無言,隔著海峽,透過電話尤其尷尬。開學不久,我就決定改變通訊方式,改發電郵給妹妹,妹妹列印之後即時快遞到府。電話當中說不齣口的話,一旦轉成文字,自然從筆下源源而齣――不隻是屬於北大當下生活的,還有根植於心靈深處的,真是不亦快哉。
 

圖書試讀

◎學生苦樂
──浴室除瞭左右兩張陽春隔闆,背後是空空如也,真的是「門兒都沒有」。
 
聽妹妹說您好幾次問起,我都這麼老瞭,跑來大陸念書乾什麼?難道畢瞭業想當大學教授嗎?
 
哈哈,爸爸,您大概不知道現在博士的行情。即便放洋迴去,而且拿的是亮晶晶的金牌名校學位,大學教職也未必有分。不隻是颱灣,全世界都一樣,博士滿街跑,一點也不稀罕呀!
 
來念書作啥哩?說實話,來北京讀書可不是女兒的期待,是我們天帝教首席使者維生先生的。他一心一意指望女兒往學術之路前進,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好為中華文化發聲。可碰到女兒這種自視不高的個性,根本不覺得當一輩子中學老師有什麼遺憾啊,所以一開始就是他在前頭拉,不時還得跑到後頭不停推推推。果然是「天道酬勤」,老人傢既推且拉久瞭,女兒從老大不情願到慢慢被「洗腦」,書當然可以自己讀,但北大的金字招牌的確可以為日後的行道加分;再說,專心當學生也挺幸福的,那就聽老先生的話乖乖來吧。
 
不過,真來到北大,和原先的祈願不無齣入。
 
學生當然有學生的單純與快樂。十一長假時,在聯通宿捨與校園的天橋上遇見班上的王君,騎著腳踏車,後麵載著一個女生,大概是他老婆,少瞭一般情侶那種親熱勁兒。坐後座可能不是很舒服,女生隻是端端正正地坐著,看不齣什麼特彆的錶情;倒是王君,臉上露齣難得的青春氣息,真可愛!
 
王君平日西裝革履,一副成功人士的打扮,平常在課室齣現,特彆顯眼,存在感特強。開班會時我纔知道他原來是同班同學,年「僅」三十五、六(我本來以為他五十多歲瞭☺),是上市公司的老闆,傢在上海,有一兒一女,打拚事業有年之後,想迴校園充電――這是公開的版本。上課的路上巧遇,他特彆強調是衝著國際知名學者杜維明先生的魅力來的。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