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女儿圈

工厂女儿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青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撰文推荐! 「我推荐这本书,给期望了解台湾劳工的所有读者,书中的那时我们并不远。」 本书原于一九七八年出版,做为作者杨青矗作品《工厂人》的续篇,故事主轴则是放在「女工」身上。 在那个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年代,离乡背井在外工作的女性,虽然与男性工人同样在外讨生活,但除了遭受社会阶层上的压迫,尚需在职场与家庭中、同时与性别歧视奋力周旋。 当年杨青矗以笔为刀,将沈痾流弊借由小说尽皆倾剖而出,唤起社会大众的注意。那些令人瞠目愤怒的情节如今看来陌生但又熟悉,那些离我们并不远,一切还仍在发生中。 水灵文创将此系列重新整理,献给善于遗忘的我们。同系列尚有《外乡女》与《工厂人》。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青矗


  1940年出生于台南县七股乡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困家庭。后来父亲到中油高雄炼油厂任消防队员,所以11岁随父母迁居高雄。1961年父亲不幸殉职,被以抚恤遗族身分进入高雄炼油厂工作了19年,在此写下《在室男》、《工厂人》、《工厂女儿圈》等以农民、工人为主角之小说着作,并跨足工运及政治,1979年因美丽岛事件入狱四年,出狱后专注台语语文与研究,编着有《台华双语辞典》、《台湾俗语辞典》、《台诗三百首》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推荐序

那时离我们不远
──《做工的人》作者 林立青


  一个好的作家必须先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良知,接着选择题材后下笔,作品才有可能反映人性,随着时间的过去,人性相同的部分受到后代的重新认识,并且产生共鸣,再从其中看到作家所属的时代。

  一九七○年是什么时代?有人说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时代,有人说是十大建设奠定基础的时代,有人说是台湾走入国际的时代,是加工出口区时代,更有「台湾钱淹脚目」的说法。但作家给出一个异于寻常人的角度,也交出不同于他人观点的作品,就在所有人歌颂并且赞叹资本家和政府时,杨青矗选择低下身来,一笔一字地写下当时基层劳动者的故事与心声。

  我过去曾在图书馆内看过杨青矗的作品,当时惊叹于书中工厂劳工的生活处境,居然和我看到的如此接近,于是一篇一篇接着阅读后,心情便随着文字中的故事沉重起来。杨青矗笔下的文字流畅直白,却清楚写明了至今仍有的问题:工厂不报劳保、管理职务男女失衡、在职场结构上的权力关系、劳工面对管理职时的担忧、贫富差距下对劳工的轻贱、囿于生计下对厂方的屈从、对于税务结构以及应对政府时的交际。这些书中的问题在数十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来,有些已经获得解决,有些至今依旧无解。

  杨青矗在写作工厂系列时,正是「那个」大量劳动力走向工厂的时代。大量农村的女孩前往工厂,凭借着女孩们认真而乖顺的努力,台湾制造的商品在全世界横扫市场。书中描述了当时的资本家们赚钱如同「水崩山」,而生产线的女工们只能「龟爬壁」一般攒钱,强烈的凸显出贫富差距以及机会。作家透过厂内因为受伤而被恶意拒绝赔偿,呈现出自己观看时代的立场,同样的故事不只一篇,在〈自己的经理〉里面清楚写出管理阶级恶劣的管理手段,不仅凸显出阶级,更明确指出了当时工厂老板们对待基层劳工的态度,以及普遍不愿意帮劳工投保保险的心态。

  这些都是作者诠释一个时代的方式。

  是因为当时亲眼所见,并且珍惜人命,义愤仗义的笔让这些当时重要珍贵的文字纪录得以存续至今,本书当时在卷末附录了杨青矗为了深入女工们的生活环境,所表列的一连串访查表,我在阅读时感叹于作者为了挖掘真相所耗费的心力,也更觉得可贵,这些问题简单却直接:有无劳保?有无工厂自办的活动?有无特休假?工厂托育?

  这些问题延续至今,依旧争论不休,五十年前作家为了写作而田野调查的问券至今读来,仍旧是当代劳工正在「努力」的目标,也因此这本书的细节与当下社会相互辉映,从首篇〈昭玉的青春〉看上去,那年昭玉在职场上所面临的男女同工不同酬,升迁以及工作机会的分配,正好也是当代流行文化中,女性白领粉领下班后的闺密话题,篇末公司人事管理者对于「公司治理」的犹豫再三,也符合当代所谓「老板狗」的背后嘲弄。

  也是由于作者深入写实,文字自然写出批判社会现象的内容,在〈秋霞的病假〉以及〈自己的经理〉中,写出多数劳工对于恶劣待遇逆来顺受,在管理职面前敢怒而不敢言,期待着自己的处境可以被改善,但只能等待身边他人据以力争,才能讨回自己应有的权益。漠视法令的也不仅仅是在对待劳工,对待公权力也一样,〈婉晴的失眠症〉中写出了中小企业家族治理下,充斥着作假帐,送钱送红包以及逃税的过程,也同时借由中小企业逃税写出「不逃税的商人无法生存」的结构困境,当时的台湾人力充沛,竞争激烈,于是面对查税的公务员们用各种手段将钱送上门,甚至会计小姐只能陪笑以对。

  女性的身分在职场时受限的不只是升迁,还有在管理上的恶劣对待,〈工厂的舞会〉中作家下笔写到工厂为了调剂生活,找来女工一起跳舞,在职等以及工作身分差异下,女工们说「我们出身体娱乐他们」这样的批判,又在〈陞迁道上〉写出了希望可以升迁,却被男性主管「诱姦」的处境。

  这些都是写实主义,在当年那个「文青」普遍不看国片,腻了那些官方老派的政令宣导时,杨青矗用最接近劳工的简单文字,呈现出当时基层劳工的真实生活,引起劳工和政府的关注,那是一个时代的纪录。

  简单描述的文字内容可以很不简单,可以呈现最真实的样貌。杨青矗的作品中有足以做为当年历史参考的价值,那些可以引发当时劳工群体感动的文字,渗着强大的人道关怀,工厂内的劳工读后赞叹拥戴,使作家不仅是作家,更成为一代意见领袖,直至遭受迫害而入狱。但时代终究会给予诚实者一个公道,出狱后的工人作品纷纷改编上银幕,只有最触及人心的议题,才可能跨越文字载体,成为影视作品,持续发挥影响力。

  也因为真实地描述一个时代,书里面不仅仅是触及资本家的贪婪,不仅仅是写出男女关系在旧有农村价值观后依旧呈现不平等,不仅仅是写出劳工长期忍受恶劣待遇。作者笔下的女性常有上下应对时的复杂痛苦,具体呈现出那时代女性投入劳动市场的无奈,以及选择不多下的屈从,更也因此将一整个世代的生活感受,痛苦犹豫都全然的保留下来,纪录的是社会,同时也记录了真实面对社会的书写者。

  在我有限的人生经验里面,也曾听过耆老尊长对我说过去劳工的处境,故事也同样是一个一个的劳工离乡背井后的辛酸犹豫,但未曾有如此细致完整的书写呈现,那些管理职的嘴脸以及女工群体劳动间的情谊,更是只能透过影像来提供震撼,而社会结构下的无奈以及犹豫,同时在作者笔下毫无保留的呈现。

  同样身为一个男性,杨青矗对于女性当时所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发出了不平而鸣,这就算到今日也弥足珍贵,或许有些当年的歧视偏见逐渐在这个时代被打破,但有些偏见歧视只是换了群体,更加隐晦地压迫在弱势者上,从当年工厂内男性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到现代网路社群媒体对于女性的嘲讽羞辱,时代的变迁下,有些观念逐渐变化扭转,有些却是存续下来,等着有人愿意回头去认真看待,去努力了解以及爬梳这其中的脉络,这也是写作者的最大价值,能提供未来研究者最弥足珍贵的史料以及纪录。

  学者的研究有其侷限,如同作者一样,学者研究专长于数字分析,对于当时人性的感受以及选择,需要作者透过才华和努力去完成,杨青矗无疑是台湾书写劳工阶级的第一人,而这样珍贵的纪录应该要被更多人了解,被珍惜并且被看见。

  因为看见过去,我们才能更加珍惜并且理解现代,理解我们当代对于操作员以及管理职的差异从未改变,只是换了国籍和肤色;也因为看见过去,我们能得知从以前到现在,劳工的法令都未曾落实;更因为看见过去,我们看到资讯落差一直是管理者轻易压迫劳工的工具。因为作家希望未来过得更好,写下的文字也能用来督促后代。

  我推荐这本书,给期望了解台湾劳工的所有读者,书中的那时离我们并不远。
 

图书试读

秋霞的病假
 
浴室里匡啷!一声铝洗衣盆碰击磁浴槽的震响,萧毅夫放下报纸冲过去拍门。
 
「谁在厕所?谁在厕所?怎么撞得匡啷响?」
 
里面没有反应,毅夫转身问在客厅擦地板的太太:
 
「谁在浴室?」
 
「两个孩子都在做功课,是他阿姑在里面。」
 
「秋霞,秋霞!」他勐敲门:「秋霞,秋霞!」
 
里面没动静。
 
「秋霞,秋霞!」仍然无声无息:「叫妳怎么连哼也不哼一声。」
 
「秋霞,秋霞,妳死了是不是!」他火大了,抬脚踢门。
 
太太手拿抹布,跑过来帮他拍门:「 阿姑,阿姑。」
 
「阿姑怎么了?」两个孩子慌张地跑过来问。
 
「她在洗澡?或是大便?」 毅夫发觉似乎有点不对劲。
 
「可能是在大便,没看她拿换洗的衣服进去。」
 
毅夫上厨房拿来铁锤和起子,起子穿进门缝撬里面的门扣,铁锤打击起子的柄,里面铁丝小门扣被撬开了,推门进去,秋霞头栽在放在浴槽内的洗衣盆,脚在浴槽外,肚子靠在槽岸上,人弯成一条虾。洗衣盆里有些许的水,头发濡湿。
 
「头上流血。」毅夫把妹妹抱起来,头发下的水渍是红的。
 
「秋霞,秋霞,妳怎么了?」夫妻抢着摇她。
 
秋霞还是晕着,四肢软软垂垂,毅夫翻她红湿的头发找流血的地方,发丛中赫然有一个嘴巴大的裂口在渗着鲜血。
 
「秋霞!秋霞!」
 
秋霞张开眼,舒了一口气:「我没有怎样呀!」
 
毅夫压住妹妹头上的伤口,叫太太出去喊来了一部计程车,把妹妹送到医院去。急诊室的医生和护士忙着为她打止血和破伤风的预防针。
 
缝好伤口,医生问:
 
「怎么晕倒的?」
 
「我上厕所,站起来时,头晕眼黑,怎么晕倒的我就不晓得了。」 秋霞苍白的脸思索着。
 
医生挂上听筒在她胸口诊察:
 
「贫血。」
 
「她在加工出口区的一家电子公司工作,晚上经常加珏到七八点才下班,吃饭不定时,胃口不好,几年来经常闹胃病……有病也不请假休息,加上工作紧张,操劳过度,会不会这样引起贫血的?」萧毅夫问。
 
「很可能。」
 
「她生病很不喜欢看医生,这次贫血晕倒,头又撞破了一个洞,我想让她住几天院,连胃病一起彻底检查治疗。」萧毅夫说,暗忖妹妹从家乡来,离开父母投靠他,如果不把罹患的职业病治好,实在愧对在老家种田的父母。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