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土耳其的邀请函:吴凤带路!横跨欧亚文明私旅

来自土耳其的邀请函:吴凤带路!横跨欧亚文明私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Uğur Rıfat Karlova
图书标签:
  • 旅行文学
  • 土耳其
  • 文化
  • 历史
  • 个人游记
  • 欧亚
  • 丝绸之路
  • 吴凤
  • 异域风情
  • 私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踏遍台湾百乡的金钟奖主持人《爱玩客》吴凤动人诚挚之作
带你与他的家乡土耳其无缝接轨!
 
你知道土耳其没有沙漠吗?你知道优格是突厥人发明的吗?你知道诺亚方舟停在土耳其吗?
吴凤当你的随行导游,进入一场土耳其非典型观光!
从亚洲到欧洲只需五分钟的跨海大桥、历经十六个帝国的历史古蹟、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使土耳其在几千前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位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融合了各地区的风格与特色,
土耳其就像是一幅美丽且迷幻的马赛克拼花。
 
除了冰淇淋和热气球,土耳其还有各样的经典与传奇等你品味!
有句土耳其话说:Misafir başımızın tacıdır。意思是:客人是我们头上的皇冠。
这句展现了土耳其人对客人的尊重与热情。
请让吴凤来招待你,将土耳其的各个故事分享给你!
 
各界好评推荐
张小燕/旅游图文作家、名模 王心恬/知名艺人 亮哲/网路创作天团 这群人TGOP 这群人/多媒体跨界王 黄子佼/三立电视台节目部总监 黄晓玫/允晨文化发行人 廖志峰
 
「以在地的,本土的角度,放进了个人的生命经历,以家常闲话的方式为读者介绍土耳其的风土人情,读起来特别有一种温度,文字平实不花俏,却拉近了土耳其与台湾的距离。」——允晨文化发行人 廖志峰
 
「你想看的,土耳其都有,历史、人文、浪漫的、悲戚的、壮观的、血腥的、良善的,带着不堪的,那是一个文化交界的国度,是一个你认为世界这么大,但是人与人总会有交集的一个极点。」——旅游图文作家、名模 王心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凤 Uğur Rıfat Karlova


  1980年出生于土耳其,为台湾节目主持人、演员、表演者、作家。2012年以《爱玩客》节目获得第47届金钟奖行脚节目主持人奖。

  原本在土耳其任职导游的他,于2002年考上安卡拉大学研读中文与汉学,并在四年后来到台湾就读师范大学政治研究所,主修中国清末后政治。

  身为土耳其人,又是台湾女婿的他,筹备多年,希望能够以中文将他的国家介绍给第二个家的读者。

图书目录

自序:来自土耳其的我

第一章:土耳其非典型观光! 
我的家乡色雷斯Trakya
跨越欧亚文明的十字路口:伊斯坦堡 Istanbul 
土耳其的白雪公主:棉花堡 Pamukkale
走进鄂图曼建筑的时光回廊:番红花城 Safranbolu
神话故事里的圣地:以弗所 Efes
地中海的珍珠:安塔利亚Antalya
满天热气球:卡帕多奇亚 Kapadokya
旋转舞的发源地:孔亚Konya

第二章:你想不到的土式习俗
土式热情
疯狂土式婚礼
土耳其男子汉
传统节日

第三章:肚子饿的熊不跳舞

第四章:土耳其大拼花

接壤欧亚的马头
日出之地:安纳托利亚 Anadolu
两千多年的历史!
老天爷的礼物
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

第五章:别想用英文跟土耳其人沟通!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土耳其到底有甚么,看看吴凤怎么说?
廖志峰


  这几年到土耳其旅游成了新风潮,是因为热汽球太吸引人?还是旅费经济实惠?土耳其到底有甚么魅力,可以让这么多台湾人趋之若鹜,不远千里而访,我一直很好奇。

  于是,有一天耐不住沉闷重压的工作,我也去了一趟土耳其透透气。我去土耳其的原因,也许和大多数人不同,我为帕慕克而去。我原本只想在伊斯坦堡停留,只是想到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还是跟着旅行团去了。也因为跟团,让我去了许多一个人无法走到的地方,像电影《冬日甦醒》所的拍摄现场,石灰地景迷人的洞穴房舍,卡帕多奇亚,至今让我回味无穷。而卡帕多奇亚,也正是游客乘坐热汽球的所在地。所以,当我因天候缘故无法坐到热汽球时,其实我内心不太遗憾,我怕掉下来。

  因为仰慕一个作家而造访作家描述的城市,对文青们来说,不足为奇,我们不是也因相同的理由去了巴黎或罗马?我们不是为了体验历史的沉重,而是历史中积累出的城市厚度和风韵而前往。说起来,在帕慕克之前,我已读过有关土耳其的着作,作者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唿声一直很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他写了《雨天炎天》,只是读完之后,引不起我太大的兴趣。然后,帕慕克出现了,我带着他的《伊斯坦堡》去了土耳其……。我没有失望,唯一失望的是,停留太短暂。

  回来后,我有时在脸书上贴着在土耳其所拍的照片,有时也贴出我在土耳其所买的手工地毯,始终无法回神。忽然有一天,接到友社远足文化的邀请,请我为他们的新书《来自土耳其的邀请函:吴凤带路!横跨欧亚文明私旅》写几句话,我吓了一跳,也请他们慎重考虑,然后,他们寄来了书稿,于是我又重历了一次土耳其之旅。

  不过,这次的重访很特别,这次的重访是跟着来自土耳其的台湾女婿吴凤的脚迹,他以在地的,本土的角度,放进了个人的生命经历,以家常闲话的方式为读者介绍土耳其的风土人情,读起来特别有一种温度,文字平实不花俏,却拉近了土耳其与台湾的距离。书中所描述的地方,我大多去过,不管是番红花城,还是蓝色清真寺,有些饮食的风味印象不深刻,不过,也因此让我知道我错过了甚么,了解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位处欧亚大陆之交,战祸不断的土耳其人,心中真正所感。也许哪一天吴凤带团,再去一趟土耳其。

  旅行让人视野扩大,看见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情风土,祝福土耳其,祝福台湾。

自序

来自土耳其的我


  在土耳其有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国家的大使。

  我很赞同这句话。

  尤其是跟我一样长期旅居国外的人,每一个小动作、每一次的态度,都在重塑别人对我们国家的印象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虽然简单,却深含重大的意义。我也一直提醒自己,自一九九六年第一次出国到现在,除了谨言慎行外,我也想将土耳其的美与文化介绍给更多人知道。 

  二○一三年,我跟着《爱玩客》前往土耳其拍了四集特别节目,介绍了伊斯坦堡(Istanbul)、我的家乡泰基尔达(Tekirdağ),还有热气球的故乡卡帕多奇亚(Kapadokya),我很开心有许多人因为这个节目更向往到土耳其旅行!

  土耳其是一个国际着名的观光国家。每年造访土耳其的观光客,平均超过三千万人次(位居世界第六名),只可惜当中亚洲人佔极少数,而且这也不表示所有的观光客都很了解我们的民俗风情与文化。

  了解一个国家各个方面的特色及文化,需要很长的时间,当然也需要愿意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另外,当一个国家的领土越大,差异性也必然越大,就更不容易熟知每个地方的发展。土耳其国土约台湾的二十三倍大,而且每一个地区的习俗与文化尽不相同,所以连我们土耳其人也没有办法全盘了解。

  为了筹划这本书,我做了不少准备,因为要完成一本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着大学时期我在土耳其读过旅游管理,后来也当过导游。我的工作跟教育背景在写作过程中对我有很多的帮助。

  你现在手上拿的这本书,是我以土耳其人的角度介绍给大家,内容包含了比较少外国观光客知道的景点、历史故事、传统食物等。我尽量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读者们能够以最轻松又快速的方式来融入土耳其人的生活里。

  这本书的目的绝不是要阐述很难的历史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旅游工具书。而是希望借由这本书,让读者有更广阔的世界观,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由于土耳其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若真的要写土耳其的每一个景点与故事的话,搞不好要出版好几本书,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因此请见谅我没写的部分。
将来我一定会更努力写关于土耳其其他主题的书。

  最后,我想要分享一句土耳其文:「Misafir başımızın tacıdır」。这句话的意思是:「客人是我们头上的皇冠」。展现了我们对客人的尊重跟热情。土耳其人很好客,在土耳其的任何一个家庭,几乎天天都会遇到许多客人。我带老婆回去看家人的时候,老婆好奇的问我:「老公,为什么每天晚上很多人来找你妹妹跟妹婿,一直聊天一直聊天?」。答案其实很简单:土耳其人爱聊天。也很喜欢去朋友家作客,一边喝茶一边闲话家常,这是我们的娱乐之一。台湾有些乡下地方也是这样,朋友们聚集在一起泡茶聊天。不过,与台湾的情况类似,在大城市比较少能体验到这种人情温暖。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忽略社交,或者只是约在外面的餐厅聊天而已。

  在土耳其还可以看得到很多有趣的传统。例如,人们互相拥抱、互亲脸颊等等。一开始我老婆不习惯被我的家人们一个一个拥抱,但这是我们表达爱与热情的方式。现在老婆每次跟我回土耳其时,也跟我们一样拥抱、亲亲大家。

  这本书的读者就是我的客人。打开书的封面,从第一页开始看,就等于打开我家的门进来作客。请让我招待你,把土耳其的各个故事分享给你。

  你是我的客人,请好好享受这趟旅行吧!

吴凤 Ugur Rifat Karlova
2017 台北

图书试读

我的家乡色雷斯Trakya
 
美丽海洋包围之地
 
土耳其总人口约有八千万人,土地有八十一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虽然我们的土地是台湾的二十三倍大,但是人口数只比台湾多了三倍。所以相对于这么大的土地,人口其实不算非常的多。在地图上,土耳其有一小块国土在欧洲,而这里就是色雷斯,英文为「Thrace」。我们称这块小土地「Trakya」。我就是来自这个地区。
 
色雷斯的土地只佔全土耳其的百分之三,约两万三千平方公里。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实原来的色雷斯不只有土耳其这小块土地,包括保加利亚南部及希腊东北部也是称为色雷斯。但因为不是在土耳其边界里,所以我们称这里为西色雷斯。这个区域被三个漂亮的海洋包围——黑海、爱琴海与马尔马拉海。这些海洋各有各的特色,和不一样的海岸地形。
 
色雷斯的名字来自西元前四至五世纪。亚历山大时代(西元前三三五年)色雷斯人被历史上最有名的国王之一——亚历山大的军队控制。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地区慢慢有不同族群的加入,尤其受罗马帝国统治后,色雷斯人自己的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也渐渐消失。
 
现在如果在色雷斯随意走走,很容易就会遇到古墓及古蹟,听说这些古墓里埋有很多宝藏。难怪有时候会出现盗墓者,当然,如果被抓的话,惩罚也蛮重的。
 
爸爸的梦想
 
我的家乡是泰基尔达省的海拉博卢小镇(Hayrabol)。海拉博卢是一个非常小的地方,人口不到两万人,没有太多观光景点,但仍有属于自己的单纯特色。
 
妈妈在我四岁的时候就过世了,所以爸爸上班的时候,都是由姑姑负责照顾我和妹妹。
 
我爸爸不是一个有钱人,但他很努力工作,存了一笔钱在海边买了一块地,然后盖一间小小的度假小屋。我记得小时候一放暑假,我们全家会到那待上三个月,好好享受夏天。度假小屋是我和妹妹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在这里有许多我们共同的回忆。
 
大概在我十二、十三岁的时候,某天爸爸从抽屉拿出一张纸给我看,纸上有一栋小房子的照片。我问他这个图是什么?爸爸说二十年前他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房子非常喜欢,所以他对自己说,如果有一天他有能力的话,他想要拥有这样一栋小房子。到了一九八六年,爸爸终于有能力在海边盖一栋自己梦想中的房子。我相信他一定很希望妈妈也看到这个成就,与我们一起享受幸福的日子,只是妈妈离开的太早。

用户评价

评分

《来自土耳其的邀请函》这本书,就像一位充满魅力的智者,在我耳边低语,娓娓道来。它并没有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评判或教导,而是以一种邀请的姿态,引领我去探索。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欧亚文明”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将这两个概念割裂开来,而是细致地描绘了它们是如何在土耳其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互相影响的。从古希腊罗马的哲学与艺术,到伊斯兰教的宗教思想与建筑风格,再到近代欧洲的思潮与科技,所有这些都在土耳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者通过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看到了不同文明之间可以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文明”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僵化的概念,而是鲜活的、流动的、不断演变的生命体。这本书,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审视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对土耳其这个国家充满了敬意和向往。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充满了作者的个人思考和情感投入。在描绘土耳其的壮丽风光的同时,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文化、宗教的探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文明碰撞与融合的论述,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各种文化的熔炉,这一点在她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从基督教的圣地到伊斯兰教的中心,从希腊罗马的遗迹到拜占庭的辉煌,再到奥斯曼帝国的荣光,这些历史的痕迹被作者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解读出来,让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她不仅关注宏大的历史事件,也细腻地捕捉到了普通土耳其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那种热情好客,那种对生活的热爱,都通过她的文字传递给我,让我对这个民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与一个地方的人文精神进行对话,去理解他们的过去,感受他们的现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来自土耳其的邀请函:吴凤带路!横跨欧亚文明私旅”几个字,光是看标题就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我一直对土耳其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充满好奇,它的地理位置横跨欧亚大陆,本身就注定了它丰富多元的文化基因。书中提到“吴凤带路”,这更是增添了一层人文色彩,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将带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触摸古老的文明遗迹。我设想,这本书一定不会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景点介绍,而是会深入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讲述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故事。或许,吴凤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段与土耳其的不解之缘,这让我更加期待书中关于作者个人经历的分享。我脑海中勾勒出书中可能描绘的画面:在卡帕多奇亚的奇特地貌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里,聆听悠扬的宣礼声;在古老的以弗所遗址,想象罗马时代的辉煌。这本书,就像一张精美的邀请函,邀请我开启一段探索未知、涤荡心灵的欧亚文明私旅,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打开它,跟随吴凤的脚步,去感受那份来自远方的召唤。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吴凤带路”这个词吸引的,总觉得背后一定有一个特别的故事。读了之后,果然不负所望。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幽默风趣,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豁达和智慧。她不像一些导游那样照本宣科,而是会分享一些旅途中的趣事,甚至是小小的“囧事”,让整个旅程显得更加真实和接地气。例如,她可能会讲到自己因为语言不通而遇到的尴尬,或者是在某个小巷子里发现的惊喜。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阅读的乐趣,也让读者感到作者非常亲切,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向你倾诉她的旅行经历。而且,“私旅”的定位也意味着她不太会去那些人满为患的旅游景点,而是会发掘一些更具当地特色的地方,可能是当地人常去的咖啡馆,可能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小镇。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土耳其的介绍,更像是作者在分享她对旅行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如何在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意义。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身临其境。作者的文字极具画面感,仿佛我正站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海风轻拂,远处奥斯曼式的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笔下的伊斯坦布尔,不再是冷冰冰的历史名词,而是充满了活力的市井生活。街头巷尾的小吃摊,香气四溢的烤肉,当地人热情洋溢的笑容,都跃然纸上,让我仿佛能够听见热闹的市集声,闻到浓郁的咖啡香。书中对历史遗迹的描绘更是细致入微,不仅仅是罗列年代和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将那些宏伟的建筑与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故事联系起来。我仿佛看到了古罗马人在这里熙熙攘攘,看到了奥斯曼帝国在这里建立辉煌。那种穿越时空的连接感,是很多旅游攻略无法给予的。而且,这种“私旅”的感觉,意味着作者并非以一个大众游客的视角去观察,而是以一种更深入、更个性化的方式去体验,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和惊喜。这本书就像一位资深的旅行家,在与我分享她最私密的旅途见闻,让我能够避开人群,真正地去感受这个国度的灵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