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以声音记录童年:阅读《嘿,外星人你在听吗?》 《嘿,外星人你在听吗?》是一则关于男孩的故事。小说採第一人称,叙述者为十一岁男孩艾力克。艾力克醉心天文,对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高等智慧生物充满奇想。他崇拜美国天文学家暨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 Edward Sagan, 1943-1996),不仅以偶像姓名为自己的爱犬命名,更效法偶像作法。萨根长时致力外星生物研究,曾收录地球各种声音,制成「金唱片」,随火箭发射至外太空。艾力克受到感召,也将他甫得到的苹果播放器(iPod)漆成金色,以外星人为假想听众,透过独白将其日常生活点滴录进播放器,打算趁着年度火箭节,随其自制火箭发射送至外太空。全书由独白与对话组成,共分五十二段,每段皆为艾力克(或其他角色)之录音稿。
以文字书写声音、描绘声景,乃本书写作特色。由于叙事者艾力克几乎随时随地都在录音,录音环境随叙事者的移动行旅扩展变化,是以阅读此书,如同经历一场众声鼎沸的声音景观(soundscape)飨宴,每段音档除了独白、对话,还收录各种环境细节,例如气势不同的雨声、睡眠深浅不一的鼾声、狗项圈的铃铛声、写字声、翻页声、翻找东西声、开关门声、煎煮声、轮胎煞车声……。不过当声音透过文字再现,也挑战读者的阅读经验,因为书中的叙述者对着播放器独白之际,可能同时正与其他角色对话,所以读者得从字里行间仔细辨识说话者的身分及指称对象,并透过环境声音重构角色的行动现场。此种书写方式迫使读者放慢阅读速度、反覆来回推敲,更积极参与小说意义的建构。
针对声音主题的阐发,本书除了透过声景展现,亦透过角色传达。札德是艾力克在前往火箭节的火车上相遇的成年男子,光头、身着灰长袍。札德有过一段婚姻,也曾是位善于演说、着作等身、事业有成的公众人物,但在某个人生瞬间抛下一切功名利禄,开始追求性灵安顿。他随身携带蒲团、随时冥想,并发誓保持沉默,仅透过书写沟通。札德心情开怀、心地包容,艾力克受其鼓舞,勇敢道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家庭背景、焦虑困惑、内心想望。从声音角度言,札德的沉默使他从制造声响的发话者转变为聆听者,将发声空间保留给这名满腹话语的男孩,使艾力克不仅有发声机会、心声也被听见。
以声音记录生命,是本书男孩主角的尝试。书中五十二段录音档既是艾力克送给外星人的地球男孩生活纪录,也是为母亲保留的礼物。艾力克成长于单亲家庭,母亲罹患精神疾病,终日或盯着电视萤幕、或凝视房间天花板遁入安静状态、或出门游晃。与母亲相依的艾力克年纪虽小,已负责採买和饮食,出门在外亦一手自理,独立懂事程度堪比穿长袜的皮皮。而即便母亲失能,艾力克依然深爱妈妈。艾力克的母亲发病时,意识不清,坚称站在自己面前的儿子是外星人,是以,小说原书名「See you in the cosmos」标题指称的对象,也可能是艾力克的母亲;艾力克录制这些声音档,是留给母亲日后聆听的童年声景。
书中的艾力克执着、专注、直率、易感、幽默感自成一格,在在令人联想起尼克.宏比《非关男孩》小说的男孩主角马克斯。两人家庭境遇相似,也都是非典型男孩,既超龄成熟、又未脱稚气。马克斯与艾力克对于执着的事物都展现异于常人的不懈坚持,所以往往是同伴眼中的怪胎、被贴上愚笨或自闭标签的异类;他们的同侪朋友不多,却能与成人打成一片。马克斯的童年有威尔加入,而艾力克在「前往看不见星辰的旅程」途中,也巧遇各式成人,包括情绪暴躁的史提芬、潜心禅修的札德、婚姻濒临破裂的肯.罗素、汲汲寻觅潜在客户的罗尼、母女关系紧张的泰拉。这些大人在遇见艾力克之前,各有待解的人生难题,但男孩不寻常的录音之举鼓舞了他们,让他们愿意暂放手边工作、搁置既定行程,陪伴艾力克展开一段童年探险;而更奇妙的是,这些大人的人生轨道,也因为与艾力克的碰撞和相遇,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变化。
《嘿,外星人你在听吗?》是华裔作家程远初试啼声之作。据说作者已着手书写续集,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国立中兴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刘凤芯
推荐序
带着梦想勇敢上路吧!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虽然很少人记得这一点。──《小王子》
你是谁?
长什么样子?
……
你的皮肤是像我一样的淡棕色,或者是跟海豚一样的光滑灰色,还是和仙人掌一样又绿又刺?
你住在房子里吗?
打开书卷,映入眼帘的是上述充满问号的句子。我偷偷的问自己:十一岁的我,心里是不是也装满一个接一个的问号?每个问号彷彿都是在探问身处未知的世界,我是谁?每个问号好像都在寻求认同,期待有人疼我、爱我。
主角艾力克用录音档的方式,让读者认识他的内在世界,卡尔.萨根博士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宇宙学家之一,而艾力克让心爱的狗儿以此命名。他透过五十二个录音档,不仅记录下发射火箭的伟大计划,希望他的心事与祕密能在外太空被读懂且解密。
看着,看着,心底涌起酸涩:是因为没人能懂,才想让心事飞向外太空吧!
如果可以,请让孩子知道:勇敢走在梦想的路上,自己并不孤单。因为我们的信任与认同,他们就能找到改变自己的力量,甚至活出更好的自己。
《嘿,外星人你在听吗?》淋漓尽致的表现少年成长小说的原型:超越困境、认同自己。一如谢哲青说的:「原来,世界早有一条属于我的梦想之路。」十一岁男孩如何为人生的航向掌舵?
走向状况不断的冒险旅程,如何消弭绝望、幻灭的考验,让自己坚持梦想,即便家庭失能、单亲无恃;即便计划的实践困难重重,主角艾力克仍愿意携带一抹希望的光束,最终,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命运给艾力克一个比别人低的境遇,但爱与坚强的羽翼,让他化不可能为可能,我边看着文字,彷彿也边听着他的录音档,一字一句在我的耳边絮语。他有好多事想跟我说,看似细细琐琐,却是那么诚恳的想让我们理解:一个十一岁的男孩有多喜欢与外太空对话,从中窥见小男孩成长的美丽与哀愁。
你曾有过置身在热闹的人群里,却感到寂寥的经验吗?
横跨两千英哩的漫长迢途,从奇想、冒险、梦想、成长的情节中,读者陪着艾力克经历苦闷与彷徨、孤独与忧伤,常在自信跌坠边缘的灵魂,奋力的在为自己的生命找个解释或是答案。它代表:我们都希冀被认同、被理解,犹如小说中一个男孩和一只小狗,如何在崎岖曲折的相互取暖里,走向幸福的终点。
塞拉说:「未来是青年人的一个天堂。」这个社会真能许我们的孩子一个可以想像、追寻的未来吗?我们真的懂得他们善感也多愁,企盼着有人温柔的倾听?我们真的明白他们脆弱也无助,期待着有人真心的陪伴?
在某个心碎的时刻,《嘿,外星人你在听吗?》传递疗癒人心的温暖,灿亮青少年无光的世界。在未知的生命长轨里,给予青少年做梦的权利与支持。我想,我们是幸运的,没有错过这本好书,不只让我们能读懂孩子的心,甚至可以豪气的说:嘿!青春,就等着你勇敢上路,带着书,快步走吧!
文/丹凤高中图书馆主任宋怡慧
推荐序
只在快乐的时候勇敢,不是真勇敢 去年十二月,我有幸获亲子天下邀请,观赏改编自全球畅销小说《奇蹟男孩》的同名电影,在步入放映厅时猜想着自己应该是在电影中后段,才需要拿出事先备好的卫生纸,没想到开演不到半小时,因为罕病主角第一天上小学,他的爸爸一边陪他走进校园,一边告诉他:「你会觉得很孤单,但这不是事实。」而爆哭。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或许并非一直处于一个人的状态,但一定有准备面对孤单的时候:第一天上学的前一晚;参加谁也不认识的夏令营;暑假结束开学第一天;只身前往无法用母语沟通的国家。大多会换得「习惯就好了」之类的安慰,因而在看到一个大人宣告孤单存在时,才真正释怀那些曾经的不安。
而「寂寞」正是《嘿,外星人你在听吗?》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主角是十一岁的艾力克,爸爸早逝,和妈妈住在科罗拉多州,哥哥在洛杉矶工作。他是个超级天文迷,去哪里都带着卡尔.萨根(是条小狗)和金色iPod,以便随时录下自己的生活和周遭各式各样的声音,之后放在自组的火箭,发射到外太空让外星人「听见」地球。乍看你会觉得艾力克与一般小孩无异,话多且问题问个没完没了,但很快的,可以从他买菜煮饭、出远门前为妈妈先准备好三天份的食物、知道洗衣服要深浅色分开并且低温烘干、为了养狗狗去打工等生活细节,明白因为某些原因,艾力克必须独当一面,这些早
熟与懂事读来都伴随着孤单和寂寞,让人暗自心疼。
此外,艾力克独特的思考方式,经常让我拍手叫好,例如他会以「你会因为世界上没有恐龙而难过吗?」回答同学他没有爸爸感觉如何,因为对艾力克而言,爸爸就像恐龙,并不会为了未曾目睹的存在而伤心;又如遇到买票年龄限制时,他无所畏惧的说明,自己今年十一岁,但若以「负责任的年龄」来算,他至少有十三、甚至十四岁。就是这些奇思妙想,让人想陪着艾力克经历一切。
艾力克在参加火箭节时,收到通知:有一个跟爸爸同名同姓、同年同月生的人住在赌城,原本短短三天的火箭发射行程,就此变成寻亲之旅。这趟超展开的旅程不仅引人入胜,更增添阅读的层次,透过小孩的眼睛看大人的世界,成年人读来亦别有体悟。看着故事中的大人愤怒的说着人生一事无成、无法控制他人时的恼怒糗态、不断打击甚至阻挠别人的梦想、又为什么总是让所爱的人失望,不禁回想自己是如何成为现在的大人。我们在面对现实困境的时候,难免选择妥协,甚至是放弃,而艾力克的旅程不仅示范了真正的勇敢,也让我们找回在追求成功道路上牺牲的纯真,再次以初心选择我们看世界的角度。
文/版权经纪人纪宜均
推荐序
未曾实现的梦想 太空,是许多朋友小时候的共同梦想。有些人的梦想是成为太空人,有些人的梦想是制造出太空船,还有些人的梦想是与外星人接触。而相信大部分像这样的梦想,到最后都没有被实现。回头想想,面对这些梦想,我们为它付出了多少?
或许有人会说,太空的梦想真的太高、太远、太遥不可及,不管怎么努力,好像都很难靠近。在梦想与现实的权衡之下,往往就是舍梦想而就现实了。如果真的是太空太遥远,那再回头想想自己小时候的其他梦想,科学家、运动选手、画家,这些只要努力就应该可以接近的梦想,为什么也没有实现呢?
对我来说,自己有没有曾经为这个梦想付出过什么、努力过什么,远比这个梦想有没有实现还来得更加重要。说真的,虽然大部分的梦想到最后很可能都没有被实现,但是追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绝对在生命中累积了无数的痕迹,同时也累积了数不清的珍贵回忆。
这本书的主角艾力克‧派特斯基,他是个相当有意思的人物,除了太空这个目标,在追求太空梦想的路上所面对的一切问题,经历的风风雨雨,不止在他旅程中,刻划出了一道道代表成长的痕迹,成为值得纪念的经历,每一位来来去去的角色,更将他的生命丰富成一个精采的故事。
现实与梦想能不能就是同样一件事?面对现实生活时,能不能也让自己朝梦想靠近一点?我也喜欢太空,但我也知道,目前的我,不太可能有机会当太空人上太空,但我还是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想办法让自己离太空更近一点。我在写这段文章时,这份工作本身是不是也触及了一点点太空这个领域呢?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每一个梦想。
这个故事,也让我回顾了每一个没实现的梦想。
希望看完这个故事的每个人,就能像故事中的主角一样,带着自己生命中的金iPod,一步步继续往自己的梦想前进。
文/科学X博士萧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