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神论的印度教与一神论的拜火教
探访更多关于宗教与信仰的知识
印度教共有三亿三千万个神?
跟只信奉一个神的宗教比起来,比较厉害吗?
有些宗教的最高修行者不穿衣服,
有些宗教的信徒终身不剪头发?
彼此称唿菩萨的大乘佛教有哪些特点?
儒家思想也算是一种宗教吗?
个人的生活与价值观会受宗教信仰而有所差异,
彼此了解、尊重异己、包容差异,是很重要的喔!
劳恩和瑟琪之前已经採访过犹太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后,对宗教信仰的种种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没想到身为旅游杂志记者的刘植叔叔又被命令要去做更多关于宗教的深度报导,所以三人又再次踏上採访的旅程。他们的第一站就是前往「宗教的博物馆」~印度,这里有印度教、耆那教、钖克教等各种宗教;之后又到东南亚去探访佛教的发展、到中国山东看看儒家思想与儒教的关系,最后还到了波斯一探「拜火」的锁罗亚斯德教。欢迎大家也一起来当採访记者,探索更多宗教的有趣知识。
【本书重点提示】 #印度教 #多神论 #种姓制度 #钖克教 #耆那教 #佛教 #四圣谛 #八证道
#犍陀罗艺术 #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 #菩萨思想 #儒家思想 #儒教 #孔子 #孔子遗迹
#三纲 #五伦 #锁罗亚斯德教 #一神论
【课纲对照】 〈社会〉
国小5-6年级:认识人类社会中的主要宗教与信仰
国中7-9年级:恆河流域印度文明的开展、婆罗门教与佛教的背景与发展、儒家思想
【全书系特色】 知识+漫画+图解+故事+专家+大英百科词条
•首度将权威《大英百科全书》改编为漫画
•内容贯通国小、国中必学的十大领域基础知识
•整合科学与人文知识,培养未来的全方位人才!
•以图像整合难懂概念,秒懂各科核心知识
•包含各种文本,提升文章阅读力、图表判读力
【《漫画大英百科》的三阶段灵活运用法】 1.先看图熟悉各单元核心知识,迅速掌握!
2.漫画情节穿插丰富资讯,轻松理解!
3.精选《大英百科全书》词条,加深印象!
※《大英百科全书》是现存的近代百科全书中,最古老、最知名且最具权威的一套,
由100名全职编辑及超过4000名专家编写词条,备受全球读者的信赖。
国内推荐 活泼逗趣的介绍方式让人想一页接着一页读下去;简单易懂的解说方式让人能明了深奥的天体知识。──台北市民生国小‧吴欣蓉
不管是当妈妈还是老师,发现孩子对于图像几乎无法拒绝其诱惑,如果又是漫画,魅力更是加乘加倍。当今电子用品当道,如何从中脱身?三采漫画百科全书应该可以助师长一臂之力。──台南市南大附小‧温美玉
真希望小时候有这么赞的书可读!等不及看到全部!──慈济大学生命科学助理教授‧叶绿舒(老叶的生物化学部落客)
这套书出版后,我们终于可以说「看漫画的小孩不会变坏」──数感实验室共同创办人、数学作家‧赖以威
(以上推荐按姓氏笔划排序)
超过50位各级老师推荐! 王建仁/台中市德化国小总务主任
王偲宇/桃园县寿山高中历史科教师
白君婷/彰化县联兴国小
江芳君/彰化县桥头国小
何嘉欣/宜兰县罗东国中生物科教师
吕雅雯/桃园市自强国中
李哲迪/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
李顺兴/台中市华龙国小辅导主任、台中市国教辅导团自然领域国小组兼任辅导员
汪俊良/宜兰县大进国小、宜兰县国民教育辅导团辅导员
柯晓慧/新竹市东门国小、民报「教养不正经」专栏作家KK笑
洪振全(洪书叔)/新竹市北门国小
夏金英/屏东县屏东高中历史科教师
张辉诚/台北市中山女高国文科教师、《学思达》作者
许彩梁/台中市东汴实际体验学校教导主任
许诗停/宜兰县凯旋国中英语科教师
郭心怡/新竹市东门国小
郭宗明/台中市瑞穗国小资优班、台中市国教辅导团自然领域辅导员
郭美秀/新竹市阳光国小
陈文珮/宜兰县大进国小
陈宇虹/新北市武林国小
陈秀伃/新竹市建功国小
陈怡君/台北市金华国中英语科教师
陈坤龙/台南市佳兴国中理化科教师
陈柏翰/台北市西湖国小
陈柏宪/LiFe生活化学创办人、Po总编
陈进旺/台中市沙鹿国小
陈茻/专栏作家、地表最强国文课没有之一版主
彭裕峰/台北市中山女高历史科教师
汤千慧/苗栗县公馆国小、指导学生参加2016巴黎国际发明展获得金牌
冯松林/南投县竹山高中化学科教师
黄启信/宜兰市新生国小
黄淑敏/彰化县桥头国小
杨宗荣/台中市翁子国小总务主任、台中市国小自然辅导团辅导员
杨纹纹/新竹市实中国小
杨巽斐/彰化市联兴国小校长
杨静宜/彰化县妈厝国小
赵育琳/彰化县桥头国小
赵祐志/真理大学助理教授、新北市新北高中历史科教师
刘辉龙/台北市碧湖国小资优班
刘泽宏/台北市大直高中数学科教师
潘彦宏/台北市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师
蔡任圃/台北市中山女高生物科教师
郑一亭/科学教育博士、国小教师
郑雅方/彰化县桥头国小
赖拥宪/宜兰县头城国小
蓝弘伟/新北市裕德中小学
颜弘志博士/台中市新平国小
罗焜哲/台南市台南一中物理科教师
苏铭祥/台中市台中教大实小、台中市自然科辅导团辅导员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漫画大英百科【宗教2】宗教(下)》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将完全聚焦于其他未包含在该书中的主题,旨在提供一个丰富且详尽的替代阅读体验: --- 《寰宇秘境:失落文明的科技奇观与宇宙未解之谜》 导言:超越信仰的边界,探索物质与星辰的奥秘 人类文明的演进,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线性发展。在无数人类探寻精神寄托、构建信仰体系的同时,另一股同样强大的驱动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自然规律的解析,以及对自身起源与宇宙终极命运的好奇心,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科技与知识的版图。本书《寰宇秘境:失落文明的科技奇观与宇宙未解之谜》,便是一次对知识领域中那些引人入胜、超越日常经验的尖端与古老议题的深度巡礼。它摒弃了对神祇、教义或宗教历史的探讨,转而聚焦于人类理性、想象力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带领读者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探寻那些尚未被完全破解的科学谜团与历史遗迹。 第一部:失落的辉煌——科技奇迹与远古工程师的遗产 人类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文明,它们在特定的领域展现出远超同时代的智慧与技艺,却在某个关键节点戛然而止,留下了一批令人费解的工程杰作。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失落的科技奇观”,它们不依赖于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却在结构、精度或材料学上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 1.1 巨石阵的声学与天文定位: 摒弃超自然解释,我们审视古老的测量学和天文学知识如何被应用于巨石的选址、运输与精确对齐。探讨其内部结构可能具备的共振效应和季节性天文标记的数学模型。我们着重分析利用简单的工具和高超的几何学知识,如何实现数吨巨石的垂直堆叠与水平平衡,这其中蕴含的力学原理,远比单纯的“人力搬运”要复杂得多。 1.2 玛雅的历法与数学体系: 玛雅文明的二十进制、零的概念以及复杂而准确的历法系统,是美洲古代文明的智力高峰。本部分将详细解析其“长计数历法”的底层逻辑,探究他们如何在缺乏望远镜等现代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对金星、月亮的运行周期做出如此精密的预测。这不是神谕,而是基于长期、细致的天文观测和高度抽象的数学思维的结晶。 1.3 欧帕兹的工程之谜: 关注那些被认为是古代工程师鬼斧神工的遗迹,例如秘鲁纳斯卡线条背后的灌溉系统理论,以及安第斯山脉中被精确切割、严丝合缝的石砌墙体。我们将使用现代材料科学的分析手段,试图逆向工程分析这些石块的切割技术,探讨是否存在失传的超硬合金工具或某种高效的冷加工工艺。重点在于展示古人对岩石性质的深刻理解。 第二部:深空凝视——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四大未解之谜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视角转向浩瀚的宇宙,探讨当代最前沿的物理学与天文学领域中,那些即便拥有最强大的粒子对撞机和哈勃望远镜,依然束缚着我们理解的四大核心难题。 2.1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实在性: 宇宙的绝大部分(约95%)由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直接探测的“暗”成分构成。我们将详细梳理从星系旋转曲线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观测到的引力效应,解释为什么科学家确信暗物质的存在,以及暗能量如何驱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这部分内容将聚焦于理论模型的建立、探测实验的设计(如地下氙气探测器),以及当前物理学理论的局限性。 2.2 量子引力与弦理论的尝试: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描述了宏观世界的引力,而量子力学主宰着微观世界。然而,在黑洞奇点或宇宙大爆炸的瞬间,两者无法调和。本章将清晰介绍统一“万有理论”的迫切性,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弦理论(String Theory)和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等主流尝试的基本框架、它们对额外维度的假设,以及实验验证的难度。 2.3 黑洞信息悖论的哲学与物理困境: 当物质落入黑洞,其携带的所有量子信息是否真的永远消失了?这直接触及了量子力学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我们将探讨霍金辐射的理论基础,史蒂芬·霍金晚年对“软毛”的修正尝试,以及对信息守恒的深层哲学拷问——我们对宇宙基本规律的认知,是否还存在着根本性的漏洞? 2.4 宇宙的终极命运——大撕裂、大挤压与热寂: 驱动宇宙膨胀的暗能量,决定了我们星系的最终归宿。本部分将对比目前基于暗能量状态方程($w$值)推导出的三种主要可能性:如果暗能量密度不变,宇宙将趋向永恒的“热寂”(Heat Death);如果暗能量持续增强,则可能导致“大撕裂”(Big Rip),最终撕碎原子本身;而如果暗能量反转,则可能导致“大挤压”(Big Crunch),宇宙重新塌缩。 第三部:生命起源与意识的硬件基础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转向地球内部,关注生命本身的复杂性、意识的物质基础,以及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学路径,完全避开任何关于灵魂或超自然力量的讨论。 3.1 生命的化学起点:从无机物到RNA世界: 详细回顾米勒-尤里实验的后续发展,探讨深海热泉、粘土表面催化等多种假说如何解释氨基酸的形成。重点分析“RNA世界假说”——生命早期是否以RNA作为遗传物质和酶(核酶)的双重角色存在,以及随后DNA和蛋白质是如何接管核心功能的。 3.2 神经科学与意识的涌现: 意识,这种我们最熟悉却最难量化的现象,被视为是大脑复杂网络活动的涌现特性。本章将聚焦于整合信息理论(IIT)和全局神经工作空间理论(GNWT)等前沿模型,试图从神经元的电化学活动、突触的可塑性中,寻找“自我感知”和“主观体验”的硬件基础。我们探讨的是,一个足够复杂的物理系统,如何能产生非物理的“感觉”。 3.3 地球宜居带的拓宽与系外行星的生物印记: 随着开普勒、TESS等望远镜的发现,我们对太阳系外的行星有了空前的认识。本节将分析“宜居带”的概念是如何被修正,例如冰冷卫星下的液态海洋(如木卫二、土卫二)。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讨论如何设计能够识别“生物印记”(Biosignatures)的下一代光谱分析技术,例如通过系外行星大气中氧气、甲烷、水蒸气的特定组合来推断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寰宇秘境》是一本献给所有对逻辑、探索和科学方法论抱有无限热忱的读者的指南。它用严谨的科学视角,解构了宇宙的宏大结构、物质的深层奥秘,以及生命演化的化学轨迹,提供了一个充实、逻辑自洽的知识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