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性看中國 以數據看曆史
在濛古人所建立的元朝崩潰後,中國迎來又一個漢人王朝──明朝。相較上一個漢人王朝宋朝積極發展、促進多元化經濟的國策,曆史條件把明朝推嚮相反的方嚮。政府採取被動措施,雖減輕民眾負擔,但也無力嚮全民提供更多支援,導緻小農經濟佔據社會主導地位。
想知道:
明朝每年隻能夠鑄造多少銅幣?
正統年間,明朝紙幣貶值瞭多少?
自16世紀70年代起,有多少美洲白銀流嚮中國?
當整個明朝處於經濟發展末端的時候,歐洲各國進入文藝復興時期,開啓瞭為期300年、從農業王國到工業化國傢的轉變。而明朝亦最終被內憂外患壓垮,由滿人所建立的清朝取代瞭明朝。
清初,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下,活在這片土地之上的人民享受瞭百年太平盛世。盡管經濟發展、人丁興旺,清朝仍要麵對低效稅製不能滿足國傢預算需求,導緻腐敗蔓延等問題。與此同時,英國工業革命在18世紀80年代加速展開。
且看看:
清朝和大英帝國的人口與全年稅收比各自為多少?
清朝的白銀價格在英國嚮清輸入鴉片後,浮升瞭多少?
經濟問題最終逼使中國打開大門,韆年明文開始艱難轉身,展開與當代世界接軌的百年動盪歲月。
唯有瞭解過去的中國,纔能讀懂今日的中國。
《畫說中國史4》為你解開明清這段曆史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