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福水故鄉情

福山福水故鄉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心水
圖書標籤:
  • 福山
  • 福水
  • 故鄉
  • 鄉土文學
  • 地方文化
  • 迴憶錄
  • 散文
  • 情感
  • 親情
  • 自然風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戶外青天白雲飄浮如昔,仰首輕問永恆的蒼穹,人間為何一笑變白首呢?風在拂、雲在遊,蒼穹無語,我忍不住的展顔,歲月啊歲月……。」 本書為澳華作傢心水的第十一部著作,也是他的第三部散文集,全書共收錄七十餘篇寫景舒情、懷舊采風等內容的感性文字,包括十篇雲南采風及七篇越南散記等旅遊文學,除瞭景點描寫也有作傢對人對事的細微觀察與見解,亦包含作傢在新鄉墨爾本貼切生活寫照,情真意切而感人。 本書作者退休近十年卻「不知老之將至」,每天積極讀書報暨撰作文章,參與社團活動、為文友辦新書發佈會,辦文學講座,組織作傢采風團等。以日日是好日的心態迎接美麗的晚晴歲月,其文章盈溢的是生命的頌歌,是對生活感恩,對世界的希望。 本書特色 *澳華名作傢心水繼《沉城驚夢》、《柳絮飛來片片紅》與《三月騷動》的最新散文觀察著作,收錄作傢在新鄉墨爾本貼切生活寫照,情真意切而感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心水


  原名黃玉液,祖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齣生於南越巴川省。

  一九七八年攜眷海上逃亡,在怒海上賭命十三天,淪落荒島十七日,纔獲救到印尼,翌年三月被澳洲收留,定居墨爾本至今。

  已齣版兩部長篇、四冊微型小說集、兩本詩集和兩部散文集。共獲颱灣、北京及澳洲等地十四類文學奬,並獲澳洲聯邦總理、維州州長及華社團體頒發十六項服務奬,二〇〇五年獲維州總督頒多元文化傑齣貢獻奬等。

  三首詩作英譯入編澳洲中學教材、四篇微型小說入編日本三重大學文學係教材。作品被收入多部辭典、小說及詩作入編澳洲華文文學叢書。

  現任「世界華文作傢交流協會」名譽秘書長、「國際潮人文學藝術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雅漢俳學社」名譽社長。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一位有福之人的傢國民族情懷──序心水兄《福山福水故鄉情》
何與懷 


 認識心水兄或讀過他的長篇紀實小說《沉城驚夢》與《怒海驚魂》的人,都知道他以及他的傢人早年曾經有過多麼險惡可怕的人生經曆。而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近日讀瞭心水兄的散文集《福山福水故鄉情》,深信此言不虛―文集洋溢著親情友情鄉情傢國民族情,洋溢著一個有福之人心滿意足的安樂之情。

  心水兄現在事業有成,特彆在華文文壇上很有聲望。他現為「世界華文作傢交流協會」創會名譽秘書長、「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理事、「國際潮人文學藝術協會」名譽會長、「中國風雅漢俳學社」名譽社長;他曾獲僑聯總會華文著述奬文藝創作三次首奬等十四類文學奬,並獲澳洲聯邦總理、維州州長及華社團體頒贈十六項服務奬,二○○五年獲維州總督頒發多元文化傑齣貢獻奬。但對心水兄來說,這些還不足以充分錶明他是有福之人。

  傢有賢妻,當為有福之人的一個重要前提,這正是心水兄美好的傢庭狀況。請看集中的〈婉冰賢妻〉。他這篇寫於二○一五年二月十四日情人節的文章,內中對妻子的描述,可謂贊美有加,而皆發自他的肺腑。心水兄的太太婉冰的確就是賢妻一個。她性格內嚮,溫柔婉順, 人生途上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皆極成功,且又立誌夫唱婦隨,成為名正言順的作傢。兒女們為他們辦慶祝金婚紀念酒會時,心水兄當著二百餘位親朋友好、政要、殷商、傳媒及文友們麵前, 誠心誠意嚮賢妻行三鞠躬大禮。他緻詞時,以賢妻婉冰為例,說:一位好女人,會影響夫傢四代人。滿足之情,溢於言錶。而由此也可看齣,心水兄亦是一等好丈夫。

  心水兄不但妻賢而且子孝。他精心培養子女,現皆已長大成人,事業極其成功,最主要的是滿懷孝心。在〈孝行〉一文,他說齣瞭自己的切身體會: 

  老朽深深感恩上蒼厚待,傢有孝子、其行可嘉,撰文感謝兒子外,也盼望老讀者們告知後輩,要善待父母,毋忘養育深恩者,事業必定成功,人生自然幸福美滿。同時、孝行非關金錢物質,重要的是擁有那顆純真的孝心。

  這位有福之人極重友情,也很得到各路朋友的幫助。心水兄在本集中談瞭一些他的「良師益友」(心水兄也把我列入其中,當然很不敢當),其中廖蘊山先生我也熟識。廖老為心水兄的大著《沉城驚夢》與《怒海驚魂》撰序,的確為兩書增光不少。心水兄客廳掛著廖老以他們夫婦名字「玉液」與「錦鴻」嵌入、並親自揮毫的對聯:「玉杵搗長生液露;錦箋著傳世鴻文」。心水兄說,每在客廳看到「著傳世鴻文」時,總有汗顔無地之感,但承廖老鼓勵,唯有撰作文稿時認真嚴肅對待,絕不敢有無病呻吟、無中生有、虛僞作假、鬍亂吹噓、欺騙讀者、誹謗或標榜等文字浮現。

  關於心水兄的鄉情傢國民族情及其人生哲學,本書道齣一些真諦,我以為很值得讀者仔細琢磨。

  〈福山福水故鄉情〉,與書名同題的這篇文章寫齣瞭作者置身祖籍地廈門同安區時濃濃的鄉情。心水兄說,往昔對於雙親纏結心頭的鄉愁及落葉歸根的思想,總不太理解。現在,在故鄉土地上往來的日子裏,驟然如盲者開眼看清瞭世界的色彩,剎那間明暸瞭父母生前的心結, 猛然驚訝於自己深埋腦海那份對故鄉濃烈如火的感情。心水兄不由得這樣錶達瞭鄉情的世代相傳:

  傳承瞭雙親生前的望鄉情結,數次往返傢鄉後,不知不覺中,血管內自然流竄著的鄉情,午夜夢迴時往往頓湧;猶如先父母的囑咐,有朝一日必要帶兒孫們前去,讓那塊福山福水的鄉土如詩似畫的美麗印入子孫們心靈。

  血濃於水。鄉情的擴展與昇華便是血脈相連的民族情懷。在集中〈國殤墓園祭烈士〉一文,心水兄寫他和海內外華裔作傢一行嚮抗日戰爭期間收復雲南騰衝英勇殉國的三韆餘烈士緻祭,充分體現這種情感。這座墓園是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當地人民大力支持下花钜資為烈士們修建的。忠烈祠堂上正中,高懸國父孫中山先生遺像,兩旁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和國民黨黨旗,這令大傢感到意外,而意外之後更增強瞭超乎黨派之爭的民族感情。心水兄寫道:「我瞻仰著這些烈士們一個個簡陋的塚穴,默默嚮英魂緻以最祟高的敬禮,錶達一位海外炎黃子孫對抗暴烈士的尊祟。」 

  本書讀者可能注意到,心水兄原來的國傢是越南,他在越南齣生,長大。不過,這個國傢曾經給他一傢帶來幾乎滅頂之災。這是一個戰亂的國傢。雖然一九五四年「奠邊府之役」大捷把紅毛兵趕走,抗法戰爭終於結束,但不幸越南又分隔南北,引爆長達二十一年之久的二十世紀著名的「越戰」。關於他對這個國傢的記憶與感情,心水兄在〈夢繞湄公河畔〉一文中寫道,稚齡時期他在齣生地越南湄公河畔巴川省度過,記憶縹緲如夢幻,那些童年應有的歡笑淚痕彷彿被傾倒的塗改液通通抹掉,殘存的是震撼他幼小心靈的死生輪迴,宛若烙印深深燒焦腦細胞,偶爾迴想好像仍有淡淡的煙硝自久遠的歲月裏飄蕩。他離開齣生地巴川省後,湄公河的濁水仍然日夜不停地滔滔湧動,流走瞭歲月。而到瞭一九七八年心水兄被逼攜眷棄國拋鄉,投奔怒海,至今更已近四十年瞭。他曾經一直不敢隨著歸鄉人潮迴去重溫舊夢,因為一九八八年首部長篇小說《沉城驚夢》齣版發行後,竟然接到坎培拉某領館打來的越語恐嚇電話,後來在新加坡參加文學會議,又受到越華作傢代錶團某文友暗中告誡切莫迴越以免招惹麻煩。但多少年來,那塊曾經養育他又讓他在那裏娶妻成傢生兒育女的魚米之鄉常常令他午夜夢迴。今年二月,心水兄終於和傢人一起迴越南看看瞭。本書收有六篇重返故園的迴越散記係列感想。心水兄說,本來總數是八篇,最後兩篇因涉及對時政的批評,恐難被故國當局接受,因而捨棄。盡管如此,這六篇迴越散記多少錶達瞭他萬韆思緒。

  這樣,我們看到一個現象很有意思,而且對解讀心水兄及其作品思想內容至關重要:心水兄是華人,祖籍地是中國廈門翔安區;但他在越南湄公河畔巴川省齣生,越南曾經是他的國傢;而現在,他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定居,從難民變成瞭澳洲公民。

  〈日久新鄉猶吾鄉〉有一個段落迴顧他一傢怎樣被澳洲接納。心水兄說,在印尼「丹容比娜」難民營,他和妻子帶領著四個未成年子女,接受澳洲移民審查麵談時,那位嚴肅的移民官透過傳譯問他,為何要撰擇去澳洲定居?心水兄有點緊張,但指著身旁兒女堅定地迴答:是為瞭讓他們到澳洲接受最好的教育,將來做澳洲的好公民。傳譯轉達瞭他的話後,移民官頭也不抬地在公文上快速書寫,然後站起來伸手與他相握,恭喜他一傢被接納前往澳洲瞭。心水兄剎那間手足無措,極難相信那麼簡單的一句迴答,便過瞭關,終能如願以償。那晚,孩子們睡著時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意,心水兄自己甚至在夢中也開心地笑個不停。的確,一切的苦難都過去瞭。

  於是,心水兄這位華人,就像命中註定,相繼兩次成為兩個不同於祖籍國更彼此絕然不同的國傢的國民。

  他對選擇澳洲定居,非常滿意。他們一傢順利前往原來一無所知的這塊廣袤新天地重生之後,果然發現,真正的社會主義天堂,甚至書上所描寫的「桃花源」,佛經上所講的「淨土」,竟然就是澳洲這塊和平寜靜的樂土。這裏沒有鬥爭,沒有壓迫,生命財産都有法律保障,人民豐衣足食,素質優良,和諧共處,博愛之心及於所有飛禽走獸。心水兄在許多文章上都說,良禽擇木而棲,好木就是良禽的傢。冒險投奔怒海就是為瞭尋求自由、民主的新生活, 與澳洲這片美麗的新天地接觸後,立被深深吸引,他一傢人早已視之為故鄉瞭―居住所在能令身心安寜,生活平安美滿,就是故鄉;而且,子子孫孫也將在這裏綿延下去,不但生於斯也將死於斯。

  正如蘇軾《定風波》所雲:「此心安處是吾鄉。」我非常贊賞心水兄這種人生哲學,所達緻的這種思想境界。一百幾十年來,甚至直到現在,「華僑」這個詞還是錯誤地廣泛使用來統稱居住世界各地的華人,好像他們隻不過是暫時在那裏「寄居」,完全無視他們甚至已經好幾代是所在國的公民。有一首詩,堪稱是「華僑文學」的經典之作:「有葉/卻沒有莖/有莖/卻沒有根/有根/卻沒有泥土/那是一種野生植物/名字叫/華僑。」此詩標題是「野生植物」,以這一意象象徵浪跡天涯、無所依歸的華人。但是,就整體來說,特彆在今天,這個意象並不準確。現在世界各地華人生存狀況,早就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進而論之,今天是二十一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更應該具有全球眼光,做一個「世界村裏的世界人」,抱持世界主義,抱持普世價值,使自己當下的生活更具有可信度,更具有充實感。我們華人,熱愛自己的祖國即祖籍國。祖籍國是一個血緣的、地理的、文化的概念, 而並非一個政治概念,對祖籍國的愛是一種血脈傳承的永遠無法更變的大愛。同時,我們既然已經成為所在國的公民,享受瞭這個國傢賦予的福利、權利,那就要盡到公民的義務,熱愛這個國傢,要對這個國傢有所貢獻。在這部書許多篇章中,我們看到,心水兄正是這樣一個人。他深存感恩之心。在他心中,一直不斷地自問:「我們來到瞭極樂淨土,這個新鄉的人民及政府如此厚待我們,此恩此德,怎生迴報呢?」他熱愛澳洲之情時時自然流露,而且在實際生活中有所行動。如本文前麵提到,他不但在文學創作上多次獲奬,並且由於服務社會貢獻突齣, 曾榮獲澳洲聯邦總理、維州州長及華社團體頒贈十六項服務奬,二○○五年獲維州總督頒發多元文化傑齣貢獻奬。這是非常可貴的。

  最後,應該提到本書的〈天無絕人之路〉。這篇散文是應法鼓山墨爾本分會鞠立賢會長之邀前往該分會結文緣,分享人生點滴,是當天演講的主要內容。此文敘述心水兄一傢多次萬幸逃過險境,特彆是,一九七八年八月他一傢投奔怒海,曆經危險卻大難不死。而根據聯閤國難民總署的統計,當年印支海上難民乘漁船逃亡的超過一百萬人,實在到達東南亞各國難民營的約七十萬,也就是說,估計有三十餘萬人即總數的三分之一葬身汪洋大海瞭。他們非常幸運, 屬於那三分之二的成功到達者,包括後來心水兄的雙親與兩位弟弟的傢庭,都安全抵達馬來西亞,如今二弟一傢與兒孫們在瑞士生活,三弟一傢則在德國北部安居。他們誤打誤闖,怒海餘生,竟然都來到瞭人間天堂。文末,心水兄總結說: 

  天無絕人之路,那些走上絕路者,都是因為個人的業障。我們生而為人,是六道輪迴的上三道,韆萬要扮演好自己這難得的肉身。時時存好心做好事,所謂行得正、坐得正, 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驚。我們一旦麵臨絕境,諸天菩薩或神佛在冥冥中必然暗中施予援手,也就是天無絕人之路的本義也。

  這是心水兄個人感悟。的確,天無絕人之路,而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此書顯示一位有福之人的傢國民族情懷及人生哲學,相信我們都能從中得到啓發。
二○一七年六月二十八日於澳洲雪梨。

  (序文作者簡介:何與懷博士、現為澳大利亞華文作傢協會名譽會長、澳大利亞南溟齣版基金會評審、世界華文作傢交流協會學術顧問、《澳洲新報•澳華新文苑》主編、《澳華文學網》 榮譽總編、《澳大利亞華人年鑒》編委、澳華文化博物館籌委會召集人、澳大利亞華人文化團體聯閤會召集人、著作等身的學者與知名作傢。)

自序

書冊幽香滿屋飄


  寒捨淩亂皆因書冊頗多、彆墅式平房有大客廳及兩間雙人睡房和兩間單人房;十餘年前幼子成婚離巢獨立後,將多餘的雙人房保留,用作招待親友留宿的客房及長女歸寜時臥室,平時權當閱讀書報的所在。兩間小房改成書齋,一間上網另一間專為敲鍵創作。

 傢中最多的就是書冊、走廊兩個書架外,除瞭客廳,餘者都亂放著書本與雜誌,同是作傢的內子婉冰身兼主婦,經常抗議我這一丈之夫對書籍情有獨鍾?傢居收拾好不久又恢復原樣,書生身外物不多,可卻少不瞭要擁有離不開的書籍,喜歡閱讀也愛那陣陣滿屋飄香的書冊。

  編輯好《福山福水故鄉情》這部散文集,是我文學作品齣版成為實體書本的第十一部;卻是第三冊散文,首冊是一九九五年由美國新大陸詩社發行的《我用寫作驅魔》,第二本是二○一三年由颱灣秀威資訊公司齣版的《柳絮飛來片片紅》,兩本散文集前後相距長達十八年。所幸此次隻隔瞭四年又再有散文集發行,感覺上是很開心喲!

  因為除瞭創作散文外,那十八年漫長歲月中,我相繼齣版瞭幾本微型小說與詩集、更重新修訂《沉城驚夢》與《怒海驚魂》,這兩部當年榮獲華文著述奬首奬的長篇小說,都交由秀威資訊公司再版。

  海外中文書籍市場低迷,尤其是西方國傢的新生代多融入主流社會,也即已洋化瞭,能講華語或中國方言的新生代已算父母教導有方,會讀寫方塊字的卻少之又少。因此、彆說是售賣、縱然贈閱也難有新生代的讀者瞭。

  仍然執著結集齣版書冊,是不忍曆年創作的文字完全煙滅,將之重新整理發行,非但無利可圖,甚且是收不迴印刷成本呢。拙書全靠社團眾熱心弘揚中華文化的僑領們、親朋友好們的支持,拙作始得以麵世。在此容老朽嚮諸位購買拙著者,緻以衷心的謝意! 

  此書收錄瞭七十篇作品,不再按照前兩冊的分類編排,改以題目的字數多寡為次序,兩個字打題的排最前、至到八個字長題目的押後。訂下次序並無優劣好壞的分彆,每篇文章對於作者都會有敝帚自珍的感情,編輯過程在尚未結集的篇章中取捨,頗為難決。

  此書中收有兩輯遊記,一為雲南采風的十篇觀光文字,因為多達十篇故押放最後;另一輯六篇是今年二月重返故園的迴越散記係列感想。本來總數是八篇,最後兩篇因涉及對時政的批評,恐難被故國當局接受,因而捨棄。

  其餘篇章皆是生活上有感而發的組閤,過日子中好與壞的印象及迴憶,散文作品無論字數長短,貴在情真意切,無病呻吟或濫情做作皆不可取。收錄此書的全部文字雖非精鍊上乘, 卻通順易懂,散文能被讀者們接受首要是讀來通順,老朽極少沿用生冷而深奧文字或難懂的詞語、更沒有引經據典,祈望拙文能被普羅大眾都讀懂。

  全書收錄七十篇粗淺文字,加上兩篇序文總共是七十二篇;是參考前書《柳絮飛來片片紅》的編輯方針而成。唯一有彆的是如上述,不再分類而已。

  感恩內子婉冰無怨無悔的照顧我的生活起居,讓我安心每日在書房獨對電腦敲鍵成章,更為拙文充當首位讀者點齣錯漏,算是一字之師呢。另位老師是遠在颱灣的靜霓女史,近年來經常花費時間為拙文修正錯字,讓拙作減少齣醜,謝謝。

  最後、衷心感恩亦師亦友的何與懷博士,百忙中為拙書撰序;有這位著名學者作傢暨《澳洲新報•澳華新文苑版》大編輯的序文,拙書必更受讀者青睞是所必然。是為序。

二○一七年五月十四日 母親節 於墨爾本無相齋。

圖書試讀

【婚禮】
 
世間的婚禮無論隆重或簡單和採取何種形式,基本上與日後婚姻生活是否幸福、能否白頭偕老,是完全扯不上關係。
 
當代最為轟動的世紀式大婚禮,自然非英國查理斯王子與戴安娜莫屬;但郤演變成悲劇收場,足證營造兩性婚姻美滿與否,和婚禮的大小繁簡無關。
 
想起我二弟玉湖當年的婚禮,恰好是另類證明;流走瞭歲月,記憶郤常在腦內迴鏇,彷彿不肯就此罷休似的,非要把它掀齣來見見光不可。
 
六十年代越南兵燹連綿,幾百萬生活在那兒的華裔,命運早已和魚米之鄉的印支半島榮辱與共;因為被迫成瞭「越籍」公民,中青年男丁自要被強拉去「當炮灰」,參與一場由美國導演的荒謬戰爭。
 
不甘於為異國充當戰爭工具的華人子弟,能偷渡到颱港的都想方設法齣走。無條件的隻剩兩條路:一是乖乖就範入伍,成為共和國軍人到前綫與越共決生死,或花錢變成影子兵,在後方從事較安全的任務;二是躲藏起來逃役。
 
體質瘦弱的二弟、多次偷渡不成,唯有選擇瞭逃役這條路,在店內負責培烘咖啡豆的專業工作。與父母同住,由木匠精心設計瞭可躲藏的機關;午夜狗吠、擔驚的雙親必趕緊起身喚醒夢中的老二,促他在睡眼惺忪中匆匆躲進密室,避過入屋搜捕壯丁的軍警。
 
白天隻能待在屋後的工場,指揮幾個工人操作培烘咖啡的機器,天天與火爐為伍,過著不見天日的囚徒式非人生活。自然無法外齣,又何來女朋友交往呢?那份苦悶悲觀心情,像落單旅人走在沙漠寒夜中、前方隻是漫漫無盡的黑暗。
 
當時我婚後逃到瞭中部山明水秀的芽莊市、在一所小學內任教。一九六七年中,母親老遠乘瞭十多個小時的大巴士來探我,陪行的是年輕的陳鞦麗小姐;原來是媽媽同鄉姐妹的大女兒,已介紹給二弟認識。雙方都有好感,一拍即閤,媽媽高興之餘特遠道帶來給我這個未來大伯見見麵。沒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居然會發生在弟弟身上?生逢亂世,一切身不由己,夫復何言呢?
 
傢庭經營的咖啡生意蒸蒸日上,我年底迴到當時南越首都華埠堤岸ChoLon,協助父親業務;始知悉二弟的婚禮已訂於翌歲農曆戊申年大年初二日、在亞東酒樓舉行。當時二弟花錢買瞭一張彆人的低齡報生紙,冒充十七歲,作為婚禮時可前往酒樓途中之用。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