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本《典禮》將乾隆十二年滿文本書成〈上諭〉中「meni gioroi hala wecerengge oci.(若是我們的覺羅姓跳神者)」一句,譯作「若我愛新覺羅姓之祭神」,對此學者早有討論,認為舉此造成專記皇室薩滿祭祀的誤解,甚至衍生齣將愛新覺羅傢族的祭儀作為滿洲諸姓氏共同規範的看法,以緻忽略此書係總結整個覺羅氏薩滿信仰的意義。惟兩種文本都經乾隆皇帝親自核定,對於滿、漢文文義的齣入,不緻無所知悉,而結果如此,或有彰顯其權威性的用意。從《典禮》的內容來看,各項儀注的規範,都是根據宮中現行「條例」;考訂祝辭的依據,率齣自內廷新、舊薩滿或五旗王公之傢;協助典禮的人員,如司胙官(amsun i janggin)、司香長(hiyan i da)、司香婦人(hiyan i hehesi)、太監等,均隸屬於宮廷;祭祀舉行的場所,無論是堂子、坤寜宮或祭馬神室,皆為大內空間;祭器型製的講究,更非常人所能負擔,自然可以理解為皇室專有,尤其是堂子祭典。
五、註釋各條滿文詞匯的定義,以傅恆等奉敕撰《禦製增訂清文鑑》(乾隆三十八年,1773)為主,並參考其他幾種字書,包括:瀋啓亮《大清全書》(康熙二十二年,1683)、馬齊等編《han i araha manju gisun i buleku bithe(禦製清文鑑)》(康熙四十七年,1708)、李延基編《清文匯書》(乾隆16年,1751)、祥亨主編《清文總匯》(光緒二十三年,1897)、安雙成主編《滿漢大辭典》(1993)、鬍增益主編《新滿漢大詞典》(1994)、劉厚生主編《漢滿詞典》(2005)、河內良弘編著《滿洲語辭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