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本《典礼》将干隆十二年满文本书成〈上谕〉中「meni gioroi hala wecerengge oci.(若是我们的觉罗姓跳神者)」一句,译作「若我爱新觉罗姓之祭神」,对此学者早有讨论,认为举此造成专记皇室萨满祭祀的误解,甚至衍生出将爱新觉罗家族的祭仪作为满洲诸姓氏共同规范的看法,以致忽略此书系总结整个觉罗氏萨满信仰的意义。惟两种文本都经干隆皇帝亲自核定,对于满、汉文文义的出入,不致无所知悉,而结果如此,或有彰显其权威性的用意。从《典礼》的内容来看,各项仪注的规范,都是根据宫中现行「条例」;考订祝辞的依据,率出自内廷新、旧萨满或五旗王公之家;协助典礼的人员,如司胙官(amsun i janggin)、司香长(hiyan i da)、司香妇人(hiyan i hehesi)、太监等,均隶属于宫廷;祭祀举行的场所,无论是堂子、坤宁宫或祭马神室,皆为大内空间;祭器型制的讲究,更非常人所能负担,自然可以理解为皇室专有,尤其是堂子祭典。
五、註释各条满文词汇的定义,以傅恆等奉敕撰《御制增订清文鑑》(干隆三十八年,1773)为主,并参考其他几种字书,包括:沈启亮《大清全书》(康熙二十二年,1683)、马齐等编《han i araha manju gisun i buleku bithe(御制清文鑑)》(康熙四十七年,1708)、李延基编《清文汇书》(干隆16年,1751)、祥亨主编《清文总汇》(光绪二十三年,1897)、安双成主编《满汉大辞典》(1993)、胡增益主编《新满汉大词典》(1994)、刘厚生主编《汉满词典》(2005)、河内良弘编着《满洲语辞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