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控制系列(Ⅰ)建筑物理概论【三版】

建筑环境控制系列(Ⅰ)建筑物理概论【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般建筑科学所通称之「建筑环境」可分为「建筑物理」及「建筑设备」等两大部份。「建筑物理」之内容包括了气候、空气、热、光、声音等与居住有关之物理现象,并且以自然人为控制之手法来达到居住者舒适、健康之需求;「建筑设备」之内容则包括了空气调节、给排水、电气、输运、消防安全等设备,主要系以机械人工之手法来强制弥补「建筑物理」之不足,此种以自然或人工之手法来控制建筑环境,即为一般所称之「建筑环境控制」。

  第三版的内容仍分成七章,第一章为「自然气候」、第二章为「室内环境」、第三章为「日照与日射」、第四章为「热传与防湿」、第五章为「採光与照明」、第六章为「建筑声学」、第七章为「建筑与环保」。其中第一章及第二章称为「空气环境」,第三章日射部分及第四章称为「热环境」,第三章日照部分及第五章称为「光环境」,第六章称为「音环境」,第七章内容则为「绿建筑及环保建筑综合之设计技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启中(Chen Chi-Chung)


  学历: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学士
  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建工校区)土木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

  考试:1981年建筑师高考及格

  着作:
  1.建筑物理与设备/九桦出版社
  2.建筑结构学/詹氏书局
  3.结构系统概论/詹氏书局
  4.建筑物理概论/詹氏书局
  5.建筑设备概论/詹氏书局
  6.建筑结构系统/詹氏书局
  7.建筑技术规则(建筑设计施工编)解释函令汇编/詹氏书局
  8.建筑技术规则(建筑设计施工编)/台湾消费者权益发展协会

  经历:
  1.陈启中建筑师事务所负责人
  2.东海大学、淡江大学建筑系兼任讲师
  3.屏东商业技术学院不动产经营系兼任讲师
  4.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土木系兼任讲师
  5.高雄大学建筑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6.东方设计大学文化创意设计研究所兼任(专技)副教授
  7.中国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8.内政部营建署建筑技术审议委员
  9.内政部营建署建筑技术规则、建筑法解释函令编辑委员
  10.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工程查核委员、工程金质奖评审委员
  11.高雄市建照预审委员、施工计画审查委员、建筑师惩戒评议委员
  12.高雄市环境影响评估审查委员
  13.高雄市都市计画委员、高雄县凤山市都市计画委员
  14.澎湖县政府都市更新委员
  15.台南市政府开放决策(飞雁新村)委员
  16.建筑师杂志编辑委员、社务委员、副社长
  17.高雄市建筑师公会第十二届理事长
  18.APEC中华台北建筑师计画监督委员会委员
  19.财团法人台湾建筑中心董事
  20.台湾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犯罪被害人申请补偿覆审委员
  21.台湾高等法院高雄分院调解委员
  22.台湾消费者保护协会监事长
  23.社团法人台湾消费者权益发展协会理事长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自然气候
1-1 自然气候概述

1-2 气温
1.2.1 气温之发生
1.2.2 气温之变化
1.2.3 气温之控制原则

1-3 湿度
1.3.1 湿度之意义及相关表示法
1.3.2 湿度之测定
1.3.3 空气线图
1.3.4 湿度之变化与控制原则

1-4 雨
1.4.1 雨之成因与雨量
1.4.2 排水设计
1.4.3 雨与建筑

1-5 气压
1.5.1 气压成因
1.5.2 气压单位及其分佈
1.5.3 气压之变化

1-6 风
1.6.1 风之成因
1.6.2 风力大小
1.6.3 风与地形
1.6.4 风之控制

1-7 都市气候
1.7.1 都市气候之特征
1.7.2 都市气候之影响及控制

1-8 气候分区
1.8.1 气候分区之目的及沿革
1.8.2 台湾之气候分区

第二章 室内环境
2-1 室内环境概述

2-2 体温与生理反应
2.2.1 人体本身因素
2.2.2 外在影响因素

2-3 室内温风湿环境指标
2.3.1 有效温度
2.3.2 修正有效温度
2.3.3 新有效温度
2.3.4 作用温度
2.3.5 等价温度
2.3.6 等感温度
2.3.7 不舒适指数
2.3.8 不快指数
2.3.9 热指数
2.3.10 风寒指数
2.3.11 舒适度指数
2.3.12 体感温度
2.3.13 预测平均投票数与预测不满意百分比

2-4 室内空气品质
2.4.1 室内空气之污染
2.4.2 室内污染物种类
2.4.3 污染学说及评估

2-5 换气理论与方式
2.5.1 换气次数与换气量
2.5.2 换气量之测定
2.5.3 换气理论
2.5.4 换气方式

2-6 室内通风设计
2.6.1 台湾建筑技术规则通风换气之规定
2.6.2 通风设计

2-7 室内舒适环境基准
2.7.1 生物气候图
2.7.2 室内环境基准

第三章 日照与日射
3-1 日照与日射概述

3-2 地球与太阳
3.2.1 天球运动
3.2.2 真太阳时与平均太阳时
3.2.3 太阳位置
3.2.4 其它相关之太阳位置
3.2.5 台湾地区之日径图

3-3 日影曲线与日照率
3.3.1 日影曲线
3.3.2 阴影长度与邻栋间隔
3.3.3 窗与阴影
3.3.4 日照率
3.3.5 建筑物之阴影

3-4 日射
3.4.1 太阳辐射与热之关系
3.4.2 日射能量
3.4.3 日射能量之计算
3.4.4 建筑物之受热量

3-5 遮阳设计
3.5.1 遮阳种类
3.5.2 遮阳板之遮阳效果
3.5.3 控制日射之遮阳板设计

3-6 日照与日射计划
3.6.1 遮阳板之应用
3.6.2 日照日射控制

第四章 热传与防湿
4-1 热传与防湿概述

4-2 传热行为
4.2.1 热辐射
4.2.2 热传导
4.2.3 热传递
4.2.4 空气层之热传行为
4.2.5 热传透

4-3 传热性能评估指标
4.3.1 室温变动因素
4.3.2 时滞与温度振辐衰减率
4.3.3 等价外气温度
4.3.4 总透热值
4.3.5 度日与度时
4.3.6 室内顶表面温度
4.3.7 台湾建筑技术规则绿建筑基准

4-4 传热控制计划
4.4.1 隔热材之应用
4.4.2 隔热构造
4.4.3 隔热控制原则
4.4.4 建筑物外壳之节能设计

4-5 湿气与结露
4.5.1 空气中之湿气
4.5.2 透湿理论
4.5.3 防湿防露计划

第五章 採光与照明
5-1 採光与照明概述

5-2 光照基本量
5.2.1 光照生理量
5.2.2 光照物理量
5.2.3 光照量之测定

5-3 光照基本理论
5.3.1 完全漫射面
5.3.2 发光度与亮度
5.3.3 反射、透射、吸收

5-4 直接照度计算
5.4.1 点光源
5.4.2 直线形光源
5.4.3 带状光源
5.4.4 矩形光源
5.4.5 三角形光源
5.4.6 圆形光源
5.4.7 直接照度之图解法

5-5 反射照度计算
5.5.1 相互反射之基本式
5.5.2 反射照度之近似解
5.5.3 反射照度之图解法

5-6 配光与光通量
5.6.1 配光
5.6.2 光通量之计算
5.6.3 非几何形之配光

5-7 昼光及採光设计
5.7.1 昼光
5.7.2 地面照度计算
5.7.3 漫射昼光照度分析
5.7.4 昼光率与投射率
5.7.5 採光计算

5-8 採光设计计划
5.8.1 最适昼光照度
5.8.2 採光设计规范
5.8.3 各种採光法
5.8.4 採光设计原则

5-9 人工光源及照明设计
5.9.1 人工光源
5.9.2 照明计算
5.9.3 照明计算步骤

5-10 照明计划
5.10.1 最适照度基准
5.10.2 照明种类
5.10.3 照明控制方式
5.10.4 照明设计原则

第六章 建筑声学
6-1 建筑声学概述

6-2 物理音响
6.2.1 音波之传播
6.2.2 声音大小
6.2.3 音波运动方程式
6.2.4 音波物理性质

6-3 生理音响
6.3.1 音与听觉
6.3.2 声音生理量
6.3.3 音之响度
6.3.4 遮蔽效应
6.3.5 哈斯效应
6.3.6 声音之方向性
6.3.7 乐音与噪音

6-4 声学材料
6.4.1 吸音隔音原理
6.4.2 吸音材料
6.4.3 隔音构造
6.4.4 隔振构造
6.4.5 消音材料

6-5室内声学设计
6.5.1 室内音场性质
6.5.2 余响理论
6.5.3 室容积及体形设计
6.5.4 室内声学评估指标
6.5.5 声学设计之整体计划

6-6 噪音评估与隔音设计
6.6.1 加权音级
6.6.2 噪音评估基准
6.6.3 建筑隔音等级
6.6.4 室外噪音评估基准
6.6.5 建筑隔音设计
6.6.6 户外噪音之传播与控制

6-7 防音计划及构造
6.7.1 噪音及振动音源种类
6.7.2 噪音振动防止计划
6.7.3 防音隔振构造

6-8 电气音响
6.8.1 电气音响之构成
6.8.2 扬声器之配置
6.8.3 扩音设备机房

6-9 建筑声学测量
6.9.1 声学测量内容
6.9.2 吸音系数测量
6.9.3 隔音性能测量
6.9.4 音质测量

第七章 建筑与环保
7-1 地球环境概述

7-2 建筑生产与环境负荷
7.2.1 环境负荷
7.2.2 建筑物之负荷评估

7-3 环保建筑
7.3.1 生态建筑
7.3.2 环境共生建筑
7.3.3 绿建筑
7.3.4 环保建筑之综合设计技术

7-4 台湾绿建筑评估指标
7.4.1 绿建筑评估指标沿革
7.4.2 绿建筑评估指标

7-5 环境影响评估
7.5.1 环境影响评估之相关规定
7.5.2 环境影响评估之内容

附录
附录A 图目录
附录B 表目录
附录C 参考书目及文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