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演义续集

周易演义续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周易
  • 易经
  • 演义
  • 续集
  • 古代文学
  • 中国古典
  • 预言
  • 奇书
  • 历史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易》字有多种解释,其一是蜥蜴的“蜴”。蜥蜴是古代一种动物,其肤色随环境而改变,与环境颜色相同,爲保护自身不受侵害。这说明《易》的本义是变化,顺应时代环境而变化。东汉易学家郑玄定义《易》有“变易、不易、简易”的“三易”之 说。作者认爲这“三易”的主题是“变易”。因爲宇宙万事万物 遵守一定的规律发展和变化, 这是“变易”;然而变化是世间唯 一不变的法则,这就是“不易”;变化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与时 俱进,这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简易”。历代易学家,无论何宗何派,都把《周易》视爲变经。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和需要,挖掘 发挥其变化思想,不同时代赋予《周易》不同的生命力,爲时代 服务。

  时代不同,解读《周易》 也不尽相同。还因爲《周易》抽象的卦爻符号和特简练的古字词,有的字多音多义,又无标点符号,使读者难读难懂成爲天书。这给后人阅读时,留下丰富的思维空间和广阔的想像余地,这是《周易》基因造成的。因此历代易界学者,各抒已见,有些问题至今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好像《周易》出的考试题,只给出框架,让后人充填空白,却没有标准答案。解读《周易》可比喻寓言盲人摸象,孔子解读《周易》写了《易传》,人人都有话语权,百家争鸣,形成“周易演义”(此名称是作者定义的)。作者把自己解读《周易》的心得体会作爲“砖”,没引入《易传》,只想咀嚼《周易》原汁原味;但是选录了大量不同的解读 作爲“玉”。抛砖引玉,书名爲《周易演义》、创新。去年已出版,阅此书可博览群书。本书《周易演义续集》是其姊妹篇,除了“砖”,全部更新更丰满,格调也变。

 
《乾坤秘鉴:易学心法与时运流转》 ——一部探寻古老智慧在现代图景中投射的深刻洞察之作 作者: 王守一 页数: 约680页 装帧: 精装典藏版 定价: 人民币 128.00 元 --- 卷首语:溯源与立基 本书《乾坤秘鉴:易学心法与时运流转》并非对任何既有《周易》诠释或演绎的简单延续、补充或修订,而是一次彻底的回归本源与面向未来的独立探索。它旨在剥离缠绕在易学外围的冗余阐释和迷信色彩,直抵《易经》六十四卦背后蕴含的哲学结构、辩证思维模式以及对人类社会动态演变的深刻洞察力。全书以“心法”为核心,探讨如何将古老的阴阳、刚柔、变易之理,内化为个体认知世界、判断局势的根本方法论,而非仅仅停留在占卜预测的表层技艺上。 --- 第一编:易学本源的重构——“道”的本体论探究 本篇聚焦于对《周易》文本的哲学基石进行深入的、跨学科的重建。我们摒弃传统诠释中对卦爻的机械对应,转而从古代宇宙观、生成论的角度审视“道”的运作机制。 第一章:太极与无极的张力 详细阐述了太极图的结构性缺陷,并提出了“无极先于太极”的本体论观点。探讨了“变易”作为宇宙第一推动力的地位,如何超越了静态的“对立统一”模式。引入现代数学拓扑学中的概念,尝试描述八卦卦位之间连续性的流动关系,而非僵硬的固定位置。 第二章:六爻的结构动力学 本章对六爻的“象、数、理”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重组。重点分析了“变爻”的意义——它不是简单的吉凶标记,而是系统内部张力积累到临界点时的必然“位移”。通过分析每一卦中六爻的层级关系,揭示了一种从基础(初爻)到完成(上爻)的“事件发生模型”。内容包括对《系辞》中“生生之谓易”的本体论回归,强调“生生”即是系统不断自我优化的过程。 第三章:卦象的“非语言”意义 探讨如何跳脱出对卦象(如乾为天、坤为地)的字面理解。本章提出了“卦象为信息架构模型”的理论,认为每一个卦象都是对特定复杂情境的抽象描述。例如,解析“咸”卦,不再仅仅看作感应,而是将其理解为“信息耦合的最低门槛”;而“否”卦,则被视为“信息流通的阻滞状态及其自我修正的必要条件”。 --- 第二编:心法内化——个体认知与心性的磨砺 此部分是全书的实践核心,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易学思维转化为提升心性、优化决策的工具,强调“知易”到“行易”的转化过程。 第四章:静定之基:由“观象”至“体悟” 分析了《易经》对观察者状态的要求。一个清晰的认知系统必须建立在高度的“心性自律”之上。本章详细介绍了古籍中提及的几种辅助性冥想与内观方法,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学习者达到一种“空杯”状态,以更纯净的视角去“接收”环境信息,而非被既有的认知框架所主导。重点阐述了“中正”并非指平衡,而是指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最小响应时间与最高效能。 第五章:象数推演中的“模糊逻辑” 传统易学常陷入对吉凶的二元对立。本章引入了现代模糊逻辑(Fuzzy Logic)的概念,解释了爻辞和卦辞中大量模棱两可的描述,是如何体现了事物在特定区间内具有多重“概率性倾向”的。学习者应学会处理“似是而非”、“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并据此制定多重预案,而非孤注一掷。 第六章:时间感知的重塑:从线性到螺旋 探讨易学如何改变个体对时间的线性认知。乾卦的“进退”、“刚柔”之变,暗示了时间并非单向箭头,而是一种螺旋上升的循环结构。本章指导读者如何在决策中,通过对“时位”的精准把握,预判何时应采取积蓄力量的“潜龙勿用”,何时应果断出击的“飞龙在天”。 --- 第三编:时运流转——宏观格局的辩证把握 此编将易学模型应用于对社会结构、历史演变及宏观环境的分析,重点在于宏观趋势的判断与个体在趋势中的定位。 第七章:群体的“卦变”与社会热力学 将易学模型类比于复杂系统中的“相变”(Phase Transition)。社会热点、思潮的突然转向,并非无迹可寻,而是积累到临界点后的必然“变爻”显现。本章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观察社会舆论的“爻辞化”表达,提前识别出结构性矛盾的加剧(如“讼”卦的普遍化)。 第八章:逆境中的“否极泰来”之误区 剖析了大众对“否极泰来”的机械理解。真正的“泰”并非自然降临,而是系统在深度“否”的状态下,通过特定个体的“泰”德或结构性改革(如“君子道长”的努力)所强行导入的积极能量。强调了在危机中主动“生出新象”的重要性,而非被动等待好转。 第九章:经世致用:如何在动态平衡中立足 全书的总结部分,回归个体在现实中的行动指南。重点论述了如何在“时”与“位”的交叉点上实现最佳行动策略。这包括:认识自身在当前“卦局”中的位置(初爻、中爻或上爻之象),理解环境的整体趋势(大环境的“乾”或“坤”之势),并据此调整自身的行动强度与方向。全书强调,易学不是宿命论,而是应对动态局势的最精妙操作手册。 --- 结语:面向未来的“象” 《乾坤秘鉴》以其严谨的逻辑推演和对传统文本的颠覆性解读,构建了一套独立于传统占筮体系的易学哲学框架。它要求读者成为一名积极的、主动的认知实践者,用古老智慧的“操作系统”来处理现代世界的复杂信息流,从而在变局中把握不变的规律,实现个人的“见龙在田”之境。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把开启“系统思维”的钥匙,而非提供一个关于过去的解读本。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纪有奎


  男,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北京科技大学毕业。70年代协助数学家华罗庚工作。先后在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任教,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讲座。任教时期把数学和电脑软体巧妙融为《趣味程式设计》等书,出版十余部。80年代被评为中国科普作家,载入《中国科普作家辞典》。

  自幼受家庭薰陶酷爱国学。90年代退休后继续钻研《周易》并讲授。编写《易经全解及应用》、《周易文化与养生保健》、《风水文化学》等。《中国风水百集电视纪录片》任总策划兼专家组顾问、《中国国际周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不仅在国内,还被韩国、泰国、印尼、越南等国华人团体邀请去讲《周易》与风水。在凤凰卫视台讲“什么是玄学”。应邀去台湾参加《海崃两岸周易论坛大会》。网站上可查到作者事蹟。
 

图书目录

前言··· 1
序言··· 3

第一章 阅本书的基础知识 ··· 1
一、阴阳 ··· 1
二、八卦 ··· 2
三、八卦组成六十四卦 ··· 3
四、六十四卦的组织结构及其常用语 ··· 3
五、六爻之间比、应、乘、承的关系 ··· 5
六、象、卦象、爻象 ··· 5
七、介绍卦序、错卦、综卦、互卦、消息卦 ··· 6
八、象数派与义理派争斗 ··· 7

第二章 《周易》六十四卦 ··· 8
第一卦 干卦 ··· 8
第二卦 坤卦 ··· 24
第三卦 屯卦 ··· 44
第四卦 蒙卦 ··· 57
第五卦 需卦 ··· 69
第六卦 讼卦 ··· 79
第七卦 师卦 ··· 90
第八卦 比卦 ···100
第九卦 小畜卦 ···110
第十卦 履卦 ···122
第十一卦 泰卦 ···130
第十二卦 否卦 ···142
第十三卦 同人卦 ···152
第十四卦 大有卦 ···161
第十五卦 谦卦 ···169
第十六卦 豫卦 ···176
第十七卦 随卦 ···185
第十八卦 蛊卦 ···195
第十九卦 临卦 ···204
第二十卦 观卦 ···212
第二十一卦 噬嗑卦 ···220
第二十二卦 贲卦 ···230
第二十三卦 剥卦 ···238
第二十四卦 复卦 ···247
第二十五卦 无妄卦 ···256
第二十六卦 大畜卦 ···264
第二十七卦 颐卦 ···274
第二十八卦 大过卦 ···283
第二十九卦 坎卦 ···292
第三十卦 离卦 ···300
第三十一卦 咸卦 ···309
第三十二卦 恒卦 ···319
第三十三卦 遁卦 ···328
第三十四卦 大壮卦 ···337
第三十五卦 晋卦 ···347
第三十六卦 明夷卦 ···357
第三十七卦 家人卦 ···367
第三十八卦 睽卦 ···376
第三十九卦 蹇卦 ···386
第四十卦 解卦 ···395
第四十一卦 损卦 ···404
第四十二卦 益卦 ···415
第四十三卦 夬卦 ···426
第四十四卦 姤卦 ···439
第四十五卦 萃卦 ···454
第四十六卦 升卦 ···465
第四十七卦 困卦 ···474
第四十八卦 井卦 ···486
第四十九卦 革卦 ···496
第五十卦 鼎卦 ···507
第五十一卦 震卦 ···521
第五十二卦 艮卦 ···532
第五十三卦 渐卦 ···541
第五十四卦 归妹卦 ···553
第五十五卦 丰卦 ···566
第五十六卦 旅卦 ···578
第五十七卦 巽卦 ···589
第五十八卦 兑卦 ···601
第五十九卦 涣卦 ···610
第六十卦 节卦 ···620
第六十一卦 中孚卦 ···629
第六十二卦 小过卦 ···640
第六十三卦 既济卦 ···652
第六十四卦 未济卦 ···665

第三章 既济卦和未济卦蕴寓人与自然的轮回 ··· 676
一、既济卦和未济卦含义深奥 ···677
二、宇宙轮回 ···679
三、人生轮回 ···680
附录 引用目录··· 685
 

图书序言

前言

  本书作者是我的老师,因他年迈奔向九旬,我替他整理书稿 做成电子版。去年作者出版《周易演义》,获得好评,仅半年台 湾大元书局便抢先用繁体字在台湾再版,畅销港澳台,受到肯 定。因此海内外有关读者通过多种渠道,鼓励研习易学半个多世 纪的本书作者,继续发挥余热。爲此作者更新续写其姐妹篇成爲 本书。作者写本书,他的书房已有近百本易学书籍,还去书店、 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博览选录。作者完成书稿后,我请易学 好友提意见。易友阅后仅写六个字“有学识有胆识”。这评语可 能是指本书有三方面创新特点,简介如下。 其一是,在易学界里,研究者是少数,大多数是《周易》爱 好者或好奇者,想知道《周易》是什么书,想了解《周易》说些什 么,就请看本书。首先作者没引入《易传》,只解读《周易》原文 品尝原汁原味作爲“砖”,而后选录了古今不同的解读作爲“玉”。 有古代易学大师朱熹、程颐的解读,有近代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解 读,有近代易学名家唐明邦教授的解读,更有近期新秀的新颖的解 读幷加入教诲。有的解读不同而相互唱反调,妙趣横生,引人入 胜。节省读者去书店去图书馆翻阅有关书籍,通过本书的窗口,也 可看见《周易》大千世界,阅本书即博览群书,扩大读者的视野。 其二是,作者突破常规的约束,使《周易》适应新时代的需 要,解读《周易》门户的干坤首二卦,象征国家的领空领土,干 卦第七爻位是太空,坤卦第七爻位是北极,这恰好符合爻辞所云, 好像干坤二卦爲此量身制作,无缝连接(详见第二章干坤二卦)。 2 周易演义续集 其三是,《周易》末二卦是既济卦和未济卦。与领航的干坤 二卦同样重要,首尾唿应。作者解读既济卦的“既”是已经, “济”是渡过河。显然,既济是已经渡过人生的长河,到达彼 岸,人生终点。但是紧接是未济卦,未济是尚未过河,是人生轮 回循环到原点、起点,在另一个天地里去过河。末二卦深层次蕴 含今生与来世,联系到善与恶,不言而明的因果报应。末二卦隐 义规劝人要行善积德,立德树人,具有现实意义(详见第三章)。 上述干坤首二卦象征国家领空领土,即国家“天地”。末二 卦解读爲《周易》的因果律人生道德观,立德树“人”。形成了 “天地人”,是《周易》的“三才”。“天地人”的理念是天人 合一,是研究《周易》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作者解读时巧妙构 思,别具匠心。这好像《周易》特爲当今编写的首末各二卦,首 尾相连,是人与自然的一个大周期、大循环。这是《周易》最爲 重要的四卦,含义深远,是深水区,作者在此区域,突破常规的 束缚进行尝试,摸着石头过河。如此解读不符合传统,传统书籍 至今尚无,故称爲创新,这便是易友评语“有学识有胆识”。作 者说:“不讲传统没有根,不讲演义没有魂。”本书二者兼备。 我才疏学浅,匆忙整理成电子版,错误难免,由我承担,虚心请 读者指正,以便再版改正。 董恩江 2017 年 10 月 (前言注:做电子版过程,发现被选录书中印刷等错误已改 正。又发现被选录部分各带卦爻辞,标点符号大同小异,爲避免 频繁重复,节省空间而去掉。也可从解读中知其标点符号,便统 一用作者解读的卦爻辞,请谅解。把考证卦爻辞传抄错而修订的 也暂删去,与被选录的统一。)
 
董恩江 2017 年 10 月

  (前言注:做电子版过程,发现被选录书中印刷等错误已改 正。又发现被选录部分各带卦爻辞,标点符号大同小异,爲避免 频繁重复,节省空间而去掉。也可从解读中知其标点符号,便统 一用作者解读的卦爻辞,请谅解。把考证卦爻辞传抄错而修订的 也暂删去,与被选录的统一。)

序言

  《周易》作者以周文王爲代表,经历几代人的努力而成书。 是中国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阐述世间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和变 化的规律,幷指导人生如何应对与操作,充满哲理和智慧,被列 爲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字有多种解释,其一是蜥蜴的“蜴”。蜥蜴是古代一 种动物,其肤色随环境而改变,与环境颜色相同,爲保护自身不 受侵害。这说明《易》的本义是变化,顺应时代环境而变化。东 汉易学家郑玄定义《易》有“变易、不易、简易”的“三易”之 说。笔者认爲这“三易”的主题是“变易”。因爲宇宙万事万物 遵守一定的规律发展和变化 , 这是“变易”;然而变化是世间唯 一不变的法则,这就是“不易”;变化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与时 俱进,这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简易”。历代易学家,无论何宗何 派,都把《周易》视爲变经。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和需要,挖掘 发挥其变化思想,不同时代赋予《周易》不同的生命力,爲时代 服务。魏晋时代,阮籍着《通易论》,称《周易》是变经,认爲 其变化之道是决策管理所必须遵守的规律。宋朝易学兴旺,各家 各派的易学都用于发挥《周易》安邦治国。《周易》如何适应当 前新时代的需要?令人深思。首先联想到《易传》对周易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周易》创造性的发挥成爲哲学着作。《易传》共十篇,称爲 “十翼”。翼是鸟的翅膀,使《周易》固有的古朴的辩证思维和 占卜烙印,插翅飞翔到哲学高度。《周易》由《易经》和《易 传》组成,通常不严格区分,《易经》即《周易》。从此,《易 传》这部哲学名着,把《周易》从低层次往上推到阴阳哲学说的 高层次,获得普遍认同和赞誉。历代易界学者解读《周易》,几 乎都把《周易》古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称谓“经传”不分, 沿袭至今。由于《易传》给《周易》定了“调”,给后人树立了 标杆,凡是引入《易传》的《周易》书籍,没有与《易传》唱反 调,大都顺着标杆攀登。首先解读古奥词句的《周易》卦爻辞, 再解读紧随其后《易传》的文言文,或把两者合幷解读,解读时 两者基本相融。所不同的是每位作者解读时的理解发挥和强调的 不同。有的强调哲理的,有的强调管理的,有的强调伦理的等 等,这些发挥,只要引入《易传》,大都沿着《易传》铺好的轨 道前行。所以有的读者说,有些易学书内容,人云亦云雷同。好 像《易传》是一张大网,凡是进去的,个人发挥的空间都在网 内,若不唱反调,不会出错,会受到尊重。确有引入《易传》写 出精彩篇章,但有很多方面的内容,与现实环境和生活,不贴 近,有相当大的距离。因爲《易传》成书是在战国中晚期,反应 那个时代新兴封建阶级的思想面貌,距《周易》古经大约六、 七百年,时代精神面貌各不同。所以《易传》加入《周易》很多 所没有的文化思想和内含。由此可知,时代不同,解读《周易》 也不尽相同。还因爲《周易》抽象的卦爻符号和特简练的古字 词,有的字多音多义,又无标点符号,使读者难读难懂成爲天 书。这给后人阅读时,留下丰富的思维空间和广阔的想像余地, 这是《周易》基因造成的。因此历代易界学者,各抒已见,有些 问题至今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好像《周易》出的考试题,只给出框架,让后人充填空白,却没有标准答案。解读《周易》可比 喻寓言盲人摸象,孔子解读《周易》写了《易传》,人人都有话 语权,百家争鸣,形成“周易演义”(此名称是笔者定义的)。 笔者把自己解读《周易》的心得体会作爲“砖”,没引入《易 传》,只想咀嚼《周易》原汁原味;但是选录了大量不同的解读 作爲“玉”。抛砖引玉,书名爲《周易演义》、创新。去年已出 版,阅此书可博览群书。本书《周易演义续集》是其姊妹篇,除 了“砖”,全部更新更丰满,格调也变。

  着名哲学家冯友兰在 1984 年,给武汉举行首届中国《周 易》学术讨论会发去“代祝词”说:“《周易》本身幷不讲具 体的天地万物,而是讲一些空套子,但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套进 去。”又在另外的文章说《周易》是“宇宙代数学”。还有一位 易界名人说:“《周易》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装。”笔者理 解“套、代、装”是根据时代的需要,更要依据《周易》卦的主 题或卦义深层次的蕴含或隐喻而进行。不能无中生有,孙悟空不 是从石头缝里崩出来的。于是笔者解读《周易》干坤首二卦时, 把干爲天、坤爲地,解读爲象征国家领空与领土。干卦上九爻位 于高层领空,上九爻辞曰:“亢龙有悔”。解读在天的龙象征君 子,若入侵领空不抵抗将后悔。坤卦上六爻位于国家边疆,上六 爻辞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解读说坤爲地爲母马,敌人 侵入边疆,干龙下来,龙马幷肩浴血奋战。 在本书末“引用书目”编号(30)书中,国学大师南怀瑾 说:“六十四卦中,求其内在交互作用,便只有干、坤、既济、 未济四卦。”显然这四卦是从《周易》开始领航的首二卦和收尾 的末二卦,都特重要,笔者已解读干坤首二卦。大师又说:“宇 宙万事万物如何变化,它的吉凶观念价值的构成,唯有既济、未 济两个对待的现象而已。”这提出末二卦既济、未济卦的吉凶价 值观。吉凶即善恶,《周易》在末二卦宣扬善恶价值观。又见编 号(18)书既济卦上六爻解读说:“既济,人成功度过一生而 自然死亡。”还有编号(28)书未济卦,解读卦辞说:“未济是 新的轮回”。把这三种解读汇集,便是人生轮回善恶因果律。这 与笔者解读末二卦思路相同,蕴寓人与自然的轮回。“既济”是 已经成功度过人生的长河,到达彼岸、归宿,是今生。“未济” 却又讲尚未渡过河,又循环轮回到零点、起点,在另一个环境里 去渡河。其深层次蕴含善恶报应因果律,规劝人生要行善积德。 法律能约束人的行爲,道德能约束人的心,心动才去行爲。既要 以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周易》有多方面的价值观,其中之 一是在末二卦宣扬人生道德观,给人类敲响道德警钟,具有现实 意义,立德树人。笔者如此解读末二卦,也未引入《易传》受束 缚,突破传统、创新(详见第三章)。需要强调,笔者幷不否定 《易传》,有时在困惑时,还参考或偶尔引用《易传》。本书选 录多种不同的各有特色的解读,其中有的书也不引入《易传》, 很简练,品尝《周易》原汁原味。有的书引入《易传》,样样俱 全,“满汉全席”,笔者在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中,没特意选录 《易传》部分,而选录其中解读《周易》原文其中有《易传》, 因而仍散发《易传》的气息,百花齐放。 笔者曾协助数学家华罗庚工作时,华老说:“凡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理论,越是抽象,其应用面越广泛。”由于《周易》 的基因,又凝聚其他的元素,《周易》已广泛涉及到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领域。例如:哲学、史学、政治、伦理、军事、中医、 武术、堪舆、美学、民俗、宗教,甚至天文、历法、数学等领 域。尤其是科学易,格外受到重视。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 坛”播讲《易经的奥妙》时说:“科学越发达,《易经》越正 确、越科学。”早在十七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受《周易》 阴阳两种状态的启发,创建出二进制数学。据此理论,诞生了电 子计算机。这阴阳哲学理论,也启发了当代人宇宙有阴阳两种物 质,看得见的称爲明物质,看不见的称爲暗物质。中国紫金山天 文台,已发射“悟空”卫星去探测暗物质。 由上所述,可看出《周易》被推动到当今世界,还散发出 时代气息和正能量。这恰好符合《周易》的“易”,是蜥蜴的 “蜴”随环境变化,其蕴含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变化,具有鲜活的 生命力,《周易》因此万古长青!笔者向所有在《周易》百花园 里着书立说的易学工作者学习与致敬,正因爲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推动易学不断发展变化向前进。笔者略举上述三方面的尝 试,因至今至此尚无,便称爲创新。若认爲不符合传统,请谅 解,这是“周易演义”及其续集,古爲今用,是新时代解读《周 易》,开辟一条新思路。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 便成了路。此论述作爲序言。诚恳请广大读者斧正。
 
编着者 纪有奎 2017 年 9 月于北京香河园

《周易演义》赓继新作—吴慕亮弁言

  (在大陆首版在台湾再版序言)

  赞曰: 「纪老才情意气高,功名富贵等鸿毛, 文章报国扬鸿略,侠骨忧时展虎韬; 有格词华胸磊落,无邪卓识品甄高, 冰心玉洁尘无染,立说传承笔似刀。」 岁次丁酉冬至台湾延陵·吴慕亮敬题 夫《易经》者,中国儒宗圣典,乃儒家「六经之首」,道家 所称「大道之源」,系群经之首也。从伏羲画卦至春秋孔子,斯书 扼要则属「卜筮」,后孔子作十篇诠释《周易》文章,始称:「十 翼。」复称:「易传。」由伏羲(作八卦)、周文王(作 64 卦及卦 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而成,以传后世焉! 盖《周易》者,古有三《易》,《连山易》(夏朝)、《归藏 易》(商朝)、《周易》(周朝),慕亮考之,《周易》二字含义: 「周」者,引郑玄《易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 所不备也。」《易经概论》:「《易》之为书,始终本末,上下回 旁,无所不周,故云『周』也。」若究《易》字解义,初由蜥蜴得 名,此说始于东汉之许慎,吾考许氏《说文解字》:「易,蜥蜴, 蜒,守宫也,象形。」 宋·洪迈《容斋随笔》:「易者,守宫是矣,亦名:『蜥蜴。』 身色无恆,日十二变,以「易」名经,取其变也。」《纬书》,复 载:「日月为易,象阴阳也。」〈系辞〉:「以「易」成于「象」,亦是「在天成象」,天象莫大于日月,故『日月谓之易。』」郑康 成云:「《易》有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夫三义者,简易:将复杂之问题,简单化也。变易:以「变」 之主导思维,看待一切事物。不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之主导思 想,永恆弗变也。初知《易》者,占卜之名。由蜥蜴而得名,其象 形字也。《许慎.说文解字》:「蜥蜴,其能变色。」谚称:「变 色龙。」故《易》之变《易》义,其属蜥蜴之引申义。 或曰:「日月为《 》,象征阴阳。」或云:「日出为《易》, 乃〈干〉本义。」〈系辞.上传〉:「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 《易》。」「生生」者,「易」也。韩康伯,〈注〉:「阴阳转易, 以成化生。」孔颖达之《周易正义》,载曰:「生生,不绝之辞。 阴阳变转,后生次于前生,是万物恆生谓之易也。」盖生生弗息, 彷彿「生命之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悟真善美及日新又 新之义。 旋以,演义一词,《后汉书·周傥传》及《文选·西征赋》, 作以动词,意谓:「详细叙述道理、事实也,后小说家借用,故成 名词。」纪老借《演义》以述「干坤」二卦妙谛、乃依据史事,杂 取稗官小说之言,敷佐成文,而浅显易解者。自渊源观之,演义类 小说,乃从宋、元平话讲史一门所衍生,寸楮笔焉! 欣逢天运丁酉年 11 月 18 日良辰,由中华海崃两岸周易科学交流 协会之黄来镒创会长及吴理事长瑞原,携手举办 2017 年(第七届) 海崃两岸亚太地区周易高峰论坛,海内外学者专家近 200 人共襄盛举 也。其中「北京交通大学」之纪有奎教授,乃数耄耋之长者,寿龄 八十有五,身体矍铄,发表论文后,特于舞台上筋骨暖身,双足噼腿 横跨,两手指端交叉,弯腰掌贴地,让人惊讶万分!文武双全。 纪有奎耆宿,琳瑯珠玉,渊渟岳峙,胸怀伟抱,心系道统,一 饭不忘黔黎,一茶必敬圣贤。好古籍、拾坠绪、倡实学、醒众醉。 其治学也,近年着作等身,如:《易经全解与应用》、《周易文化 与养生保健》、《风水文化学》及《中国风水百集电视记录片》、《周易演义》及其续集等,以致荣登《中国科普作家辞典》之载入, 誉冠全球。应邀去多个国家讲学,在有关电视台讲座。 今朝日薄,纪有奎教授託付黄理事长来镒转述,近着《周易演 义》赓继大作,赞同台北「大元书局」再版,枣梨广流,索序于我, 盖长者奖掖后学之情愫!纪老生于山东蓬莱县,近邻则孔子曲阜圣 乡,故穷究古今,精通三坟,洞彻八索,学贯天人。旋而天半朱霞, 云中白鹤,可谓琼枝栴檀之高士,简书代序云尔!

  岁次丁酉年冬至候节癸未谷旦午时 隆中吴慕亮沐手敬序于风城拂尘扫叶楼牖前

  (注:吴慕亮先生在台湾内外享有盛名,当代着名易学专家, 五术作家,诗词学者,着书立说,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瞬间吸引了我——《周易演义续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周易》这本充满智慧的经典充满了好奇。虽然我并非《周易》的资深研究者,但对于那些关于宇宙运行、阴阳变化、以及人事变迁的深刻阐述,我总是心生向往。当我看到有这样一部“续集”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仿佛可以借此一窥《周易》思想在更广阔的时空中的延伸和发展。我希望它能以一种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也许它会探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周易》的哲学,抑或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来展现《周易》的智慧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落地生根,指引人们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打开我对《周易》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感受到古老智慧的生生不息,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的价值和启示。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窗户,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透过它,看到更辽阔的风景。

评分

我对《周易演义续集》的期待,更多地建立在它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周易》的价值。我一直觉得,《周易》不仅仅是一本占卜的书,它更是一部关于宇宙观、人生观的百科全书。然而,很多人对《周易》的理解可能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甚至是被误读的层面。我希望《周易演义续集》能够打破这种固有的认知,用一种更加宏大而细腻的笔触,展现《周易》在中华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它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文化基因。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用《周易》的智慧来分析当时的决策与走向,也可能探讨《周易》思想在艺术、科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深远影响。我期待它能像一部精美的纪录片,用文字为我呈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让我看到《周易》思想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芒,并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当下面临的困境提供启示。

评分

我之所以会对《周易演义续集》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是因为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智慧是能够穿越时空,并与时俱进的。《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一直让我着迷。然而,原著的语言和结构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道不小的门槛。所以我一直期待着,能够有这样一部作品,以一种更易于理解、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来解读《周易》的精髓。《周易演义续集》这个名字,就给我带来了这样的希望。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将《周易》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让我们在故事中体会阴阳的辩证关系,感受五行相生相克的奥秘,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拨开《周易》的迷雾,看到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智慧,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价值。

评分

我拿到《周易演义续集》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一定承载了作者对《周易》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书的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沉静而古朴的气质,仿佛能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充满智慧光辉的年代。作为一个曾经尝试研读过《周易》原著,却常常因其晦涩难懂而望而却步的读者,我深深地渴望有一本书能够以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周易》的精髓展现出来。我设想,《周易演义续集》或许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不会直接抛出深奥的理论,而是会通过一系列精心编织的故事,将《周易》的卦象、爻辞背后的哲理巧妙地融入其中。我期望它能够展现出《周易》思想的生命力,如何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如何能够指导个体的人生选择,如何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方向。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逐渐领悟到那些“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深邃意境,并将其化为指导我生活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且尤其钟爱《周易》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部能够承接《周易》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作品。《周易演义续集》这几个字,瞬间就点燃了我内心的热情。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也许是古代圣贤们在伏羲、文王、孔子思想的基石上,如何继续探索宇宙奥秘的动人故事;也许是现代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如何运用《周易》的智慧来洞察时局,趋吉避凶的精彩篇章。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处理“续集”这个概念,是沿着古人的思路继续推演,还是开辟一条全新的解读路径?我更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那些看似神秘的卦象和爻辞,并将它们转化为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智慧。我渴望在阅读中,找到一种能够连接古今、贯穿人生的思想指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