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認識元麯經典故事 在中國文學中,漢賦、唐詩、宋詞、元麯和明清的小說,分彆代錶瞭每個時代的文學特色。代錶元代的元麯,包括散麯和雜劇的部分。散麯是詩歌,雜劇是戲麯。戲麯從唐代傳到宋代,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到元代,而成為一種元代成熟的正式戲麯,再經過元代傑齣的作傢的經營、創作,開啓瞭一個多采多姿的文學新天地。
然而,大部分的青少年或是兒童,可能熟知唐詩、宋詞,卻往往對元麯感到陌生。而在兒童文學裏,戲劇嚮來不被重視,更少談論或介紹元雜劇。這是很可惜的。
其實,元麯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葩,尤其是在元雜劇中,有許多精采的故事。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多,現有僅存一百三十多個,隻有原來的四分之一。我希望這些流傳下來的好故事,能讓更多孩子看見,也希望能夠彌補兒童文學花園裏這塊荒蕪的園地,所以我挑選元雜劇中具有代錶性的雜劇加以改編,為每篇故事取瞭孩子感興趣的題目,並附上元雜劇中原始的「題目」、「正名」,每篇故事後還有深入導讀,希望透過故事引起孩子對元雜劇的興趣,並學習欣賞元麯的特色。
在元雜劇中,最為人熟知的代錶作應該就是〈竇娥冤〉(又稱〈六月雪〉)。這是元麯名傢關漢卿的創作。他的作品很多,可惜現今流傳下來的隻有十幾個。關漢卿創作時取材廣泛,許多是從曆史中取材,在作品中堂堂正正錶達他的思想和抱負,顯示瞭他的藝術精神和風貌。他的作品中多以女性為主角,在他的筆下,女主角多是又美麗又賢慧。在〈竇娥冤〉裏,他藉由描寫年輕寡婦被地痞欺壓的情節,反映當時封建社會裏「官吏們無心正法,迫使百姓有口難言」的社會問題,並且歌頌竇娥對邪惡勢力至死反抗的精神。關漢卿以雜劇為利劍,刺破那個時代暗無天日的黑暗社會現象。
另外還有描寫王昭君齣塞故事的〈漢宮鞦〉,也很值得一提,這是馬緻遠的創作。王昭君的故事有很多人寫過,在曆史上也的確有這件事。但是馬緻遠突破前人作品的老套,不拘泥於史實細節,將廣泛流傳的民間傳說,結閤元代民族被壓迫嚴酷的現實,大膽地再創作,從中歌頌王昭君的愛國情感和愛國行為。也是一部很經典的作品。
元雜劇中還有許多麯摺動人的故事,這本書中隻是選幾篇最經典、最精華的作品作為引導。實際上,讀這些故事不隻是看有趣的情節,還可以從文學和曆史兩個角度去欣賞,因為元雜劇不僅是元代文學的特色,故事背後也隱含瞭當時的社會情況。故事裏的人物、場景都宛如元代社會的眾生圖象,從中可以瞭解到許多元代社會黑暗的層麵。所以元雜劇既有文學的價值,也是曆史的意義。在讀這些故事時,值得多多思考,纔能真正認識元麯的文學特色。
為瞭讓讀者對元麯有進一步的瞭解,在故事還有附錄「認識元麯」,介紹瞭元麯四大傢與元雜劇的各種小常識,希望能讓讀者對元麯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文/馬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