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气生活:植物系女子的山居日志

植气生活:植物系女子的山居日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泉希
图书标签:
  • 植物生活
  • 山居生活
  • 田园生活
  • 慢生活
  • 自然
  • 治愈
  • 女子生活
  • 日志
  • 生活方式
  • 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园花草、五年晨昏 四季山居、81道山野蔬食 以双手与疗癒性植栽对话慢活 以身体实践山林旷居生活 一位独特的女子,怡然自得于山居田园生活,与花草鸟木一同生息起落,动手栽植作物、烹煮山野蔬食,并与大地苔藓蕨共舞,在凡间俗世里寻求生命的悸动…… 本书作者以深邃的心灵感应,带领读者走入一方绿林盎然的天地,以经年深居山林的心得,分享其纯粹的步调,不论幽径散步、养生蔬食及花艺之作,皆以五感倾听大自然奥妙的悦音。 本书特色 1.作者强调山居生活风格与身体力行实践,一个单身女子如何与自然生活一体,与花草共舞,与植物灵气相通。 2. 本书带出作者个人居住环境与「山菜」食物之独特性,一部分自家栽种,一部分往来山区在地小农,虽是寻常野菜山菜,但借由能见的产地到餐桌,并提供创意料理,是极为特殊的生活理念与方式。 3.在山居的岁月里,作者除体悟天地与人合一的舒活之余,更进一步摸索出花草艺术之精华,更有近年流行日本的养植蕨类的绿手指工法。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曾泉希


  台北大学社会学系,设计人文杂志编辑、写作多年,拥有一间小独立出版社。着有:《在田中央:宜兰的青春.建筑的场所.岛屿的线条》(合着)。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自序

山里居,接地活


  这本书是记述2011至2016年间,我在阳明山竹子湖某个隐蔽山崁里的独居生活。当2018年即将成书之际,把应该作为前导的序文,留在最后一刻执笔,此时,正是台湾北部樱花再次盛开之时(元宵过后第二回合)。开车行驶在阳金公路上,沿路风景是迷花丛林,在追光追速中,灿花隙露,移璗心海,似乎,我又穿越了季节与季节之间的夹缝,植物展芽甦醒与百花清甜欲滴的蜜味,在那个通道里,香气是光是火,淋漓。

  离开竹子湖五年多的杂野林生活之后,移居至两个地方,大半工作时候在市区,非工作时则在郊区(金山与阳明山交界的小山区),刚入住新山区时,是春夏,庭园草坪上布满了植被植物;茜草科的繖花龙吐珠、莎草科的碎米莎草、脣形科的塔、光风轮......必须整个头身匍匐在草地上,才能细看清楚这些仅有1、2毫米大小的花穗容貌,心想,每移居一处,都有驻地长年,等在那里列队欢迎着我的花草植物;最后一朵白茶花重力垂落在草皮上的花瓣、槭树春天的芽花、结花累累的含笑树、鸡冠刺桐开成的红色尖花蕊心指天......在即将翻展新的生活页面之际,发觉我并无需用力策划接下来该如何过活,植物自然迤开了一面又一面,而我总像早已准备好了,等着接应之。

  住在竹子湖山区的年岁,并无预期要留下什么,太常身在其中而耽溺其中,忘语,也忘了要多作纪录动作,现在看得到的照片,是非常不到位的残影捕捉。而写作对我,从来都是一种单独且沉潜的相伴,有个可供自己反覆思索的介面,很多篇章是离开山林之后写的,纯属后设的忆想,能说的其实太少,无法即存的美丽感知则太多太多。在此不由得感谢起我的主编们林美慧与胡文青催生稿子的能力,他们看得见我慵懒本性的背后,似乎有些幻化世间物为脱俗美感的小才华。

  一直想着,我对自然植物的爱好根植于哪里?除了对画家梁至青长年实种植物与艺术感知齐併的耳濡目染,每回走进大小山里,特别是有着天然气息脉动的森林地,身体里积存的记忆,便涌蹦而出,而气味总是第一个触点。遥念,父亲每日傍晚,从家对面的原生植物园散步回来时,手里总是握着一两朵鹰爪花,放在每个小孩房间的桌面上,淡淡的黄花,静置房内,顾自绽香。植物,如一把奇幻的钥匙,越过山脉,越过地表与人间,牵连着尚不可知的源地,那里,似乎是探索不尽之处,深深吸引我至今。

2018.3春,在阳明山
曾泉希

推荐序

居山与务食


  近十年来,很多人开始思考「想要过什么生活」,作家陈冠学在屏东过着晴耕雨读的田园寒暑;孟东篱、区纪复力行简约澹泊的日常;粟耘寻觅恬静自在的乡居故而移徙苗栗山上;爱恋土地的阿宝彻底当了女农在梨山讨生活;蔡珠儿因地就宜种地栽菜……这些作家不管崇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最终仍旧回归田园,日日在农园、蔬果花树中体验真正的「自然生活」。

  在日本更有不少人过着自耕自足的农夫生活,追溯早期的梭罗为了「公民不服从」之理念,隐逸于瓦尔登湖,吃野蔬、盖屋、自制工具。其实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块田园山林,都想亲手栽植花木蔬果,食饮自种的山食,这种对山林田园的向往爱恋,多半一辈子置藏于心中,顶多在家里的小阳台种种盆栽、稍稍消解「农夫」心愿;或者,四处观花赏木以满足潜在对「植物系」的想望。

  从《湖滨散记》、《寂静的春天》、《田园之秋》……的自然写作,以至「植物系」书写,虽亲访自然的目的略异,但融入大自然的心态是一样的。作者一趟阳明山竹子湖的猴崁之访友之行,成就了多年的居山岁月,从中体验耕读的乡村生活。本书以生活、饮食、自然美学的面向,书写并呈现五年多的山林日子,以亲近读者的编辑方式,图文并茂绘显生活样貌、自然美学,更以杂志式编排展现摄影之美、饮食书写的实用性。

  此外,本书汇集山林体验、人文观察,以作者清新的笔调,在栽种与生活中夹叙些许人生哲理――「车到不了的地方,才是精彩。走路,闲散的走路,走入每一条丛林小径,走入每一处荒野与未知……。」「五年的时光殖留在小山径上,尘嚣与繁杂思绪似乎也被丛丛树林阻隔了,像是在进行封印城市记忆般……」。

  作者以敏锐的目光察觉植物生态之共存互生的理念――「九芎树如何在年分比他老的大樟树旁,曲身相依,而不互抢光线与养分?孟宗竹长到什么程度会弯折垂矣,而到至高处群竹笼天,缝隙筛光映照底下蕨苔与蕺科、鸭跖草科等? 毛蕨、肾蕨、座莲蕨是如何分配长在岩壁土沟上的数量与位置的……」这些自然生态唯有真正走入林树野地,弯下腰来才能见识其盎然之姿。

  从生活中体悟人与自然的相处,久了更能通透「山路走久了,对草路的亲近熟悉,深知处处草溼石滑,下意识用脚趾夹住支撑带的力道已经练到可恰如其分,轻盈履步也不致滑倒,沿路真的会裹住脚的,反倒是一步一景似的可爱花草树石,同一路径走了数十回,身体自然顺着曲向而行……」的纯粹心境。
人,也是山林田园中美丽的风景之一,作者特别喜爱贩菜者们的身影,文中深刻描绘了他们脱离影像之外,更多的处世之道。而八十一道蔬菜料理食谱,让人从空灵的山岚云雾中回到务实(食)人间。

  书中最后章节——「习艺于自然」以微观小花小草,配以图片提供读者认识花草的入门。

  本书可以用杂志「专辑」的面向去阅读,平实且兼具实用,若要更深入体悟大自然,成为植系的一员,不妨跟着作者的脚步一同走入山林,体验闲适的居山岁月。

2018.4  方梓

图书试读

居山心愿(节录)

夏季,清晨五点多的朝阳,柔细地,斜射入窗,窗外木瓜树已竞速突破顶框,木瓜大粗叶顶天,把光线筛了一层,多角形的光块,慢速爬上了床尾,印上了棉铺,微微聚起热来。树兰的花香味与七里花香,绵密浓郁地随着风穿进纱窗孔隙,漫进屋内,两种花香烟雾般娇娆互缠(如果它们有形体的话),彼此以味参渗,揉合出了刺鼻的艳香,逸喷满室,空气亦突然转了频波似的,轻振鼻腔,微触沉睡系统。

鸟鸣远近,青空薄云,大好天色都在试图唤醒我,而我常是半梦半醒,还在床寐间却硬是撑开眼眶,想无时差地接收眼前美奂景象,以无遗群览。青冷灰色调,是夏季清晨温度的显色,绵绵灰团透隙着亮光,家中景物随着我平移的视线,渐渐甦醒、逐一清晰。20℃,是夏季攀升至镇日高温的最低起始点,爽凉适温,沁人肺腑,成为一日的开端,身体顿时化为一具蓄能槽体,大气能量萦绕,启动体内各处感应节点,连动、链结、通电般的,触发原有感官认知为高敏度,晨昏持勉,接隙运作。而溼气润围,阳光曳曳洒洒,芭蕉叶扬颤了几下,幡然如帜旗,裂叶如多足虫兽,乘着光迈迈飞行。

在海拔540公尺高度,稍稍将人为世界的朦度筛淡了一些,净抽后的清澄,曝出了朗朗光谱,空气透晰,顿时将人与物抛掷腾空。稍远一端,粉色蒜香藤攀上了八米高的南洋杉,细柔飘忽,轻盈置顶,这是我初入住山里时,每日早晨所感受到的光景。

2011年,因一次访友之行,来到阳明山竹子湖名为猴崁的山区,在一家野菜餐厅看到对面房子门口挂了张出租贴条,前去探知,一问有两间独栋平房要出租,立即敲门入内探视,屋况尚可,便邀了也喜欢居山环境的好友一起入住,一人一栋,一週后把市区房子退租后,就入住猴崁。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