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唯一由專業團隊親自採訪的第一手旅遊資訊導覽書
完全符閤颱灣人旅遊習慣和喜好,讓你大喊「太實用瞭!」
這裏是離天最近的一方淨土,是雪域子民的故鄉,更是世界級的觀光聖地。
以現今的行政區域劃分,大西藏的範圍包括:西藏自治區、大部分的青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以及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若以地理劃分,則以青藏高原為主,高原海拔平均超過6,000公尺,雄偉的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崑崙山、喀拉崑崙山脈、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擎天聳立於這「世界屋脊」之上。西藏第一大河雅魯藏布江自岡底斯山嚮東奔流,穿過喜馬拉雅山後與恆河交會,而黃河、長江、瀾滄江也都源自於青藏高原。彌漫神秘氣氛的藏傳佛教聖地、清麗脫俗的高山湖泊、無盡的草原風光、氣勢驚人的冰河奇景,甚至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難怪所有旅人都難逃大西藏的魅力。
★第一手資料,深度廣度一把抓
文字與攝影記者為你先行探路,親自前往採訪,實地造訪各大景點等,是兼顧廣度與深度的旅遊導覽書籍。
★分區導覽,深入大西藏
本書分為「西藏」、「青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區)」四大部分,並介紹八條古往今來最具代錶性的進藏路綫,深入大西藏最菁華的景點。
★一分鍾變身旅遊達人
編輯嚴選大西藏之最,藏傳佛教聖地拉薩、世界第三極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青海湖的美麗風光、世外桃源香格裏拉,秒抓旅遊重點,不錯過必玩必體驗;專業的景點介紹更讓你瞬間變身同伴眼中的旅遊達人。
★聚焦藏族人文風情
藏族的民族性樂觀、豪爽、堅毅,外貌呈寬嘴、薄唇、棕膚,藏人主要分布於衛藏、安多藏區和康區,其人文風情因獨特的生活方式而顯迷人,本書將帶領讀者感受藏族麵貌萬韆的歌舞、服飾、宗教、飲食及民居風情。
P.6 歡迎來到大西藏 Welcome to Great Tibet
P.8 大西藏全圖 Map of Great Tibet
P.11 旅行計畫 Plan Your Trip
P.12 大西藏之最Top Highlights of Great Tibet
P.22 大西藏精選行程Top Itineraries of Great Tibet
P.23 最佳旅行時刻When to go
P.24 大西藏好味Best Taste in Great Tibet
P.26 大西藏好買Best Buy in Great Tibet
P.27 大西藏百科Encyclopedia of Great Tibet
P.28 大西藏曆史History of Great Tibet
P.30 認識藏族The Tibetan People
P.39 經典進藏路綫大解析Get into Tibet
P.58 大西藏世界遺産World Heritages of Great Tibet
P.59 分區導覽
P.60 西藏
P.62 如何玩西藏各地
P66 拉薩
大昭寺‧八廓街‧布達拉宮‧宗角祿康公園(龍王潭)‧藥王山‧小昭寺‧西藏博物館‧色拉寺‧羅布林卡‧哲蚌寺
P.91 拉薩周邊
甘丹寺‧羊八井‧當雄‧納木錯‧紮西半島‧念青唐古拉山‧多加寺
P.100 日喀則及周邊
紮什倫布寺‧班禪新宮‧喜格孜步行街‧自由市場‧薩迦寺‧珠穆朗瑪峰‧絨布寺‧江孜‧帕裏‧夏魯寺
P.119 山南
昌珠寺‧雍布拉康‧卡若拉冰川‧羊卓雍錯‧桑耶寺
P.126 林芝
巴鬆錯‧南迦巴瓦峰‧巴結巨柏林‧魯朗林海‧米堆冰川‧然烏湖
P.130 那麯及阿裏
那麯‧色林錯‧象雄王國遺址‧獅泉河‧改則‧革吉‧班公錯‧岡仁波齊峰瑪旁雍錯‧ 納木那尼峰‧拉昂錯‧普蘭‧劄達
P.145 青海
P.148 格爾木
西王母瑤池‧萬丈鹽橋‧崑崙橋‧納赤颱‧西大灘‧崑崙山山口‧五道梁‧沱沱河鎮‧雁石坪‧唐古拉山口
P.154 都蘭
吐蕃墓葬群‧貝殼梁‧香日德班禪行轅
P.157 青海湖
日月山‧倒淌河‧海神亭‧二郎劍景區‧鳥島‧沙島‧原子城‧金銀灘草原
P.163 唐蕃古道
瑪多‧玉樹
P.169 黃河湟水榖地
貴德‧尖紮‧同仁
P.174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P.176 亞丁三神山及周邊
稻城‧亞丁自然保護區‧鄉城‧理塘‧巴塘
P.188 貢嘎山一帶
磨西鎮‧貢嘎山‧海螺溝景區‧康定‧塔公‧濾定
P.196 甘孜及周邊
新路海‧雀兒山‧甘孜‧德格‧石渠‧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白玉
P.207 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
P.209 香格裏拉(中甸)
屬都湖‧碧塔海‧噶丹‧鬆贊林寺‧獨剋宗古城及龜山公園‧納帕海‧白水颱‧虎跳峽
P.216 德欽
梅裏雪山‧飛來寺‧白茫雪山‧金沙江大轉彎‧明永冰川‧噶丹‧東林竹寺
P.220 聰明旅行傢The Savvy Traveler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我認知的一次拓寬。我一直對“圖書名稱”抱有一定的刻闆印象,認為它們要麼是枯燥的地理介紹,要麼是泛泛而談的曆史陳述。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種極其生動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將這片廣闊地域的獨特魅力展現在我眼前。他並沒有局限於單一的維度,而是從文化、曆史、地理、宗教等多個角度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並且巧妙地將它們融閤在一起。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復雜的曆史事件時,能夠做到客觀而不失溫度,既有嚴謹的考證,又不乏人文的關懷。他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錯綜復雜關係的梳理,也讓我對這片土地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書中展現瞭他對這片土地持久的關注和深厚的情感,這種真摯的情感貫穿始終,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韻味。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觸手可及的厚重感仿佛在翻閱曆史的捲軸。封麵那幅帶著強烈藝術風格的插畫,色彩濃烈又帶著一種說不齣的蒼涼,讓人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畫麵。迫不及待地翻開,我發現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語言考究,卻又不會顯得生澀晦澀,而是有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他似乎對這片土地有著最真摯的情感,字裏行間流淌著對高原風光、人文風俗的細膩描摹。讀著讀著,我仿佛身臨其境,能感受到刺骨的寒風,聞到酥油茶的香氣,看到經幡在風中獵獵作響,聽到寺廟裏低沉的誦經聲。作者對於細節的捕捉尤其到位,比如他對當地居民生活習慣的描繪,那些平凡卻又充滿智慧的細節,讓我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産生瞭深深的敬意。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地理的介紹,更像是一次深入靈魂的朝聖,帶領讀者去探索那遙遠而神秘的精神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閱讀下去,去瞭解更多關於這片土地的故事,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评分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並沒有那麼高,畢竟“圖書名稱”這類題材很容易落入俗套。然而,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獨特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他沒有選擇宏大敘事,而是從一個非常微觀的視角切入,用一種近乎散文的筆調,講述著一些零散卻又充滿力量的故事。這些故事,或關於淳樸的村民,或關於古老的習俗,或關於隱藏在歲月深處的傳說,都以一種極為真實和動人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對人物情感的刻畫尤為細膩,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人物內心的微妙變化,並通過簡練的語言將其錶現得淋灕盡緻。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能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樂,仿佛與他們一同經曆瞭生活的點滴。這種細膩的情感描寫,讓整本書充滿瞭人性的溫度,也讓我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共鳴。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細節的關注,那些被忽略的、微不足道的細節,在他的筆下卻成瞭揭示人物性格、展現時代變遷的絕佳注腳。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圖書名稱”的書,更像是一次深入骨髓的體驗。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他似乎能夠將讀者帶入到那個遙遠而神秘的世界,讓他們親身感受那裏的一切。我尤其喜歡他對自然風光的那種描繪,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衝擊,更是那種能夠觸及靈魂的壯麗。山川的巍峨,湖泊的寜靜,天空的湛藍,都仿佛躍然紙上,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與自然融為一體。除瞭自然,他對當地人民的描繪也同樣精彩,那些樸實的麵容,堅韌的眼神,以及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都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作者並沒有將他們簡單地符號化,而是深入挖掘他們內心的世界,展現瞭他們麵對睏境時的智慧與堅強。這本書的結構也很巧妙,他並沒有按照傳統的章節順序推進,而是通過一些看似零散的故事,將這片土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而立體的圖景,讓人讀完後迴味無窮。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圖書名稱”的預期。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相對客觀、資料堆砌的介紹性讀物,但事實證明,它更像是一次充滿人文關懷和個人視角的深度探索。作者並沒有選擇簡單羅列事實,而是用一種非常個人化的筆觸,將自己對這片土地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他的敘述方式極富感染力,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對於那些被曆史塵埃掩埋的細節,作者的處理尤為精彩。他並沒有刻意去挖掘那些聳人聽聞的事件,而是從生活化的視角切入,展現瞭在這片廣袤土地上,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堅守與傳承。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繪自然風光時所運用的意象,那些生動而富有詩意的比喻,讓我對高原的壯麗與柔情有瞭全新的認識。整本書讀下來,感覺不僅僅是在獲取知識,更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與作者,也與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