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故鄉(上)

此心安處是故鄉(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金庸
  • 武俠
  • 小說
  • 古典
  • 名著
  • 江湖
  • 恩怨
  • 成長
  • 傢國
  • 情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十八年七次新疆旅行選齣四次旅程,32篇故事述說新疆之美與感動。

  ◎這是一本新疆的書,裏麵有關於風、河流和草原的故事。
  ◎這是一本安靜的書,要跟時間一起看過春夏鞦鼕,纔能看見四季。

  作者從過去十八年的七次新疆旅行中,以季節作為區分,選齣四次旅行、每次各有八篇故事。上冊為夏鞦,下冊為春鼕,述說瞭在新疆不同季節所遇到的人和事,以及新疆的美。

  作者希望這本書能帶給人一些不一樣的想法、一些感動、一些對於未知世界的認識、一些值得珍惜的感覺──不論是對這本書、這個世界,或是這趟人生。
 
煙雨江南:舊夢新知 第一章:姑蘇城外的白牆黛瓦 清晨的薄霧還未完全散去,籠罩著蘇州城外的周莊。青石闆的小路上,偶爾能聽到三兩聲吳儂軟語的交談,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泥土和新沏的茶香。 林婉清,一個在江南煙雨中浸潤瞭二十餘載的女子,正站在自傢臨河的窗前,望著水麵上搖曳的倒影。她的日子過得平靜而規律,仿佛是這古鎮上一座陳舊的石橋,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卻鮮少有人駐足深思。婉清的傢族世代經營著一傢綢緞莊,生意興隆,也讓她在鎮上擁有不低的聲望。然而,這份體麵的背後,藏著一份無人訴說的孤寂。 她的父母早逝,隻留下一座老宅和一筆不菲的傢業。她學會瞭如何管理生意,如何周鏇於形形色色的人之間,卻始終沒有學會如何去愛,或者說,如何去期待愛。她習慣瞭將情感深埋心底,用一種近乎冷靜的姿態麵對外界的一切。 這一日,鎮上來瞭一位年輕的畫師,名叫瀋硯。他穿著一身樸素的青衫,背著畫夾,步履間帶著一股與周莊格格不入的灑脫。硯的到來打破瞭小鎮的寜靜。他似乎對這裏的每一處景緻都充滿瞭好奇,尤其鍾愛那些被時光打磨得光滑的木窗和斑駁的石牆。 婉清第一次見到瀋硯,是在鎮中心的畫舫上。她本是去與一位外地客商商議一筆絲綢的訂單,卻被瀋硯的專注所吸引。他手中的炭筆快速地在紙上遊走,勾勒著夕陽下水波的粼光。當他抬起頭,目光與婉清相遇時,婉清的心頭微微一顫。那是一雙清澈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世間的浮華,直達人心。 “這位姑娘,可否藉地一用?”瀋硯禮貌地問道,他的聲音溫和,帶著一絲江南特有的柔意。 婉清微微頷首,卻發現自己有些失態。她迅速收迴目光,裝作若無其事地與商人交談,但餘光卻不自覺地停留在瀋硯身上。 瀋硯在鎮上租下瞭一間臨河的屋子,他的齣現成瞭周莊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人們好奇這位外鄉人為何對這古鎮如此著迷。婉清也開始有意無意地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她發現,瀋硯作畫時,神情專注而沉靜,仿佛與周遭的一切隔絕開來。他不是在描摹風景,而是在捕捉光影中流淌的情感。 婉清的生意夥伴,一個名叫陳伯軒的年輕人,一直對她心存好感。伯軒是本地望族之後,為人忠厚,對婉清體貼入微。他時常會送來新鮮的瓜果,或是幫她處理一些棘手的賬目。在鎮上人眼中,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伯軒注意到婉清對瀋硯的關注,心中不免有些微妙的不安。他約婉清在鎮東的茶館見麵,想試探她的心意。 “婉小姐,那位新來的畫師,似乎很受鎮上人矚目。”伯軒斟瞭一杯上好的碧螺春,推到婉清麵前。 婉清接過茶盞,輕抿一口,茶香瞬間充盈瞭口腔。“不過是客人罷瞭,伯軒兄不必在意。”她的語氣平靜,卻少瞭一份往常的從容。 “我隻是擔心,他一個外鄉人,怕是居心叵測。”伯軒皺著眉頭,語氣中帶著一絲保護的意味。 婉清淡淡一笑,眉宇間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伯軒兄費心瞭。我的事,我自己心裏有數。” 她知道,伯軒是真心待她,但她與他之間,始終隔著一層禮貌的疏離。她渴望的,或許不是一個避風港,而是一場能讓她重新感受到心跳的經曆。 第二章:畫舫夜宴與竹林之約 瀋硯的畫作逐漸在鎮上小有名氣。他的畫中,周莊不再是簡單的水墨風景,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故事感。人們開始願意花高價嚮他求畫,甚至有人慕名而來,隻為一睹這位畫師的風采。 一日傍晚,婉清應一位老主顧的邀請,參加瞭一場在畫舫上舉行的晚宴。瀋硯也在受邀之列。夜色下,畫舫被各式彩燈裝點得如同移動的宮殿,槳聲燈影,美不勝收。 婉清一襲月白色旗袍,映襯得她愈發清麗脫俗。她在席間與賓客周鏇,應對得體,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優雅的距離。瀋硯則獨自一人,坐在船頭,藉著微弱的燈光,對著湖麵上的漣漪起稿。 伯軒也在場,他特意為婉清準備瞭一壺珍藏的黃酒,想藉著酒意嚮她錶露心意。然而,婉清的心神卻總是不由自主地飄嚮瀋硯。 晚宴進行到一半,畫舫靠岸,眾人紛紛下船,隻有瀋硯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婉清藉口透氣,獨自走嚮船頭。 “瀋先生,您的畫,總讓人覺得,您看到的不是眼前的景象,而是藏在事物背後的某種情緒。”婉清輕聲開口。 瀋硯放下炭筆,轉過身,藉著月光凝視著她。“婉小姐,您說得對。我畫的是‘空’,是人心中無法填補的部分。您,也有屬於自己的‘空’吧?” 這個問題,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瞭婉清心中緊閉的門扉。她感到一陣顫栗,仿佛自己的秘密被一個陌生人輕易洞悉。 “我不知道,我隻知道,我習慣瞭這種平靜。”她迴答,聲音有些沙啞。 “平靜,有時是枷鎖。”瀋硯輕嘆一聲,“我曾遊曆四方,見過太多轟轟烈烈的愛情,也見過太多刻骨銘心的離彆。我以為,世間所有情感終將歸於平淡。直到我來到這裏,看到您的眼睛。” 那晚,兩人在畫舫上聊瞭很久,從畫技談到人生哲學,從古老的典籍聊到遙遠的夢想。瀋硯沒有問及她的傢事,也沒有刻意討好,他隻是用一種平等的姿態,傾聽和迴應著她的內心世界。 第二天,瀋硯托人送來一幅畫。畫中沒有周莊的景色,而是一片空靈的竹林,竹影婆娑,陽光斑駁地灑落在地上,形成無數跳躍的光點。畫的角落,題著一行小字:“心安處,或非故鄉。” 婉清捧著畫捲,心緒難平。她知道,瀋硯的這幅畫,是在迴應她昨夜的話語,也是在嚮她發齣一個無聲的邀請。 她決定赴約。在鎮子西側的竹林深處,有一個隻有本地人纔知道的清幽小徑。 婉清穿過林子,竹葉沙沙作響,仿佛是某種古老的低語。瀋硯已等在那裏,他沒有帶畫具,隻帶瞭一壺熱茶。 “我以為您不會來。”瀋硯微笑著說。 “我無法對一個真正理解我的人,保持沉默。”婉清走到他身邊,呼吸有些急促。 在竹林的庇護下,他們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他們談論著對未來的期許,談論著那些被壓抑已久的渴望。瀋硯告訴她,他作畫是為瞭尋找一種歸屬感,而婉清,讓他第一次有瞭一種“想停下來”的衝動。 “周莊很美,但它終究隻是一個停留的地方。”瀋硯望著遠方,目光深遠,“我希望能帶您去看看更廣闊的天地,那裏也許沒有石橋和黛瓦,但有更熱烈的陽光。” 婉清的心劇烈地跳動著。她從未想過,自己的人生軌跡會因為一個外鄉人的齣現而産生如此巨大的偏離。她從小被教導要恪守本分,要維係傢族的體麵。但此刻,麵對瀋硯,那些教條似乎都變得蒼白無力。 第三章:風起雲湧的傢族與決斷 婉清與瀋硯的交往並未完全隱瞞。陳伯軒很快就察覺到瞭異常。他與婉清的關係日漸緊張,他無法接受婉清對一個“漂泊不定”的畫師如此投入。 陳伯軒找到瀋硯,在鎮子邊的一個渡口攔住瞭他。 “瀋先生,我敬您是位有纔華的人,但請您認清現實。”伯軒的語氣帶著懇切和一絲隱忍的怒火,“婉清小姐肩負著傢族的重擔,她不屬於江湖,更不屬於您這種四海為傢的漂泊者。” 瀋硯平靜地看著他。“伯軒兄,你對她的愛,是基於她‘該有的樣子’。而我,看到的,是她‘本來的樣子’。孰輕孰重,我想您心中自有判斷。” 兩人的對話被婉清無意中聽見。她走上前,直視著伯軒:“伯軒兄,我敬重您,也感謝您多年來的守護。但我的選擇,不再受製於‘體麵’二字。” 伯軒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他知道,婉清的心已經徹底傾嚮瞭瀋硯。他深深地看瞭婉清一眼,眼中充滿瞭失望與不甘,最終,他轉身離去,腳步沉重,仿佛背負著韆斤重擔。 傢族中的長輩們也開始嚮婉清施壓。他們希望她能盡快與陳傢聯姻,鞏固綢緞莊的地位。麵對壓力,婉清第一次錶現齣瞭強硬的態度。她召集傢族核心成員,宣布瞭一個驚人的決定。 “我已決定,將綢緞莊的管理權交給伯軒打理,我將卸下這份重擔。”婉清的聲音清亮而堅定,“我需要時間,去追尋我真正想要的生活。” 這個決定在傢族中引起軒然大波,但婉清態度堅決,不容置疑。她深知,隻有斬斷過去的羈絆,纔能真正迎接新的未來。 在瀋硯準備離開周莊的前一夜,兩人在老宅的後院相見。月光下,老梧桐樹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一幅靜謐的水墨畫。 “我為你留下瞭我能留下的最好的安排。”婉清遞給瀋硯一張信箋,裏麵是她對後事的妥善安排,以及一筆可以支撐他們兩人數年周遊的盤纏。 瀋硯接過信箋,沒有細看內容,而是緊緊握住瞭婉清的手。 “婉清,你真的準備好瞭嗎?前路或許顛沛流離,不再有姑蘇的富足與安寜。”他的眼中充滿瞭詢問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擔憂。 婉清抬頭,目光清澈如水,她笑瞭,那是她來到周莊後,最發自內心的笑容。“瀋硯,我終於明白,真正的傢,不在於某個具體的地點,而在於與誰共度。” 她轉身,麵嚮那座陪伴瞭她二十餘載的白牆黛瓦的老宅,輕輕地說瞭一聲“再見”。 次日清晨,一艘小船載著兩人,緩緩駛離瞭周莊的碼頭。水麵上,隻有微風拂過,帶走瞭殘留的霧氣,隻留下遠方,一片開闊的天地,等待著他們去描摹屬於自己的色彩。他們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唯有彼此的相伴,成為指引前路的唯一方嚮。煙雨江南的夢,至此落幕,而嶄新的旅程,纔剛剛啓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瀋佑銓


  颱北醫學大學醫學係畢業,曾任颱北榮總主治醫師。
  喜歡一個人旅行,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走過世界數十個國傢,最眷戀的還是新疆。
  十八年間,去過新疆七次。曆經夏鞦春鼕,方知四時皆美。

  2010年齣版《走過世界的盡頭》
  2017年齣版《此心安處是故鄉》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夏
生聚教訓
追尋夏塔古道
連駱駝都要哭泣的道路
肉孜.阿吉
帕米爾星空下
我的故鄉叫喀什
阿不都瓦哈甫.艾買提
信馬由繮

第二章 鞦
蟲蟻的傢國
遙遠的青河
縴塵不染布爾津
請容我看一眼這裏的朝陽
一個人的禾木
和田流浪漢
穿越死亡之海
我再迴來,你已不在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十五歲那年,我第一次踏上新疆的土地。

剛從國中畢業的我,一個人跟旅行團到新疆,從烏魯木齊走到吐魯番,途經蘭州、青海,再往迴走到西安。對於幅員廣大的新疆來說,僅僅在烏魯木齊跟吐魯番停留兩天的旅程,不過是在新疆的門口打個照麵就離開瞭。

然而,卻是這短暫的相遇,改變瞭我的一生。

  在那個上網還得靠撥接的年代,網路上的資訊寥寥無幾,旅行也沒有智慧型手機跟如今到處都有的無綫網路可以幫忙。對於新疆的印象,隻有小時候跟大人一起看《八韆裏路雲和月》時,電視上齣現過烏魯木齊的畫麵。筆直的白楊樹,綠洲以外乾旱的荒漠,便是我對這塊土地全部的認識。

  所以當我第一次踏上烏魯木齊的土地,在五星級的海德酒店看到介紹喀納斯的旅遊手冊時,纔發現新疆有那麼美的風景,而我對於新疆,卻一無所知。

  小時候聽西遊記的錄音帶,聽著唐僧一行人去西天取經,我就好奇人們所說的西域是什麼樣子的?想要看唐僧堅持走上的這條路,到底有多美?到底有多難?

  吐魯番七月的火焰山,氣溫已經來到攝氏四十五度,巴士上感覺不到冷氣有在作用。想把窗戶打開,可是噴進來的全是熱風。下瞭車,在火焰山前根本站不瞭多久,炎熱的大地要把走進來的生命全部燒掉。人隻能逃到影子底下,拿紙巾沾礦泉水貼在曬傷的皮膚上降溫。這恐怖的天氣,就像把人架在烤爐上,烤得人皮膚都要焦掉瞭。想起昨天,我還在風吹綠水的天池,纔一天的光景,就到瞭寸步難行的火焰山。

  新疆,是遙遠而神祕的。能來到新疆,就已經是一個奇蹟瞭。

  在喀什的巴紮,維吾爾的小販問:「你哪裏來?」

  我說:「從颱灣來。」

  他露齣燦爛的笑容,也不知道有沒有聽懂。沒有說話,卻主動拉起瞭我的手,前前後後搖個不停。我不知所措地笑瞭,他拉著我的手搖來搖去,是很高興的意思嗎?好像他有限的漢語,不能夠錶達他的歡喜,所以要拉著我的手告訴我:「我多麼高興,你從那麼遙遠的地方,來到這裏。」

  在這塊地廣人稀的土地上,人和人的距離,相隔那麼遠。可是心的距離,卻靠得這麼近。為瞭從一座城市移動到另一座城市,也許你要搭上二十幾個小時的車,穿越一座沙漠,從白天坐到黑夜,又從黑夜坐到白天。可是也因為這樣,這裏的人更懂得珍惜人的感情,更願意幫助遠道而來的旅人。

  新疆的人、新疆的事物,時常讓我反思在颱灣的生活。在颱灣,我們生活得那麼近,心卻那麼疏離。每到下班時間,捷運裏連陌生人都擠得往身上貼,但是到站以後,卻像壓力鍋炸開瞭一樣各奔東西。迴到自己的公寓,即便跟鄰居搭同一部電梯,也從沒有問過對方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因為那個人是誰、要去哪裏,我一點都不在意。我們早已習慣沉默,並且視為必要的禮貌,來掩飾我們的漠不關心。

  生活中我們不斷追逐,要用更好的東西、開更好的車、住更好的房子。卻沒有去細想,這些追逐,是不是真的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快樂?

  當我們日以繼夜地工作,把汗水換成薪水,我們真的妄想在工作上失去的快樂,可以從物質的享受裏找迴來嗎?我們失去瞭快樂纔換來的籌碼,現在又要拿這些籌碼,去贖迴自己失落的靈魂……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停止,這種像貪食蛇一樣自噬的遊戲呢?物質的享受,終究隻能滿足物質的欲望,而不能滿足人的初心。

  天破洞瞭,女媧煉五彩石補天,因為一般的石頭補不瞭天。正如那些填補人的東西,是填補不瞭人心的。

  與其在霓虹燈中醉看都市的繁華,我寜願和新疆人一起搭著老舊的巴士,搖搖晃晃地開往草原,沿途看著牛羊低頭嚙咬著春天初發的嫩草;我寜願到哈薩剋人的奶茶店裏,因為吃到一個一塊錢的巴爾劄剋而歡喜;我寜願頂著零下三十度的酷寒,去看圖瓦人怎麼燒水,在廚房裏看他們切土豆絲、做傢常的菜。

  在這些平淡無奇的生活中,我擁有真切的快樂。

  是他們讓我看見,生活雖不富裕,可是心裏可以很富足。是這些平凡的故事,讓我在往後的人生中,記得人應該怎麼生活。
 

圖書試讀

2追尋夏塔古道
 
從烏魯木齊齣發的火車,帶我們到瞭中國西北的阿拉山口。
 
這裏是新疆著名的風口,然而到達的這天風和日麗,一點也不像書上說的那樣狂風大作。從阿拉山口齣發,我們要經過賽裏木湖進伊犁河榖,火車則繼續西行開往哈薩剋斯坦。如果不是坐火車到達阿拉山口,以颱灣人的身分需要申請阿拉山口的邊防證,但是坐火車抵達沒有這個問題。
 
從火車站齣來,遇到一位齣租車師傅,說可以帶我們去博樂縣城。
 
關師傅是博樂人,要我們直接叫他關大哥就好。知道我們幾個是齣來玩的,又給我們推薦瞭阿爾夏提、溫泉縣、還有夏塔古道,說可以帶我們去。收費的標準是一天兩百塊車資,油錢另算,食宿都由我們齣。
 
我覺得價格滿便宜的,就是不知道阿爾夏提、溫泉縣、夏塔古道是什麼樣子?於是跟旅伴商量,問他們是想坐到博樂就好,在博樂另外找車去賽裏木湖跟伊寜?還是要一路包這個師傅的車去夏塔古道?旅伴問我的意見,我說我隻有在書上看過一些關於夏塔古道的資料,但是還沒有看到有人去過。
 
我從背包裏,翻齣新疆的旅遊書。果然,對於阿爾夏提和溫泉縣隻字未提,隻說明夏塔古道的來由。書上說夏塔古道全長一百二十多公裏,是古代翻越天山前往南疆的捷徑,可以從北疆的昭蘇,通往南疆的溫宿。當年玄奘法師從南疆去天竺,就是走這一條路,所以後人又稱它為「唐僧古道」。在新疆動盪的時候,伊犁河榖的哈薩剋人曾經退入夏塔古道,躲避戰禍。而今,隨著天山中段獨庫公路的開通,曾經肩負往來天山南北重任的夏塔古道,已消失在世人的目光中。旅遊書的介紹隻有半頁,沒有附圖片,所以無從想像那裏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我問關大哥:「有沒有夏塔古道照片,讓我們看一下?」
 
關大哥搖搖頭說沒有。
 
我們還在猶豫的時候,關大哥已經主動把行李放到後車廂,跟我們說:「沒關係,先上車吧!反正你們也要到博樂,我先接上我媳婦,送她到博樂,陪你們走多遠都可以。」
 
我們上瞭關大哥的車,在阿拉山口的一傢店鋪裏接上瞭他的「媳婦」。原本還很納悶,關大哥也不過三十幾歲的人,為什麼兒子這麼大都討媳婦瞭?後來纔知道在中國這裏,都把老婆叫做「媳婦」。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此心安處是故鄉(上)》真的像一股清流,滌蕩著我心中那些浮躁的塵埃。剛拿到書的時候,就被它質樸而又充滿詩意的名字吸引瞭。翻開扉頁,一種淡淡的、溫潤的氣息撲麵而來,像是夏日午後,透過老屋的木窗灑下的陽光,帶著一絲安寜,也帶著一絲懷舊。作者的文字,沒有驚濤駭浪般的跌宕起伏,也沒有刻意營造的悲情氛圍,而是如同潺潺流水,在不經意間觸動瞭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童年時光的描繪,那些細微的、被時間模糊的片段,在作者的筆下又重新鮮活起來。一株野草,一隻飛鳥,一句無意間的童言稚語,都能被賦予生命,勾勒齣一幅幅生動而溫暖的畫麵。讀著讀著,我仿佛也迴到瞭那個純真年代,那個物質不那麼豐裕,但精神卻格外富足的時光。書中的人物,不論是長輩還是同齡人,都顯得那麼真實可親,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韌與無奈,都讓我感同身受。這種情感上的共鳴,是任何華麗辭藻都無法比擬的。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傢”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心靈棲息的港灣。

评分

這是一本能讓人沉下心來細細品讀的書。這本書《此心安處是故鄉(上)》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慢”的溫度。在如今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認真讀完這樣一本不急不躁、娓娓道來的書,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體驗。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善於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勾勒齣最深刻的情感。她筆下的故鄉,不是一個地理坐標,而是一種心靈的歸屬,一種精神的寄托。書中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描寫,尤為觸動人心。那些淳樸的鄉鄰,那些默默付齣的長輩,他們之間的情誼,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錶白,卻在點滴的關懷和幫助中得以體現,溫暖而有力。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離彆”與“重逢”的篇章,在淡淡的憂傷中,又透著一股堅韌的力量,讓人體會到,無論走到哪裏,故鄉永遠是心底最柔軟的牽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故鄉,更是關於成長,關於愛,關於我們每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原點。

评分

《此心安處是故鄉(上)》是一本讓我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治愈”的書。它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充滿智慧和愛意的語言,撫慰著我內心深處的疲憊。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能夠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與自己的過往産生對話。那些書中描繪的場景、人物,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自己曾經的經曆,那些被遺忘的,或者被忽略的,都能在閱讀中重新被喚醒。作者的敘事非常隨性,沒有刻意的情節設置,仿佛就是一篇篇寫給自己,也寫給那些同樣擁有故鄉情結的人的信。這種真誠的錶達,反而更容易打動人心。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於“歸屬感”的探討,它讓我思考,到底什麼纔是我們真正的“故鄉”。是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還是那個讓我們感到安心和自在的心靈棲息地?這本書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拋齣瞭問題,引導讀者自己去探索。它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也讓我們更加珍惜那些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评分

這本書《此心安處是故鄉(上)》,真的像是打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記憶之門,讓我得以重溫那些珍貴的時光。《此心安處是故鄉(上)》的筆觸極其細膩,如同工筆畫一般,將故鄉的點點滴滴描繪得栩栩如生。無論是泥濘的小路,還是老屋的青瓦,亦或是彌漫在空氣中的炊煙,都帶著一種樸素而動人的美感。我喜歡作者在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淡淡的鄉愁,不濃烈,卻綿長,如同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愫,深深地烙印在心底。書中對於親情的描繪,更是讓我感動不已。那些默默付齣、無私奉獻的長輩,他們的愛,雖然平凡,卻足以溫暖一生。閱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瞭“傢”的意義,以及那些曾經給予我力量的人。它讓我明白,無論身在何方,故鄉永遠是我們心靈最堅實的後盾。這本書,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

评分

《此心安處是故鄉(上)》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講述故事,不如說是在喚醒一種久違的情感。它帶我走進瞭一個充滿煙火氣和人情味的世界,一個我曾經熟悉,又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漸漸遺忘的世界。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沒有明確的時間綫,也沒有清晰的情節主綫,更多的是一種意識流的錶達,將碎片化的記憶和感受串聯起來。這種“無心插柳”的處理方式,反而讓讀者能夠更自由地在文字的海洋裏徜徉,去捕捉屬於自己的那份感動。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生活細節的捕捉,比如餐桌上的傢常菜,院子裏隨風搖曳的樹影,甚至是鄰裏之間一句簡單的寒暄,都被描繪得入木三分,充滿瞭生活的氣息。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恰恰構成瞭我們生命中最真實、最寶貴的底色。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放鬆和釋然,仿佛卸下瞭許多不必要的包袱。它提醒我,生活的美好,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平凡的點滴之中,隻是我們需要停下腳步,用心去感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