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08佛寺導一到

香港108佛寺導一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香港
  • 佛寺
  • 佛教
  • 旅遊
  • 文化
  • 宗教
  • 曆史
  • 建築
  • 寺廟
  • 粵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3年時間親身踏遍香港,精選108所佛教道場,按地區劃分成13條參訪路綫,圖文並茂展示各寺院沿路風光和建築特色。

  本書作者用瞭3年寶貴時間,親身踏遍瞭香港100多傢佛寺院,經過衡量、整理和篩選,最終以揀選瞭108所佛教道場,並按地區劃分成13條參訪路綫,依照交通便利為大前提,順路而清晰地嚮讀者展現瞭香港各區的佛教寺院位置和特色,是一本難能可貴的誠意佳作。

  《香港108佛寺導一到》的另一特色是,作者抓著現代年輕人喜歡圖片多於文字的設計理念,用圖文並茂形式嚮讀者展示香港各寺院的沿路的風光和建築特色,並以輕鬆的手法嚮讀者進行簡單的導賞,是一本既實用又精緻的佛教旅遊文化指南書,喜歡郊遊,或對香港佛教寺院有興趣的讀者不容錯過。
 
禪意之旅:古刹鍾聲與都市脈動 一冊關於香港及其周邊地區,深入探索其豐富宗教遺産、曆史建築與獨特人文風貌的深度指南。 本書並非單純的旅遊手冊,而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踏上一段穿越時空、探尋精神綠洲的旅程。我們的焦點集中在那些靜默佇立於繁華都市邊緣或偏遠山野之中的宗教場所——無論是曆史悠久的古老寺廟、莊嚴肅穆的教堂,還是富有社區精神的道觀。我們將細緻描摹這些信仰之地的建築風格、背後的神祇故事以及它們在香港社會變遷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部分:曆史的迴響——從漁村到國際都會的信仰承載 香港的曆史是一部由漁民、商人與移民共同書寫的奮鬥史。宗教建築,正是這段曆史最堅實的物證。本書將追溯早期定居者如何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建立起寄托精神的場所。 1. 早期信仰的融閤與衝突: 探討早期華人聚居地,如大澳、長洲等地,如何將傳統的民間信仰(如天後崇拜、關帝信仰)與外來的佛教、道教並置。介紹那些年代久遠的石碑、香爐,它們如何記錄著數百年來的風雨洗禮。我們將深入剖析早期廟宇的選址學問——風水布局如何決定一座廟宇的興衰。 2. 殖民時期的精神麵貌: 殖民政府的統治帶來瞭多元文化的碰撞。本書會詳細考察不同信仰群體——天主教、基督教、锡剋教——如何在這一時期紮根,以及他們如何與本土的宗教傳統保持對話與張力。例如,早期教會學校的建立,不僅是傳播信仰,更是香港現代教育的雛形。 3. 戰火與重建中的堅韌: 二戰期間,許多宗教場所遭受破壞,但它們也成為瞭社區庇護的象徵。我們會重現那些在戰亂中幸存下來的文物,講述它們背後的守護故事,以及戰後社區如何集資修復,重鑄精神傢園的曆程。 第二部分:建築的語言——跨越藩籬的審美探索 宗教建築的美學價值,在於其承載的信仰深度與精湛的工藝。本書摒棄走馬觀花的介紹,專注於解析這些建築的結構、裝飾藝術與象徵意義。 1. 傳統木構與彩繪藝術: 深入剖析嶺南建築風格在香港寺廟中的體現,如鬥拱、榫卯結構,以及那些色彩斑斕、寓意深遠的壁畫和木雕。我們將對比不同時期雕刻工藝的演變,從樸拙的民間手藝到精細的港式蘇式雕工。 2. 現代與後現代的交匯: 探討戰後及當代興建的宗教建築如何迴應都市的高密度環境。如何在高樓林立中設計齣既能保持傳統儀式空間,又能融入現代材料與可持續理念的作品?介紹一些采用鋼筋混凝土、玻璃幕牆等現代元素,卻依然能喚起寜靜感的典範之作。 3. 室內空間的序列與冥想: 詳細解讀寺廟或教堂內外的空間布局,如牌坊、前殿、正殿、鍾樓、鼓樓的排列順序,它們如何引導信眾的心靈從喧囂走嚮沉靜。解析光綫、氣味(如檀香)與聲音(如木魚、鍾聲)如何共同構建齣獨特的宗教體驗。 第三部分:社區的脈搏——信仰與日常的交織 宗教場所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博物館,它們是社區活力的中心。本書的重點在於展現這些信仰空間如何滲透到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1. 節慶與儀式的人間煙火: 記錄農曆新年、盂蘭盆會、聖誕節等重要節慶期間,寺廟與教堂所舉辦的活動。不再局限於正式的宗教儀式,而是關注那些充滿人情味的周邊活動:義賣、派米、社區宴飲、以及信眾間樸實的交流。 2. 慈善與社會服務的角色: 許多宗教團體是香港重要的社會服務提供者。我們將探訪由宗教團體運營的安老院、孤兒院、診所和教育機構,揭示它們在政府福利體係之外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補充作用。 3. 都市中的精神庇護所: 在全球化和高壓的生活節奏下,人們對精神寄托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書將訪談在這些場所尋求慰藉的普通市民——從為考試祈福的學生,到為傢庭尋求安寜的上班族。探討這些古老場所如何在現代都市中,持續提供情感支持和道德指引。 結語:未完待續的香火傳承 本書以對未來香港宗教生態的展望作結。麵對人口結構的變化、全球化帶來的文化衝擊以及日益嚴格的城市規劃限製,這些曆史悠久的信仰之地將如何適應和轉變?它們能否繼續吸引年輕一代?通過對這些精神地標的細緻梳理,我們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香港社會復雜性、深度和韌性的獨特視角。這不僅是一次對建築的考察,更是一場對城市靈魂的深層對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桂心


  此書作者桂心(原名鄭錦鳳),曾任香港《東方日報》、《星島日報》、《大公報》、《文匯報》記者,近年轉從文化齣版工作,編有《粵麯話西窗》、《從覺知當下的心齣發》,著有《香港108佛寺導一到》。
 

圖書目錄

1.港島
1赤柱觀音寺
2啓明寺
3香港佛慈淨寺暨 妙蓮老和尚香港紀念堂
4香港佛教聯閤會
5普廣精捨(中颱禪寺香港分院)
6香港佛法中心/光明精捨
7香港華嚴佛學社
8靈鷲山(香港分會)
9秀峰禪院
10法雨精捨
11韆華蓮社
12香港菩提學會
13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
14香 海 正 覺 蓮 社
15弘化蓮社
16東蓮覺苑
17佛教光明講堂
18佛教湣生講堂
19法性講堂
20楞嚴精捨
21香港佛教觀音院

2.九龍
1夢殊講堂 (韆佛山文教基金會香港分會)
2天颱精捨
3大覺福行中心
4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香港分會)
5覺醒心靈成長中心
6香港佛教律儀淨苑
7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8香港少林寺
9佛香講堂
10明珠佛學社
11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
12香港鹿野苑
13誌蓮淨苑
14香港佛光道場
15戒定慧講堂

3.荃灣芙蓉山
1福慧寺
2南天竺寺
3東林念佛堂
4太虛太師紀念塔
5竹林禪院
6虛雲和尚紀念堂
7觀音巖
8結蓮庵
9東蓮覺苑 弘法精捨

4.荃灣老圍
1西方寺
2靜觀林
3香海慈航
4東覺禪林
5佛光淨捨
6安樂精捨
7宏法寺
8東普陀講寺
9普光園

5.屯門
1妙法寺
2極樂寺
3清涼法苑
4圓明寺
5楞嚴學處
6妙宗寺/圓融佛學院
7長明精捨
8屍羅精捨
9青山禪院

6.元朗
1淩雲寺
2淨慈苑
3圓通寺
4香港普門寺
5真安寺
6靈渡寺

7.粉嶺/打頭嶺
1觀宗寺
2長山古寺

8.大埔
1慈山寺
2定慧禪寺
3香海蓮社半春園
4佛教大光園

9.沙田/大圍
1般若精捨
2慧泉寺
3普明苑
4萬佛寺
5證覺精捨
6淨蓮精捨
7道榮園
8慈航淨院
9古巖淨苑

10. 西貢/將軍澳
1香港湛山寺
2佛光寺
3法源寺

11.下羗山/靈會
1大嶼山觀音寺
2慈航精捨
3石溪蘭若
4隱林苑
5靈隱寺
6唯心精捨
7慈興寺

12.上羗山/鹿湖
1鹿湖精捨
2竹園精捨
3覺修寺國際禪院
4樂生蓮社
5毘梨淨院
6大覺寺

13.昂坪/地塘仔
1東湧般若禪寺
2羅漢寺
3法林禪院
4法航精捨
5寶林禪寺
6寶蓮禪寺
7蓮池寺
8普明禪院 (閤德堂)
 

圖書序言

推薦序

  佛教中認為人生有108種煩惱,稱為百八煩惱。念佛時用的佛珠通常是108顆,象徵斷除108種煩惱。《佛說木患子經》說:「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所以佩戴108顆木患子念珠來滅除煩惱。

  在中國的寺院撞鍾也是撞108下,這代錶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加起來的總數,所以常用108代錶圓滿,不少建築都會齣現108這個數字,例如北京天壇的最下層欄闆有108塊,祈年殿每層有石欄108根。中國寜夏青銅峽市以南、黃河西岸的大規模塔群,由108座覆鉢塔構成。此書選瞭108間寺院,也有吉祥之意。

作者序

  當筆者走訪瞭一百多傢佛寺後,深感一些大寺院有大護法及眾多的義工或香客支持弘法的工作,這固然值得慶幸,但有些地點風景好、曾經香火鼎盛的佛寺,卻因為欠缺僧纔、護法居士,資源非常貧乏,因而無法好好繼續弘法,甚至一些曾經風光或著名的勝地更已荒廢不堪。但願有緣的您多多與道場結緣,日後有機緣的時候,多多協助和扶持這些佛寺的弘法工作!
 

圖書試讀

香港有多少寺院?每傢寺院有什麼特點?又怎樣前往?這一連串的問題,相信是很多對香港佛教寺院有興趣朋友的疑問。據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大大小小的佛教團體:寺院、精捨、淨苑/院、講堂、佛堂等的登記有400多百傢,但據筆者這幾年來走瞭香港一圈,相信實際數目比這還要多;而香港的佛寺因為地形、居住環境等因素,形成瞭不同而各具特色的佛教場所氛圍。
 
以香港最大島嶼大嶼山的大小佛寺為例,大多數由茅蓬發展而成,天壇大佛的寶蓮禪寺最具代錶;其他大大小小的佛寺星羅棋佈、錯落在起伏的山巒間,那些苦守幾十年的修行人一般不願意外人打擾他們的寜靜,所以甚少為自己修行的地方做標示或門牌編號,但他們確實隱身在深山野嶺而不為人知的某所精捨或淨苑裏。
 
大嶼山「代代齣和尚」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香港國際機場遷移至大嶼山赤鱲角後,陸續帶動瞭昂坪360纜車、昂坪市集、寶蓮禪寺、天壇大佛、心經簡林的人流。然而,未必有太多人知道,原來自宋朝開始,已經有僧侶陸續在大嶼山各個山頭自建茅蓬清修,形成整個島嶼被大大小小的寺廟包圍,據不完全統計,大嶼山區內現有大大小小禪院、淨苑、精捨等共300多間。更有玄學風水大師錶示,大嶼山與青衣及馬灣的山勢及地形有如「大象拖小象」,是「代代齣和尚」的格局,所以是佛教人纔輩齣的勝地。
 
無論風水之說是否屬實,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嶼山確實是香港很好的修行清淨地,大大小小的寺院隨時間演變和發展,例如名聲最顯赫的寶蓮禪寺,便是由「大茅蓬」躍變成為現時世界知名的大寺院;而曆史最悠久的鹿湖精捨,仍然堅持清修的佛教特色;至於享有國際知名度的慈興寺,則依然嚴守叢林清規。
 
大嶼山之大、寺院之多,若沒有方嚮地亂走,可能會浪費不少時間。筆者建議,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依以下三大路綫走訪:一是,往大澳和龍仔方嚮的下羗山、三丫水、萬丈布一帶,這沿路上有大嶼山觀音寺、慈興寺、靈隱寺等;二是,曆史最悠久,且環境深藏不露的上羗山和鹿湖區,這沿路上有逾130多年曆史的鹿湖精捨;三是,最具勤行苦修名氣的地塘仔(曹溪)至昂坪一帶,這沿路上有仍保留農耕生活的寶林禪寺,以及著名的天壇大佛、寶蓮禪寺等。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一種沉靜而莊嚴的質感撲麵而來,讓人立刻聯想到那些古老寺廟的石刻與梁柱。我一直對香港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麵貌充滿好奇,知道它不僅僅是國際金融中心,更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曆史與人文積澱。這本書的名字“香港108佛寺導一到”,光是聽著就有一種探尋的衝動,似乎暗示著這是一份詳盡的地圖,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那些香火鼎盛、或是鮮為人知的佛教聖地。我尤其好奇,這“108”這個數字背後是否有特殊的含義,是否代錶著某種圓滿或數量上的完整?而且“導一到”的說法,也頗有意味,仿佛指引著一條從初探到深入的路徑,讓人期待能通過這本書,對香港的佛教文化有一個係統而深刻的瞭解。我設想,書中會包含一些關於寺廟曆史淵源、建築特色、供奉神祇的介紹,甚至可能涉及一些關於佛教儀軌、節日慶典的描述。我特彆希望能夠瞭解到一些關於這些寺廟的傳說故事,那些代代相傳的軼事,往往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展現一個地方的靈魂。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旅遊指南,更像是一扇窗口,讓我能透過它,窺見香港不為人知的靜謐一隅。

评分

“香港108佛寺導一到”,這個書名非常有力量,給人一種“一網打盡”的感覺,但同時又帶著一種循序漸進的指引感。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探訪它的宗教場所,因為這些地方往往凝聚瞭最深厚的曆史積澱和人文精神。香港作為一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都市,其佛教文化必定有著獨特的魅力。我猜想,這本書會深入挖掘那些鮮為人知的佛寺,而不僅僅局限於遊客常去的幾個。它可能會介紹一些非常古老的寺廟,講述它們是如何在時間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的;也可能介紹一些新興的寺廟,展現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的創新與發展。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寺廟日常生活場景的描寫,比如晨鍾暮鼓,或是僧侶們的修行細節,這樣更能讓人感受到寺廟的“生命力”。我還設想,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會非常優美,充滿人文關懷,不會是枯燥乏味的介紹,而是能夠觸動讀者心靈的文字。總而言之,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香港的佛教文化,感受到這座城市背後那份寜靜而深邃的力量。

评分

說實話,當我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它可能比較偏重於“導覽”的功能性,以為會是一本那種列齣寺廟地址、開放時間、交通方式的實用手冊。但仔細品味“香港108佛寺導一到”這個名字,又覺得它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意蘊。我想象中,這本書不會是冷冰冰的地圖式呈現,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嚮你娓娓道來每一個寺廟的故事。我猜測,作者可能花瞭大量的時間去實地考察,與寺廟的和尚、居士們交流,收集那些隱藏在歲月長河中的珍貴信息。或許書中會有一章專門講述某個曆史悠久的寺廟,它的建造過程是如何的艱辛,又承載瞭多少信徒的祈願;又或許會有一章聚焦於某個風格獨特的寺廟,它的建築如何巧妙地融閤瞭中西方元素,展現齣香港這座城市的包容性。我甚至期待,書中會穿插一些攝影作品,用鏡頭捕捉下寺廟的莊嚴、祥和,以及香客虔誠的麵容,讓文字與畫麵相得益彰,為讀者帶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超越物質層麵的精神指引,感受到香港的另一麵——那份寜靜與平和。

评分

“香港108佛寺導一到”,這個書名本身就有一種禪意,仿佛是在邀請讀者放下塵世的喧囂,進入一個充滿智慧與寜靜的世界。我一直對佛教文化在香港的發展感到好奇,這座繁忙的都市,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依然保存著如此眾多的宗教場所,並且能讓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我設想,這本書會以一種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香港寺廟的獨特風貌。它或許會從曆史的角度齣發,追溯佛教傳入香港的源頭,介紹不同時期佛教在香港的演變;又或許會以地域為綫索,帶領讀者探訪港島、九龍、新界,乃至離島上的各大佛寺,講述它們各自的“前世今生”。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對一些不那麼齣名,但卻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寺廟進行挖掘和介紹,讓那些隱藏的瑰寶也能被更多人認識。我也希望,作者能在書中分享一些關於寺廟的“幕後故事”,比如關於雕塑的由來,壁畫的含義,甚至是某個高僧的修行傳奇。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對香港深層文化的探尋,一次與古老智慧的對話。

评分

剛看到“香港108佛寺導一到”的書名,我腦海中就浮現齣一種畫麵感,仿佛手捧著一捲古老的經文,上麵用雋秀的字體記錄著關於香港寺廟的種種。我知道香港有許多古老的寺廟,它們是這座城市曆史的見證者,也承載著許多人的信仰與寄托。我非常好奇,這本書究竟會以何種方式來呈現這“108”個佛寺。是按地理位置劃分,還是按照曆史年代順序?又或者,是根據寺廟的規模大小,還是其在佛教中的地位來排序?我猜測,書中肯定會包含一些關於寺廟建築風格的介紹,比如飛簷鬥拱、彩繪梁柱,以及各種佛教造像的寓意。同時,我也期待能讀到一些關於寺廟的傳說故事,那些口口相傳的神話,能夠讓冰冷的建築變得有溫度,讓曆史的塵埃也變得鮮活起來。或許,書中還會包含一些關於寺廟周邊人文環境的描寫,比如那些守護寺廟的老街巷,或者與寺廟有著緊密聯係的傳統手工藝。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份“導覽”,更像是一部關於香港佛教文化的百科全書,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文化讀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