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票据法解题书(2版)

这是一本票据法解题书(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票据法
  • 商票
  • 汇票
  • 支票
  • 本票
  • 票据纠纷
  • 票据解题
  • 法律
  • 金融
  • 实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为什么要买这本?作者告诉你

  •    为读者釐清各项票据法上之概念,如权利外观理论何时得使用?善意取得概念何时得使用?当票据行为人为未成年人时,得否以权利外观理论或善意取得向未成年人请求?无记名票据之发票人得否记载禁止背书转让?理由为何?背书人以空白背书方式并记载禁止背书转让,该记载是否有效?隐存保证背书之人得否主张原因关系对抗直接当事人?而直接当事人又为何人?等等概念之釐清。

  •    对于历届试题解答上,结合民法相关概念或公司法相关规定提供读者更正确的解答。

  •    借由题目训练,以达题目中出现之关键字,即可直觉反应应如何作答。

  •    提供解题思考步骤,让考生解题不卡卡,不遗漏。

  •    将实务见解改编为题目,让考生考试时不被突袭。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这是一本票据法解题书(2版)》内容的图书简介: --- 书名:《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20)实务操作与案例解析》 作者:[此处可填写一个虚构的专家姓名或机构名称,例如:张明远/全球贸易法律研究院] 出版社:[此处可填写一个虚构的出版社名称,例如:华夏商法出版社] 页数:约600页 定价:RMB 188.00 --- 图书简介 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深入的今天,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合同的订立、货物的交付、风险的转移,每一个环节都潜藏着潜在的争议与风险。在这些环节中,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无疑是连接买卖双方、界定责任与成本的关键桥梁。2020年版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20)自生效以来,以其更清晰的规则和更贴合现代物流实践的界定,成为了全球贸易参与者必须掌握的核心标准。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Incoterms 2020条款的简单罗列或理论阐述,而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实务操作、风险管理与争议解决的专业指南。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读者——无论是贸易从业者、法律顾问、物流经理,还是金融机构人员——能够准确、高效地运用这些规则,从而有效规避潜在的法律与商业风险。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体系化的结构和精湛的案例分析能力。 第一部分:Incoterms 2020 体系构建与核心理念重塑 本部分首先对Incoterms 2020的产生背景、修订沿革及其与前一版本的主要区别进行了深入剖析。重点阐述了“买卖双方义务的对应性”、“风险转移点与成本划分点”这两大核心理念在2020版中的具体体现。我们清晰界定了E组、F组、C组、D组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特别解析了在当前数字化和多式联运背景下,如EXW(工厂交货)和DDP(完税后交货)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边界与潜在陷阱。 第二部分:十一大术语的精细化拆解与操作指引 本书用近一半的篇幅,对Incoterms 2020中的全部十一个术语进行了逐一的、操作层面的拆解。对于每一个术语,我们均遵循以下结构进行阐述: 1. 术语定义与核心责任划分: 明确卖方和买方的核心义务(如:订立运输合同、办理出口/进口清关、提供运输单证等)。 2. 风险与成本的精确转移点: 结合实际交货场景(如港口、仓库、工厂),图示化展示风险和成本何时、何地从卖方转移至买方。 3. 单证流转的关键路径: 详细说明在特定术语下,所需的核心贸易单证(如提单、海运单、产地证)的流转顺序与责任方。 4. 实务操作的“红线”与常见误区: 针对特定条款的敏感点进行提示,例如,在FCA条款下,交货地点的选择对风险转移的影响,以及在CIP条款下对保险覆盖范围的最低要求。 第三部分:跨界融合:与贸易融资、保险和物流的深度结合 国际贸易术语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直接影响着贸易融资的结构和保险的有效性。本部分着重探讨Incoterms在实际商业活动中的多维度影响: 贸易融资视角: 分析不同Incoterms条款下,银行在信用证(L/C)操作中对单证要求和风险敞口的差异。例如,如何利用CFR或CIF条款简化卖方融资,以及在DAP/DPU等术语下,如何利用托运单据进行有效的融资安排。 货物运输保险实务: 明确Incoterms条款中关于保险的规定(特别是CIF和CIP条款),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风险转移点选择合适的保险类型(如“一切险”与“基本险”的取舍),避免保险真空期。 多式联运与数字化挑战: 面对当前集装箱运输的常态化,本书深入分析了Incoterms 2020如何适应电子提单(eBL)和数字化物流平台,以及在“船舶上”与“船上后”交货场景下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争议解决与合同起草中的应用策略(案例精选) 本书的精髓在于其丰富的案例库。我们精选了近年来在全球主要仲裁机构(如ICC、SIAC、LCIA)处理的、与Incoterms解释和适用相关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 1. 交货地点不明确导致的责任归属争议。 2. 出口/进口清关延误责任的划分。 3. 运输工具选择不当引发的风险承担问题。 4. 在涉及多方(如分包商、代理人)介入时的合同责任穿透分析。 通过对这些真实案例的“案情回顾—条款适用—判决/裁决分析—经验教训”的结构化剖析,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在合同起草阶段,如何通过严谨的术语选择和明确的补充约定,将法律风险降至最低。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合同示范条款和风险提示清单,确保读者能够“以终为始”,从争议解决的角度倒推,优化合同文本。 本书适合谁阅读? 国际贸易部门主管及经理: 优化贸易流程,确保合同条款的合规性。 外贸业务员与跟单员: 精准执行合同义务,减少因术语理解偏差导致的货物延误或损失。 企业法务与合规人员: 在合同审查和风险评估中,提供权威的Incoterms操作指引。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者: 理解贸易条款如何影响运输安排和成本核算。 海关、银行及保险从业人员: 准确把握贸易术语对单证处理和风险评估的影响。 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规则,而是能够成为Incoterms规则的主动运用者和风险的有效管理者。掌握了这套工具,您的国际贸易实践将更具前瞻性、更趋于稳健。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米奇


  东吴法研所
  律师高考及格
  司法官特考及格
 

图书目录

本书的架构 1
体系图 3
本书使用说明 6
解题图 10
本书的参考资料 13
票据法出题趋势 15

Chapter1票据之法律关系
Topic1 票据关系 1-4
一、票据关系之当事人 1-4
1.1.1 汇票承兑人与本票发票人之责任【97高考─法制(三级)】 1-4
1.1.2 支票发票人之责任-隐晦型【94司法官(节录)】 1-7
二、票据关系之内容 1-12
1.1.3 追索权【95中正(财法组)】 1-12
三、票据关系之取得 1-14
1.1.4 善意取得之要件-明确型【89律师(节录)】 1-14
1.1.5 善意取得之要件-隐晦型【92律师】 1-18
1.1.6 善意取得之要件-精细化【97台大(节录)】 1-19
四、票据关系之抗辩 1-21
1.1.7 原因抗辩与善意取得之区别【94司法官(节录)】 1-21
1.1.8 原因抗辩-原型【97司法官(节录)】 1-24
1.1.9 原因抗辩-变体【97台大(节录)】 1-27
1.1.10 恶意抗辩之内涵【91律师】 1-29
五、票据关系之消灭 1-31
1.1.11 消灭时效起算与中断【改编自85台大】 1-31
1.1.12 票据权利之消灭时效起算点
【改编自最高法院101年度台简再字第1号判决、102年度台简上字第7号判决】 1-35
1.1.13 支票付款人之时效期间【93台大(节录)】 1-39
1.1.14 利益偿还请求权之时效期间【台湾高等法院暨所属法院94年度法律座谈会民事类提案第1号】 1-42
1.1.15 支票追索权之消灭时效与时效中断之期间【92司法官(节录)】 1-44
1.1.16 付款请求权与再追索权之时效相连性【79司法官】 1-47
Topic2 非票据关系 1-49
一、票据上之非票据关系 1-49
二、一般法律之非票据关系 1-49
1.2.1 原因关系【改编自梁宇贤,票据法实例解说,例题四】 1-49
1.2.2 资金关系【81律师】 1-51

Chapter2票据行为
Section1狭义票据行为 2-4
Topic1发票 2-4
一、形式要件 2-4
㈠ 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2-5
2.1.1 金额之记载【90调查局─法律实务组(三等)】 2-5
2.1.2 确定票据金额之标准【100律师】 2-7
2.1.3 金额之改写-发票前【93高考—法制(三级)】 2-9
2.1.4 金额之改写-发票后【98政大(财法组)】 2-11
【100司法官】 2-14
2.1.5 不完成票据-漏填金额【97民间公证人】 2-15
2.1.6 倒填发票日【88台大(节录)】 2-18
2.1.7 不完成票据-漏填发票日【89司法官㈡(节录)】 2-20
2.1.8 空白授权票据-单一考点【95律师】 2-22
㈡ 相对必要记载事项 2-30
2.1.9 受款人之记载【84律师(节录)】 2-30
2.1.10 何人得记载受款人?【101律师(节录)】 2-32
2.1.11 到期日之计算-见票即付与见票后定期付款【选自刘连煜、曾宛如、张新平、江朝国,当代案例商事法,页298】 2-36
2.1.12 本票之见票【王志诚,票据法,页369】 2-38
2.1.13 到期日之记载【98司法官】 2-40
㈢ 签名 2-42
2.1.14 法人之签名【85政大(节录)】 2-42
2.1.15 共同发票之认定、效力、抗辩【选自王志诚,共同发票之效力及抗辩事由,台湾法学杂志第120期】 2-46
二、实质要件 2-50
2.1.16 行为能力欠缺-无行为能力人【88高考—法制(三级)】 2-50
2.1.17 行为能力欠缺-限制行为能力人【87高考—法制(三级)(节录)】 2-52
2.1.18 意思表示瑕疵【95司法官(节录)】 2-54
三、交付要件 2-56
2.1.19 欠缺交付要件【93东吴】 2-56
Topic2 背书 2-59
一、背书之特性 2-59
二、背书之方式 2-59
2.2.1 记名与无记名票据之背书【89司法官㈠】 2-60
三、背书之连续 2-64
2.2.2 背书连续之判断-变体【97中正(节录)】 2-64
2.2.3 背书连续之判断-实例题【83律师】 2-67
2.2.4 背书不连续之效力【85政大(节录)】 2-69
四、背书之效力 2-71
2.2.5 独立性原则-发票行为欠缺形式要件【83高考—法制(二级)】 2-72
2.2.6 独立性原则-发票行为欠缺实质要件【87高考—法制(三级)(节录)】 2-74
2.2.7 独立性原则与善恶意【90司法官】 2-75
五、特种背书 2-78
㈠ 禁止背书转让 2-78
2.2.8 禁转票据之效力-权利移转?【98东吴】 2-79
2.2.9 禁转票据之效力-权利担保与证明?【97辅大】 2-82
2.2.10 禁转背书之效力【89政大(财法组)】 2-86
2.2.11 禁止背书转让-综合题【98政大(财法组)】 2-88
㈡ 回头背书 2-92
2.2.12 回头背书之效力【93律师】 2-92
【99辅大(财法组)】 2-95
㈢ 期后背书 2-97
2.2.13 何谓「期后」?-隐晦型【96高考—法制(三级)】 2-97
2.2.14 期后背书之效力-权利担保之效力?【96台大】 2-99
2.2.15 期后背书之效力-人的抗辩?【93辅大(财法组)】 2-102
2.2.16 期后背书-综合题【93政大(财法组)】 2-105
㈣ 委任取款背书 2-108
2.2.17 禁止背书转让与委任取款背书【改编自96律师、105司法官】 2-109
㈤ 隐存保证背书 2-115
2.2.18 保证背书之效力【98调查局─法律实务组(三等)】 2-116
2.2.19 隐存保证背书之效力【90律师】 2-118
Topic3 保证 2-121
2.3.1 票据保证是否成立?【98高考—法制(三级)(节录)】 2-122
2.3.2 票据保证之独立性-形式要件欠缺【89司法官㈡(节录)】 2-125
2.3.3 票据保证之独立性-实质要件欠缺【95民间公证人】 2-127
2.3.4 票据保证之效力-原因抗辩【91辅大】 2-129
2.3.5 票据保证-综合题【98律师】 2-131
Section2广义票据行为 2-134
Topic4 付款 2-134
2.4.1 提示付款期间【86高考—法制(三级)(节录)】 2-134
2.4.2 付款人之责任【95台大】 2-136
Topic5 追索权 2-138

Chapter3代理
3.1 有无代理权-商号经理【86司法官】 3-6
3.2 无权代理-根本无代理权【86政大(民法组)】 3-9
3.3 无权代理-代理权受限制【106司法官】 3-13
3.4 自己代理【97政大(民法组)】 3-17
3.5 代理-综合题【97成大(乙组)】 3-21
2.5.1 追索权之效力【101律师(节录)】 2-139
2.5.2 追索之金额【92政大(财法组)】 2-142

Chapter4票据之瑕疵
Topic1 票据之伪造 4-3
4.1.1 盗用他人印章之效力【97调查局─法律实务组(三等)】 4-3
4.1.2 票据伪造-综合题【98政大(民法组)】 4-6
Topic2 票据之变造 4-10
4.2 伪造?变造?【选自王志诚,票据法之伪造或变造,月旦法学教室第47期】 4-11
Topic3 票据之涂销 4-13
4.3 票据涂销-综合题【94台大】 4-14

Chapter5本票
Topic1 本票之发票 5-3
5.1 记载无益事项vs.记载有害事项【99律师】 5-3
Topic2 本票之见票 5-6
Topic3 甲存本票 5-7
5.3 甲存本票之提示【98高考—法制(三级)(节录)】 5-7
Topic4 本票之强制执行 5-9
5.4.1 声请本票强制执行裁定之要件-请求权利【99高考—法制(三级)】 5-9

Chapter6支票
5.4.2 声请本票强制执行裁定之要件-相对人Part1【98律师】 5-13
5.4.3 声请本票强制执行裁定之要件-相对人Part2【改编自99中正(财法组)】 5-15
Topic1 撤销付款委託 6-3
6.1.1 付款委託之权限【85高考—经济行政(三级)】 6-3
6.1.2 撤销付款委託-提示期间前【97律师】 6-6
Topic2 远期支票 6-9
6.2 远期支票-综合题【89台大】 6-9
Topic3 保付支票 6-12
6.3 保付支票之意义与效力【94高考—法制(三级)】 6-12
Topic4 平行线支票 6-14
6.4 平行线支票之撤销【92台大】 6-14

Chapter7综合题型
7.1 共同发票、禁止背书转让之记载与效力【102司法官】 7-3
7.2 无权代理、对价抗辩、期后背书、隐存保证背书综合题【99政大(财法组)】 7-7
7.3 发票行为实质要件欠缺、独立性原则、期后背书【103司法官(节录)】 7-10
【103律师】 7-15

附录一 票据法文章整理 Ⅰ
附录二 重要实务见解分析 Ⅶ
附录三 本书争点搜寻表XV
附录四 索引XIX
 

图书序言

作者序

  本书为考试用书,于下开宗明义告诉你为什么要购买本书:

  1. 为读者釐清各项票据法上之概念,如权利外观理论何时得使用?善意取得概念何时得使用?当票据行为人为未成年人时,得否以权利外观理论或善意取得向未成年人请求?无记名票据之发票人得否记载禁止背书转让?理由为何?背书人以空白背书方式并记载禁止背书转让,该记载是否有效?隐存保证背书之人得否主张原因关系对抗直接当事人?而直接当事人又为何人?等等概念之釐清。

  2. 对于历届试题解答上,结合民法或公司法相关规定提供读者更正确的解答,如在103年台大法研所票据法考题,甲乙约定98年6月1日给付货款,惟乙于100年6月1日始请求付款,其买卖价金请求权有无罹于时效?坊间教科书均在讨论始日要不要算入,真的需要讨论始日要不要算入吗;公司董事签发票据,并以该公司名义背书转让与他人,由票据形式观之,系董事签发票据与公司后,公司再背书转让与他人,因此在解题上亦应思考公司法第223条适用情况,详可见96年成大研究所考题。

  3. 由题目关键字直觉反应于解答时须注意部分,如【题型1.1.4善意取得之要件-明确型】所说,观察「是否有无权处分的情况发生」及「是否产生票据权利」才可决定是否在考善意取得。

  4. 提供解题思考步骤,让考生解题不卡卡,解题流程即如解题图下方说明所述。

  5. 将新实务见解改编为题目,让考生考试时不被突袭,如【题型1.1.12 票据权利之消灭时效起算点】。

  以上若您看了有兴趣,就可以翻翻本书看看,也可以比对本书拟答与其他书籍拟答之差异,再决定哪一本书适合您,要购买哪一本书。以下为笔者为何写这本书及这本书的架构,有时间、有兴趣再看看。

  在学习票据法过程及历次国考的经验中,发觉票据法始终是一个在阅读上十分好懂的科目,但在考试上却写不出答案的科目,原因在于①我们不熟悉票据法争点在题目中会以何种形式出现及②票据法争点多且细腻。改善的方式就是透过大量考题的演练,让自己熟悉票据法之出题方式。这也是本书要达到的效果,透过题型的编排及分析让读者了解,当题目出现哪些关键词时,就可以知道在考什么。

  为了让读者面对题目时,如同民法依照契约上请求权、类似契约请求权、无因管理、物上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侵权行为请求权、其他请求权一一审视是否符合构成要件,即可得出答案。笔者亦依照票据持有者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时,票据债务人得如何抗辩,绘制本书解题流程,用以审查每次解题上有无疏漏,常常可发现自己疏漏之处,因此将解题流程提供给考生,冀望对考生有些许帮助。

  就本书之架构而言,笔者不採一般教科书对票据法之体系架构,而将票据法两条嵴椎票据法律关系(票据权利)及票据行为架构出票据法体系,并借由历年票据法考题,连贯而成为本书。

  本书从出版之今,感谢读者对本书所提出之疑问,让本书更加完整。展望未来司法官考试,本书新增国考尚未命题之争点提供予考生参考,使考生不致于在考试当下受到突袭。

  本次改版距离前次改版相差近3年,于此期间,除票据法仅三等司法官特考有命题外,律师考试已无票据法之命题,另考选部更于107年公布各科评分重点。对此,本书将过去书写之困难、复杂考题剔除,缩减本书篇幅,使考生能在更短时间内,获得足以应付考试的能力。至于,评分重点乃是出题者于命题之际撰写交由考选部,其目的在使改题者给予考生分数能够趋近一致,并非本年度所特有之制度,是评分重点所列之争点是考生应该要写到的,但考生最后结论为何并非评分重点,考生不应将评分重点的一字一句当作圣经,更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本书因缩短篇幅造成改版困难,感谢读享团队一再给予笔者时间将本书改版完成,让笔者未放弃改版一事,冀望本书的新样貌能更符合考生的需求。
 
米奇
2018年4月18日
于安平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入手《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真的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尤其對於我這種需要經常處理票據事務的人來說。我一直覺得,票據法雖然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但它的一些特殊概念,例如無因性、文義性、獨立性等等,對於初學者來說,確實有那麼一點點門檻。而且,實務上遇到的情況往往比書本上的條文要複雜得多。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把這些複雜的票據法問題,透過「解題」的方式,變得非常具體、生動,而且易於理解。每一個「解題」單元,都像是在模擬一個真實的法律情境,然後一步步地引導你找出正確的答案。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書中在解釋「票據權利」和「票據義務」的區別時,並沒有單純地引用法條,而是透過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一張支票的發票人、付款人、以及持票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生動地展示了這些概念的實際應用。更讓我讚賞的是,書中在分析問題時,非常注重「實務觀點」。它不僅引用了重要的法院判例,還會討論一些實務上可能出現的爭議點,以及如何去化解這些爭議。這對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做出判斷,如何規避風險,都非常有幫助。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處理一張被背書轉讓的匯票,發現其中一個背書人簽名有問題,當時大家對於這張票據的效力,以及後續的追索權,都感到非常困惑。翻開這本書,恰好有一個類似的案例,探討了背書的效力以及背書人之間的連帶責任。書中詳細地分析了背書不完全的法律後果,以及持票人如何行使追索權。這種清晰的分析,讓我能夠更有信心地處理這張票據,並且避免了可能的法律糾紛。

评分

這次入手《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真的是一次非常愉快的購書經驗。我一直覺得,票據法的學習,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如何將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法條,與日常生活和實際業務中的種種票據行為聯繫起來。這本書,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它的「解題」模式,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引導著我們一步步地去理解票據法中的各種問題。每一個「題」,都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它會詳細描述事件的發生經過,然後提出一個需要運用票據法來解決的問題。接著,書中會循序漸進地分析,從相關的法條規定,到重要的司法實務見解,再到學說上的不同觀點,最後給出一個清晰、有說服力的答案。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票據的無因性」原則的闡述。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票據關係獨立於基礎交易」,而是透過一些具體的案例,說明在什麼情況下,票據的無因性原則會得到例外性的突破,或者說,在什麼情況下,票據債務人仍然可以基於基礎交易的抗辯來對抗票據持有人。這種深入的分析,讓我對票據法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公司在處理一張因基礎交易糾紛而產生的票據問題時,陷入了兩難。幸好,這本書裡正好有一個類似的案例,詳細探討了票據的無因性原則與基礎交易抗辯之間的關係。書中通過對該案例的深入分析,讓我們釐清了當時所面臨的法律問題,並且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

评分

坦白說,我購買《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的初衷,是希望能夠快速找到一些票據法上的疑難雜症的答案,以節省我寶貴的工作時間。而這本書,絕對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它的「解題」模式,對於我這樣需要經常在實務中解決問題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友善了。書中每一個「題」,都設定了一個非常貼近實際的票據法律情境,然後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去分析,去找出問題的核心,最終給出一個清晰、有理據的解答。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票據權利」和「票據義務」的細緻分析。它不會簡單地告訴你有哪些權利或義務,而是會深入剖析這些權利或義務產生的基礎、行使的條件,以及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例如,關於「票據的抗辯權」,書中會詳細解釋哪些抗辯是票據債務人可以向「原關係」的相對人主張的,哪些則不能對「善意受讓人」主張。這種區別,對於我們在處理票據糾紛時,判斷案件的走向,非常有指導意義。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公司有一張支票,在轉讓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爭議。當時我們對於這張支票的效力,以及後續的追索權,都感到非常困惑。翻開這本書,恰好有一個關於「票據的讓與」和「背書」的案例,非常詳盡地分析了在票據轉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相應的法律問題。書中對於「背書的連續性」的要求,以及「欠缺背書」的法律後果,都有非常清晰的解釋。這讓我們能夠更有信心地處理這張有爭議的支票,並且避免了潛在的法律風險。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的實用性,絕對是我近期讀過所有法律書籍中數一數二的。身為一個在金融業工作的基層人員,每天都要跟各種票據打交道,有時候真的會遇到一些讓人頭痛的問題。像是,某張支票的發票日期寫錯了,或是被背書人發現了某些關於票據權利瑕疵的爭議,該怎麼辦?過去,我可能會手足無措,或是得花很多時間去翻閱資料、請教前輩。但是自從有了這本書,這些問題都變得迎刃而解。書中的「解題」部分,每一個案例都非常貼近實務,而且分析得非常透徹。它不是那種光說不練的書,而是會把法條、函釋、以及最重要的法院判決,都巧妙地融入到每一個問題的解答中。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關鍵爭點」的標示和分析。例如,在討論到票據的無因性原則時,書中會明確指出,雖然票據關係與基礎交易關係是分離的,但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票據債務人可以對抗「原關係」的相對人,但對「善意受讓人」原則上不得提出抗辯。這種細緻的說明,讓我對票據的無因性原則有了更為清晰和精準的理解,也知道在實務中如何判斷哪些抗辯是可以成立的。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公司遇到一張票據,上面有一些塗改的痕跡,當時大家對這張票據的效力產生了很大的爭議,不知道是否還能作為有效的票據來處理。幸運的是,這本書裡正好有關於「票據上的瑕疵」的相關討論,其中就包含了關於塗改、增刪等情況的法律效果。書中詳盡地解釋了哪些情況下的塗改會影響票據的效力,哪些情況下則不影響,並且引用了相關的判例。這對於我們判斷這張票據的效力,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依據。

评分

老實說,我一開始對這本書抱持著「試試看」的心態,因為市面上關於票據法的書真的不少,但很多都流於學術性,對於我們這些在第一線打滾的業務或法務人員來說,實用性總是有那麼一點點落差。然而,《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完全顛覆了我這個印象。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一個「解題」的單元,都不是單純地羅列法條,而是會先設定一個具體的、貼近真實案例的「情境」,例如:一張支票的簽發人因為失誤寫錯了金額,持票人能不能憑填錯的金額向付款人兌領?或是,一張本票被背書轉讓了多次,最後一個持票人能不能對前面的背書人行使追索權?這種「情境式」的引導,立刻就把讀者的注意力拉進來,讓人覺得「這不就是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嗎?」接著,書中就會像偵探辦案一樣,一步一步地拆解這個情境,從相關的票據法條文開始,到重要的司法實務見解,再到學說上的主要爭議,最後給出一個清晰的結論。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關鍵爭點」的標示,例如,在討論到支票時,書中會特別強調「票據要件」是否齊備的重要性,以及「付款人之責任」與「發票人之責任」之間的區別。這些都是在處理票據糾紛時,最核心的判斷依據。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處理一張遠期支票的付款問題,發現發票人已經聲請了票據掛失止付,但支票卻已經被善意第三人取得。當時我們對這個情況的法律判斷感到非常棘手,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幸好,這本書裡正好有一個類似的案例,詳細分析了掛失止付的效力與善意取得之間的關係,並引用了相關的實務見解,讓我們對於如何判斷付款人的義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它不是那種填鴨式的教學,而是引導你思考,讓你理解為什麼會這樣規定,為什麼法院會這樣判。這種「引導式」的學習方式,對於加深記憶和理解,真的非常有效。

评分

《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過最實用的票據法相關書籍之一。身為一個法律系的學生,我一直覺得票據法雖然在法律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但其獨特的原理和複雜的實務運用,常常讓人望而生畏。這本書的出現,恰好填補了我在學習上的這個空白。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將抽象的法律概念,透過「解題」的方式,變得生動、具體,而且易於理解。每一個「題」,都像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考題,它不僅僅是考驗我們對法條的熟悉程度,更是考驗我們如何將法條應用到實際情況中。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票據上的行為」的細緻分析。例如,關於「背書」的行為,書中不僅解釋了背書的定義和形式,還透過具體的案例,說明了不同情況下的背書,例如「空白背書」和「記名背書」,各自具有什麼樣的法律效果。這讓我對背書的理解,從單純的「簽名」提升到對其法律功能的認識。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探討了許多關於「票據權的保護」的內容,例如,如何防止票據被偽造、變造,以及在票據遺失、被盜後,應該如何及時採取措施來保障自己的權益。我記得有一次,我的一個朋友遺失了一張金額比較大的本票,當時他非常著急,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我便向他推薦了這本書,書中正好有關於「票據遺失」的相關解答,詳細說明了持票人可以採取的法律途徑,例如,聲請公示催告,以及相關的程序和注意事項。這對他當時的幫助非常大。

评分

這本《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真的讓我徹底改變了對票據法的刻板印象。過去,我總是覺得票據法是一門相當理論化、甚至有點抽象的學科,要真正理解並應用到實務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那些艱澀的法條和判例。但是,這本書的出現,就像在我迷霧中點亮了一盞明燈。它的編排方式非常獨特,不是以法條順序來展開,而是圍繞著「票據法律問題」的核心,將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然後逐一提供解答。這種「問題導向」的寫作方式,對於我們這些實際工作者來說,可謂是及時雨。我常常在處理公司業務時,遇到一些棘手的票據問題,比如,一張票據的簽發人簽名模糊不清,或者背書不完整,導致票據的效力產生疑義。這時候,我就會立刻翻開這本書,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案例。令我驚喜的是,書中幾乎涵蓋了我可能會遇到的所有情況,而且每一個解題都非常詳盡。它不僅僅是告訴你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會解釋這個答案是怎麼來的,背後有哪些法律依據,有哪些法院曾經這樣判過。我舉個例子,書中有一個章節在討論「票據權利的喪失」問題。裡面舉了一個例子,關於持票人因為超過法定期間,未能及時行使追索權,結果導致票據權利消滅。書中不僅解釋了為何會產生這個結果,還詳細說明了追索權的行使期限、通知義務的履行方式,以及是否有例外情況可以主張。這種深入的探討,讓我對票據的時效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更加注意在處理票據事務時,要嚴格遵守相關的時間規定,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评分

哇,拿到這本《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之後,真的是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身為一個經常需要處理跟票據相關業務的上班族,之前總是覺得票據法條繁瑣、實務運用又有點模稜兩可,每次遇到疑難雜症,翻閱厚重的教科書,常常看了半天還是一知半解。這次入手二版,真的讓我眼睛一亮。首先,書名就很直白,直接點明了它的核心功能——「解題」。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不像有些書,光是理論就講了一大堆,真正遇到問題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套用。這本解題書就不同了,它把票據法實際應用中的各種常見狀況、經典案例都一一列出來,然後針對每一個案例,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法律的適用、關鍵的判斷點,甚至連實務上可能會出現的爭議也都一併討論。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公司有一張遠期票據出現了拒絕付款的狀況,當時大家一頭霧水,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甚至連催收的流程都不是很確定。翻了翻這本書,剛好有一個類似的案例,書中不僅解釋了拒絕付款的原因,還詳細說明了持票人可以採取的救濟途徑,包括如何行使追索權、時效的計算等等。那種條理清晰、脈絡分明的解釋,讓我豁然開朗,也更有信心去處理後續事宜。更讓我驚喜的是,二版在內容上應該是進行了更新和補充,很多我之前覺得比較模糊的概念,這次都得到了更為精準和詳盡的闡述。比如,關於票據的善意取得、票據抗辯的種類和效力,過去我常常搞混,但透過書中的解題,我發現這些概念變得非常具體,能夠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情況下可以主張抗辯,哪些情況下則不行。總之,如果你跟我一樣,在工作中常常需要跟票據打交道,又覺得票據法很難掌握,那麼這本《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絕對是你的福音。它就像一個隨身的票據法顧問,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給予你最專業、最實用的解答。

评分

作為一個經常在金融機構工作的人,我對票據法的熟悉程度,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處理業務的效率和準確性。《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的出現,無疑是給我這位「老兵」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讓我的「武器庫」更加充實。我一直認為,票據法的學習,最關鍵的就是要能夠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與具體的票據行為聯繫起來。過去,我也曾研讀過不少票據法的書籍,但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實操性」。這本書,恰恰彌補了這一點。它的「解題」模式,非常符合我在實務中遇到問題時的思考邏輯。書中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非常貼近實際工作中所會遇到的狀況,例如,關於票據的「實質性記載事項」的規定,書中會透過具體的案例,說明哪些記載事項是票據有效成立的必要條件,而哪些是可以事後補正的。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票據權利的行使」和「票據義務的履行」之間的關係的探討。它不是枯燥的條文解釋,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引導讀者去理解,在不同的情境下,持票人有哪些權利可以主張,而票據義務人又有哪些義務需要履行。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書中有一個案例,討論了關於「票據抗辯」的問題。書中詳細地分析了票據債務人可以對抗「原關係」的相對人提出哪些抗辯,以及這些抗辯的範圍和效力。這對於我們在處理一些票據糾紛時,判斷哪一方的立場更為有利,非常有指導意義。它讓我知道,原來票據的抗辯並非無窮無盡,而是有其法律上的限制。

评分

拿到《這是一本票據法解題書(2版)》之後,我真是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身為一個在貿易公司工作的財務人員,我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匯票、本票和支票,其中不乏一些比較複雜的票據交易。過去,對於票據法的理解,我大多是從教科書和一些零散的函釋中獲得,總感覺有點斷斷續續,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本書最大的貢獻,就是它用一種非常系統化的方式,把票據法的各種規定,透過「問題與解答」的形式,呈現出來。這讓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每一個法條在實際應用中,可能產生的各種情況,以及相應的法律效果。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票據的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的區分。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這些要件,而是透過具體的案例,說明了如果某個要件缺失,會對票據的效力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例如,關於支票的「付款人」的記載,如果記載錯誤,會不會影響支票的效力,書中就給出了非常清晰的解答。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會討論到一些比較特殊的票據問題,比如,關於「無效票據」的處理,以及「偽造票據」的法律責任。這些都是在實務中比較少見,但一旦遇到,就非常棘手的問題。書中對這些問題的探討,都非常深入,而且提供了實用的解決思路。我記得有一次,我們收到一張金額比較大的匯票,但發現上面的匯款人簽名,看起來有點不太對勁。當時我們非常擔心這是一張偽造的匯票,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幸好,這本書裡正好有一個關於「偽造票據」的案例,詳細分析了如何判斷票據是否偽造,以及如果發現偽造,持票人應該如何處理。這對我們當時的判斷,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