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法關鍵選擇

身分法關鍵選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身份法
  • 關鍵選擇
  • 法律
  • 民法
  • 身份證明
  • 法律適用
  • 國際私法
  • 法律問題
  • 權益保護
  • 法律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重要且精實的重點整理
  作者悉心地替讀者將身分法選擇題常考的法條與實務、通說見解匯整於書中,並按章節呈現,讓大傢能快速地掌握重點、練習題目,學習更事半功倍。

  2.簡明且易讀的圖錶繪製
  身分法也很多題目其實隻要圖畫齣來便一目瞭然,本書也在各個適當的地方繪製瞭相當多的圖錶,藉以協助讀者可以更快速的理解相關內容。

  3.係統且確實的考題蒐集
  本書詳盡地蒐集自100年選擇題型上路以來的考題,並透過作者用心的篩選,讓本書所蒐集的題目不但能使讀者練習考試重點,亦能掌握選擇題齣題方式。

  4.詳實且完整的答案解析
  本書所提供的考題,都有詳盡且完整的擬答,讓讀者不僅能練習考題,更能從解析中進一步釐清問題、復習重點,強化所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剋允


  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
  律師高考及格
  司法官特考及格

  誤打誤撞進入瞭法律的世界,卻也默默地走到瞭現在。非常討厭考試,卻也莫名地完成瞭幾次重大的考試。個性看似溫和,但經常有著邪惡的想法。嘴巴不太好,但其實是豆腐心。

  到目前為止沒搞懂過什麼是正義,所以對於正義魔人總是感到不可思議。身為一個執法者,隻期盼自己能夠做到如同「剋允」這個名字的由來──「惟明剋允」一般,明察事物,然後公正地對待,令人信服。

  總是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因為有許多的小善小惡,所以纔顯得多彩繽紛。讓我們一起為這個世界創造更多的色彩,共同完成這本屬於我們自己的繪圖本吧!
 

圖書目錄

親屬
Chapter1 通則
第一節 身分行為的特殊性 ‧1-3
壹 身分行為之要式性 ‧1-3
貳 身分行為不能代理 ‧1-3
參 身分行為不能附附款 ‧1-4
第二節 親屬的種類與親係 ‧1-6
壹 親屬的種類 ‧1-6
貳 親係 ‧1-7
第三節 親等的計算 ‧1-10
壹 血親之計算(民§968) ‧1-10
貳 姻親之計算(民§970) ‧1-11
Chapter2 婚姻
第一節 婚約 ‧2-4
壹 婚約之意義 ‧2-4
貳 婚約訂立之法定要件 ‧2-4
參 婚約之效力 ‧2-5
肆 婚約之消滅 ‧2-5
伍 與婚約相關之損害賠償 ‧2-6
陸 贈與物之返還 ‧2-7
第二節 結婚 ‧2-9
壹 結婚之要件 ‧2-9
貳 結婚的無效與撤銷 ‧2-11
第三節 結婚的普通效力 ‧2-21
壹 夫妻之稱姓 ‧2-21
貳 同居義務 ‧2-21
參 夫妻之住所 ‧2-22
肆 日常傢務之代理 ‧2-22
伍 傢庭生活費用之負擔及傢事債務之清償 ‧2-22
陸 貞操義務 ‧2-22
第四節 夫妻財産製 ‧2-26
壹 意義 ‧2-26
貳 法定財産製 ‧2-26
參 約定財産製 ‧2-31
第五節 離婚 ‧2-39
壹 兩願離婚 ‧2-39
貳 調解離婚與和解離婚 ‧2-41
參 判決離婚 ‧2-41
肆 離婚之效力 ‧2-43
Chapter3 自然血緣親子關係之發生
第一節 婚生子女 ‧3-3
概念解析 ‧3-3
第二節 非婚生子女 ‧3-7
壹 準正 ‧3-7
貳 認領 ‧3-7
Chapter4 收養  
壹 收養之意義 ‧4-3
貳 收養之成立 ‧4-3
參 收養之效力 ‧4-6
肆 收養之終止 ‧4-7
Chapter5 父母子女間之權利義務關係
第一節 子女之稱姓與住所 ‧5-3
壹 子女之稱姓 ‧5-3
貳 子女之住所 ‧5-4
第二節 親權 ‧5-7
壹 親權之意義 ‧5-7
貳 行親權之人與服親權之人 ‧5-7
參 親權之內容 ‧5-8
肆 親權之行使 ‧5-10
伍 親權之停止 ‧5-11
Chapter6 監護與輔助
壹 未成年監護 ‧6-3
貳 成年監護 ‧6-6
參 輔助宣告 ‧6-7
Chapter7 扶養  
壹 扶養之意義 ‧7-3
貳 扶養義務之類型 ‧7-3
參 扶養之要件 ‧7-3
肆 扶養之順序 ‧7-4
伍 扶養義務之減輕或免除 ‧7-5
Chapter 8親屬會議

繼承
Chapter 1 遺産繼承人
第一節 繼承之主體與內容 ‧1-3
壹 適格之繼承人 ‧1-3
貳 繼承之內容:應繼分 ‧1-5
第二節 繼承之開始與喪失繼承權 ‧1-12
壹 積極要件 ‧1-12
貳 消極要件:無喪失繼承權之情形 ‧1-13
第三節 繼承迴復請求權 ‧1-25
壹 意義(民 §1146) ‧1-25
貳 目的 ‧1-25
參 繼承迴復請求權之性質 ‧1-25
肆 侵害繼承權之意義與時點 ‧1-25
伍 繼承迴復請求權之行使 ‧1-26
陸 繼承迴復請求權與物權請求權之關係 ‧1-27
Chapter 2 遺産之繼承
第一節 繼承之原則 ‧2-3
壹 當然繼承原則 ‧2-3
貳 概括繼承原則 ‧2-3
參 有限責任原則 ‧2-3
第二節 繼承之效力 ‧2-10
壹 遺産之公同共有 ‧2-10
貳 遺産之管理 ‧2-10
參 遺産使用收益 ‧2-11
肆 遺産處分 ‧2-11
伍 遺産之費用 ‧2-11
陸 遺産酌給請求權(民§1149) ‧2-11
第三節 遺産之分割 ‧2-15
壹 遺産分割之自由 ‧2-15
貳 遺産分割之限製 ‧2-15
參 遺産分割之方法 ‧2-16
肆 遺産分割之實行 ‧2-17
伍 分割之效力 ‧2-19
Chapter 3 拋棄繼承與無人承認之繼承
第一節 拋棄繼承 ‧3-3
壹 意義 ‧3-3
貳 性質 ‧3-3
參 要件 ‧3-3
肆 效力 ‧3-4
第二節 無人承認之繼承 ‧3-9
壹 意義(民 §1177) ‧3-9
貳 搜索繼承人(民 §1178) ‧3-9
參 遺産之管理 ‧3-9
肆 剩餘財産之歸屬(民 §1185) ‧3-10
Chapter 4 遺囑  
第一節 遺囑 ‧4-3
壹 遺囑之意義 ‧4-3
貳 遺囑能力 ‧4-3
參 遺囑之方式 ‧4-4
肆 遺囑之效力 ‧4-5
伍 遺囑之撤迴 ‧4-5
陸 遺囑之執行 ‧4-6
第二節 遺贈與特留分 ‧4-14
壹 遺贈 ‧4-14
貳 特留分 ‧4-15
 

圖書序言



  這本書在定位上是一本簡單易讀的身分法參考書,而且因為主要是為瞭選擇題的考試準備而撰寫,所以不會收錄太多過於復雜的學說爭議,如果有遇到則會以比較簡單的方式帶過,希望讀者能夠藉由本書快速的掌握和復習身分法,在輕鬆無壓力的狀況下看完本書,為身分法的準備奠定基礎。

  其實大學所教授的各科中,筆者認為身分法算是相當實用的科目(筆者一直覺得大學也應該開個「交通事故處理實務」的課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身分法的問題(萬惡的遺産問題也總是讓筆者不勝唏噓),就算不是自己遇到,也會有親朋好友詢問,所以身分法應該算是可以適時得到成就感的科目。

  筆者會跨刀撰寫這本書,中間有一些麯摺,導緻這本書的實際撰寫期間有點長,感謝曉玉主編長時間的鼎力協助,這本書的成書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曉玉主編提供許多意見和支援。另外也感謝責編肇昌的仔細編校,讓本書能夠更臻完美。如果讀者發現本書有任何謬誤之處,還請不吝來信指正,筆者感激在先。

  祝各位身體健康,學業順利!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剋允
2018.6.18端午節於半綫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我已經讀瞭好幾章,不得不說,作者的功力相當深厚。我原本以為「身分法」就是一堆關於傢庭關係的條文,但《身分法關鍵選擇》卻讓我看到瞭它更廣泛的應用和更深層次的意義。我尤其對作者在探討「血親」與「姻親」關係時的論述印象深刻。他不僅僅是解釋瞭這些關係在法律上的定義,更深入分析瞭在颱灣社會複雜的傢庭結構中,這些關係所產生的各種權利義務。作者舉瞭許多有趣的案例,例如在麵對遠房親戚的繼承問題時,法律是如何界定親屬關係的;又或者是在子女成年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扶養義務」是否還存在。這讓我意識到,血親與姻親不僅僅是社會學上的概念,更是構成法律體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作者在分析這些關係時,也巧妙地連結瞭「收養」和「繼承」等身分法的核心議題,讓讀者能夠更清楚地理解,這些不同的法律概念是如何相互關聯,並共同構築瞭我們社會中關於「傢」的定義。這本書的論述,讓我對身分法有瞭更宏觀的認識,也讓我更清楚地看到,法律是如何試圖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建立起一套清晰且公平的準則。

评分

這本書我看瞭大概一半,老實說,還沒看到最關鍵的部分,但目前為止的鋪陳和論述,都讓我對「身分法」這個看似龐雜的領域,有瞭截然不同的理解。我一直以為身分法不過是些法律條文的堆疊,牽涉的無非是結婚、離婚、收養、監護這些日常生活的瑣碎事件。但作者藉由對幾個經典案例的抽絲剝繭,揭示瞭身分權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觀、倫理道德以及歷史脈絡。尤其是關於親子關係的認定,從傳統的血緣連結到現代的法律擬製,作者深入淺齣地分析瞭不同時代背景下,國傢與社會如何介入並界定「傢人」的定義,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習以為常的傢庭結構,其實是如何被法律塑造而成,又在不斷變遷的社會中,如何被重新詮釋。作者在處理這些概念時,並沒有停留在抽象的學術討論,而是巧妙地融入瞭颱灣特有的社會情境,例如對原住民身分認定的討論,或是因應新興傢庭型態(如單親、重組傢庭)而產生的法律挑戰。這讓我讀起來格外有親切感,也更能體會身分法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其實息息相關。我現在就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接下來會如何剖析其他更具爭議性的身分法議題,像是繼承權的分配、甚至是被近期社會討論甚囂塵上的「同性婚姻」與「跨國婚姻」對傳統身分法帶來的衝擊。這本書讓我對法律有瞭更人性化的想像,不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關乎人們最根本的歸屬感與權利的保障。

评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對《身分法關鍵選擇》這本書的書名有點卻步,覺得「身分法」這個詞聽起來就很學術,可能不太容易讀懂。但實際翻開後,我發現作者的文筆相當流暢,而且非常有條理,讓原本我以為會很枯燥的法律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探討「推定親子關係」時的論述。他詳細解釋瞭在颱灣法律中,什麼情況下會推定父子關係成立,以及這些推定在實務上可能會遇到的挑戰。例如,作者舉瞭因應「非婚生子女」的議題,探討瞭在現代社會中,親權認定的方式如何更加多元化,以及法律如何去保障這些孩子的權益。這讓我意識到,我們過去對於「父親」角色的想像,可能過於狹隘,而法律也在不斷地演進,以適應社會的變遷。作者在分析這些推定關係時,也連結瞭DNA鑑定等科學技術的發展,並探討瞭這些技術對於親權認定所帶來的影響。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解釋法律條文,更是在探討法律與科技、法律與社會價值觀之間的互動關係。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身分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傢庭」的定義,有瞭更開放的想像。

评分

購買《身分法關鍵選擇》這本書,我主要的動機是想瞭解「收養」這個議題。我身邊有些朋友在考慮收養小孩,或是被詢問過是否願意成為孩子的法定代理人,這些都讓我對身分法的這方麵內容感到好奇。而這本書確實沒有讓我失望,作者對於收養的論述,不僅涵蓋瞭法律上的程序和要件,更深入探討瞭收養對當事人——尤其是被收養的孩子——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他詳細解釋瞭收養的種類,例如「無血緣收養」和「親屬收養」的區別,以及在不同情況下,收養的法律效力如何界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收養的過程中,不僅強調瞭法律的規範,更觸及瞭社會倫理和情感層麵的考量。他探討瞭為何法律會設立收養製度,其背後的精神是為瞭給予無依的孩子一個溫暖的傢,同時也讓這些孩子能夠享有與親生子女相同的權利和義務。作者還討論瞭「認領」與「收養」的差異,以及在某些情況下,法律如何平衡親生父母與收養父母之間的關係。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收養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讓我更加體會到,身分法的製定,其實是為瞭保障個體的權利,並維護社會秩序。它讓我知道,法律不僅僅是條文,更是對人生重大選擇的一種指引與保護。

评分

我一直對「監護權」這個議題非常關注,特別是在現今社會離婚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當初在看到《身分法關鍵選擇》這本書的書名時,就立刻引起瞭我的興趣,想說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這個重要議題的深入探討。而實際閱讀後,我並沒有失望,甚至可以說,作者在處理「監護權」的部分,展現瞭極為深刻的洞察力。他沒有僅僅停留在條文的解釋,而是從「子女最佳利益」這個核心概念齣發,詳細闡述瞭法院在判斷監護權歸屬時,會考量的各種因素,例如子女的意願、父母的照顧能力、甚至是傢庭成員的組成。作者特別強調瞭,監護權的歸屬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子女的成長和傢庭狀況的變化而有所調整。他還舉瞭一些實際案例,分析瞭在特殊情況下,例如子女遭受傢暴、或父母一方無法行使親權時,法律如何介入以保障子女的福祉。這讓我對監護權的認定有瞭更立體、更人性化的認識。我過去可能認為,監護權的歸屬總是父母之間的競爭,但透過這本書,我纔理解到,法律的首要考量永遠是「孩子」,所有判斷都應該以「孩子的最大利益」為齣發點。作者也提及瞭「探視權」的保障,以及在親子關係疏遠時,監護權的意義與實踐層麵的挑戰。這本書的論述,讓我對身分法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更關注如何透過法律,來維護每一個孩子應有的權益與尊嚴。

评分

我會購買《身分法關鍵選擇》這本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對「親權」的議題非常感興趣。特別是在現今社會,親子關係的認定和維護,麵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作者在處理「親權」的論述時,展現瞭極高的專業度和細膩度。他不僅僅是解釋瞭親權的內涵,例如對未成年子女的保護、教養和財產管理權,更深入探討瞭親權的取得、喪失和終止等法律程序。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討「非婚生子女」的親權認定時,詳細闡述瞭法律如何透過「認領」等方式,來確立父子關係,並保障這些孩子的權益。他還觸及瞭「離婚」後,關於親權的歸屬以及「探視權」的行使問題,並強調瞭「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在這些判斷中的核心地位。這本書的論述,讓我對親權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瞭解到,親權的行使,不僅僅是父母的權利,更是一種對子女應盡的義務與責任。它讓我看到,身分法是如何在複雜的傢庭關係中,為每個個體的權益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並維護著社會最基本的倫理秩序。

评分

我一直對「婚姻」這個議題抱持著高度的好奇心,特別是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婚姻的定義和形式也麵臨著各種挑戰。因此,《身分法關鍵選擇》這本書,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作者在探討「婚姻」的部分,不僅僅是列舉瞭結婚和離婚的法律要件,而是深入探討瞭婚姻在法律、社會和倫理層麵所扮演的角色。他詳細分析瞭婚姻的「法律性質」,例如其對於財產、繼承、甚至子女監護權所產生的影響。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還將「同性婚姻」的議題納入討論,並從身分法的角度,探討瞭其閤法化所帶來的各種法律與社會變革。這讓我意識到,身分法的演進,其實是緊密地跟隨社會價值觀的變遷。作者的論述,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當法律對於「婚姻」的定義不斷擴展時,我們社會的各個層麵,包括傢庭結構、親權關係、甚至是社會福利製度,都可能隨之產生相應的變化。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婚姻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也讓我更加體會到,身分法是如何在不斷變動的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穩定與調適角色。

评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原本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期望。畢竟「身分法」這個名詞聽起來就有些距離感,總覺得離我的生活很遙遠,是法律係學生或執業律師纔需要關心的學術範疇。但是,《身分法關鍵選擇》真的徹底顛覆瞭我的刻闆印象。作者以極其流暢且引人入勝的筆觸,將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轉化為一幕幕生動的社會圖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繼承」這個議題時,所展現的細膩度。他不僅僅是告訴我們繼承的法定順位和應繼分,而是深入分析瞭在不同傢庭結構、甚至因應現代社會日趨複雜的財產狀況(例如遺產稅、贈與稅的影響),繼承問題所衍生的各種權利義務和潛在的紛爭。作者舉瞭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像是繼承人之間的溝通、遺囑的效力、甚至是在繼承人亡故後,其子女的代位繼承問題。這些案例讓我警覺到,原來看似單純的「分傢產」,背後隱藏著如此多的法律細節與人情世故。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探討繼承問題時,也連結瞭身分法中「拋棄繼承」和「限定繼承」等重要製度,並說明瞭這些製度在何種情況下,能為當事人帶來實質的保障,避免不必要的財務風險。這本書不僅讓我對身分法有瞭初步的認識,更讓我開始反思,在規劃自己甚至傢人的未來時,身分法的知識是多麼不可或缺。它讓我覺得,法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權益的重要工具。

评分

我之所以會對《身分法關鍵選擇》這本書產生興趣,是因為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一些與「姓名權」相關的案例,感覺這個領域比我想像的要複雜許多。這本書在探討身分法時,確實從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的細節切入,讓我茅塞頓開。作者對於姓名權的論述,讓我意識到,名字不僅僅是一個稱謂,它承載瞭個人的身分認同、傢庭的連結,甚至是一種社會上的符號。他深入分析瞭姓名變更的法律程序,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法院會準許個人變更姓名,例如基於避免混淆、或因應個人特殊際遇等。作者還觸及瞭許多關於「從姓」的議題,以及現代社會對於性別平等在姓名權上的體現。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探討姓名權時,所連結到的「性別認同」與「跨性別」議題,他闡述瞭在這些情況下,法律如何嘗試去保障個體的姓名權,使其能夠符閤其內在的性別認同。這讓我覺得,身分法並非一成不變的僵化規則,而是會不斷隨著社會價值觀的演進而做齣調整,以期更能符閤人性的需求。這本書的論述,讓我對姓名權有瞭更深刻的體認,也讓我瞭解到,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名字」,背後也蘊藏著豐富的法律意涵與社會意義。

评分

老實說,在閱讀《身分法關鍵選擇》之前,我對「監護」和「扶養」這兩個詞的界定,並沒有很清晰的概念,總覺得它們都是關於照顧傢庭成員的法律規定。但透過這本書的深入剖析,我纔瞭解到它們之間細膩的差異以及在身分法體係中的重要性。作者在探討「監護」時,不僅僅是指對於未成年子女的保護,還包括瞭對於無行為能力或限製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照顧。他詳細解釋瞭法定監護人和意定監護人的區別,以及在何種情況下,需要啟動監護程序。而關於「扶養」,作者則進一步闡述瞭其在傢庭成員之間,特別是父母與子女、配偶之間,所存在的法律義務。他探討瞭扶養的範圍,以及在何種情況下,一方可以嚮另一方請求扶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將監護和扶養的議題,連結到瞭「老年人權益保障」和「身心障礙者權益」等社會議題,讓我看到身分法在實際社會關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本書的論述,讓我對監護和扶養有瞭更清晰的理解,也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身分法是如何在保障個體權利的同時,也維護著社會的倫理與關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