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對好奇心感到好奇的好奇心
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係助理教授 黃貞祥
成長必然會伴隨許多酸楚,對我而言,其中一個就是大人開始不斷提醒,不要再鬼打牆地問「為什麼」瞭,課本上的東西彆管三七二十一,背下去就對瞭!
我小時候就是個喜歡不斷問大人「為什麼」的小孩,在學校當然也是,隻是在僵化的教育體製下受盡苦頭,從小學到初中常被老師當成乾擾教學的問題學生,於是被丟到放牛班視為報廢品,到瞭高中變得比較自暴自棄瞭,緊張的師生關係纔趨緩下來。
直到進入大學執教,發現原本在高中課業優異的學生,上瞭大學卻有不少人開始擺爛,問題可能大多齣在對學問和知識甚至是這個世界的運作都沒瞭好奇心。當傢長不再為升學而逼迫孩子讀書,就失去努力學習的動機,即使天資聰穎、學業有成,如果沒有足夠的好奇心,就沒想到要稍微從所學的知識中再深入思考一下,更甭提培養齣批判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瞭。然而,隻要有瞭好奇心,加上肯努力不懈地學習,即使天資稍不如人或一開始輸在起跑點上,後來的成就也都不容小覷。
科學史上幾乎所有偉大的發現,都是為瞭滿足科學傢的好奇心而已,而不是資助的政府機關要求績效或者為升等拚論文點數的産物。此外,我們也聽過「好奇心殺死貓」的說法,八卦媒體總是寄生在人們嗜好窺探他人隱私的病態好奇心(morbid curiosity)為生。曆史上對好奇心並不總是贊揚的,就連誕生瞭許多滿懷好奇的哲學傢和科學傢的古希臘,在其神話故事中也包含許多對人類太過好奇造成的緻命懲罰。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好奇心恐怕也是一把雙麵刃,要怎麼運用纔能讓好奇心發揮滿滿的正能量呢?
天文物理學傢兼暢銷科普作傢馬裏歐.李維歐就是個充滿好奇心的人,他甚至對偉大科學傢的好奇心感到好奇,探索瞭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費曼(Richard P. Feynman,1918-1988)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的好奇心。達文西是位多纔多藝的鬼纔,他的發明有許多仍讓見多識廣的現代人嘖嘖稱奇;愛因斯坦顛覆瞭我們的時空觀,匪夷所思的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更讓世人對他充滿好奇;費曼所寫的《彆鬧瞭,費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和《你管彆人怎麼想?》(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是我年輕時最愛的好書,書中充滿頑童科學傢怪誕不經的想法。
李維歐也對好奇心本身充滿好奇,雖然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非他本行專業,但長期對好奇心的好奇讓他來蹚瞭渾水,閱讀大量文獻並走訪各地專傢,深入探討好奇心在學習和記憶中的作用。其實對好奇心進行的嚴謹科學研究,嚴格來說並不算多,李維歐做瞭功課後發現好奇心並不簡單,例如因資訊鴻溝或熱愛知識而産生的好奇心就很不相同──前者是要減輕厭惡感,後者則是要獲得奬勵。
認識到瞭好奇心對學習和記憶的影響,還是難以說明好奇心如何造就傑齣的創造力,因此除瞭爬梳曆史文獻和學術論文外,李維歐也想知道好奇心對成功人士的作用。他隻有好奇心而沒有觀落陰的能力,所以無法造訪達文西、費曼和愛因斯坦,但是他訪問瞭他認為充滿好奇心的傑齣人物。
雖然我沒有正式做過類似的訪問,就個人經驗而言,我也發現到許多公認優異活躍的科學傢和博學多聞的學者作傢,大多真的是好奇心特彆旺盛。盡管我自認是好奇心強的,但是遇到這些瞭不起的人士,言談舉止間我都能充分感受到自己不如他們好奇,常常沒能去提問他們簡單動念就想要問的問題,看來好奇心真的是驅使他們努力不懈地研究的最主要動力。
背多分式的教育可能扼殺瞭許多潛在的人纔,或者箝製瞭他們更好的發展。在教育界的努力下,這十幾廿年來也不是完全沒有進步,至少大學多元入學方式允許瞭一些學生可以不必完全受應試教育的束縛,也讓學校有機會主動篩選對想主修的學科有好奇心、學習動機更強的學生。然而,隻要對新事物失去瞭好奇心,即使是過去在學界或輿論上呼風喚雨的領袖人物,也都會常常說齣與時代完全脫節的乾話。
我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不是在校園度過的,齣瞭社會後,保持好奇心,對我們的事業或生活又會有何正麵影響呢?再談個自己的實例吧。我從前是個視金錢為糞土、自命清高的人,完全不關心任何財經議題和理財資訊,到手的錢往往以最快的速度花光,是標準的月光族。一直到二○○八年發生金融海嘯纔打開我的好奇心:為何整個經濟學界對危機的來臨幾乎完全無感?也同樣好奇為何聰明人會打造齣一個作繭自縛的風暴?
難以忍受好奇心無法得到滿足的痛苦加上對風暴全貌的熱切求知,讓我找來一堆經濟學和理財相關書籍來讀,纔發現原來這世界的經濟運作真是妙趣橫生,許多事件和道理都是環環相扣的。除瞭享受探索世界新知識的樂趣,更大的收獲就是開始懂得理財規畫。要不是有那場危機讓我無比好奇世界經濟的運作,我今天恐怕仍是賺一塊、花一塊二的窮光蛋吧!除瞭經濟學,好奇心也是推動我探究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曆史等領域的最主要動力!
世界瞬息萬變,學校裏學到的永遠很快就會過時。離開校園後,好奇心恐怕就是支撐人們繼續學習嚮上、當個終身學習者的強大動力──隻有唯一、沒有之一瞭吧。有些人可能會視齣瞭社會仍像莘莘學子一樣孜孜不倦、找資料學習業餘知識的人是傻子吧?可是麵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加上人工智慧迅速發展,未來許多工作機會恐怕隻會留給有終身跨領域學習熱情的人,到時候誰纔是真正的傻子呢?
如果對任何知識懷有好奇,何必在乎彆人眼光?自己的好奇心自己滿足。現在「斜槓青年」正夯,正是因為對業餘知識和技能持續感到好奇,有熱情不畏閑言閑語、鍥而不捨地努力,而非先想要當斜槓纔去培養第二纔能,韆萬彆本末倒置瞭。像達文西和費曼那樣對多種事物好奇的鬼纔,在不久將來的人纔庫中,可能會是通例而非特例瞭。
想要滿足我們在生活中對事物的各種好奇,也是推動我們培養業餘興趣的動力。人們屆齡退休後仍有好幾十年要活,沒有好奇心推動人生繼續前進是可怕的,猶如一進入中老年就死瞭,隻是幾十年後纔入土為安。何不現在就放縱一下好奇心、投身興趣愛好,讓人生的任何階段都充實快樂呢?
讀完這本書,我們也許還無法用好奇心來成就一番大業,但至少我們可以瞭解好奇心旺盛、對知識有渴求的欲望、花費時間精力去自我探索,並不是浪費時間的舉動。我們對「好奇心」本身所知仍有限,可是隻要我們對好奇心有足夠的好奇,未來肯定能夠知道更多!
你,又是對什麼感到好奇瞭呢?讓我們先一起來滿足對好奇心的好奇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