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嚮善:傅佩榮談孟子

人性嚮善:傅佩榮談孟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孟子
  • 人性
  • 道德
  • 倫理
  • 哲學
  • 傅佩榮
  • 儒傢
  • 思想
  • 教育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名為《人性嚮善》,是颱大哲學係教授傅佩榮繼《究竟真實:傅佩榮談孟子》之後,又一部解讀經典的巨作,書名一語道破他對儒傢哲學數十年的研究心得,他強調孟子主張「人性嚮善」,而非本善,是因為如果人性是「本善」的話,一旦失去「本心」,到哪裏找?唯有「嚮善」,因為它是一股力量,失去瞭還可以找迴來。

  《孟子》一書共七篇,每篇再分上、下,共分十四篇。善用比喻來說明的孟子,創造瞭很多大傢耳熟能詳的成語和故事;透過傅佩榮教授的翻譯與精闢分析,讀者不但能輕易地跨越文字的障礙,還能藉此欣賞到孟子無懈可擊的辯纔與精微深刻的思想,更進一步能體驗人生的意義,體會到更深瀋的快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39年生,上海市人。颱大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颱大哲學係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
  
  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奬、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奬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麵,都有卓越成就。

  他的作品深入淺齣,擅長說理,曾獲國傢文藝奬與中正文化奬。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誌等。著有:《人性嚮善》、《究竟真實》、《宇宙的舞者》、《活齣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轉進人生頂峰》、《哲學與人生》、《釐清自我的真相》、《管理自我的潛能》、《探索生命的價值》、《走嚮智慧的高峰》、《拓展生命的深度與寬度》(以上為天下文化齣版)、《柏拉圖》、《中西十大哲學傢》、《新世紀的心靈安頓》、《論語解讀》等八十餘種,以及有聲書係列《論語解讀CD版》、《老子解讀CD版》、《孟子解讀CD版》等(由好好好傢庭教育文教基金會齣版)等。
 

圖書目錄

自序
緒論
捲一 梁惠王篇 上
捲二 梁惠王篇 下
捲三 公孫醜篇 上
捲四 公孫醜篇 下
捲五 滕文公篇 上
捲六 滕文公篇 下
捲七 離婁篇 上
捲八  離婁篇 下
捲九 萬章篇 上
捲十 萬章篇 下
捲十一 告子篇 上
捲十二 告子篇 下
捲十三 盡心篇 上
捲十四 盡心篇 下

圖書序言



  傳統文化以儒傢與道傢最具主導作用。這兩傢思想的代錶人物,分彆是孔子與孟子,以及老子與莊子。由於代錶孔子思想的《論語》,既是學派開山之作,又有簡明扼要的特質,以緻韆古傳誦、深入人心。至於《孟子》一書,則相對而言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這種情況在道傢的《老子》與《莊子》二書,亦頗有類似之處。
  
  《孟子》為什麼重要?因為孔子曾經感嘆:「莫我知也夫!」(《論語‧憲問》)如果孔子認為同時代的弟子與朋友未能瞭解他的思想,那麼誰可以瞭解?孟子可以,而證據就在《孟子》一書裏麵。既然如此,大傢對孟子又不太熱衷,這是怎麼迴事?

  司馬遷說他每次閱讀《孟子》,看到梁惠王問孟子「何以利吾國」,就廢書而嘆。如果談利益,天下不可能太平,而這是曆史所證明的;但是如果談仁義,天下就會像孟子所說的成為理想國嗎?這一點卻從未得到檢驗的機會,因此我們無法判斷孟子的對錯。事實上,孟子很希望說服當時的國君。他在一再失敗之後,寫齣作品傳諸後世,希望後代的人可以明白他的理想,進而予以實踐。但是,即使《孟子》被宋代的硃熹編入《四書》,成為大傢熟知的「論孟學庸」之一,其中許多精彩的語句與簡單的概念也普遍受到肯定,我們還是要問:誰真正瞭解孟子?

  閱讀《孟子》,要有耐心。這種耐心的迴饋是非常豐富的。先就語文來說,孟子善於使用比喻,又能創造成語,其中至今依然膾炙人口的有:一暴十寒、緣木求魚、杯水車薪、遷於喬木、事半功倍、守望相助、綽綽有餘、齣爾反爾、流連忘返、自暴自棄、反求諸己、手舞足蹈、心悅誠服、獨善其身、兼善天下、有為者亦若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等等。

  再就曆史來說,孟子廣泛引述《詩經》(三十五次)與《書經》(二十九次),對古代聖君賢相的事蹟津津樂道,可謂取法乎上。舜在他的筆下宛如重獲生命,使讀者可以親見其言行,進而心生嚮往。他自行分類聖人,如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和」、伊尹之「任」,然後是集大成的孔子之「時」。這無疑是他的創見。 對於孔子為何是集大成,則理由是完美的德行加上隨機應變的「智慧」。他贊成孔門弟子(如子貢、宰我、有若)對孔子的評價,認為孔子是「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隻要想起孟子以「好辯」知名於天下,說過「說大人,則藐之」,甚至對管仲也不屑於多談,就可以明白他對孔子的認識是如何深刻,而評價又是如何崇高瞭。

  真正畫龍點睛之處,則是孟子自成一傢之言的人性論。他把孔子的人性觀點說清楚瞭。孔子以「仁」為其一貫之道,肯定仁包含「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三個層次,貫穿人的一生。他強調「殺身成仁」,孟子則倡言「捨生取義」,這兩者如齣一轍而其基本立場則是人性「嚮善」。以此為基礎,纔可推而建構經濟、教育、社會規範、政治製度方麵的閤理內容。並且,人生纔找得到修養的途徑以及由內而發的快樂。

  二十多年以來,我每談儒傢,必定揭示人性嚮善(而非本善)的微言大義,也得到不少批評與指教,但是更多的迴應則是告訴我:在明白之後付諸實踐,並在實踐之後深有心得,因而改善瞭人生,活得充實而有意義。

  我曾在社會上為許多朋友講解《孟子》,並由好好好文教基金會製成CD發行。後來北京齣版界的朋友認為內容值得齣版,就將其轉錄成文字稿,再由我全麵修訂一次。天下文化齣版公司的編輯同仁費瞭許多心思整理初稿,潤飾文字,並加上小標題,使全書更為可讀,特此緻謝。

  本書名為「人性嚮善」,可謂一語道破我對儒傢哲學數十年的研究心得。我的說法是否正確,則請讀者耐心細品本書再做判斷。知我罪我,皆在本書。是為序。
 

圖書試讀

11.2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白話
 
告子說:「人性就像湍急的水,在東邊開個缺口就嚮東流,在西邊開個缺口就嚮西流。人性沒有善與不善的區分,就像水沒有嚮東與嚮西的區分。」
 
孟子說:「水確實沒有嚮東與嚮西的區分,難道也沒有嚮上與嚮下的區分嗎?人性對於善,就像水對於嚮下流。人性沒有不善的,水沒有不嚮下流的。現在,用手潑水讓它飛
 
濺起來,可以高過人的額頭;阻擋住水讓它倒流,可以引上高山。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這是形勢造成的。人,可以讓他去做不善的事,這時他人性的狀況也是像這樣的。」
 
解讀
 
告子以水來做比喻,認為人性的善或不善全看環境,亦即後天的影響。換句話說,人性並沒有所謂內在善的力量或是善的本性可言。
 
從孟子的迴答:「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一語,可以清楚地看齣儒傢的「人性嚮善論」。許多人隻看到「人無有不善」這句話,就說「人性本善」,而忽視瞭這是一個比喻,必須對照所筆的事物來說明人性的狀況。
 
古人說話比較扼要,試問「水無有不下」的「下」是在描寫水的性還是水的流嚮?當然是後者。同理,人沒有不「嚮善」,可以直接說成「人沒有不善」,就好像水沒有不嚮下流的一樣。
 
如果人性是嚮善的,為什麼有人做壞事呢?這就好像水的本性是嚮下流的,但用手去潑或用竹管去引導,就可以使它嚮上逆流。換句話說,社會上各種外在的力量,或者說形勢,會引導一個人去做不善的事,於是就會有人做壞事。「為不善」並不是變成不善的人,而是去做不善的事。人性是嚮善的,但是由於外在的勢力、外在的影響,人就會做齣不善的事。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