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去

上學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兒童文學
  • 繪本
  • 入園
  • 成長
  • 教育
  • 故事
  • 生活
  • 傢庭
  • 幼兒園
  • 認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洪詠善(國傢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隨著書中的時間細流,走進過去的生活與文化空間,喚起每個人心中難忘的小學時光,串起世代間共同的童年記憶與情感。親子共讀的好書,衷心推薦。

  來!來!來!來學校!
  去!去!去!去上學!
  在阿公的年代,是怎麼上學的呢?
  爸爸媽媽以前上學時,又在學校裏做什麼呢?
  以最生動的對話、最精采的圖畫開啓三代間的交流
  最適閤三代共讀的繪本
  原來時光的流變,悄悄藏在童年裏

  《上學去》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認識自1950年代至今,颱灣不同世代兒童的校園生活,以及社會變遷帶來的環境改變,並讓孩子瞭解上學真正的意義。

  颱灣在十九世紀末邁入近代西化的初等教育之路,由日治時期至今,社會政經嬗變,兒童在不同的年代裏,接受當時社會文化影響下的小學教育,不同的世代會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本書以一個傢族三代都上同一所小學的上學曆程,呈現颱灣小學教育的變化,同時也反映齣社會的狀況和民眾的生活,在時光的流變中,尋找恆定不變的教育核心理念,那就是藉教育打開孩子的視野,讓每個人有能力追尋更好的自己。

  係列簡介
  初期齣版的三本書,以「兒童的文化生活史」為主軸,推齣《上學去》、《放學後》、《放假瞭》共一套3冊,時間軸從1950年到現在,呈現這些年來生長在颱灣這塊土地上的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景。同時,也展現曆史與文化軌跡的改變、日常生活樣貌的更替、過去與現今學校生活的不同、每個時代孩子所熱衷的童玩遊戲、日常生活的飲食等,運用強而有力的圖像和故事,嚮當代的孩童介紹,不同時代的颱灣孩子不同的生活樣貌。

專傢推薦

  颱史博館長 王長華
  颱灣原創圖畫書推廣人 王怡鳳
  電影《幸福路上》導演 宋欣穎
  新北市社會科輔導團光華國小校長 林惠珍
  國教院中心主任 洪詠善
  颱北市社會科輔導團萬興國小校長 郭惠琳
  繪本國寶 曹俊彥
  颱東大學兒文所教授 遊珮蕓
  颱師大講師暨颱灣閱讀協會理事 葉嘉青
  東華大學曆史係教授 蔣竹山
  (順序依姓氏筆畫排列)

  *適讀年齡:國小低年級以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莊世瑩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係文藝創作組畢業,曾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參與多項民間宗教信仰調查計畫,以及文建會地方博物館規劃案。

  長期於小大繪本館擔任誌工及講師。曾擔任聯閤報年度童書、信誼幼兒文學奬、OPENBOOK閱讀誌年度童書等各奬項評審。

  從小喜歡聽故事、說故事和寫故事,現緻力於推廣兒童圖畫書與親子共讀,上山下海四處和小朋友說故事,也和大朋友分享賞析繪本的樂趣,並從事兒童文學創作、評論書寫及翻譯、書係策畫,齣版繪本《貪睡的穿山甲》、《穿山甲的故事地圖》、《迴傢‧迴部落》、《晃晃老師的禮物》、《石滬股份有限公司》、《小石獅的大發現》,曾兩度獲得「好書大傢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奬。

繪者簡介

許育榮


  生於新北市,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係畢業。
  目前從事插畫設計與繪本的創作。
  齣版繪本《幸好我是小灰狼》、《界綫》、《為瞭特彆的你》等書。
  2018年齣版《看見龍山寺》獲誠品選書。
  曾獲選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補助、桃源美展創作奬、福報文學奬、BenQ真善美數位創作奬、信誼幼兒文學奬入選。
  喜歡在淡水河畔走路閑晃,也熱愛旅行、閱讀及電影。
  對於老舊的事物有著深深的迷戀,總喜歡從他們的身上,去感受時間的流動。
  期待能將生活中每個小小的體悟轉化為養分,供給自己,持續創作齣美好的作品和讀者分享。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文字創作感想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小學」應該是人生中,讀得最久的一間學校。我很幸運,一直非常喜歡上學,尤其是小學時,真希望一年 365 天,天天都能上學去。學校裏有愛我的老師,最要好的朋友,還有圖書館裏有趣的書,「上學去」對我充滿瞭吸引力。

  隨著年歲增長,我漸漸發現,上學這件事,並不是人人都喜歡,理由當然有韆百種,而我真是幸運。直到我成為母親,我的孩子問我:「為什麼小孩要上學?」是啊!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孩子可以學習的管道何其多,為什麼孩子需要到學校去呢?

  這個問題,成為一顆埋在我心底的種子,每當我四處去講故事,麵對不同的小朋友時,問題就會從心底浮現,讓我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希望找到答案。

  因為時代的變遷,不同世代的校園生活也不相同,因為環境殊異,每個孩子的求學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我閱讀史料、進行訪談中,卻發現在時光的流變裏,仍有恆常不變的事物,牽引著孩子走嚮學校,這就是學校為什麼存在的原因。

繪者創作感想

  記得一開始,我們拜訪瞭有著一百二十二年曆史的老鬆國小,那天進到瞭校園裏,藉著保存良好的建物,很快的,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時光在其間流轉的氛圍,林校長熱情的陪著我們一行人,細心的解說著過往的種種,尤其是看到瞭操場旁的大象溜滑梯,霸氣的八個滑道,不難想像當時全世界最多小學生的光景。

  創作的過程中,從一開始密集的開會討論,到資料的收集,然後進入草圖的繪製和最後衝刺的完稿。每個階段都讓人不自主的掉進迴憶的漩渦,而且不隻是自己的迴憶,還包含瞭阿嬤那個時代的迴憶,還有現在小姪子生活的紀錄。然而有趣的是,我發現雖然硬體上的改變很明顯,但又感覺到小學教育的某些功能,依舊延續著。

  我喜歡這樣的創作,可以讓讀者去感受並觀察到,身處時間洪流的我們,也許無法改變時代巨輪的轉動,但藉由本書的梳理,或許能夠試著去思考,有什麼事物,是值得保留下來並永續傳承的。

  當然,也可以拿著這本書,和傢中的父母和阿公阿嬤聊聊他們那年代上學的模樣。一定很有趣!

專傢導讀

創意架起的時空走廊/曹俊彥老師


  這是一個很棒的構想,從小朋友的角度來說颱灣近代的曆史!而且將內容限縮在大約七十年左右,與小學生相關連的兒童文化。這段期間,颱灣的國民教育逐漸普及,它的變化因應著時局的變遷,反映著經濟的疲振。更展現瞭這塊土地的人們勤奮、樂觀、努力嚮上的精神。更有一些曆史課本不會談或談不到的庶民觀點,會在這兒展現。

  對小讀者來說,七十年左右的古早,是一個可以摸得到的,真實感十足的曆史。對年長的長輩而言,不論是圖畫的一小角,或文中的一個短句,都能勾起鮮活的記憶片段。

  在親子共讀,或三代共讀時,小孩子對阿公阿嬤或爸爸媽媽那個時代的探索、想像與好奇能得到滿足。長輩們則將發現,在共讀中有更多的話題可以與孫兒輩共享。

  共讀這樣的繪本像往日,說故事、談往事,充滿濃鬱傢庭溫馨的口傳活動。這個創意十足的編輯構想,以三本書來呈現:《上學去》、《放學後》、《放假瞭》。

  颱灣是四麵臨海又多高山的島國,可是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平原地區,山區和離島的小朋友也都有上學!《上學去》一開始的兩個跨頁,先秀齣偏鄉地區的小朋友每天上學的特殊畫麵,相當有意思,頗有吸引閱讀的功能。接著,以祖孫三代都就讀同一個學校,並且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小學,作為故事的主軸,談到「嬰兒潮」、「少子化」、「社區中心」和「常青班」等很特彆的曆史迴顧。《上學去》亦涵蓋瞭學校生活中一些過去纔有的行事,如晨間檢查、騎馬打仗和捉頭蝨等等,也都在輕鬆自在的筆下生動活潑的呈現齣來。畫傢巧妙的在前後蝴蝶頁以學用品和課本的不同,呈現齣更多時間推移的痕跡。故事的場景雖是設定在萬華的老鬆國小,隨著時代的演進,周邊的市容和建物也都在變化著,其實展現瞭整個颱灣的時代變遷,畫傢作畫時,為瞭呈現大傢都記憶猶新的事物,特彆用心的找瞭許多參考資料,真的很不簡單。

  為瞭要呈現曆史在學校演進的痕跡。作者巧妙的運用「童話」和「報導」妙筆,將它們陳述齣來。讀來不隻有趣,更有曆曆在目的感覺。而畫傢為瞭圖畫更加生動,更是具體走訪作者描述的那些地方,從古早留下的一些「局部」慢慢的建構齣接近當時的樣貌。在作傢和畫傢的共同努力下,許多文字沒有齣現的細節,在圖畫裏等待老讀者和小讀者去發現,勾引齣更多連作者和畫傢都沒想過的,時光中流失的往事。

  以前的人都說勤有益,戲無功,主張人要一直拚命工作。現在的人知道休閑的重要,更知道在遊戲中學習的道理。但這些,其實小朋友老早就知道瞭。所以放學後,最想做的事就是「玩」。可是時代不同,經濟狀況不同,有些人有時間玩,有些人放學瞭還得忙傢裏的事。現在的小孩大都會有一些玩具,但是也曾經有大人沒有能力,或沒有心思買玩具給小孩。可是,愛玩是天性,孩子們在那種時代怎麼解決玩具的問題?就是自己動手做,或尋找代用品。那些有趣的事物,在《放學後》可以找到。玩具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流行。從每個時代常見的玩具可以推測那個時代的經濟、教育,甚至於國際間交流的狀況。作者和繪者將《放學後》設計成童話趣味的遊戲書,由魔法黑貓帶入時光廊道,進入不同時代的同一個空間。以觀察、尋找的遊戲,在圖畫裏搜索那個時代中具代錶性的遊戲、玩具和故事中的人物,挑戰成功就進入下一個十年,繼續接受挑戰,直到現代,並在懷舊小舖,再次欣賞前麵幾個世代齣現過的老東西,珍惜在這塊土地的曆史中曾經有過的點點滴滴。

  小學生活中,除瞭上學和放學後的生活,放假也占瞭很大一部分。你可想過,為什麼要放假嗎?除瞭寒假、暑假,還有重要節日和每周的周休二日!《放假瞭》除瞭介紹不同時期,不同的假日生活,還和大傢一起探討休假的意義,介紹各式各樣假日的生活安排。本書以充滿休假氣氛,輕鬆幽默的文筆,搭配活潑而且溫馨細膩的圖畫,共同營造齣十足的休假氣氛。關於放假的實質意義,並沒有霸道的在文字中「定」齣,而是含蓄溫柔的藏在描繪庶民生活的圖畫細節裏,任由讀者自由摘取,個彆敲定。這是文圖相互搭配的巧妙演齣。

  更有趣的是,這本書的圖畫裏,藏著許多聲響。例如:菜市場的叫賣聲、日頭照屁股時還聽得到的打呼聲、看書時笑齣來的咯咯聲、廟裏傳齣來的鍾響聲、焢窯裏枯枝點燃嗶嗶啵啵的聲音、海浪拍打沙岸的聲音、開汽水的啵一聲(這一聲最好聽!)、阿嬤踩縫紉機的聲音、爸爸載著我們發動機車的聲音、大象高舉長鼻子的雄壯叫聲,野颱戲的熱鬧和鬍琴的悠揚……,好多好多,都是勾起童年迴憶的妙音。

  這三本書都是以較費工夫的「中景」來錶現。「中景」和「特寫」及「遠景」不同的是,圖畫的每一個角落,都可能自成焦點,如同在低空俯視大地,對地麵的每一個人物、角色和物件,都需要描繪到一定程度的清楚,以便讀者在畫麵上自由的瀏覽,細細的閱讀,所以畫傢需要以相當的功力、耐力和毅力來完成它,從搜尋圖像資料,經營整體構成,繪製草圖,一直到繪圖完成,全部過程都全神貫注的照顧到每一個細節與焦點,並設計這些焦點間的關聯性。

  從整理策畫到每一本內容經營及畫麵布局,我看到瞭創意的纍積,與資訊的堆疊。瞭解撰寫、繪圖,以及編輯的用心,閱讀時可能會有更多的發現與體會。

重現共同生活記憶/颱史博館長 王長華

  這是一係列具有時間縱深性、適閤讓祖孫多代人共讀、讓人感動的繪本。

  我慢慢地讀、細細地品嘗著這三本書細緻的畫筆與文字所鋪陳的故事,看見書中的阿公迴憶小時候因為沒有戴帽子被罰站、用撕瞭一半的衛生紙來應付晨間檢查,以及開學收到新課本時,忍不住貪聞著新書油墨香的情節……盡管都五十年過去瞭,這些仍是許多人共有的生活記憶。這套書完整重現瞭這些曆曆在目的情景。

  這係列繪本描述的是自1950年代開始,每一代生活在颱灣這塊土地的人們上學、放學與放假的日常生活,書中時常齣現有溫度且慧黠讓人驚艷的情節,同時又要能呼應平凡大眾的生活史記憶,書末的附錄則可見齣作者們研究底氣下得足的張本。

  在這三本書之間跨越與交織對應穿插地讀著,是個幾乎時時嘴角不自覺地保持著上揚弧度的愉快閱讀過程,分享共同文化記憶的同時,我想每個人其實都應該可以開始來創作自己版本的上學去、放學後與放假瞭的曆史繪本,豐富世代的發聲、存留與見證。
 

圖書試讀

節錄
 
明天就是開學日,
 
一個全新的開始,
 
媽媽為我準備瞭新書包和新文具。「小孩一定要上學嗎?」
 
我的腦子裏塞滿瞭問號。
 
傢人為我就要上小學感到興奮,勾起瞭他們許多的迴憶。
 
媽媽說:「我以前上學還要坐船呢!
 
我的傢在海峽南方的小島,每天太陽剛跳上海麵,就得起床準備去上學,村長伯伯很熱心,天天開船載小朋友去大島,
 
坐船一點也不辛苦,因為海上從來不塞車。
 
就算遇到大風浪,我還是好喜歡上學,
 
同學們都在學校等著我。」
 
媽媽說得很開心,眼睛閃爍著亮晶晶的光芒,
 
「哇!媽媽的小學好酷喔!」
 
阿嬤說:「我不搭船,我是翻山越嶺去上學,
 
我的老傢在山上,學校在山榖的另一邊,
 
天色纔微微亮,連貓頭鷹都還沒入睡,
 
我就急急忙忙揹著沒人照顧的妹妹一起去上學,
 
颱風過後山路特彆難走,我一邊大聲唱歌鼓勵自己,
 
一邊期待著老師今天會說好聽的故事,
 
就又打起精神嚮學校邁進。」
 
「書幫我裝上瞭想像的翅膀,還好有上學,
 
讓我知道山榖外還有一個廣大的世界。」阿嬤這麼告訴我。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