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去

上学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儿童文学
  • 绘本
  • 入园
  • 成长
  • 教育
  • 故事
  • 生活
  • 家庭
  • 幼儿园
  • 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洪咏善(国家教育研究院课程及教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随着书中的时间细流,走进过去的生活与文化空间,唤起每个人心中难忘的小学时光,串起世代间共同的童年记忆与情感。亲子共读的好书,衷心推荐。

  来!来!来!来学校!
  去!去!去!去上学!
  在阿公的年代,是怎么上学的呢?
  爸爸妈妈以前上学时,又在学校里做什么呢?
  以最生动的对话、最精采的图画开启三代间的交流
  最适合三代共读的绘本
  原来时光的流变,悄悄藏在童年里

  《上学去》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认识自1950年代至今,台湾不同世代儿童的校园生活,以及社会变迁带来的环境改变,并让孩子了解上学真正的意义。

  台湾在十九世纪末迈入近代西化的初等教育之路,由日治时期至今,社会政经嬗变,儿童在不同的年代里,接受当时社会文化影响下的小学教育,不同的世代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本书以一个家族三代都上同一所小学的上学历程,呈现台湾小学教育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状况和民众的生活,在时光的流变中,寻找恆定不变的教育核心理念,那就是借教育打开孩子的视野,让每个人有能力追寻更好的自己。

  系列简介
  初期出版的三本书,以「儿童的文化生活史」为主轴,推出《上学去》、《放学后》、《放假了》共一套3册,时间轴从1950年到现在,呈现这些年来生长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景。同时,也展现历史与文化轨迹的改变、日常生活样貌的更替、过去与现今学校生活的不同、每个时代孩子所热衷的童玩游戏、日常生活的饮食等,运用强而有力的图像和故事,向当代的孩童介绍,不同时代的台湾孩子不同的生活样貌。

专家推荐

  台史博馆长 王长华
  台湾原创图画书推广人 王怡凤
  电影《幸福路上》导演 宋欣颖
  新北市社会科辅导团光华国小校长 林惠珍
  国教院中心主任 洪咏善
  台北市社会科辅导团万兴国小校长 郭惠琳
  绘本国宝 曹俊彦
  台东大学儿文所教授 游珮芸
  台师大讲师暨台湾阅读协会理事 叶嘉青
  东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蒋竹山
  (顺序依姓氏笔画排列)

  *适读年龄:国小低年级以上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庄世莹


  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毕业,曾于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参与多项民间宗教信仰调查计画,以及文建会地方博物馆规划案。

  长期于小大绘本馆担任志工及讲师。曾担任联合报年度童书、信谊幼儿文学奖、OPENBOOK阅读志年度童书等各奖项评审。

  从小喜欢听故事、说故事和写故事,现致力于推广儿童图画书与亲子共读,上山下海四处和小朋友说故事,也和大朋友分享赏析绘本的乐趣,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评论书写及翻译、书系策画,出版绘本《贪睡的穿山甲》、《穿山甲的故事地图》、《回家‧回部落》、《晃晃老师的礼物》、《石沪股份有限公司》、《小石狮的大发现》,曾两度获得「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

绘者简介

许育荣


  生于新北市,屏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
  目前从事插画设计与绘本的创作。
  出版绘本《幸好我是小灰狼》、《界线》、《为了特别的你》等书。
  2018年出版《看见龙山寺》获诚品选书。
  曾获选云门舞集「流浪者计画」补助、桃源美展创作奖、福报文学奖、BenQ真善美数位创作奖、信谊幼儿文学奖入选。
  喜欢在淡水河畔走路闲晃,也热爱旅行、阅读及电影。
  对于老旧的事物有着深深的迷恋,总喜欢从他们的身上,去感受时间的流动。
  期待能将生活中每个小小的体悟转化为养分,供给自己,持续创作出美好的作品和读者分享。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文字创作感想

  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小学」应该是人生中,读得最久的一间学校。我很幸运,一直非常喜欢上学,尤其是小学时,真希望一年 365 天,天天都能上学去。学校里有爱我的老师,最要好的朋友,还有图书馆里有趣的书,「上学去」对我充满了吸引力。

  随着年岁增长,我渐渐发现,上学这件事,并不是人人都喜欢,理由当然有千百种,而我真是幸运。直到我成为母亲,我的孩子问我:「为什么小孩要上学?」是啊!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孩子可以学习的管道何其多,为什么孩子需要到学校去呢?

  这个问题,成为一颗埋在我心底的种子,每当我四处去讲故事,面对不同的小朋友时,问题就会从心底浮现,让我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希望找到答案。

  因为时代的变迁,不同世代的校园生活也不相同,因为环境殊异,每个孩子的求学之路,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我阅读史料、进行访谈中,却发现在时光的流变里,仍有恆常不变的事物,牵引着孩子走向学校,这就是学校为什么存在的原因。

绘者创作感想

  记得一开始,我们拜访了有着一百二十二年历史的老松国小,那天进到了校园里,借着保存良好的建物,很快的,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时光在其间流转的氛围,林校长热情的陪着我们一行人,细心的解说着过往的种种,尤其是看到了操场旁的大象熘滑梯,霸气的八个滑道,不难想像当时全世界最多小学生的光景。

  创作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密集的开会讨论,到资料的收集,然后进入草图的绘制和最后冲刺的完稿。每个阶段都让人不自主的掉进回忆的漩涡,而且不只是自己的回忆,还包含了阿嬷那个时代的回忆,还有现在小姪子生活的纪录。然而有趣的是,我发现虽然硬体上的改变很明显,但又感觉到小学教育的某些功能,依旧延续着。

  我喜欢这样的创作,可以让读者去感受并观察到,身处时间洪流的我们,也许无法改变时代巨轮的转动,但借由本书的梳理,或许能够试着去思考,有什么事物,是值得保留下来并永续传承的。

  当然,也可以拿着这本书,和家中的父母和阿公阿嬷聊聊他们那年代上学的模样。一定很有趣!

专家导读

创意架起的时空走廊/曹俊彦老师


  这是一个很棒的构想,从小朋友的角度来说台湾近代的历史!而且将内容限缩在大约七十年左右,与小学生相关连的儿童文化。这段期间,台湾的国民教育逐渐普及,它的变化因应着时局的变迁,反映着经济的疲振。更展现了这块土地的人们勤奋、乐观、努力向上的精神。更有一些历史课本不会谈或谈不到的庶民观点,会在这儿展现。

  对小读者来说,七十年左右的古早,是一个可以摸得到的,真实感十足的历史。对年长的长辈而言,不论是图画的一小角,或文中的一个短句,都能勾起鲜活的记忆片段。

  在亲子共读,或三代共读时,小孩子对阿公阿嬷或爸爸妈妈那个时代的探索、想像与好奇能得到满足。长辈们则将发现,在共读中有更多的话题可以与孙儿辈共享。

  共读这样的绘本像往日,说故事、谈往事,充满浓郁家庭温馨的口传活动。这个创意十足的编辑构想,以三本书来呈现:《上学去》、《放学后》、《放假了》。

  台湾是四面临海又多高山的岛国,可是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平原地区,山区和离岛的小朋友也都有上学!《上学去》一开始的两个跨页,先秀出偏乡地区的小朋友每天上学的特殊画面,相当有意思,颇有吸引阅读的功能。接着,以祖孙三代都就读同一个学校,并且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小学,作为故事的主轴,谈到「婴儿潮」、「少子化」、「社区中心」和「常青班」等很特别的历史回顾。《上学去》亦涵盖了学校生活中一些过去才有的行事,如晨间检查、骑马打仗和捉头蝨等等,也都在轻松自在的笔下生动活泼的呈现出来。画家巧妙的在前后蝴蝶页以学用品和课本的不同,呈现出更多时间推移的痕迹。故事的场景虽是设定在万华的老松国小,随着时代的演进,周边的市容和建物也都在变化着,其实展现了整个台湾的时代变迁,画家作画时,为了呈现大家都记忆犹新的事物,特别用心的找了许多参考资料,真的很不简单。

  为了要呈现历史在学校演进的痕迹。作者巧妙的运用「童话」和「报导」妙笔,将它们陈述出来。读来不只有趣,更有历历在目的感觉。而画家为了图画更加生动,更是具体走访作者描述的那些地方,从古早留下的一些「局部」慢慢的建构出接近当时的样貌。在作家和画家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文字没有出现的细节,在图画里等待老读者和小读者去发现,勾引出更多连作者和画家都没想过的,时光中流失的往事。

  以前的人都说勤有益,戏无功,主张人要一直拚命工作。现在的人知道休闲的重要,更知道在游戏中学习的道理。但这些,其实小朋友老早就知道了。所以放学后,最想做的事就是「玩」。可是时代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有些人有时间玩,有些人放学了还得忙家里的事。现在的小孩大都会有一些玩具,但是也曾经有大人没有能力,或没有心思买玩具给小孩。可是,爱玩是天性,孩子们在那种时代怎么解决玩具的问题?就是自己动手做,或寻找代用品。那些有趣的事物,在《放学后》可以找到。玩具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流行。从每个时代常见的玩具可以推测那个时代的经济、教育,甚至于国际间交流的状况。作者和绘者将《放学后》设计成童话趣味的游戏书,由魔法黑猫带入时光廊道,进入不同时代的同一个空间。以观察、寻找的游戏,在图画里搜索那个时代中具代表性的游戏、玩具和故事中的人物,挑战成功就进入下一个十年,继续接受挑战,直到现代,并在怀旧小舖,再次欣赏前面几个世代出现过的老东西,珍惜在这块土地的历史中曾经有过的点点滴滴。

  小学生活中,除了上学和放学后的生活,放假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你可想过,为什么要放假吗?除了寒假、暑假,还有重要节日和每周的周休二日!《放假了》除了介绍不同时期,不同的假日生活,还和大家一起探讨休假的意义,介绍各式各样假日的生活安排。本书以充满休假气氛,轻松幽默的文笔,搭配活泼而且温馨细腻的图画,共同营造出十足的休假气氛。关于放假的实质意义,并没有霸道的在文字中「定」出,而是含蓄温柔的藏在描绘庶民生活的图画细节里,任由读者自由摘取,个别敲定。这是文图相互搭配的巧妙演出。

  更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图画里,藏着许多声响。例如:菜市场的叫卖声、日头照屁股时还听得到的打唿声、看书时笑出来的咯咯声、庙里传出来的钟响声、焢窑里枯枝点燃哔哔啵啵的声音、海浪拍打沙岸的声音、开汽水的啵一声(这一声最好听!)、阿嬷踩缝纫机的声音、爸爸载着我们发动机车的声音、大象高举长鼻子的雄壮叫声,野台戏的热闹和胡琴的悠扬……,好多好多,都是勾起童年回忆的妙音。

  这三本书都是以较费工夫的「中景」来表现。「中景」和「特写」及「远景」不同的是,图画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自成焦点,如同在低空俯视大地,对地面的每一个人物、角色和物件,都需要描绘到一定程度的清楚,以便读者在画面上自由的浏览,细细的阅读,所以画家需要以相当的功力、耐力和毅力来完成它,从搜寻图像资料,经营整体构成,绘制草图,一直到绘图完成,全部过程都全神贯注的照顾到每一个细节与焦点,并设计这些焦点间的关联性。

  从整理策画到每一本内容经营及画面布局,我看到了创意的累积,与资讯的堆叠。了解撰写、绘图,以及编辑的用心,阅读时可能会有更多的发现与体会。

重现共同生活记忆/台史博馆长 王长华

  这是一系列具有时间纵深性、适合让祖孙多代人共读、让人感动的绘本。

  我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尝着这三本书细致的画笔与文字所铺陈的故事,看见书中的阿公回忆小时候因为没有戴帽子被罚站、用撕了一半的卫生纸来应付晨间检查,以及开学收到新课本时,忍不住贪闻着新书油墨香的情节……尽管都五十年过去了,这些仍是许多人共有的生活记忆。这套书完整重现了这些历历在目的情景。

  这系列绘本描述的是自1950年代开始,每一代生活在台湾这块土地的人们上学、放学与放假的日常生活,书中时常出现有温度且慧黠让人惊艳的情节,同时又要能唿应平凡大众的生活史记忆,书末的附录则可见出作者们研究底气下得足的张本。

  在这三本书之间跨越与交织对应穿插地读着,是个几乎时时嘴角不自觉地保持着上扬弧度的愉快阅读过程,分享共同文化记忆的同时,我想每个人其实都应该可以开始来创作自己版本的上学去、放学后与放假了的历史绘本,丰富世代的发声、存留与见证。
 

图书试读

节录
 
明天就是开学日,
 
一个全新的开始,
 
妈妈为我准备了新书包和新文具。「小孩一定要上学吗?」
 
我的脑子里塞满了问号。
 
家人为我就要上小学感到兴奋,勾起了他们许多的回忆。
 
妈妈说:「我以前上学还要坐船呢!
 
我的家在海崃南方的小岛,每天太阳刚跳上海面,就得起床准备去上学,村长伯伯很热心,天天开船载小朋友去大岛,
 
坐船一点也不辛苦,因为海上从来不塞车。
 
就算遇到大风浪,我还是好喜欢上学,
 
同学们都在学校等着我。」
 
妈妈说得很开心,眼睛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
 
「哇!妈妈的小学好酷喔!」
 
阿嬷说:「我不搭船,我是翻山越岭去上学,
 
我的老家在山上,学校在山谷的另一边,
 
天色才微微亮,连猫头鹰都还没入睡,
 
我就急急忙忙揹着没人照顾的妹妹一起去上学,
 
台风过后山路特别难走,我一边大声唱歌鼓励自己,
 
一边期待着老师今天会说好听的故事,
 
就又打起精神向学校迈进。」
 
「书帮我装上了想像的翅膀,还好有上学,
 
让我知道山谷外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阿嬷这么告诉我。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