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評述二種(再版)

古詩文評述二種(再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古詩文
  • 文學
  • 詩歌
  • 散文
  • 經典
  • 評注
  • 文化
  • 教育
  • 教材
  • 中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含《唐宋八大傢文說》、《中國古典詩歌叢話》二種。前者具體介紹「八傢」文章之主要內容;後者係統介紹中國古典詩歌發展之主要脈絡。皆用文言文寫,內容賅括,文字精煉;從作傢集中推舉篇目,評定主次,皆有自傢見解;並廣搜前人評語,供讀者對照互參,自求領悟,逐步深入。《文說》所錄八傢精粹議論,對後人亦深有教益。是一部言辭精簡而內容豐富,並卓有己見之作。
《中國古代文學史綱要》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幅清晰、係統的中國古代文學發展脈絡圖景。全書從先秦文學的源頭追溯,曆經漢魏六朝的奠基與轉型,唐詩的鼎盛,宋詞的精緻,元麯的興盛,直至明清小說的輝煌,對各個曆史階段的文學思潮、主要作傢及其代錶作品進行瞭深入的剖析和梳理。 第一部分:先秦文學——孕育與勃發 本部分重點考察瞭中國文學的童年期,即先秦時期的文學成就。首先,對《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四言體結構的特點以及周代社會生活在其中的投射進行瞭細緻的闡釋。我們探討瞭《詩經》如何以其質樸的語言和深刻的情感,成為中國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源頭。接著,轉嚮《楚辭》,分析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徵手法,探討其浪漫主義精神如何突破《詩經》的傳統,開創瞭中國文學史上絢爛的抒情傳統。此外,諸子散文的論辯之美,如孔孟的雄辯、莊子的汪洋恣肆,也被視為古代散文的典範,展現瞭思想與文采的完美結閤。本部分力求展現先秦文學在體裁、風格上的多元化開端。 第二部分:兩漢文學——宏大與兼並 漢代文學承載著大一統王朝的時代精神。漢賦,作為這一時期的代錶文體,其鋪張揚厲、事無巨細的寫作風格,深刻反映瞭漢代王權的恢弘氣象。書中詳述瞭司馬相如的辭賦對後世的影響,以及揚雄等人在繼承中的革新。同時,樂府詩的興起,標誌著文學開始更加貼近民間疾苦,其敘事性與抒情性的融閤,為後世的敘事文學提供瞭重要藉鑒。史傳文學方麵,司馬遷的《史記》不僅是史學巨著,更因其卓越的人物刻畫和敘事技巧,被譽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文學價值與曆史價值並重。 第三部分:魏晉南北朝文學——風骨與玄思 這是一個充滿動蕩與思辨的時代,文學也隨之走嚮瞭精微化和個體化。建安文學(“建安風骨”)的悲涼蒼勁,是知識分子在亂世中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曹氏父子的創作是其中的高峰。隨後,玄學思想對文學的影響,促使文人開始關注個體生命體驗和審美情趣的提升。山水詩的勃興,是文學從關注社會轉嚮關注自然、個體心靈安頓的標誌。謝靈運開創的山水田園詩派,以及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達到的境界,被視為中國詩歌史上田園牧歌式的最高成就。本部分特彆關注瞭駢文的鼎盛及其對形式美的極緻追求,以及誌人小說、誌怪小說的齣現,為後世的敘事文學積纍瞭經驗。 第四部分:唐代文學——巔峰的輝煌 唐代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黃金時代,尤其是唐詩的成就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書將唐詩的發展劃分為初唐的承前啓後、盛唐的雄渾壯闊、中唐的變革與社會關懷,以及晚唐的精緻與傷逝。盛唐的李白與杜甫,一位代錶浪漫的奔放,一位代錶現實的沉鬱,共同構築瞭唐詩的兩極。盛唐邊塞詩的慷慨激昂,吳中派的清新秀麗,也各有其獨特的風格。中唐韓愈、柳宗元的古文運動,是對六朝浮靡文風的有力反撥,倡導“文以載道”;同時,白居易的新樂府運動,則體現瞭對民間疾苦的深切同情。晚唐的李商隱、杜牧則將詩歌推嚮瞭含蓄、唯美與典雅的極緻。此外,唐傳奇的成熟,標誌著文言短篇小說的藝術形態的最終確立。 第五部分:宋代文學——理趣與情的交融 宋代文學的重心轉移至詞這一文體。北宋開國之初,詞仍沿襲晚唐五代的婉約之風,但蘇軾橫空齣世,以其博大曠達的胸襟,開創瞭豪放一派,將詞的題材和境界大大拓寬,使其不再僅僅是“艷科之音”。李清照的齣現,則將婉約詞推嚮瞭至真至情的頂峰。詞的“雅化”與“文人化”是宋代文學的重要特徵。散文方麵,唐宋八大傢中的歐陽修、蘇軾、王安石、曾鞏、三蘇,他們承接並發展瞭韓柳的古文傳統,但更加注重自然的流露與議論的精妙。宋學對文學的影響也體現在追求“理趣”上。 第六部分:元明清文學——世俗化與小說的高歌 元代散麯的興起,標誌著文學進一步走嚮通俗化和口語化。散麯在格律上比詞更為自由奔放,其內容多反映市井生活和民間情感。元雜劇的繁榮,是成熟的戲劇藝術的標誌,關漢卿、王實甫等人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會批判和鮮明的人物性格塑造,達到瞭中國古典戲劇的巔峰。 明清時期,白話小說的發展是文學史上最為引人注目的成就。本書將重點剖析《三國演義》的曆史演義敘事模式,《水滸傳》的英雄傳奇與幫派精神,《西遊記》的神魔想象與諷喻,《金瓶梅》的世俗人情描摹,以及《紅樓夢》的百科全書式的社會圖景與悲劇美學。這些長篇小說不僅在結構和敘事技巧上達到瞭極高的水平,更在思想深度和對人性的挖掘上,超越瞭前代。同時,晚明的小品文(如袁宏道等)倡導“性靈說”,對形式的束縛進行瞭新的反抗。 結語:古典文學的永恒價值 本書最後總結瞭中國古典文學綿延三韆年的發展主綫,強調其在民族精神塑造、審美範式建立以及對後世文學創作的持續影響。通過對各個時代文體演變和思想變遷的梳理,讀者將能夠理解中國古典文學的內在邏輯和不朽魅力。本書力求在宏觀把握時代背景的同時,對關鍵作傢的精妙之處進行細緻品鑒,為初學者提供堅實的文學基礎,為深入研究者提供清晰的參照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祥耀


  無錫國學專修學校畢業,曾任中學教師,國立海疆學校講師,福建師範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除本書外,尚著有《五大詩人評述》、《喆盦文存》、《喆盦詩閤集》、《清詩精華》、《詩詞例析》、《儒道思想論集》、《哲學文化晚思錄》等書。曾擔任《清詩選》(人民文學齣版社)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捲》元明清分支編輯成員(編輯清代詩文詞部分)及撰稿人;參加人民文學齣版社新版《魯迅全集.古籍序跋集》之注釋及定稿工作。現任中國詩詞學會名譽理事,中國韻文學會及福建省詩詞學會顧問,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專傢津貼。
 

圖書目錄

第二輯總序 1
目次 1
自序 1

唐宋八大傢文說
原書序 3
一 韓愈文說 7
總說 7
賦、論及雜著 14
記 23
書 26
序 30
哀祭文 33
碑、誌 37
雜文 41
錶、狀、實錄 41
二 柳宗元文說 43
總說 43
雅詩 49
辭賦 51
論文 52
碑、狀、誌、誄 58
對、答、說 62
傳 65
騷 67
弔、贊、箴、戒及雜題 68
序跋 69
記 72
書啓 79
祭文 81
外集及《非國語》 81
三 歐陽修文說 83
總說 83
賦 87
論文 87
碑、狀、墓誌 91
傳 99
記 99
序 101
祭文 107
書啓 108
奏章 112
劄記、題跋 118
四 蘇洵文說 119
總說 119
論文 121
奏章 129
書 130
雜文 132
五 曾鞏文說 135
總說 135
論文 139
序 142
書 147
記 151
奏章 156
祭文 158
墓誌、碑、狀 159
六 王安石文說 161
總說 161
奏章 164
論文 169
雜著 182
書啓 183
記 185
序 187
哀祭文 188
碑、誌 189
七 蘇軾文說 193
總說 193
賦 200
論文 201
奏章 212
序 216
記 218
傳、狀、碑、誌 221
祭文 224
書啓 224
題跋、雜記 228
八 蘇轍文說 231
總說 231
論文 234
奏章 250
書啓 253
記 254
序跋 256
墓誌、碑、傳 257
祭文 258
辭賦、贊 258
附錄:錢基博評八傢文 261
 
中國古典詩歌叢話
原書序 269
一  先秦至南北朝詩話 271
二  唐詩話 285
三  宋詩話 317
四  金元明詩話 343
五  清詩話 355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編排設計也相當考究。它並沒有采用傳統意義上按時間順序或者作傢劃分的模式,而是根據某種更深層次的內在邏輯來組織內容,這種“無序”反而帶來瞭一種“有意”的驚喜。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因為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引子,而聯想到其他篇章,形成一種知識的網狀結構,這對於我這樣喜歡發散性思考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的插圖雖然不多,但都恰到好處,增添瞭幾分古樸的韻味,也為理解文字提供瞭一些視覺上的綫索。 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旅行。作者在評述中流露齣的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對文字精妙之處的敏銳洞察,都深深打動瞭我。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枕邊書,可以隨時隨地拿起來,品味一番,都能有所收獲。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古詩文的理解,發現原來在那些熟悉的字句背後,還隱藏著如此多的故事和情感。

评分

讀完這本《古詩文評述二種(再版)》,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原以為古詩文評述不過是陳詞濫調的解讀,沒想到這本書的視角如此新穎,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切入,挖掘齣許多我從未曾意識到的詩文韻味。書中對於詩歌意象的分析,不再是簡單地羅列,而是深入到其文化背景、曆史演變,甚至是作者當時的心境,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常常能用幾句話就勾勒齣一幅生動的畫麵,讓我身臨其境,感受詩歌的悲歡離閤。 更令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不同詩文風格的比較,也做得極為齣色。它沒有生硬地將不同的作品對立起來,而是巧妙地展現瞭它們之間微妙的聯係與傳承。讀到之處,不禁讓人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曆代文人墨客在詩文創作上的不懈追求。書中的論證嚴謹,引經據典,但又避免瞭枯燥的說教,語言流暢自然,讀起來毫不費力。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作品所做的深度剖析,它們讓我在重溫經典時,獲得瞭全新的體驗和感悟。

评分

我一直認為,好的文學評論,應該能夠引導讀者去發現美、理解美,而不是直接將答案呈現在眼前。《古詩文評述二種(再版)》恰恰做到瞭這一點。作者在闡述觀點時,留給讀者足夠的想象空間,讓你在被引導的同時,也能主動地去思考、去感悟。書中對於某些詩句的解讀,並沒有給齣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多種可能性,這讓我覺得非常開放和包容。 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忍不住停下來,迴想自己曾經讀過的相關作品,然後對照書中的分析,常常會有“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行文間常常有珠璣閃現,讓人不忍錯過。它教會瞭我如何去“讀”一首詩,如何去“品”一篇文章,而不僅僅是“看”過。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激發瞭我對古詩文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讓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沉浸在其中,去感受那份古老而迷人的魅力。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詩文世界的全新窗口。我一直對古典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沒有係統的指導,常常是淺嘗輒止。《古詩文評述二種(再版)》則以其獨特而深入的視角,為我指明瞭方嚮。作者在對詩文進行評述時,不僅僅是在解讀文本,更是在講述一種文化、一種情懷。他能夠將復雜的曆史背景、深邃的哲學思想,以及微妙的情感變化,都融會貫通地呈現在讀者麵前。 書中對於一些看似簡單平凡的詩句,卻能挖掘齣令人驚嘆的深意,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學識和纔情。我尤其欣賞他那種“不落俗套”的評論風格,他不會拘泥於傳統的解讀方式,而是敢於提齣自己的見解,並且有理有據,令人信服。讀這本書,就像是和一個博學多識的長者在促膝長談,他不僅能解答你的疑問,更能啓迪你的智慧,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古詩文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摯的熱愛。

评分

作為一名對古詩文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引領我深入瞭解的作品。《古詩文評述二種(再版)》無疑滿足瞭我的期待,甚至超齣瞭我的想象。書中對詩文的評述,並非是乾巴巴的學術論證,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感染力。作者善於運用生動的語言,將抽象的文學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詩歌的情感脈絡和思想深度。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作者情感世界和創作心路的挖掘。他能夠從寥寥數語的詩句中,洞察到作者當時的心境,那種細膩而精準的分析,常常讓我拍案叫絕。這本書讓我明白,古詩文並非是遙不可及的古董,而是充滿著人間煙火和真實情感的鮮活生命。它鼓勵我用一種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閱讀,去感受,去體會。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豐富的知識,更在於它點燃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激情,讓我渴望去進一步探索,去發現更多隱藏在古籍中的瑰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