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评述二种(再版)

古诗文评述二种(再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诗文
  • 文学
  • 诗歌
  • 散文
  • 经典
  • 评注
  • 文化
  • 教育
  • 教材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含《唐宋八大家文说》、《中国古典诗歌丛话》二种。前者具体介绍「八家」文章之主要内容;后者系统介绍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之主要脉络。皆用文言文写,内容赅括,文字精炼;从作家集中推举篇目,评定主次,皆有自家见解;并广搜前人评语,供读者对照互参,自求领悟,逐步深入。《文说》所录八家精粹议论,对后人亦深有教益。是一部言辞精简而内容丰富,并卓有己见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纲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幅清晰、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图景。全书从先秦文学的源头追溯,历经汉魏六朝的奠基与转型,唐诗的鼎盛,宋词的精致,元曲的兴盛,直至明清小说的辉煌,对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学思潮、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梳理。 第一部分:先秦文学——孕育与勃发 本部分重点考察了中国文学的童年期,即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首先,对《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四言体结构的特点以及周代社会生活在其中的投射进行了细致的阐释。我们探讨了《诗经》如何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接着,转向《楚辞》,分析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探讨其浪漫主义精神如何突破《诗经》的传统,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绚烂的抒情传统。此外,诸子散文的论辩之美,如孔孟的雄辩、庄子的汪洋恣肆,也被视为古代散文的典范,展现了思想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本部分力求展现先秦文学在体裁、风格上的多元化开端。 第二部分:两汉文学——宏大与兼并 汉代文学承载着大一统王朝的时代精神。汉赋,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文体,其铺张扬厉、事无巨细的写作风格,深刻反映了汉代王权的恢弘气象。书中详述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扬雄等人在继承中的革新。同时,乐府诗的兴起,标志着文学开始更加贴近民间疾苦,其叙事性与抒情性的融合,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史传文学方面,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史学巨著,更因其卓越的人物刻画和叙事技巧,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并重。 第三部分:魏晋南北朝文学——风骨与玄思 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与思辨的时代,文学也随之走向了精微化和个体化。建安文学(“建安风骨”)的悲凉苍劲,是知识分子在乱世中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曹氏父子的创作是其中的高峰。随后,玄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促使文人开始关注个体生命体验和审美情趣的提升。山水诗的勃兴,是文学从关注社会转向关注自然、个体心灵安顿的标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达到的境界,被视为中国诗歌史上田园牧歌式的最高成就。本部分特别关注了骈文的鼎盛及其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以及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出现,为后世的叙事文学积累了经验。 第四部分:唐代文学——巅峰的辉煌 唐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唐诗的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书将唐诗的发展划分为初唐的承前启后、盛唐的雄浑壮阔、中唐的变革与社会关怀,以及晚唐的精致与伤逝。盛唐的李白与杜甫,一位代表浪漫的奔放,一位代表现实的沉郁,共同构筑了唐诗的两极。盛唐边塞诗的慷慨激昂,吴中派的清新秀丽,也各有其独特的风格。中唐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是对六朝浮靡文风的有力反拨,倡导“文以载道”;同时,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则体现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晚唐的李商隐、杜牧则将诗歌推向了含蓄、唯美与典雅的极致。此外,唐传奇的成熟,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形态的最终确立。 第五部分:宋代文学——理趣与情的交融 宋代文学的重心转移至词这一文体。北宋开国之初,词仍沿袭晚唐五代的婉约之风,但苏轼横空出世,以其博大旷达的胸襟,开创了豪放一派,将词的题材和境界大大拓宽,使其不再仅仅是“艳科之音”。李清照的出现,则将婉约词推向了至真至情的顶峰。词的“雅化”与“文人化”是宋代文学的重要特征。散文方面,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三苏,他们承接并发展了韩柳的古文传统,但更加注重自然的流露与议论的精妙。宋学对文学的影响也体现在追求“理趣”上。 第六部分:元明清文学——世俗化与小说的高歌 元代散曲的兴起,标志着文学进一步走向通俗化和口语化。散曲在格律上比词更为自由奔放,其内容多反映市井生活和民间情感。元杂剧的繁荣,是成熟的戏剧艺术的标志,关汉卿、王实甫等人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达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巅峰。 明清时期,白话小说的发展是文学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成就。本书将重点剖析《三国演义》的历史演义叙事模式,《水浒传》的英雄传奇与帮派精神,《西游记》的神魔想象与讽喻,《金瓶梅》的世俗人情描摹,以及《红楼梦》的百科全书式的社会图景与悲剧美学。这些长篇小说不仅在结构和叙事技巧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更在思想深度和对人性的挖掘上,超越了前代。同时,晚明的小品文(如袁宏道等)倡导“性灵说”,对形式的束缚进行了新的反抗。 结语:古典文学的永恒价值 本书最后总结了中国古典文学绵延三千年的发展主线,强调其在民族精神塑造、审美范式建立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持续影响。通过对各个时代文体演变和思想变迁的梳理,读者将能够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内在逻辑和不朽魅力。本书力求在宏观把握时代背景的同时,对关键作家的精妙之处进行细致品鉴,为初学者提供坚实的文学基础,为深入研究者提供清晰的参照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祥耀


  无钖国学专修学校毕业,曾任中学教师,国立海疆学校讲师,福建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除本书外,尚着有《五大诗人评述》、《喆盦文存》、《喆盦诗合集》、《清诗精华》、《诗词例析》、《儒道思想论集》、《哲学文化晚思录》等书。曾担任《清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元明清分支编辑成员(编辑清代诗文词部分)及撰稿人;参加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鲁迅全集.古籍序跋集》之注释及定稿工作。现任中国诗词学会名誉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及福建省诗词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图书目录

第二辑总序 1
目次 1
自序 1

唐宋八大家文说
原书序 3
一 韩愈文说 7
总说 7
赋、论及杂着 14
记 23
书 26
序 30
哀祭文 33
碑、志 37
杂文 41
表、状、实录 41
二 柳宗元文说 43
总说 43
雅诗 49
辞赋 51
论文 52
碑、状、志、诔 58
对、答、说 62
传 65
骚 67
弔、赞、箴、戒及杂题 68
序跋 69
记 72
书启 79
祭文 81
外集及《非国语》 81
三 欧阳修文说 83
总说 83
赋 87
论文 87
碑、状、墓志 91
传 99
记 99
序 101
祭文 107
书启 108
奏章 112
札记、题跋 118
四 苏洵文说 119
总说 119
论文 121
奏章 129
书 130
杂文 132
五 曾巩文说 135
总说 135
论文 139
序 142
书 147
记 151
奏章 156
祭文 158
墓志、碑、状 159
六 王安石文说 161
总说 161
奏章 164
论文 169
杂着 182
书启 183
记 185
序 187
哀祭文 188
碑、志 189
七 苏轼文说 193
总说 193
赋 200
论文 201
奏章 212
序 216
记 218
传、状、碑、志 221
祭文 224
书启 224
题跋、杂记 228
八 苏辙文说 231
总说 231
论文 234
奏章 250
书启 253
记 254
序跋 256
墓志、碑、传 257
祭文 258
辞赋、赞 258
附录:钱基博评八家文 261
 
中国古典诗歌丛话
原书序 269
一  先秦至南北朝诗话 271
二  唐诗话 285
三  宋诗话 317
四  金元明诗话 343
五  清诗话 355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学评论,应该能够引导读者去发现美、理解美,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呈现在眼前。《古诗文评述二种(再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你在被引导的同时,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书中对于某些诗句的解读,并没有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让我觉得非常开放和包容。 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回想自己曾经读过的相关作品,然后对照书中的分析,常常会有“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行文间常常有珠玑闪现,让人不忍错过。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读”一首诗,如何去“品”一篇文章,而不仅仅是“看”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激发了我对古诗文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让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沉浸在其中,去感受那份古老而迷人的魅力。

评分

读完这本《古诗文评述二种(再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以为古诗文评述不过是陈词滥调的解读,没想到这本书的视角如此新颖,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挖掘出许多我从未曾意识到的诗文韵味。书中对于诗歌意象的分析,不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到其文化背景、历史演变,甚至是作者当时的心境,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常常能用几句话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悲欢离合。 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不同诗文风格的比较,也做得极为出色。它没有生硬地将不同的作品对立起来,而是巧妙地展现了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与传承。读到之处,不禁让人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在诗文创作上的不懈追求。书中的论证严谨,引经据典,但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语言流畅自然,读起来毫不费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所做的深度剖析,它们让我在重温经典时,获得了全新的体验和感悟。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诗文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引领我深入了解的作品。《古诗文评述二种(再版)》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书中对诗文的评述,并非是干巴巴的学术论证,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文学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脉络和思想深度。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作者情感世界和创作心路的挖掘。他能够从寥寥数语的诗句中,洞察到作者当时的心境,那种细腻而精准的分析,常常让我拍案叫绝。这本书让我明白,古诗文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是充满着人间烟火和真实情感的鲜活生命。它鼓励我用一种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阅读,去感受,去体会。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在于它点燃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让我渴望去进一步探索,去发现更多隐藏在古籍中的瑰宝。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诗文世界的全新窗口。我一直对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的指导,常常是浅尝辄止。《古诗文评述二种(再版)》则以其独特而深入的视角,为我指明了方向。作者在对诗文进行评述时,不仅仅是在解读文本,更是在讲述一种文化、一种情怀。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背景、深邃的哲学思想,以及微妙的情感变化,都融会贯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平凡的诗句,却能挖掘出令人惊叹的深意,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学识和才情。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落俗套”的评论风格,他不会拘泥于传统的解读方式,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读这本书,就像是和一个博学多识的长者在促膝长谈,他不仅能解答你的疑问,更能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古诗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挚的热爱。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设计也相当考究。它并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按时间顺序或者作家划分的模式,而是根据某种更深层次的内在逻辑来组织内容,这种“无序”反而带来了一种“有意”的惊喜。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引子,而联想到其他篇章,形成一种知识的网状结构,这对于我这样喜欢发散性思考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插图虽然不多,但都恰到好处,增添了几分古朴的韵味,也为理解文字提供了一些视觉上的线索。 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旅行。作者在评述中流露出的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文字精妙之处的敏锐洞察,都深深打动了我。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枕边书,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来,品味一番,都能有所收获。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发现原来在那些熟悉的字句背后,还隐藏着如此多的故事和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