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战国策研究(再版)

左传战国策研究(再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左传
  • 战国策
  • 先秦史
  • 史学
  • 文献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古代文学
  • 历史研究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作者从文学角度来研究先秦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战国策》的专着,共分十一章,约三十万字。对于《左传》,作者主要分析了它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分析了书中的人物形象,总结《左传》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特征;同时,作者还对《左传》全书的战争进行细致的统计,论析了战争的思想和谋略计策。对于《战国策》,作者主要分析了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考察了《战国策》史料的真伪、历代学者对《战国策》的评价;分析了《战国策》的人物形象,揭示战国纵横策士的智慧谋略,并对《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进行了总结。在全书的最后,作者还对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化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史记》:中华文明的宏伟史诗 一 巍峨的史诗开篇:司马迁的抱负与时代的烙印 《史记》,这部由西汉太史令司马迁穷毕生之力写就的煌煌巨著,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熔铸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学经典。它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宏大志向,构建了一个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画卷。 在那个汉室初定,雄风渐起的时代,司马迁承袭了其父司马谈的遗志,肩负着“秉笔直书”的使命。他面对的,是一个渴望厘清自身来路、确立文化自信的时代。不同于之前偏重政治制度或编年记录的史学范式,《史记》的出现是一场革命。它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时间线性叙事,而是着眼于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剖析,对社会脉络的精妙梳理,以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寻。 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其核心在于“人”。他将笔触深入到帝王将相、谋臣良将、刺客侠客、游侠布衣乃至平民百姓的内心世界。他赞美英雄的忠义与气节,批判权力的腐败与倾轧。这种以人为本的史学态度,使得《史记》超越了单纯的史料堆砌,而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史家之绝唱”。 二 宏大的结构体系:五体并用,气象万千 《史记》的伟大,首先体现在其开创性的“五体”结构。司马迁打破了以往史书单一的纪传体或编年体的局限,创造性地将史料分为: 本纪(十二篇): 记录了自黄帝至汉武帝的帝王世系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纲要,奠定了历史演进的主线框架。这些篇章气势磅礴,叙事雄健,展现了王朝兴衰的规律性。 表(十篇): 以表格形式系统地梳理了历代王朝的世系、诸侯的更替、军事活动的序列,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和军事史的珍贵工具书。表格的运用,体现了司马迁逻辑分析的严谨性。 书(八篇): 专论古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涵盖了礼乐、律历、天文、经济、水利等多个领域。这部分内容为后世研究古代社会科学提供了基础性的文献支撑,展现了作者广博的学识。 世家(三十篇): 记述了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诸侯家族和重要贵族的兴衰,如周、鲁、齐、晋、楚、吴、越、卫、燕、赵、魏、韩、项羽等。世家之笔,使得历史的叙事不再仅仅围绕中央王朝,而是辐射到广阔的地域和不同的政治实体。 列传(七十篇): 这是《史记》最为精彩、最富文学光彩的部分。它记载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包括忠臣义士、谋士刺客、文学家、方士、滑稽之徒等等。在列传中,人物形象鲜明立体,栩栩如生,其思想与行为得到了深刻的挖掘与展现。 五体结构相互勾连,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多维的历史空间。读者在阅读时,既能把握宏观的历史脉络,又能深入体察微观的人物命运,其叙事效率和信息密度是空前的。 三 笔力的雕琢:史笔与文采的完美融合 司马迁的文字,是“史笔”与“文采”的完美结合,达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境界。 他的史笔,以“实录”为核心,力求客观公正。在描写重大事件时,他往往采取白描手法,不加过多渲染,让事实本身说话。例如对秦始皇的描述,既写其功业之赫赫,也不避其焚书坑儒之残暴,体现了历史的复杂性。 然而,司马迁的伟大之处在于,在恪守史家之责的同时,他并未成为冷峻的记录者,而是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当他赞扬荆轲刺秦的悲壮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侠义精神的推崇;当他叙述李广的命运时,字句中饱含着对英雄怀才不遇的无限惋惜。这种饱含激情的叙述,使历史人物突破了年代的限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 《史记》中的对话描写尤为精妙。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将相和”的场景,通过简洁的对话和动作,将两位人物的个性对比得淋漓尽致。又如《游侠列传》中对侠客义举的描绘,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抗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达手法。 四 深邃的哲学反思:历史的教训与人生的价值 阅读《史记》,我们不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与古人对话,反思人生的意义与历史的教训。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以自身的惨痛经历——受宫刑之辱——来审视生命价值的取舍。 书中对“天道”的探讨贯穿始终。司马迁对“天道无常”、“善恶有报”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他看到很多忠良之士遭受不幸,而奸佞小人却得以善终,这构成了他思想中的巨大矛盾。他的结论,与其说是对天意的屈服,不如说是对人类精神力量的肯定——既然天道难测,那么人就应当凭借自己的意志和德行去实现价值,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史记》中的人物命运,是古代知识分子对自身处境的投射。项羽的刚愎自用、刘邦的权谋深沉、韩信的功高震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这些人物的成功与失败,无不蕴含着对治国之道、用人之道的深刻见解。它警示后人,权力、才能与道德之间的微妙平衡,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 五 深远的影响:开创后世史学与文学之范式 《史记》不仅完成了司马迁个人的夙愿,更成为后世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圭臬。 在史学上,它确立了“纪传体”的典范,后世的《汉书》、《后汉书》乃至“二十四史”的体例,无一不是在继承或模仿《史记》的结构框架。它树立了历史叙事的最高标准——全面、公正、生动。 在文学上,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表达力,为后来的小说、戏剧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人物原型和情节素材。许多后世的文学家,如唐宋的散文大家,都无不从《史记》中汲取营养,学习其叙事技巧和人物塑造之法。 总之,《史记》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它以其宏大的视野、严谨的结构、卓越的文采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至今仍以其永恒的魅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研究者。它不仅记录了“过去”,更教会我们如何理解“现在”,并思考“未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郭丹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福建师大文学院副院长,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院长,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已出版专着、教材和古籍整理着作二十余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研究项目二十余项,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获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及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多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福建省教学名师。
 

图书目录

第二辑总序 1
目次     1
刘序 刘世南 1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史官文化传统与历史着作 1
第一节 中国的史官文化传统 1
第二节 从言事分纪到言事相兼 5

第二章 《左传》其书 17
第一节 《左传》之名称、作者及其他 17
第二节 《春秋》三传 22
第三节 《左传》与《国语》的关系 28
第四节 《左传》与两汉经学 31

第三章 《左传》的时代特征与思想倾向 45
第一节 「射王中肩」与群雄争霸 45
第二节 民本思想、崇礼与崇霸 50

第四章 春秋人物画卷 69
第一节 雄主与贤臣 69
第二节 昏君和佞臣 85
第三节 其他人物系列 94

第五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107
第一节 《左传》所记战争的数量 107
第二节 《左传》的战争思想 110
第三节 奇计与谋略 121
第四节 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 129

第六章 文学的权威 141
第一节 小说化的叙事写人 141
第二节 思涉鬼神 功侔造化 150
第三节 腴辞润简牍 美句入咏歌 160
第四节 《左传》中的文学思想 183

第七章 纵横之世与纵横之书 195
第一节 七强纷争与策士纵横 195
第二节 《战国策》其书 199
第三节 重士贵士与重利轻义 202

第八章 《战国策》的史料价值 215
第一节 史料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215
第二节 畔经离道之书 220

第九章 众士如云唱大风 225
第一节 风姿各异的战国风云人物 225
第二节 高才秀士的「长短纵横之术」 246

第十章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261
第一节 写人艺术的新发展 261
第二节 敷张扬厉 驰说云涌 269
第三节 利口者以寓言为主 280

第十一章 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化内涵及其影响 291
第一节 史学传统的形成 291
第二节 《左传》、《战国策》与《史记》 299
第三节 多种文体的萌芽与雏形 306
第四节 《左传》、《战国策》与中国古代小说 316

参考文献 325
后记 329
台湾再版后记 331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等到这本书的再版,真是太令人欣喜了!我之前就对《左传》和《战国策》这两部史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对其中的一些细节理解不够深入,总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深度解读的读物。这本书的名字一看就直击我的需求,而且“再版”二字更是让我看到了它的价值和生命力,说明之前一定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我迫不及待地想从这本书中获取关于那个波诡云谲、群雄逐鹿时代的全新视角。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够带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体会那些诸侯争霸的豪情壮志,去感受那些谋臣策士的智谋机变,去探寻文本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对于《左传》的史事记载,我希望这本书能有更精细的考证和更清晰的脉络梳理,让我能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人物的动机。而对于《战国策》的纵横捭阖,我更期待作者能揭示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思想精华,让我不仅仅是看故事,更能品味其中的智慧和韵味。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我深信它定能帮助我更上一层楼,我对它充满期待!

评分

说实话,我对《左传》和《战国策》的兴趣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但真正能够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两部经典的书籍却并不多见。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要么过于偏重史实叙述,要么过于侧重文学赏析,很难找到一本能够兼顾考据、解读、分析,并且还语言生动,让普通读者也能看得进去的。这本书的名字“左传战国策研究”,听起来就非常专业,而且“再版”说明它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得到了认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些史实和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我去思考,去发现《左传》和《战国策》在历史发展、政治思想、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比如,《左传》是如何塑造我们对春秋时期的集体记忆的?《战国策》的那些故事,对后世的政治家和普通人又有哪些启示?这本书能否帮我建立起一个更宏观、更深刻的认识框架?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不仅看到历史的表象,更能触及历史的灵魂,理解这两部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的真正原因。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厚重,这预示着里面内容的扎实和丰富。翻开目录,就感受到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我对《左传》中记载的那些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比如晋国的“三家分晋”、楚国的崛起与衰落,一直都觉得虽然耳熟能详,但背后的因果联系和人物决策细节总有些模糊。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想象着作者一定花了大量的心血去梳理这些复杂的历史线索,去考证史料的真伪,去分析人物的心理,希望能帮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拨开迷雾,看到更清晰的历史真相。而《战国策》部分,我一直觉得它更像是一部充满了智慧和谋略的“故事会”,但又远不止于此。那些精彩绝伦的辩论、令人拍案叫绝的计策,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哲学和人生智慧,才是我真正渴望挖掘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复述史实,而是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史料的价值,解读其中蕴含的深层道理,让我能从中获得启发,不仅是历史知识的增长,更是对人情世故、处世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我感觉它将是一次深入的、有益的智识之旅。

评分

我一直觉得,《左传》和《战国策》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历史不可绕过的两座高峰。但要真正“读懂”它们,并非易事。它们记载的事件庞杂,人物关系错综,语言也带着古朴的韵味,需要有相当的引导和梳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就是为我这样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两部内容迥异但又紧密相连的经典。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按照主题进行分析?我对《左传》的史事记载,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辨析史料、如何还原事件的真实面貌的。而对于《战国策》那些充满了辩才和智慧的策论,我更希望看到作者是如何剖析其中的逻辑,解读其背后所代表的权力运作和人际关系。这本书是否能帮我理解,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策略得以奏效,而有些却走向了失败?它能否帮助我理解战国时期那个思想大爆发的时代,是如何孕育出如此多的智慧和思想火花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资深的向导,带领我在历史的迷宫中,找到清晰的路径,获得深刻的洞见。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对于一直对《左传》和《战国策》这两部中国古代重要文献感兴趣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我曾经尝试阅读过这两部原著,虽然内容精彩,但有时确实会感到晦涩难懂,或者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动机把握不准。因此,一本专业的“研究”类书籍,对我而言,显得尤为珍贵。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两部经典。具体来说,我希望作者能够对《左传》的叙事艺术、史学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能够对其中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细致的考证和解读,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春秋时期政治格局的演变和士大夫阶层的命运。同时,对于《战国策》部分,我更期待能够看到作者是如何揭示其谋略智慧的精髓,如何分析其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中所蕴含的政治智慧和策略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深入了解这两部经典的可靠助手,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古代智慧殿堂的大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