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回望台湾近代儿童文学 「中华民国儿童文学学会」于二○一六年获选为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誉扬组织,为本市第十四个誉扬团体,该学会自一九八四年成立至今已三十余年,推广儿童文学不遗余力,也曾经内政部评定为绩优社会团体,为国内目前组织活动最活跃的儿童文学社团。在前理事长邱各容提案之下,遂以编印《春风少年歌:日治时期台湾少年小说读本》、《宝岛留声机:日治时期台湾童谣读本①》、《童言放送局:日治时期台湾童谣读本②》(以下统称本选集)作为誉扬形式,借此回溯台湾儿童文学发展的滥觞。
台湾近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进程,迄今已逾百年。其启蒙正值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因而得以与日本儿童文学乃至世界儿童文学产生联结。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两件台湾儿童文学史的重要指标事件。其一为任教于台北师范学校的台籍教谕张耀堂首次提出「儿童文学」这个专有名词。其二,在当时唯一出版过儿童文学作品集的台籍作者即为台北龙山公学校的学生黄凤姿。因此,在日治时期,台北市不仅仅为全台政治与经济的中心,也是台湾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舞台之一。二○年代的童谣运动造就出为数众多的日文童谣作品,作者计有公学校的台籍训导、日本居台的「渡来者」、「湾生」、「第二世」,以及公学校的台籍学童和小学校的日籍学童。在这其中,台籍学童使用日文创作,有令人惊艳的精彩表现。此外还有台湾新文学作家为维系文化命脉所作的台湾话文童谣。三○年代的台湾文坛新文学作家小说作品特别蓬勃,文艺刊物亦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本选集精选二、三○年代新文学作家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小说作品,以及台籍大小作家热闹响应童谣运动的丰硕成果,以期留下历史记录,见证他们的参与。也希望借由作品中的儿少视角,引发读者们个别或共同记忆,回到历史现场,重现当时孩子们的日常景况与学校生活。
《春风少年歌:日治时期台湾少年小说读本》收录包括张我军、杨守愚、杨云萍、杨逵、张文环、翁闹、龙瑛宗、巫永福、吕赫若等九位新文学作家共十七篇作品。《宝岛留声机:日治时期台湾童谣读本①》收录甫三(赖和)、Y生(杨守愚)、漂舟(黄耀麟)、蔡培火、文澜(廖汉臣)、君玉(陈君玉)所创作的七首台湾话文儿歌,以及陈湘耀、庄月芳、庄传沛、陈英声、徐富、陈保宗、黄五湖、林世淙、江尚文、周伯阳的二十一首日文童谣。《童言放送局:日治时期台湾童谣读本②》收录日治时期《台湾日日新报》附录《台日子供新闻》所刊载,包含张金宝、陈氏信等三十六位公学校台籍学童的童谣。採绘本方式呈现,不仅包含台北市龙山、老松、蓬莱、日新、太平等公学校以及桦山小学校的台湾学童作品,更有曾任内政部部长的林金生以及前台大医院肝炎权威宋瑞楼教授的作品在内。
有赖执行团队锲而不舍地进行全台寻人任务,蒐罗资料、取得授权,再加上多位专家顾问的鼎力协助,我们终于能将这套既有史料保存价值,又富文化推广意义的选集呈现于读者面前。希望本选集的出版,能为读者提供学术参考,将日治时期台湾儿童文学与现代台湾儿童文学之间的渊源,做一次历史性的回顾。期望读者能经由阅读小说,了解有关日治时期少年儿童形象的书写跟现代儿童形象的异同;经由阅读童谣,体会不同时代儿童的生活情味,产生精神上的连结。本选集每个作品皆配有插画,是一套浅显易懂的文学读本,盼能成为浩瀚书海中,陪伴大小读者探索世界的涓滴细流。
钟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