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溪少年兄

磺溪少年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重新认识王灯岸,折射出一个和现在有时间差,却充满当代文化的在地性以及时代精神的绽放。是可以继续传承下去的讲古诗篇,指向未来的「出土」与翻新的生命史。

  本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是王灯岸书写于1978年、未完成的〈人生流转陆拾年〉,是王灯岸的自传,但只写到1938年青春年少的十九岁,就因投入《磺溪壹老人》的书写而中止。这部分真实呈现王灯岸如何从「克母」流浪儿的叛逆,到就读淡水中学后的脱胎换骨,以及之后赴东京留学的人生转捩点,可说是反射出日治时期的台湾年轻人,面对不可知未来的理想抱负,以及面对现实考验的忐忑焦虑的时代缩影。

  本书后半部是由编註者王镜玲,从女儿的角度所书写的〈花开民主自由园——父亲王灯岸的身影〉,勾勒王灯岸二十世纪的时代身影,试图某种程度地补充王灯岸未完成的自传。

  本书尚附录有两份未完成的重要草稿片段,字数虽不多,但弥足珍贵。一份是攸关王灯岸进入大学抉择的未完成草稿,另一份是王灯岸写王敏川先生的未完成草稿,写于一九八四到一九八五年,是作者最后遗稿。

好评推荐

  拜读前辈的着作,对于了解台湾整个民主政治发展的脉络可以有进一步深刻的体认,除了研究者之外,也十分适合一般知识人来阅读,而对于想要了解彰化整体发展而言,当然更有阅读的迫切性。——薛化元(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特聘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灯岸(1919-1985)


  台湾彰化人,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法学科毕业,党外民主运动重要推手之一,「磺溪精神」提倡者。在台湾战后1950到1980年代,积极推动深耕彰化、串连全台各地党外民主运动。1950年代初期起协助台湾文化协会前辈、党外元老石钖勋(1900-1985),连续三次参选彰化县长,担任竞选总干事,屡败屡战,对抗国民党政府各种打压与阻挠。1972年半身不遂后,仍不顾病体、不畏威权打压,继续协助新一波党外新世代民主运动,传递日治时代以来的民主自由精神。奠定彰化地区二十世纪后半,党外民主运动的传承与发展,鞠躬尽瘁,直到1985年因十二指肠穿孔併发腹膜炎过世,享年六十六岁。

编者简介

王镜玲


  王灯岸长女,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真理大学宗教文化与组织管理学系教授。宗教现象与当代艺术研究者,着有《庆典美学》、《分别为圣:长老教会.普渡.通灵象征》。

 

图书目录

前言
 
一、吉普赛似的幼年
避械斗 先人迁居漳人庄
雾峰南势 父母垦荒致富
一出世 克母遭寄养
大竹庄牛埔仔的幼年
恶疾缠身 返家被虐待
生母忧忌拒团圆
寄养「三块厝」
遭嫉被施暴
第三度被寄养
台中「共进会」走失
警解围暂候收容所
祖丧彰化坑口遭丢包
弃儿的悲情
坑口牧牛田野乐
 
二、顽痴的公学校时代
公学校初体验
庙会打斗擤鼻功发威
「五福户街」顽童斗闹热
女佣捉弄无心向学
 
三、滑落于升学的地狱里
补习科少男怀春
「少年维特」的烦恼
怀春少女先告白
「新思想」恋爱梦
初恋邀约淡水
情网升学难驾驭
良师相助转逆境
 
四、智慧的蓓蕾 宗教学校的淡中
淡水新鲜人
入学欢迎会
墩仔脚大地震
教会学校脱胎换骨
「做礼拜」巧遇旧爱
失恋笑己痴
鬼火真刺激
马偕校长优雅闽南语
「爱望塔」好风景
善游泳溺水
砲台埔乒乓球夺胜
搭汽船赏淡水河
淡水河畔好风光
游「台湾博览会」新发现
寒冬苦读拼期考
淡水女中迎圣诞
阴霾湿漉初见雪
大屯山赏雪总动员
惊闻日本「二二六」事件
因淡中遭关闭而离校
 
五、我的首次航行
前往东京念书
基隆码头送行奇景
「大和丸」号萍水相逢
望海赏奇象
北九州暂歇
「濑户内海」叹造化
 
六、一切觉得新奇的桃园町
(东京生活第一年)
终于抵达东京
迅速插班入学
初次个人行动大漏气
书店街迷路
「人道教」中野中学
桃园八幡神社秋祭
「东京磺溪会」赏红叶
寒冬脓疮动手术
柔道「寒稽古」
冬去春来拼期考
姊姊返台学自炊
忙膳事春已逝
梅雨过后入初夏
「东京磺溪会」名人云集
政局转变 中日开战
东京人「出征」百态
 
七、荒唐的一个浪漫时代
日本新时代转变
寄宿吉田家
风雨生恋情
暑假返台探亲
搭轻铁巴士出意外
巴士解围变英雄
巴士车掌表爱慕
爱情俘虏恼少男
三角畸恋难定情
 
附录一 —《磺溪少年兄》未完成遗稿片段
附录二 —〈王敏川〉未完成遗稿片段
 
花开民主自由园——
父亲王灯岸的身影 █ 王镜玲
前言
一、 早年生活
二、 东京求学
三、 结婚与兴学
四、 无党无派的民主运动
五、 父亲的角色
六、 丧偶续弦
七、 竞选彰化市长
八、 「彰化事件」的影响
九、 半身不遂的厄运
十、 残躯献身
十一、 出版《磺溪壹老人》
十二、 县长与里长选举
十三、 灯岸晚年
十四、 告别世界
十五、 多才多艺
尾语
 
特别感谢
 

图书序言

推荐序

文 薛化元(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特聘教授、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董事长)


  我是台湾彰化人,1959年出生在彰化市基督教医院。虽然在成长阶段,多次随父母搬迁,除了假期之外,大多没有居住在彰化,对彰化战后的政治或是文化发展历史的认识有限。相对地,由于研究教学的关系,对日治时期彰化前辈投入文化运动或是政治运动的事蹟,则有一些认识。

  虽然父母皆出身彰化,可是由于成长时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因此透过家人对彰化过去历史的了解,往往流于零碎支解。小时候听过彰化民主前辈的故事,主要是石钖勋,因为他长期投入战后彰化县的选举,是彰化民主运动重要的标竿人物,又因我们家族的长辈在日本时代就和他认识,因此他参加选举都透过我叔公寻求我们家族的支持,据家父的回忆,他参选也往往得到我们家族几乎全部的选票的支持,只是在国民党当局的强力打压,加上选务不公,只能饮恨;另外一位则是赖和,由于住家邻近的关系,家母在小时候生病,也曾经经过赖和医生的诊治,家母也会提到有关赖和的一些事蹟。此外,我透过长辈听到彰化的政治人物,主要是家母在彰化女中同学的父亲辈,还有年纪较家母轻,同学的弟妹。这些人大部分都属于国民党籍或是政治立场较接近国民党,包括几位彰化县的老县长,如吕世明、陈钖卿等人。因此在这样的脉络中,要了解彰化民主运动的发展自然显得破碎而不免遗憾。说起来也是因缘际会,石钖勋与赖和和王灯岸曾有相当密切的互动关系。而在地缘上,王灯岸是彰化市市仔尾人士,而我的外公则是在车路口开竹仔店,也算是近邻了。

  至于我对王灯岸的粗浅认识,一开始则是因为我指导的博士生苏瑞锵教授的关系。透过他的介绍,有机会认识石钖勋先生的家人,并作了一些访谈整理的工作,因而对彰化的民主运动有多一些的了解。加上我长期关注《自由中国》及雷震的研究,因此对于中部地区参与1950年代反对运动或是中国民主党组党运动的一些前辈事蹟,透过《雷震日记》的记载也有些片段的认识。在这样的脉络中,由于石钖勋的关系,我注意到了王灯岸和他的着作。因此,当王灯岸的女儿王镜玲教授寄来整理的书稿时,真是只有先睹为快可以形容。

  王灯岸是彰化早期留日的知识份子, 他在1936年前往日本留学之后(应该先就读高等学校),进入中央大学法学科深造(1939—1942),毕业之后留在日本继续研究,先进入了高等法律研究室,而在通过吏员考试资格之后先到东京市政府服务,再进入东京吏员养成所高级干部班,再进入社会政策学院研究东京市政,之后再进入东亚经济研究所攻读实用经济,这些经验对于王灯岸而言,无疑是他日后投入彰化民主运动重要的学术训练的基础。

  而在进入中央大学法学科就读之前,王灯岸就参加吴三连和刘明电所领导的反对「台湾米谷移出管理法案」,也担任东京磺溪会的副总干事,因此和彰化留学前辈以及其他台湾在日本的反对运动者有相当的交往和认识。在日本留学期间,他也趁着暑假返台的机会拜访赖和和王敏川等人,对当时彰化异议份子的思想的主张也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此外,在东京留学,还有工作的机会,他有机会认识矢内原忠雄、尾崎行雄、阿部矶雄等日本具有改革思想的学者和思想家。从前述王灯岸在日治时期的人际脉络可以发现,他所交往的日本人或是台湾人,大多抱持批判台湾总督府统治政策立场,如果站在战后国民党的观点来看,这些人的政治路线多少都有点左。而这种带有左派的改革思想,基本上很难见容于国民党当局,就这样的脉络来看,也许有助于了解王灯岸在彰化政治投入的历程中,可以说先天就相对坎坷,加上他投入选举时又是先支持立场接近、反对派色彩强烈的石钖勋,之后自己参选彰化市长时,也将挑战国民党长期把持彰化市政作为重要的诉求,这样的旗帜鲜明,自然更容易受到打压。

  透过这些书稿,加深了我原本对王灯岸的认识。也透过王镜玲教授的说明,我对这些书稿编辑的过程有了清楚的了解。王灯岸是战后彰化政治史上反对派重要的代表人物,早期研究台湾民主运动史学者常引用的《磺溪一老人》一书,内容虽然主要是环绕石钖勋,但相当部分也是王灯岸亲身经历或是观察的纪录。这是一本认识自日治到战后台湾政治发展颇具代表性的回忆性的着作,对了解台湾中部地区,特别是彰化反对运动的发展,颇具重要性。但是非常可惜的,由于出版时台湾还处于言论严重受限的时代,因此遭到查禁,流传相对有限,一般的后学者没有机会阅读或是推广。而这次王镜玲教授准备出版她的爸爸王灯岸的着作,除了《磺溪壹老人》之外,还包括未完成的自传《磺溪少年兄》(原名人生流转陆拾年),此外也收入了王镜玲教授自己撰写〈花开民主自由园——父亲王灯岸的身影〉,试图某种程度补充《磺溪少年兄》(原着只写到19岁左右1938年夏天)未完成的部分。王镜玲教授请假,进行这样的着作的整理,推动它们的出版,在整种意义上,也代表着王镜玲教授和她父亲的传承,也表现了她对她父亲的敬仰,更希望将她父亲所认识的彰化政治、文化运动的发展状况,及她父亲所投入的彰化民主运动的记述,呈现给国人,还有研究者作为参考。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能够先睹为快,也填补我过去对于自己故乡彰化民主发展的不足。

  王灯岸自己亲身的经历,见证了从日治时期到战后彰化反对运动发展的历程。因此,无论是他的着作或是自传的回忆录性质的文章,对于认识彰化、甚至战后,乃至战前台湾反对运动发展的历史脉络,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王镜玲教授编辑这些着作也同时纪录了她自己所认识的王灯岸先生,透过子女近身的观察也对于我们对王灯岸的经历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也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而这一套书的出版还加上非常丰富的历史照片和纪录,也更具可读性。

  拜读这些前辈着作之后,对于了解台湾整个民主政治发展的脉络可以有进一步深刻的体认,除了研究者之外,也十分适合一般知识人来阅读,而对于想要了解彰化整体发展而言,当然更有阅读的迫切性。基于前述的体认,我十分高兴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2018年7月6日

 

图书试读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崇拜者,所追求的人生非是「财富与福禄」,而是「真、善、美」,我的一生也就以此为最高理想,尽管遭到任何艰难,总为了达到这个境界克服一切障碍,淬砺、奋斗到底。
 
「天下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的确是千古不易之箴言。几年前,在拼命地训练一支少棒队之际,忽地伤害了嵴椎神经。随之两腿瘫痪,不能步行,无奈就从此告辞了将近三十年,舍不得的粉笔生涯。当我获悉医师诊断的结果:「是横断式神经炎,对此种病症,目前还没有特效葯,可能会成为残废,即使侥倖的会恢复,也必须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
 
剎那间,像一把利刃插进了自己的心窝,感到血从心里流出来似的,全身无力地瘫在靠背椅上,脑际一片茫然,耳朵轰轰地响着,整个世界似乎都在旋转。没想到我人生的历程上突起了大风浪,觉得自己所有的梦与幻,在瞬息之间,尽化成了泡影!我心里痛苦万千,像是快要心碎———。
 
然而随着日子的经过,一颗动盪不安的心灵也缓缓地静谧下来,我竟自视为一位退隐江湖的老侠士,以书卷来陪伴自己的寂寞,以写作来慰借心上的空虚,消磨这一段渺渺无期,不知何时方能结束的病榻生涯。在漫长养病的岁月里,偶尔从收音机上听取几支熟悉的老歌,瞥见一些旧日的日记,浑然将过眼烟云的往事,竟像滔滔的洪水袭击枯寂的心灵。不由得泛起对往事的追想,将褪色的记忆,如电影似的一幕幕在眼前映现,彷彿时光倒流,将自己带回到六十年前的时间和空间的幻境里。
 
这60年来的世界,的确是动盪不安,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动时期,无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全般的在这空前绝后划时代的洪流里大转移。始终在这时代洪流的沖击下漫过所有生命过程的笔者,虽然不是推进时代之轮的超群人物,但诚如印度诗人泰戈尔说的:「小小的青草,你的步子是小的,但你佔有了你踏过的土地」,不仅将自己所见、所闻、所阅历的周到细致地叙述,还有在解剖下呈现出来的时代与社会的清晰的面貌,诚实而自由、生动活跃地,在读者的眼前历历了如指掌,详尽地写出,引发着各位读者的共鸣与兴趣。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