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古龍之2:古龍散文全集 葫蘆與劍 人在江湖

典藏古龍之2:古龍散文全集 葫蘆與劍 人在江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古龍
圖書標籤:
  • 古龍
  • 武俠
  • 散文
  • 經典
  • 文學
  • 小說
  • 葫蘆與劍
  • 江湖
  • 港颱文學
  • 典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唯一能與金庸抗衡的武俠大師──古龍 ※古龍誕辰八十周年紀念代錶作【貳】:《典藏古龍三部麯》大師風範,永垂不朽!古龍墨寶經典珍藏 典藏古龍1:絕響古龍:大武俠時代的最終章 典藏古龍2:古龍散文全集:葫蘆與劍 人在江湖 典藏古龍3:爭鋒古龍:古龍一齣,誰與爭鋒 ※華人世界最新最齊全的<古龍散文全集>除蒐羅最齊之外,亦增補許多註釋,以解古龍迷之惑。 書中附有古龍墨寶經典珍藏16幅。 ※著名學者龔鵬程、林保淳、著名文化評論傢陳曉林、古龍長子鄭小龍..等──真心推薦── 纔氣縱橫的一代武俠宗師古龍,許多他筆下塑造的知名武林人物,鮮明地活在無數人心中…… 讀古龍的散文,讓你更能理解他這個人 《典藏古龍之2:古龍散文全集-葫蘆與劍 人在江湖》內文簡介: 古龍以其大起大落的奇特人生 確保瞭他人無法復製的精神世界 作為與金庸並稱的武俠名傢,一提起古龍,世人想到的是小說,是電影,絕對不會是散文。可偏偏古龍寫過上百篇的文章,談武俠,談人生,談時事,談情人,談朋友,談迴憶。你若是錯過,便要失去從另一視角認識這位大師的機會。 古龍的散文一如小說那樣的獨特,不但奇正相生,並且共存著悲愴、憂鬱、冷酷與歡樂、風趣、溫暖等等矛盾的元素,在氣息、節奏的錶現上異於常人,讀他的文章,能幫助我們更理解他這個人、他的創作和美學觀念,他小說的背景,他的社會關係網,以及浪子之所以成為浪子的風華年代…… 華人世界最新最齊全的古龍散文全集,並收錄古龍珍貴手跡 讀古龍的散文,讓你更能理解他這個人 史上曾經齣版過三部古龍文集,然而這些文集收錄的篇數或不夠齊全,或訛誤太多,很難令有識之士滿意。約莫在二○○八到二○一○年間,資深古龍評論傢冰之火調度各種報刊雜誌,並接受一眾俠友幫助,將古龍文章進行瞭相對完整的蒐集,成為如今的《古龍散文全集》。 ※古龍小傳: 武俠文學的巨匠古龍,本名熊耀華(一九三八至一九八五),籍貫為江西南昌。他不但被公認為颱灣的首席武俠名傢,以整個華語世界來看,更繼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和金庸之後而為武壇的第四代領袖,完成瞭武俠小說的現代化轉型,被評論傢鬍正群評為「古龍之前無新派」,影響瞭無數的文藝創作者。 然而,這位大師的幼年生活撲朔迷離,連齣生地都有香港和上海兩種說法,一如他筆下的人物齣身令人難以捉摸。可以肯定的是,六七歲時他隨父親定居漢口,不久又移居香港,十三歲時舉傢再遷往颱灣。因此,古龍與兩岸三地都頗有淵源,值得從作品背景中去細細發掘。 赴颱後,古龍先後就讀於颱灣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初中部和成功中學。在校期間,古龍可以算是一個文藝青年,寫過一些新詩和散文,也取瞭固定的筆名「古龍」。然而十七歲時父母離異,古龍憤而逃傢齣走,混跡於四海幫,堪稱「由文入武」,展開瞭傳奇般的人生新頁。其著作中獨特的浪子情懷,大半根源於這樣的坎坷人生。 為瞭餬口,古龍自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夜間部英語科肄業,除瞭在齣版社擔任抄寫工作,也曾在美軍顧問團管理圖書,偶而還代筆武俠小說。一九六○年時,古龍正式齣道,以武俠作傢為專職謀生。未及十年,便有淩駕於臥龍生之上的態勢。自一九七六年起,由於影視改編的推波助瀾,聲勢更是如日中天。在古龍的作品中,隨處可見瑰麗多奇、靈氣流轉的文筆,齣人意料的情節,不拘中外的思想文化,以及對人性的洞悉和展示。小說曾被改編為多部電影、電視劇,堪稱武俠影視史上最耀眼的原著作者;後來他也曾親自擔任編劇、導演、製作,並且創辦瞭寶龍、群龍影業公司。 他的父親熊飛(字鵬聲)曾經在國民政府中擔任公職,到瞭颱灣以後一度從商,經營大勤棉紡廠,並以筆名「東方客」寫武俠小說。中年時突然拋棄傢庭,長子古龍憤而斷絕父子關係,自稱上將熊式輝之子。一九六○年代,熊飛受知於政治傢高玉樹而重返公門;晚年自東吳大學退休,罹患帕金森癥,與長子古龍於病床上相逢。古龍的母親郭新綺早逝。大妹熊小雲遠嫁夏威夷,經營珠寶生意,與古龍較為親近。另有二妹熊小燕、三妹熊小毛(改名熊懿)。弟名熊小華(改名熊國華),據聞自幼過繼他人。 由於破碎的傢庭背景和坎坷的年少過往,古龍的感情世界復雜而缺乏定性,復製瞭父親所造成的傢庭悲劇。先是與妻子鄭月霞(莉莉)同居十年,生下長子鄭小龍(一九六七-),期間仍與韆代子(日籍)等多名女友交往,並曾奪結拜兄長臥龍生之所愛,相偕隱居於基隆。其後與葉雪(安娜)生下次子葉怡寬(張怡寬,一九七三-),因而離棄鄭月霞母子。一年後又離棄葉雪母子,改與梅寶珠結婚,生下三子熊正達(一九七七-)。然因風流韻事不斷,五年後梅寶珠攜子改嫁。最後的枕邊人是年輕的於秀玲。 因情思敏感而善於寂寞,古龍重酒、重色而亦重友情。倪匡為友人中最親暱者,牛哥夫婦則被古龍視如兄姐。因性好揮霍而不善理財,早年多寄食於異姓兄長傢中。鄒郎〈來似清風去似煙〉指齣:「他經常居無定址,幾乎常以諸葛青雲、臥龍生、費濛、我的傢為傢。」聲譽鵲起後,依然韆金散盡還復來,復來之後又散盡,與友人豪飲爭杯,而逐漸疏遠故舊。不惑之年染上肝病,屢次進齣醫院;四十七歲時更因負債纍纍,刻意酗酒而暴卒。他的生命宛如流星劃過天際,留下剎那的永恆;但他陰鬱和爽朗、多情和絕情、絕不低頭和自暴自棄的極端性格,至今仍難以蓋棺論定。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古龍


  為現代武俠小說「彆開生麵」的重量級作傢,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筆與意境,將武俠文學推上瞭一個新的高峰。古龍的作品永不褪流行,以獨闢蹊徑的文字,寫石破天驚的故事。他與金庸、梁羽生被公認為當代武俠作傢的三巨擘。

編者簡介

陳舜


  儀網路名冰之火,資深古龍評論傢、武俠文學研究者和自由作傢,2007年起陸續受邀擔任「古龍武俠論壇」與「熱血古龍論壇」版主,於古龍小說考據與評論上頗有建樹。在坊間古龍傳記充斥著八卦不實的那個年代,他是颱灣第一位有係統整理考證古龍生平,並將同時期國內外所發生的大事整閤,於各大知名古龍論壇發錶「最新古龍作品年錶」、「古龍大事紀」與數十篇古龍作品考證文章,影響後續古龍研究者至深。著作有《小說古龍:成為楚留香和小李飛刀之前的事》(風雲時代齣版)、遊記《在耶路撒冷醒來》(釀齣版)。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代序

念古龍

倪匡


  古龍去瞭。
  感覺上,像是少瞭一半,真正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少瞭一半,自此之後,和誰喝酒有那麼痛快,和誰縱笑有那麼盡興,和誰談心有那麼多情?
  為他寫瞭「訃告」!

  我們的好朋友古龍,在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傍晚,離開塵世,返迴本來,在人間逗留瞭四十八年。
  本名熊耀華的他,豪氣乾雲,俠骨蓋世,纔華驚天,浪漫過人。他熱愛朋友,酷嗜醇酒,迷戀美女,渴望快樂。三十年來,以他豐盛無比的創作力,寫齣瞭超過一百部精采絶倫、風行天下的作品,開創武俠小說的新路,是中國武俠小說的一代巨匠。他是他筆下所有多姿多采的英雄人物的綜閤。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他擺脫瞭一切覊絆,自此人不欠人,一瞭百瞭,再無拘束,自由翱翔於我們無法瞭解的另一空間,他的作品則留在人世,讓世人知道曾有那麼齣色的一個人,寫下過那麼多好看之極的小說。
  未能免俗,為他的遺體舉行一個他會喜歡的葬禮。
  人間無古龍,請大傢來參加。

  這樣的訃告,很特彆,是不是?但古龍本來就是一個特彆之極的人,應該十分適宜的。
  關於古龍,以後自然要寫許多許多,但那自然也要在失去瞭一半的大創傷不再滴血的時候,現在,怎麼寫呢?隻好這樣子瞭。
  唉,古龍!古龍!

  附註:傳統一點的悼輓方式,是應該有一副輓聯的:
  近五十年人間 率性縱情 愜意江湖 不枉此一生
  將三百本小說 韆變萬化 載藉浩瀚 當可傳韆鞦

代序二

小憶古龍

倪匡


  昨日提到掛在「西苑」的古龍書法,事實是古龍寫的字而已,談不上「書法」的。他喜歡寫的是他小說中的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西苑的那幅卻不是,比較罕見。由於他齣名,所以也很有趣味。

  那張相片,攝於一九六七年,颱北的一傢小照相館,一胖一瘦,他在相背麵題字,還有「兄瘦如竹」等句。

  那次,進那小照相館的目的,起初並不是照相,而是想去問一下,如何可以替光滑的東西拍照而不反光。那位攝影師說有辦法,但又神秘兮兮吞吞吐吐不肯說,彷彿那是天大的秘密,古龍和我反應相同,都覺得十分滑稽可笑,大笑瞭一場,忽然興起,就拍照留念。

  那年,古龍二十九歲。
  他那時已寫齣瞭《絕代雙驕》,小魚兒這人物,到如今還是武俠小說中的熱門人物。他寫《絕代雙驕》是一九六五年,二十七歲。

  而在《絕代雙驕》之前,他已經寫瞭很多很多。他一生究竟寫瞭多少部小說,一直有人在統計,可是卻很難統計齊全,原因是:實在太多瞭,形容多,有「不可勝數」之說,他小說之多,就是不可勝數。

  時間過得快,三、四十年的事情,迴想起來,好像很近,而他去世,也超過二十年瞭。幾個月前,和他的大兒子在香港見麵。他大兒子高大粗壯,是一位警官,擅武術(跆拳道、柔道)曾得過兩次世界警消運動會的冠軍,但不寫小說。而古龍,是隻寫小說,而不懂武術。不過他雖然不懂武術,卻很懂打架之道:憑一股勇氣,他說輸贏決定在勇氣。

  他將他的這種說法寫在小說中,將武俠小說的氣氛緊逼齣來,渲染十分成功。
  實際上是否如此?見過他大喝一聲,衝嚮好幾個人,那好幾個人落荒而逃,的確,是靠勇氣的。
  ──原載香港蘋果日報

代序三

古龍,再現江湖

陳曉林


  「彆人愈不瞭解他,他愈痛苦,酒喝得也愈多。他的酒喝得愈多,做齣來的事也就更怪異,彆人也就更不瞭解他瞭。」這是古龍在他的《楚留香新傳》的開場白中,用來說明他筆下那位嗜酒如命的人物鬍鐵花的一段話。在古龍終於因酗酒傷肝而離開這個世界之後,人們或許將會發現,這段話其實是他內心深處的自白和自剖。

  在他生前,古龍為颱港新馬各地的武俠小說讀者,製造瞭不少英雄偶像,提供瞭不少消閑趣味。自從他的《流星.蝴蝶.劍》改編電影大為賣座之後,古龍式的武俠影片曾經盛極一時,港版「楚留香」在電視連續劇上的成功,將古龍筆下的人物和情節帶入瞭極多傢庭,更使人們以為古龍已是名利雙收的作傢,應該誌得意滿瞭。

  其實,古龍一直解不開他內心的睏結。他那不足為外人道的童年身世,他與自己親長之間的情怨糾葛,他與異性之間數不完的離閤悲歡,他那已經天各一方的妻兒骨肉,他那永不饜足的欲望追逐……,彷彿形成瞭一個交互加強的「業障輪迴」,使他的心情永遠不得安寜。於是,他狂熱地歌頌友情的可貴,他執著地沉酣於醇酒的世界,試圖藉由友朋環繞的熱鬧,與酒酣耳熱的快感,來紓解他內心的壓力。不幸的是,瞭解他的朋友不能一直恭維他這種生活方式,不瞭解他的朋友隻有使他更加痛苦;而酒,終究無情地吞噬瞭他的健康,甚至奪去瞭他的生命。

  但古龍不愧是一個自我要求極端嚴格的作者,他不斷在嘗試突破既有的模式,追求風格的變化,攀登更高的境界。他一直認為:盡管他的作品已在影劇圈中受到肯定,但他的根柢仍在小說本身。他將寫作武俠小說,視為他的終身誌業,所以他不但要求自己「敬業」,而且自覺要做到「樂業」的地步。

  不斷地追求風格的變化,畢竟不是容易達成的事情。雖然古龍已為武俠小說開創瞭不少新的技法和導嚮,甚至已成為金庸之外最受各界矚目的武俠作傢,然而,他仍永不止息地經營他那「新派武俠」的進一步突破與精煉。就這一點而言,古龍的寫作精神是極值得有心人士推重的。當然,他因自我要求過高,或突破成績不如理想時,所感受到的苦悶,也增加瞭他內心本已負荷過重的壓力。

  古龍早期的作品如《蒼穹神劍》、《飄香劍雨》等,文字典雅,情思麯摺,但布局與情節尚不夠緊湊生動,到瞭他二十三歲起寫齣一連串新意盎然的作品時,已儼然有「文藝武俠」的意趣。三十歲到四十歲是他寫作的全盛時期,從《武林外史》開始,古龍在人物刻畫與結構舖展上,漸入佳境,《楚留香》、《陸小鳳》兩個係列,風格明朗,造型突齣,《七種武器》自成單元,卻又互為呼應。到瞭《多情劍客無情劍》推齣時,古龍的寫作技巧已充分成熟,陽剛而俐落的文字魅力,加上逼真而感性的氣氛烘染,為武俠小說開拓瞭嶄新的局麵。

  後期的古龍,則因急於突破自己甫纔建立的風格,所以在作品上的錶現並不穩定,雖然仍是屢有佳構,但試驗失敗的作品也不鮮見。不過,他在如《大地鷹飛》、《離彆鈎》、《英雄無淚》等新作中所錶現的氣勢與巧思,確有不少匪夷所思的創意,非他自己全盛時期的作品可比。從今而後,這種「古龍式」的、陽剛而又具詩意之美的武俠小說,恐將成為絕響瞭。

  人們公認古龍是繼金庸之後,為武俠小說締造高潮的天纔作者。據我個人所知,金庸對古龍的作品也很推重,甚至早在古龍聲名尚未鵲起之際,金庸即認為古龍作品的過人之處,早晚有一天會獲得讀者的賞識。然而,即使在古龍的全盛時期,他的《天涯.明月.刀》居然還曾在報紙連載時遭到「腰斬」,可見人們對於接受新的技法與新的風格,總落在創作者本人的後麵,這恐怕也正是古龍內心極不平靜的另一個原因。

  如今,古龍已經離開瞭這個世界,不再需要忍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痛苦。一個公平的論斷似乎應該是:他這個人雖然不免引起爭議,他的作品卻自有不容否認的地位與價值──至少,在武俠小說的世界裏,擴而言之,在現代華人文學創作的領域裏。而或許,他那濃得化不開的內心矛盾,與他那永不止息的自我突破,正是使他的作品具有魅力的真正原因所在。

  這些年來,作為他生前煮酒論劍的忘年知交之一,我心中一直想念著他。我認為,古龍的作品光燄萬丈,其中至少有三十部必將成為天下後世傳誦的名篇,固不止在武俠文學的範圍內獲得高度評價而已。而古龍對我個人種種相知相惜的情誼,至今憶來,猶自激動胸臆。

  這些年來,經過幾番波摺,他離散於外的三個親生兒子終於互相認同,並在我的安排下,一起到他墳前拈香祭父。他的作品在海峽兩岸都有瞭精編的版本;最近,本土有文學研究者以「古龍作品的轉型創新」為博士論文題目,我還以口試委員身分參與瞭該論文的評考,見証瞭古龍作品登上嚴肅學術殿堂的此一裏程碑。同時,我也主編瞭由諸名傢導讀、以名畫配襯的《古龍精品集》,已齣版八十冊。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是古龍與我首次喝酒暢敍時朗吟的李白七絕,他背誦瞭前兩句,見我能立即續誦,遂立即傾蓋如故,引為知音。

  現在,我為他編這本文集,以紀念當時意氣相投、舉杯相祝的情景。

  恍惚中,古龍又來到瞭眼前。驀然迴首,古龍走後的浩浩江湖,可真是寂寞如雪啊!

編者序

葫蘆與劍:古龍散文全集的韻味

陳舜儀


  一
  作為與金庸並稱的武俠名傢,一提起古龍,世人想到的是小說,是電影,絕對不會是散文。可偏偏古龍寫過上百篇的文章,談武俠,談人生,談時事,談情人,談朋友,談迴憶。你若是錯過,便要失去從另一視角認識這位大師的機會。

  古龍以其大起大落的奇特人生,確保瞭他人無法復製的精神世界。因此他的散文也一如小說那樣的獨特,不但奇正相生,並且共存著悲愴、憂鬱、冷酷與歡樂、風趣、溫暖等等矛盾的元素,在氣息、節奏的錶現上異於常人,所以讀他的文章,能幫助我們更理解他這個人、他的創作和美學觀念,他小說的背景,他的社會關係網,以及浪子之所以成為浪子的風華年代。

  舉個例子,在〈盛宴之餘〉這篇文章裏,當你看見大詩人周棄子居然也是古龍的朋友,同席還有一票的文人墨客,你不由得不嗅齣一股濃濃的「民國風」,而且好像也比較能懂得《白玉老虎》那個深邃而風雅的飲食世界瞭。

  二
  既然如此,古龍的散文為何長年以來無人聞問呢?

  這首先,當然是他的小說光芒萬丈,遮掩瞭其他領域的成就;再者,古龍生前作品版權即已非常紊亂,誰也不願意去捅這個馬蜂窩;第三,沒有人係統化地加以整理。所以雖然也曾齣現過三部古龍文集,包括過世當年齣版的《不是集》(香港玉郎一九八五),還有根據同一文本齣版的《誰來跟我乾杯》(天津百花文藝二○○二)以及《誰來跟我乾杯?》(颱北風雲時代二○○八)。但這些文集收錄的篇數太少,訛誤太多,很難令有識之士滿意,於是我便興起「捨我其誰」的笨念頭。有些事本來就不是聰明人能做齣來的,反而是最笨最肯花時間的人,纔能做齣這些看似沒有明顯利益的事。

  約莫在二○○八到二○一○年間,我調度各種報刊雜誌,並接受一眾俠友幫助,將古龍文章進行瞭相對完整的蒐集,二○一二年在中國大陸推齣《笑紅塵》。然而我心中頗有遺憾,到底正體字還是大方些,而且經齣版社自我審查後,內容與原貌之間産生不小的落差。到瞭二○一六年,也就是古龍過世三十週年,機會來瞭。天地圖書打算齣版一係列的武俠名傢散文集,其中古龍自然是不可少的。於是我便在香港推齣瞭正體字的古龍文集,內容更精確也更原汁原味,得到不少好評。隻可惜天地要的是選集,不是全集;要的是文學閱讀,不要文獻研究,所以有些文章無緣登榜,註解部分也大幅刪除。

  幸而今年是古龍冥誕八十週年,風雲時代社長陳曉林先生決定在颱灣齣版最新最齊全的古龍文集,看來上天又給瞭我一次彌補遺憾的機會。有瞭前車之鑑,這次我兼顧瞭篇數的齊全和內容的正確。在分類上以一九七四年和一九八○年為界分為三捲,分彆以李白的一句詩句為題──原因沒有彆的,隻因許多人喜歡以古龍比之詩仙,情性相同,際遇也相同。而晚期刊登在《民生報》上的兩個專欄「不是集」和「颱北的小吃」各為第四和第五捲。附錄作為第六捲,收錄瞭古龍早期的非「散文」創作,包括翻譯、文藝小說和新詩等。

  那麼,這部文集該取名甚麼呢?其實在古龍病逝前,曾經動念要齣版第一本散文集,連名稱《葫蘆與劍》都想好瞭,可惜最後未能如願。有鑑於此,我們決定讓書名迴到起初的原點。喝一口葫蘆裏的酒,舞一迴劍,這畫麵饒富韻味,也許你閱讀的時候也可以比照辦理。

  謹以本書感謝淩妙顔、讓你飛、顧雪衣、於鵬和許德成諸位俠友,特彆是許兄,大力促成曆來三個古龍文集的問世,非常感謝。

圖書試讀

※新歲獻辭:
 
本文為研究古龍早期小說創作的重要文獻,形式為駢文,刊載於古龍《飄香劍雨》第六集開頭,一九六一年二月中庸齣版、華源經銷。
 
匆匆歲暮,又始新春,倏然一年,彈指間過,所以望者,值此新歲,能為諸君,稍娛?目。
 
蒼穹有七(1) ,劍毒有四(2) ,孤星零落(3) ,書香隻一(4) ,遊俠雖全(5) ,湘妃未三(6) ,飄香劍雨,一巴掌矣(7) ,零零落落,深緻歉意,殘金得續(8) ,神君有彆(9) ,稍強人意,諸書都全,纔對得起,新的一年,加工加急,讀者諸君,恭賀新禧,古龍拜年。
 
1處女作《蒼穹神劍》至一九六一年初隻齣版七集,其後第一齣版社請正陽續寫後七集,其麵貌與今本相去甚遠。
 
2《劍毒梅香》古龍隻交齣四集便斷稿,清華齣版社被迫請上官鼎續寫後十一集,並於一九六○年十二月起陸續齣版。未幾古龍上承前四集劇情,於一九六一年二月交由華源齣版社另行推齣《神君彆傳》,與上官鼎互彆矛頭。
 
3當時《孤星傳》隻完成第一集,所以稱「孤星零落」。
 
4《劍氣書香》古龍隻完成一集,真善美齣版社另請陳非續寫後7集。
 
5《遊俠錄》是唯一在一九六○年殺青的古龍小說。
 
6指《湘妃劍》當時還沒有齣版到第三集。
 
7一巴掌,指《飄香劍雨》當時纔齣版五集而已。
 
8疑《殘金缺玉》於報刊連載時一度斷稿並由他人代筆,即今本第六章〈謎一樣的人〉,自「看官,你道程垓所見的道士」至「霍老爹,你救活瞭我,我怎樣謝你纔好?」約三韆三百五十字。
 
9《神君彆傳》乃《劍毒梅香》主角七妙神君之彆傳,全書僅十一章且未完成。
 
武俠小說的創作與批評
 
刊載於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日大華晚報第三版,同版另有諸葛青雲〈賣瓜者言〉、司馬翎〈展望武俠小說新趨勢〉、臥龍生〈武俠小說的前途〉和惆悵客(鬍正群)〈外行人語〉等相關文章。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