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黄金矿山传奇民间文学研究

台湾黄金矿山传奇民间文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文学
  • 黄金矿山
  • 民间文学
  • 地方文化
  • 历史文化
  • 口述文学
  • 文化研究
  • 台湾历史
  • 矿业文化
  • 传说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北市瑞芳区九份、金瓜石、水湳洞,俗称「水金九矿业聚落」,每年有400万游客到访,想要重温百年前採矿流金岁月与生活记忆。

  本书作者花费多年调查,确认黄金採矿地点,实际上不止瑞芳九份、金瓜石,还有后山的双溪牡丹坑等处,在田野中记录採矿人的生活百态、传说、故事、俚谚与歌谣,并逐一解说採矿人在地底下寻求富贵的过往痕迹。

  这个区域目前被政府提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潜力点」,这本书应能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向,让世人更能了解矿山存在的重要性。
台湾黄金矿山传奇民间文学研究 图书简介 一、 时代背景与地域聚焦:探寻台湾矿业史中的民间叙事 本书聚焦于台湾独特的历史脉络与地理环境,深入剖析自十七世纪荷兰殖民时期至二十世纪中叶,台湾特别是东北角、西部山地及东部地区黄金开采活动兴盛时期所孕育出的民间文学形态。我们试图超越官方史料对矿业“生产力”的刻板记录,转而关注那些在矿井深处、矿镇聚落中流传的故事、歌谣、谚语及信仰体系。台湾的矿业史,不仅是工业发展的编年史,更是一部充满艰辛、希望、死亡与奇迹的民间记忆史。 二、 核心议题:民间叙事的多重维度 本书将“台湾黄金矿山传奇”视为一个复杂、多层次的文化现象,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展开系统性研究: 1. 劳作与生存的口头传统:矿工的“另类史学” 矿工是民间叙事的直接生产者和载体。本书收集并分析了大量关于矿井作业、安全事故、生活习俗的口述历史。这些叙事往往以“亲历者回忆”或“父辈相传”的形式存在,构成了抵抗官方叙事、记录底层生命经验的“另类史学”。 巷道与黑暗的隐喻: 探讨矿工如何用民间语言描绘地下空间的危险性、幽闭感,以及在黑暗中对光明的渴望。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塌方预兆”、“矿灵指引”的故事,它们是朴素的风险管理和心理慰藉机制。 工头与老板的形象建构: 分析民间故事中对资本家、工头形象的塑造,这种塑造往往是道德审判与阶级矛盾的文学投射,反映了殖民时期和战后台湾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失衡。 “一掷千金”与“一贫如洗”的循环: 挖掘关于矿工意外暴富或倾家荡产的故事,探讨黄金带来的巨大诱惑如何塑造了矿镇特有的消费文化和价值体系。 2. 矿山信仰与神祇谱系:超自然力量的介入 矿山作业环境的极端不确定性,使得民间信仰在矿区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本书梳理了台湾矿区特有的神祇信仰及其仪式活动,这些信仰体系是矿工群体应对死亡恐惧和不安全感的精神避难所。 地基主与山神崇拜的融合: 研究在地原住民信仰与汉族民间信仰(如土地公、妈祖)在矿区如何发生互动和融合,形成适应采矿环境的“矿山守护神”。特别关注“不得罪山灵”的禁忌文化。 “矿难亡魂”的安抚: 探讨为意外死亡的矿工举行的超度仪式、祭祀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如何融入地方的岁时节令。这些仪式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也是对生者群体心理创伤的集体疗愈。 祈福与诅咒的文学表达: 分析与采矿工具、矿石发现、寻宝过程相关的民间祈祷语和诅咒传说,它们是民间巫术与实际生产活动的紧密结合。 3. 传奇的地域变异与文化迁徙 台湾黄金矿区分布广泛,从北部的金瓜石、九份,到中部的土豆金(东势),再到花莲的崇德等地,地域差异带来了民间传奇的显著变异。 九份的“矿工神话”: 重点考察九份因淘金热兴盛又衰落的历史,以及其故事中对“异乡人身份”、“繁华如梦”的独特文学表达,探讨其与日本、福佬、客家等不同族群文化交织的痕迹。 技术与迷信的张力: 对比早期“看风水”、“寻脉络”的传统寻矿术与后期引入的西方地质学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共存状态,分析技术理性如何被民间故事吸收和“再魔术化”。 音乐与叙事: 收集并分析与采金活动相关的民间歌谣(如号子、劳动歌),研究这些歌谣如何在重复的劳作中,成为故事传播和情感宣泄的有效媒介。 三、 研究方法论:跨学科的对话 本书采用人类学、民俗学、文学批评和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我们不仅进行田野调查,访谈健在的矿工后代和地方耆老,还细致梳理了日治时期的官方调查报告、报纸记载中的“野谈”部分,以及战后地方志中零星记载的传说片段。通过文本细读与田野重构相结合,力求还原民间叙事的原生态面貌及其文化内涵。 四、 结论与意义 《台湾黄金矿山传奇民间文学研究》旨在揭示,在冰冷的工业生产表象之下,台湾的矿区社群是如何通过丰富的民间文学来构建自我认同、抵抗命运的无常、并在物质匮乏中提炼出精神上的富足。这些传奇不仅是台湾矿业史的文化注脚,更是研究台湾社会变迁、族群互动与底层生命哲学的珍贵文献。它们提醒我们,每一块被挖掘出的黄金背后,都凝结着无数未经记录的生命故事和未被书写的精神史诗。 --- (注:此书旨在提供对台湾黄金矿山民间文学的深入研究,其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上述主题,力求全面、细致地展现这一特定地域和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创造的口头与书面文化遗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全洲


  现职﹕财团法人新北市文化基金会执行长、新北市商业会秘书长、铭传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学历﹕东华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所博士
  经历﹕联合报系工作32年、台湾立报总编辑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矿区文献探讨……………………………………7
一、认识台湾三金山……………………………………13
二、盘点矿区相关研究…………………………………22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范围………………………………31
一、研究方法………………………………………………31
二、研究范围………………………………………………46
第三节 延续与开拓………………………………………50
一、延续:矿区蜕变世界遗产…………………………50
二、开拓:矿区深层文化意涵…………………………59

第二章 矿区风物传说及相关叙事………………67
第一节 基隆山……………………………………………73
一、龙脉传说………………………………………………75
二、龙过脉说………………………………………………89
三、万善同归………………………………………………91
四、焿寮炼金 ……………………………………………94
第二节 三貂山……………………………………………96
一、过三貂呒想某子……………………………………98
二、刘明灯立碑制煞……………………………………115
三、技师无缘留墓碑……………………………………133
四、牡丹十三层矿都……………………………………137
第三节 茶壶山……………………………………………147
一、金龙脉藏………………………………………………149
二、宾馆神社………………………………………………159
三、海盗传说………………………………………………164
四、金水八景………………………………………………166

第三章 民间信仰传说及相关叙事………………169
第一节 祈梦…………………………………………………170
一、福山宫…………………………………………………172
二、金山寺…………………………………………………185
三、指南宫…………………………………………………193
第二节 扶乩…………………………………………………201
一、劝济堂…………………………………………………204
二、金福宫…………………………………………………216
三、保民堂…………………………………………………218
四、青云殿…………………………………………………220
五、圣明宫…………………………………………………223
第三节 显化…………………………………………………229
一、福龙宫…………………………………………………229
二、昭灵庙 ………………………………………………233
第四节 防疫…………………………………………………236
一、圣验药签………………………………………………236
二、天公出巡………………………………………………243
三、妈祖治瘟………………………………………………249

第四章 矿区人物传说与相关叙事………………259
第一节 颜云年……………………………………………260
一、祖厝风水荫子孙……………………………………261
二、颜云年创狸掘法……………………………………264
三、区域交通获改善……………………………………271
四、颜云年得力助手……………………………………278
五、颜钦贤斥退日人……………………………………283
第二节 苏登贤……………………………………………286
一、最早苏家人……………………………………………288
二、苏登贤传奇……………………………………………290
三、矿山虎赖木……………………………………………297
第三节 施文魁……………………………………………299
一、医跨足矿业 …………………………………………300
二、二二八阴影……………………………………………304
第四节 李建兴……………………………………………307
一、缘─李家的崛起……………………………………310
二、险─李建兴历险……………………………………317
三、让─李家的仕途……………………………………324
四、李家的其他传闻……………………………………329
第五节 黄仁祥……………………………………………334
一、苦力头店窃盗案件…………………………………337
二、一九四二金瓜石事件………………………………339

第五章 矿区歌谣俚谚及相关叙事………………349
第一节 工作…………………………………………………353
一、经营矿坑………………………………………………355
二、入坑工作………………………………………………359
三、出坑验身………………………………………………367
四、石头试金………………………………………………374
五、坑道印钞………………………………………………376
六、陆籍矿工………………………………………………380
第二节 生活…………………………………………………385
一、疼食无疼穿……………………………………………386
二、暗时全绅士……………………………………………394
三、无戆槌仔厝……………………………………………395
四、流笼伊咧开……………………………………………398
第三节 娱乐…………………………………………………404
一、邀饮风气盛……………………………………………406
二、昇平座看戏……………………………………………411
第四节 社团…………………………………………………417
一、西皮斗福禄 …………………………………………417
二、汉学与诗社……………………………………………425

第六章 民间文学与文史传达的意涵……………431
第一节 政权兴替载浮沈………………………………435
一﹑大清政权………………………………………………436
二、日本天皇………………………………………………450
三、国民政府………………………………………………463
第二节 知识分子话语权………………………………469
一、赚一桶金………………………………………………470
二、书写历史 ……………………………………………473
三、如履薄冰………………………………………………477
第三节 矿工们集体记忆………………………………479
一、天赐福有缘人…………………………………………479
二、採金人的豪气…………………………………………484
三、人生哲理体认…………………………………………487
四、留予后人警示…………………………………………489
第四节 影像文创的体现………………………………492
一、影像丰富矿区…………………………………………493
二、作家文学入侵…………………………………………498
三、蕴育文创商机…………………………………………504
四、多方共创新局…………………………………………509

第七章 结 论………………………………………………513
第一节 回顾与成果………………………………………515
一、黄金三劫生惊惧……………………………………515
二、知识份子展风骨……………………………………519
三、採矿人集体记忆 ……………………………………521
第二节 省思与展望………………………………………523
一、民间文学与历史冲撞 ……………………………524
二、文化资产保存与活用………………………………530
附 录……………………………………………………………537
附录一:台湾历年黄金产出统计表…………………537
附录二:台湾三金山民间文学采录资料一览表……………………………………540
附录三:台湾三金山产金大事记……………………547
参考书目…………………………………………………………555
一、古籍 ………………………………………………………555
二、台湾文献、研究丛刊(丛刊依编号)………555
三、专书(依编着者姓氏笔划排列)………………559
四、日文原版书……………………………………………570
五、翻译着作…………………………………………………571
六、期刊论文…………………………………………………573
七、学位论文…………………………………………………575
八、报纸………………………………………………………577
九、网路资源…………………………………………………578

图书序言

自序

地底下的创富人生

《台湾黄金矿山传奇民间文学研究》

  
  1985 年7 月因职场工作关系来到瑞芳,即遇上死伤惨重的煤山煤矿灾变採访,为了让报导内容更具深度,多次出入矿场保安心中心理解矿区地底坑道分布图成为必要功课;半年后,再逢金瓜石复山金矿灾变。直到这一刻方意识到,瑞芳基隆山两侧的金瓜石、九份与邻近的牡丹坑,就是蕴藏台湾最多黄金、铜与煤矿资源的金三角,到现在为止,卫星空照图显示,这里依旧金光闪闪。

  因为工作关系,总喜欢找老朋友聊天,尤其瑞芳矿区的昔日繁华梦,百年来好像只是发生在昨天,矿工的生活点滴,都是聊天好题材。2004 年,政府取得金瓜石矿山五号坑办公室等使用权,准备辟设黄金博物馆,个人接受筹备处主任吴进风委託,把过去在金九地区採访所得的资料,汇整后交由联经出版社发行《金瓜露头》旅游书,这是个人第一本认识黄金产区的着作。

  联合报记者生涯32 年后办理退休,转进东华大学人社院中文系民间文学所博士班就读,摊开过往田野资料,矿区资料无疑是最丰硕的项目,尤其地底下的人生百态更是精彩绝伦。非常感谢入学后,东华民间文学所诸位老师的用心指导,大陆学者江帆、叶涛、安德明等教授先后提点,尤其江帆恩师对于个人矿区的研究,发挥指导教授功能,再经彭衍伦老师田野实地训练,方能顺利跨越媒体记者常常大而化之的採写模式,打开民间文学研究入门砖。

  这一路走来,最感谢的是金瓜石、九份与牡丹坑等地的老伙伴与新朋友,尤其县议员吴树桑、吴沧富父子,对这块土地的关心,引导个人与地方入士恳切深谈,更多在地人士默默从旁协助,实在无法一一列举,总之都令个人收获良多。能够在期限完成博士论文,着作并获得105 年杨牧文学研究奖,实在是意外惊喜。

  从博士论文到《台湾黄金矿山传奇民间文学研究》出版,对个人而言,只是新北市在地文化研究的一小步,对整体矿区希望纳入世界遗产一环的扎根努力,未来要走的路还有一大段,更需要众人鞭策与诸多好友鼓励与支持,个人相信「每个人一辈子都要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对矿区关怀与执着这是个人的一项志业。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作者在研究台湾黄金矿山的民间文学时,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细致。他不仅梳理了历史的脉络,更深入到民间,挖掘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传说和故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矿工们的日常生活描写印象深刻。那些辛勤的劳作,那些简陋的住所,那些朴实的娱乐方式,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同时,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黄金的民间传说,更是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这些传说,有的充满了奇幻的想象,有的则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作者在解读这些传说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他能够从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以及它们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关于黄金的故事,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台湾。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这片土地的窗户,让我有机会窥探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世界。

评分

合上这本书,心中涌起的是一股复杂的情感,有敬佩,有感慨,还有一种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作者对台湾黄金矿山的民间文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关于淘金者们的故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面对艰苦的环境,面对未知的危险,却依然怀揣着梦想,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财富的追逐,更是关于勇气,关于毅力,以及关于生命本身的价值。而书中那些关于黄金的民间传说,更是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这些传说,有的充满了惊险刺激,有的则充满了温情与哲思。作者在解读这些传说时,展现出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他能够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关于黄金的故事,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台湾。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这片土地的窗户,让我有机会窥探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了。整体色调是那种略带复古感的暖黄色,仿佛真的能触摸到阳光下闪耀的矿石。上面描绘的场景,有巍峨的山峦,蜿蜒的河流,还有隐约可见的采矿场景,配合着粗犷有力的字体,立刻勾勒出一种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感。翻开扉页,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是那种略带纹理的,闻起来有淡淡的纸墨香,这在如今充斥着光滑印刷纸的书籍中,算是一份难得的惊喜。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精美的包装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还是缠绵悱恻的民间传说?书名中的“黄金矿山”几个字,更是充满了神秘和诱惑,让人联想到淘金热时期的激荡岁月,以及那些为追求财富而踏上艰险旅程的勇士们。而“传奇”二字,又暗示着其中必定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转折。最后,“民间文学研究”的副标题,则为这本书注入了一层学术的严谨性,让我期待着在故事的背后,能够窥探到台湾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世界。这种结合了艺术性与内容深度,兼具视觉冲击力和阅读期待感的封面,无疑是这本书成功吸引我的第一步,也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沉浸在其中,跟随笔者的脚步,穿梭于历史的长河,感受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传说。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仿佛是一位引路人,带着我穿越迷雾,深入到台湾那些曾经辉煌,如今却已逐渐沉寂的黄金矿山之中。我仿佛能听到当年矿镐敲击岩石的声音,感受到矿工们辛勤劳作的汗水,甚至还能闻到那股混合着泥土和金属的气息。书中关于矿山开发的初期景象,以及那些来自不同地方的淘金者们的故事,都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作者在描绘这些场景时,并没有使用过于煽情的语言,而是用一种平和而真实的笔触,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艰辛和拼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一些早期移民的故事很感兴趣,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为了心中的黄金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财富的追求,更是关于生存的勇气,关于希望的坚持,以及关于新生活的开创。而当故事逐渐深入,涉及到那些流传在矿工群体中的民间传说时,本书的文学性和趣味性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传说,虽然带有浓厚的奇幻色彩,却真实地反映了矿工们在面对危险和未知时,内心的恐惧、祈盼和想象。作者对这些传说的解读,也显得格外有见地,他能够从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珍贵的史料,也是一本充满魅力的故事集,它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到那些被历史洪流所淹没的真实生活。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成功地将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与一种轻盈飘逸的文学美感融为一体。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显然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去挖掘那些散落在台湾民间,关于黄金矿山的零散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可能来自于老一辈的口述,可能隐藏在古老的文献中,也可能体现在一些已经逐渐被遗忘的习俗里。但作者却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它们重新编织起来,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矿工生活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朴实而又坚韧的精神。他们在大山深处,面对着未知的危险和艰辛的劳作,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关于生存,更是关于一种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一种对家人的责任感,以及一种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黄金的民间传说,更是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无论是关于黄金的由来,还是关于守护黄金的精灵,都充满了想象力和地域特色。这些传说,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承载着当地居民对自然的敬畏,对财富的期盼,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作者在解读这些传说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它们作为奇谈怪论来看待,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心理。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关于黄金的故事,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如同层层剥开的洋葱,越往里挖,越能感受到其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思想。作者在对台湾黄金矿山的历史进行梳理时,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史实陈述,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民间文学元素。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矿工们在艰苦工作之余所进行的各种娱乐活动和祭祀仪式的描写印象深刻。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极端环境下,如何通过这些方式来排解孤独,寻求慰藉,以及表达对神灵的祈求。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矿工歌谣,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生命力和力量,唱出了他们的辛劳,他们的梦想,以及他们对家人的思念。还有那些关于矿山守护神和丰收祭的描写,更是让我看到了当地居民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他们对生活充满感恩的朴素情怀。作者在解读这些民间文学时,也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他将这些故事和传说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揭示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变。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立体和饱满,也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研究黄金矿山,更是在研究生活在矿山中的人们,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黄金矿山的“传奇”,更是一份对台湾早期历史和民间文化的深刻挖掘与梳理。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深入到各个矿区,采访了许多老人,搜集了大量的口述资料,并将这些零散的记忆,如同拼图一般,精心拼凑成了一幅完整而生动的历史画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人文关怀。他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事件,更是在关注生活在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那些矿工,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与失落,他们的坚韧与无奈,都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展现。书中关于矿工家庭生活的描写,更是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们对家庭的深沉情感。而书中穿插的那些民间传说,更是为这段严肃的历史注入了一抹亮色。这些传说,或关于矿脉的灵异,或关于财富的得失,都充满了想象力和地域特色。作者在解读这些传说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视为迷信,而是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我感觉,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历史文献的价值,更在于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对普通人的尊重,对民间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求。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作者在研究台湾黄金矿山的民间文学时,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他不仅梳理了历史的脉络,更深入到民间,挖掘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传说和故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矿工们的日常生活描写印象深刻。那些辛勤的劳作,那些简陋的住所,那些朴实的娱乐方式,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同时,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黄金的民间传说,更是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这些传说,有的充满了奇幻的想象,有的则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作者在解读这些传说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他能够从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以及它们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关于黄金的故事,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人,关于生活,关于这片土地的故事。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台湾。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这片土地的窗户,让我有机会窥探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世界。

评分

初翻开这本书,就被其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书页泛着淡淡的旧色,触感温润,仿佛带着岁月的温度。而书名,《台湾黄金矿山传奇民间文学研究》,更是直接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它承诺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叙述,更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口耳相传的,充满神秘与力量的民间故事。我带着这份期待,沉浸其中。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他并非仅仅罗列事实,而是将文字转化为一种能够触及心灵的艺术。我仿佛能够看到,在那些崇山峻岭之间,闪烁着不祥却又诱人的金光。那些矿工,他们的脸庞被岁月的风霜刻画,眼神中却闪烁着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书中关于黄金矿山的开发史,就像是一部浓缩的台湾近代史,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但真正让我着迷的,是那些穿插在历史叙述中的民间传说。它们如同夜空中的繁星,虽然来自不同的角落,却共同点亮了这片土地的神秘与浪漫。每一个传说,都带着独有的地域色彩和人文气息,讲述着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抗争与和谐。作者在解读这些传说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他将这些看似虚幻的故事,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人们的心理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学术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

合上这本书,我仿佛从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梦境中醒来。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关于台湾黄金矿山的宏大画卷,更重要的是,他挖掘并展现了隐藏在这段历史背后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这些民间故事,它们不仅仅是口耳相传的传说,更是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智慧、情感、信仰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我深深地被那些关于矿工们的故事所打动,他们的艰辛、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坚持,都仿佛触手可及。作者在对这些故事的解读上,也显示了其独到的见解。他不仅仅是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更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历史、社会、文化层面的意义。这些民间文学,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的心灵,以及这片土地独特的精神气质。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台湾黄金矿山历史的窗口,更在于它为我们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以及它在传承文化、连接过去与现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感觉,作者在这本书中,完成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他用文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