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楹聯賞析

中國詩詞楹聯賞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洪波
图书标签:
  • 诗词
  • 楹联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化
  • 艺术
  • 鉴赏
  • 传统文化
  • 文学
  • 中华文化
  • 诗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中國的許多自然與人文勝蹟中,山水楹聯與詩詞曲賦是重要的文化點綴,在增添景點文化內涵的同時,自身也成為一大景觀,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現代的導遊工作者,除了必須熟悉景點的地理特徵、歷史沿革、文化傳統之外,還要瞭解景點中的山水楹聯與涉及的詩詞曲賦,並具備一定的藝術鑑賞能力,才能引導旅遊者對勝蹟有更深入理解,更深刻體會,更好地欣賞自然風景、感受人文內涵。

  本書選取中國名勝景點中一些著名楹聯以及相關的詩詞曲賦,進行簡要的註釋與賞析,並對楹聯與詩詞曲賦的基本知識作了簡單的介紹。希望本書能夠幫助導遊工作者瞭解楹聯與詩詞曲賦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鑒賞楹聯與詩詞曲賦的基本技巧,並能夠理解一些重要的作品,有助於導遊工作者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好地介紹各景點的文化內涵,傳播傳統文化知識,提高服務水平。
 
《千古文心:宋詞精粹與時代迴響》 一、 序言:詞的黃金時代 宋詞,以其婉約細膩的風格、豐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它不僅是詩歌的延伸,更是一種獨特的音樂美學和審美體驗的載體。本書《千古文心:宋詞精粹與時代迴響》,旨在帶領讀者深入走進北宋與南宋的詞壇,領略詞作在文學、歷史、哲學層面所展現出的無窮魅力。我們將從詞體源流、流派分野、核心主題以及詞人個案分析等多個維度,全面而深入地解讀這一文學高峰。 二、 詞體溯源與格律初探 詞,最初起源於民間的歌謠,隨著燕樂的發展而逐漸成熟,最終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體裁。本書首先會梳理詞的起源,從唐五代的花間派到宋代的全面興盛,勾勒出詞體演變的清晰脈絡。 詞牌的意義與音樂性: 詞與曲牌緊密相連,每一詞牌背後都蘊含著特定的音樂旋律和情感基調。我們將解釋常見詞牌的結構、句式和韻腳要求,讓讀者理解詞的「音樂性」是如何體現其藝術張力的。 婉約與豪放的辯證: 雖然「婉約」常被視為宋詞的主流標籤,但自蘇軾開創豪放一派後,詞的風格得到了極大的拓展。本書將深入剖析這兩種風格的文學特徵、美學追求及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適應性。 三、 北宋詞壇的輝煌群像 北宋是宋詞的鼎盛時期,名家輩出,風格多樣,共同構建了一個壯闊的文學圖景。 1. 柳永與市井百態: 柳永是第一位真正意義上將詞推向大眾的詞人。本書將重點分析柳永如何將民間俗語、市井生活融入詞中,創造出適合歌唱的長調,並探討其對當時社會風貌的細膩描摹,尤其關注其對都市男女情感的書寫。 2. 蘇軾:革新與曠達的奠基者: 蘇軾被譽為「以詩為詞」的集大成者。他的詞超越了傳統閨怨的範疇,將哲理思考、山水描摹、個人懷抱融入其中,極大地拓寬了詞的題材和境界。我們將深入解析《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雄渾的氣魄,以及其對生命哲學的體悟。 3. 秦觀、周邦彥的精工細緻: 秦觀的詞,以情景交融、哀婉纏綿著稱,被譽為「以詩為詞」的另一種極致。周邦彥則是「集大成者」,其格律之精準、句法之錘鍊,達到了前人未有的高度。本書將通過對比分析,展現他們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與突破。 四、 南渡之後:時代的悲歌與詞人的心境 靖康之變後,南宋詞壇籠罩著濃厚的家國情懷與悲劇色彩,詞作成為承載民族精神和個人憂患的重要載體。 1. 李清照:易安體的極致之美: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女性巨匠。她的詞作在前後期的風格變化極為顯著。前期清新明快,充滿少女的嬌憨與對愛情的細膩捕捉;後期則充滿國破家亡的沉痛與孤獨。本書將專門探討她的詞如何體現女性的獨特視角,以及其語言藝術的「瘦硬」與「本色」。 2. 辛棄疾:英雄的餘音與憤激之志: 辛棄疾是南宋詞壇上最具有愛國熱情的代表人物。他的詞作氣勢磅礴,充滿了恢復中原的壯志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我們將分析其「以文為詞」的特點,以及他如何將軍旅生活、歷史典故巧妙地融入詞中,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英雄形象。 3. 姜夔、吳文英的格調與意境: 姜夔以其「清雅冷俊」的風格獨步詞壇,尤擅以音樂入詞,其詞不沾艷俗之氣,境界高遠。吳文英則在語言意象的營造上極盡工巧,其詞被譽為「以奇勝」。本書將深入探討他們如何在亂世中保持文人的操守與審美追求。 五、 宋詞的主題範疇與永恆價值 宋詞的內容極為豐富,絕非僅限於「傷春悲秋」。本書的最後部分將歸納宋詞的幾大核心主題,揭示其跨越時空的價值: 愛情與離別: 這是宋詞最常見的主題,但宋人對情感的描寫細膩入微,超越了直白的抒情,達到心理描寫的深度。 懷古與哲思: 通過對歷史遺址的憑弔,詞人表達了對人生無常、時代變遷的深刻感悟。 山水與閒適: 表現了文人在政治失意或仕途不順時,對自然精神的寄託與追求。 家國與憂患: 尤其在南宋時期,詞成為凝聚民族情感、抒發愛國情懷的利器。 結語: 《千古文心:宋詞精粹與時代迴響》不僅是一本詞選賞析集,更是一部觀察宋代社會、解讀文人精神的文史讀本。通過對這些千古絕唱的逐層剖析,讀者將能體會到宋詞那種融匯了音樂的韻律美、語言的精煉美和情感的深度美,所共同鑄就的永恆藝術魅力。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古代楹聯基礎知識
什麼是對聯?/001
對聯主要經歷了哪些發展時期?/002
什麼是名勝古蹟聯?/003
對聯的特點有哪些?/003
什麼是橫額?對聯與橫額的關係是怎樣的?/005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哪些撰聯高手?/005
鑒賞對聯的技巧有哪些?/005
歷史上著名的對聯趣聞典故有哪些?/012
對聯之最/017
 
古代山水楹聯賞析
北京地區名勝古蹟楹聯賞析/020
華北地區名勝古蹟楹聯賞析/055
東北及內蒙古地區名勝古蹟楹聯賞析/066
西北地區名勝古蹟楹聯賞析/072
西南地區名勝古蹟楹聯賞析/084
華東地區名勝古蹟楹聯賞析/101
華中地區名勝古蹟楹聯賞析/140
華南地區名勝古蹟楹聯賞析/156
 
古代山水詩詞曲賦基礎知識
什麼是古體詩、近體詩?/169
什麼是律詩、絕句?/170
什麼是詞、詞牌、闕?/170
古代山水詩詞是怎樣產生、發展的?/171
古代山水詩詞有哪些主要風格?其主要代表作家各有哪些?/174
古代山水詩有哪些審美特徵?/176
什麼是元曲、散曲、南曲、北曲?/177
什麼是曲牌、小令?/177
什麼是賦、古賦、俳賦、律賦、文賦?/178
鑒賞古代山水詩詞曲賦各有哪些技巧?/178
您知道以下古代山水詩詞曲賦掌故嗎?/181
古代山水詩詞曲賦之最知多少?/183
 
古代山水詩詞曲賦賞析
北京地區山水詩詞曲賦賞析/186
華北地區山水詩詞曲賦賞析/195
東北及內蒙古地區山水詩詞曲賦賞析/205
西北地區山水詩詞曲賦賞析/211
西南地區山水詩詞曲賦賞析/228
華東地區山水詩詞曲賦賞析/245
華中地區山水詩詞曲賦賞析/314
華南地區山水詩詞曲賦賞析/339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6816659
  • 規格:平裝 / 356頁 / 17 x 23 x 1.7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楹聯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點的藝術形式,源於對偶語言藝術和古代桃符懸掛形式,現存最早的楹聯出自後蜀君主孟昶。宋代以後,楹聯創作歷久不衰,到明清兩代達到鼎盛,撰聯名家輩出,題材內容豐富,可謂蔚為大觀。山水楹聯是指描繪山水景物、表達山水審美體驗的楹聯,多懸掛、鐫刻或張貼在樓、臺、亭、閣、殿、堂等的楹柱、門戶、牆壁或摩崖石壁上,往往集優美的文辭意境、精湛的書法鐫刻藝術於一體,與環境美景交相輝映、珠聯璧合。

  山水文學是文學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山水為獨立審美對象的文學創作開始出現,體現作者對山水自然審美情趣和對人生體悟的詩詞曲賦逐漸發展興盛起來。從最初以謝靈運為代表的鋪排景物、移步換景式的山水詩,到盛唐時期以孟浩然和王維為代表的清新淡雅、悠遠空靈的詩風,再到宋代富於理趣、頗多感悟的山水文學的出現,文人們用才情描摹著自然、渲染著愉悅、傳達著理趣,使山水文學越來越豐富、精美、深刻,也賦予了自然之境與人文勝蹟更多的內涵。

  可以說,在中國的許多自然與人文勝蹟中,山水楹聯與詩詞曲賦是重要的文化點綴,在增添景點文化內涵的同時,自身也成為一大景觀,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現代的導遊工作者,除了必須熟悉景點的地理特徵、歷史沿革、文化傳統之外,還要瞭解景點中的山水楹聯與涉及的詩詞曲賦,並具備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這樣才能引導旅遊者對勝蹟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深刻的體會,更好地欣賞自然風景、感受人文內涵。

  為此,我們編寫了這本《詩詞楹聯賞析》。書中選取中國名勝景點中一些著名楹聯以及相關的詩詞曲賦,進行簡要的註釋與賞析,並對楹聯與詩詞曲賦的基本知識作了簡單的介紹。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導遊工作者瞭解楹聯與詩詞曲賦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鑒賞楹聯與詩詞曲賦的基本技巧,並能夠理解一些重要的作品,有助於導遊工作者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好地介紹各景點的文化內涵,傳播傳統文化知識,提高服務水平。

  本書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李洪波、李瑞卿、梁曉雲、郭玲共同完成。李洪波、李瑞卿撰寫楹聯部分,梁曉雲、郭玲撰寫詩詞曲賦部分。我們在撰寫的過程中,廣泛參考了各種相關資料,註釋力求準確,鑒賞力求精當,但書中難免疏漏之處,還望方家指正。

編者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