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加入2018年底发表的新种:Lucanus chengyuani (承远深山锹形虫)。
林业试验所 汪泽宏博士 审订
国立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名誉教授 杨平世博士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 邵广昭博士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 林仲平博士
生态摄影及台湾锹形虫专家 张永仁先生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郑明伦博士 推荐
《锹形虫日记簿》堪称目前纪录台湾锹形虫种类最完整的图鑑。
作者以春、夏、秋、冬为纲,
将自身超过二十年的观察及拍摄经验,化为精彩生动的四季自然笔记,
不仅足以作为实用的找虫指南,更间接描绘出台湾野外环境的变迁。
除了野外观察採集经验,
作者也提供锹形虫辨认、野外採集须知、饲养须知、
标本制作方法等教战守则,让读者不只是纸上谈兵,更能自己动手,体验乐趣。
4 推荐序 生动活泼的龟仔册
6 审订序 又一本锹形虫好书诞生
8 本书使用说明
第一章,有趣的剪龟仔
12 谁才是正港锹形虫?
16 阿嬷说的鸡母虫
18 我要最大的 锹形虫的成长关键期
20 武士的祕密 大颚(剪刀)
22 武士不是天生爱打架
24 野外锹锹话 自然观察那些事
第二章,春季梅雨游
30 黄脚深山锹形虫
34 高砂深山锹形虫
38 刀锹形虫
42 深山扁锹形虫
46 望月锹形虫
50 长角大锹形虫
54 黑泽深山锹形虫
58 高砂锯锹形虫
62 兰屿豆锹形虫
63 兰屿矮锹形虫
第三章,夏日艳阳晒
70 鹿角锹形虫
74 碧绿鬼锹形虫
78 兰屿角葫芦锹形虫
79 姬扁锹形虫
84 台湾锈锹形虫
88 姬深山锹形虫
92 平头大锹形虫
96 圆翅锯锹形虫
100 台湾深山锹形虫
104 漆黑鹿角锹形虫
108 两点锯锹形虫
112 栗色深山锹形虫
116 黑栗色深山锹形虫
120 大屯姬深山锹形虫
124 台湾大锹形虫
128 黑脚深山锹形虫
132 条背大锹形虫
136 姬角葫芦锹形虫
140 直颚锈锹形虫
144 鸡冠细身赤锹形虫
148 台湾圆翅锹形虫
152 细角大锹形虫
156 鬼艳锹形虫
160 PLUS 泰北寻虫趣
第四章,秋天散步行
166 大圆翅锹形虫
170 台湾鬼锹形虫
174 细身赤锹形虫
175 艳细身赤锹形虫
180 双钩锹形虫
184 条纹锹形虫
188 金鬼锹形虫
189 黑金鬼锹形虫
194 泥圆翅锹形虫
198 洞口氏泥圆翅锹形虫
202 小圆翅锹形虫
206 红圆翅锹形虫
第五章,冬寒虫迹隐
212 斑纹锹形虫
216 高山肥角锹形虫
220 葫芦锹形虫
224 郑氏肥角锹形虫
228 台湾角葫芦锹形虫
232 豆锹形虫
233 徐氏豆锹形虫
238 路易士角葫芦锹形虫
242 台湾肥角锹形虫
246 矮锹形虫
250 南洋肥角锹形虫
254 扁锹形虫
258 钟氏热带斑纹锹形虫
262 承远深山锹形虫
264 PLUS 马来西亚金马伦高原寻虫趣
第六章,为锹形虫打造一个家
270 简单的饲养与观察
272 繁殖锹形虫Ⅰ:布置产房
273 繁殖锹形虫Ⅱ:挖取幼虫
273 繁殖锹形虫Ⅲ:饲养幼虫
274 Q&A
第七章,不朽的铁甲武士
278制作锹形虫标本
282 后记&致谢
284 台湾锹形虫学名索引
286 参考资料我對《锹形虫日记簿(新版)》最大的期盼,絕對是在於它能否為新手飼養者提供一個可靠的指引。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因為一時興起,被鍬形蟲那帥氣的外表吸引,就衝動地去購買了,結果卻因為對飼養的知識不足,而導致鍬形蟲很快就生病或死亡,這真的讓我很心痛。所以,我希望這本新版能把「日记簿」的概念貫徹到底,不只記錄鍬形蟲的種類和外觀,更重要的是,要教大家「如何養」。例如,針對不同種類的鍬形蟲,牠們在幼蟲期和成蟲期的飼養箱設置、墊材的選擇、溫濕度的控制、餵食的時機與種類,甚至是在處理排泄物方面的細節,是否都有詳細的說明?我尤其擔心幼蟲期的飼養,因為這是最關鍵的階段,很多新手都會在這個環節遇到瓶頸。此外,對於初學者來說,如何從市場上選擇健康的鍬形蟲,如何判斷牠們是否已經成熟可以繁殖,以及繁殖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與處理建議,那就更貼心了。希望這本《锹形虫日记簿(新版)》能成為新手飼養者的「聖經」,讓大家都能成功地飼養這些迷人的甲蟲,並且享受到其中的樂趣。
评分不得不說,看到《锹形虫日记簿(新版)》要出來,我心裡真是五味雜陳,有好有壞。好的是,我一直覺得台灣在昆蟲科普這一塊,雖然有不錯的圖鑑,但卻比較缺乏能夠引導讀者進入實際觀察與飼養情境的書籍。《锹形虫日记簿》這個名字就很有畫面感,好像可以直接跟著作者的腳步,一步步去認識這些外表兇猛但內心細膩的甲蟲。我很好奇,作者在撰寫這本書的時候,是以什麼樣的「日记簿」為基礎?是田野調查的紀錄?還是長期飼養的觀察筆記?如果書中能夠呈現一些作者在捕捉、飼養、甚至是繁殖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之道,那絕對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光看書上的文字介紹,總覺得隔了一層紗,如果能有作者親身的經歷和體悟,那種真實感是無可取代的。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這本書的內容不要太過於艱澀難懂,畢竟台灣的讀者群非常廣泛,有小孩、有年輕人、也有我這樣的「老」蟲迷。如果能用比較親切、生動的語言,搭配清晰的圖片,讓大家都能輕鬆入門,那就太棒了。期待這本書能成為引領更多人認識鍬形蟲的橋樑。
评分說真的,我對《锹形虫日记簿(新版)》的期待是蠻多方面的。首先,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它的專業性,畢竟「日记簿」代表著紀錄與觀察,而「锹形虫」則是主題。我之前有翻過一些關於昆蟲的書籍,但很多都比較偏向圖鑑性質,而這次的新版標榜著「日记簿」,讓我覺得可能會更側重於實際觀察的經驗分享,或是作者在飼養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我很想知道,作者會不會分享一些在野外觀察、記錄到鍬形蟲有趣的行為?像是牠們爭奪地盤、覓食的瞬間,或是夜晚的活動模式等等。另外,對於飼養新手來說,相信這本書的實用性也會很高。例如,關於不同鍬形蟲的飼養環境要求、食物偏好、繁殖的難易度,甚至是一些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這些都是大家非常關心的。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辨識鍬形蟲性別、如何判斷牠們是否進入繁殖期,以及如何進行人工繁殖的詳細步驟。如果書中能有豐富的圖片和插圖,那更是錦上添花了,畢竟光用文字描述,有時候還是會少了一點想像空間。總之,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能讓我感受到作者對鍬形蟲的熱情與投入。
评分這次《锹形虫日记簿(新版)》的推出,真的讓身為一個長期關注昆蟲生態的讀者來說,感到非常興奮!我一直認為,了解一個物種,不能只看牠的外表,更要深入牠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習性。鍬形蟲,這些擁有堅硬外殼和強壯顎部的迷人生物,牠們的生態系統絕對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新版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意思,讓我聯想到像是自然觀察日記那樣,可能會記錄下許多細微而珍貴的時刻。我特別希望能從書中看到關於鍬形蟲在不同棲息地的適應性,牠們如何利用獨特的身體構造在自然界中生存、繁殖、躲避天敵。而且,台灣身處亞熱帶,擁有豐富的昆蟲多樣性,我對這本書會不會介紹到台灣特有的鍬形蟲品種,或是牠們在台灣的地理分佈、族群現況等資訊感到相當好奇。此外,隨著環境變遷,許多物種的生存都面臨挑戰,如果書中能觸及到鍬形蟲保育的議題,或是如何為牠們創造更友善的生存空間,那會更有教育意義。我個人非常重視書籍的知識性與啟發性,希望這本新版能提供我更多關於鍬形蟲生態的深度知識,讓我對這些小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與尊重。
评分哇!等了好久终于等到《锹形虫日记簿(新版)》上市了!每次看到锹形虫就覺得牠們超帥的,那堅硬的外殼,還有那酷炫的螯,簡直就是甲蟲界的霸主!我小時候就超愛蒐集甲蟲的圖鑑,每次去光華商場(現在的華山文創園區那邊,以前是電子街)都會衝去書店翻,看到各種鍬形蟲的照片和介紹就愛不釋手。尤其是長戟大兜蟲、高卡或獨角仙,每次看到都覺得牠們好像來自另一個星球的生物。聽說這次新版內容更豐富,不知道會不會有更多我沒見過的品種,或是更深入的介紹牠們的生態習性。我個人最期待的是牠們如何交配和繁殖的部分,感覺就像是甲蟲界的史詩級大戰!而且,如果能有更多關於飼養技巧的分享就更好了,雖然我現在沒有時間養,但光是看看別人怎麼把這些小霸主養得頭好壯壯,也是一種樂趣。希望這次的新版能讓我對鍬形蟲有更全面的認識,說不定看了之後,我真的會忍不住想去養一隻呢!這本書絕對是甲蟲迷必收的寶典,我已經迫不及待要打開來好好研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