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山林百年纪

台湾山林百年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李根政在三十岁以前,沉迷于艺术创作,总是喜欢描绘树木与田野,然而后来却觉得自己笔下的色彩、纹理都无比的苍白和贫乏,那时他便明白,即使穷尽一生也无法形容大自然的美妙于亿万分之一。而眼睁睁看着自己描绘的对象消失,让他内心萌动着,是要持续这样画着遗照是不行的,必须要为大自然做点什么。
 
  假如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而没有人在附近听见,它有没有发出声音?

  本书记录了自1912年以来台湾森林变迁的历史,鉅细靡遗的论述不同时代的执政者分别採取什么样的林务政策,而这些政策又是如何影响到当时的森林,甚至是影响到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对大多数住在大都会的人来说,山林中的树木,是在观察范围以外的。但是透过这一本书,让读者不必进入图书馆,就可以从详细的数字以及作者拍摄下来的相片中,浅显易懂的接触到台湾的森林史。

  山林没有简单的答案,作者希望借由这本书,可以开启台湾关于山林议题新一波的讨论。希望能够让读者,听到山林的声音。

名人推荐

  田秋堇  监察委员
  李宝莲 《女农讨山志》作者
  柯金源  纪绿片工作者
  冯小非  上下游新闻市集共同创办人
  杨国祯  台湾生态学会理事长
  陈清圳  云林县华南实验小学、樟湖生态中小学校长
  刘炯钖  台湾森林认证发展协会(TFCDA)创会理事长
  欧蜜 . 伟浪  泰雅尔族民族议会秘书长
  戴兴盛  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根政


  1968年出生成于金门,1993年移居高雄,二十几年来以南方为基地,致力于环境运动、厚植公民社会、捍卫民主体制。喜欢和一群人努力改变社会,爱写书法,逛传统市场,和老婆散步议论身旁树木植物。

  现职:
  地球公民基金会执行长

  学历:
  静宜大学生态学研究所硕士、新竹师范学院美劳系毕业。

  经历:
  2015-2016 绿党社会民主党联盟共同召集人,不分区立委参选人。
  2014 「330民主黑潮五十万人占领凯道活动」总策划与主持人。
  2013-2016 台湾绿党共同召集人。
  2008 公共电视台「有话好话.南部开讲」节目主持人。
  2007 辞去教职,创办地球公民协会(2010转型为基金会),担任执行长至今。
  2005-2007 担任环保署第6届环境影响评估委员。
  2003-2004 协助筹设台湾生态学会,担任首任祕书长。
  2000-2002 全国教师会生态教育委员会召集人。
  1998-2007 创立高雄市教师会生态教育中心,投入保护森林、水资源、反石化污染等环境运动。
  1993 开始以义工身分参与柴山保护运动等南方环境运动。
  1988-2007 国小教师17年。

  得奖荣誉:
  2008 中央通讯社10大潜力人物,「社运环保」类得奖人。
  2008 新竹师范学院杰出校友奖;金门金宁中小学杰出校友;金门古宁国小杰出校友。
  2004 天下杂志阳光世代「共生世界守护者」代表人物。

  艺术创作纪录:
  2016 生祥乐队「围庄」、「动身」双专辑封面及乐曲标题书法。
  2015 生祥乐队「我庄」专辑封面及乐曲标题书法字;地球公民基金会「坚持--后劲反五轻的未竟之路」封面及篇章书法字。
  1999 趋山走海八人素描联展(金门),随后,因从事环境运动停止创作。
  1997 新竹师院邀请杰出校友回校个展。
  1993 新竹市文化中心三人水墨联展。
  1992 金门社教馆「花岗岩岛的春天」水彩个展。
  1991 新竹市文化中心典藏书法作品──枫桥夜泊。
  1991 台北县立文化中心水彩个展。
  1988 竹师毕业美展国画第1名、水彩第2名。
  1986 人选全省美展、光华写生比赛大专组第2名。
  1986 入选省展、高市美展优选。



 

图书目录

图与文 听见山林的声音
推荐序  台湾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Omi Wilang (欧蜜‧伟浪)
推荐序  继《看见台湾》后,让国人省思未来的路 杨国祯
前言
致谢与篇章说明
 
第一部:大伐木时代与森林保护运动(1912-2003)
第一章、我所知道的大伐木时代
日治时代,开启伐木事业(1912-1945)
国民政府,耗竭式的森林砍伐(1945-1991)
林相变更,原始阔叶林沦为纸浆(1965-1989)
大伐木时代,究竟砍了多少树
森林保护运动的初声(1987-1991)
小档案:桧木、台湾杉
 
第二章、抢救栖兰桧木林──雪山山脉残余的官营伐木
退辅会森林开发处──政府特许的伐木事业
全国抢救栖兰桧木林
失焦的对话:保育和林业
催生栖兰(马告)桧木国家公园
原住民与山林保育
社会运动与改革之窗
插曲:民进党政府松绑天然林禁伐令
抢救桧木林与我
小档案:马告桧木国家公园范围
 
第二部:造林,以国土保安之名的森林毁坏(2002-2012)
第三章、错误造林政策,毁林三万多公顷
反全民造林运动
全民造林背景与作法
各方说法  
屏东满洲造林现场
全民造林,毁了多少森林
插曲:用树根牢牢抓住台湾土地
 
第四章、马政府种树减碳之骗局
京都议定书:空白的土地造林才能减碳
花莲瑞穗林道伐木造林
苗栗山林的唿唤
超过200亿元的奖励造林,留下的是什么
 
第五章、伐木养菇──我们吃掉多少森林
台湾养菇产业链
伐木──取得养菇材料
伐木过程与伐木迹地
碎木工厂
太空包制造
栽培与管理
一年2300公顷森林消失的代价
伐木的管理哪里出了问题?
解决之道
小档案:法定的山坡地是什么
 
第六章、限制伐木补偿
全国首创:屏东县政府限制伐木政策
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补偿及造林回馈条例
 
第三部:经济林的再定位
第七章、日本殖民遗物──黑心柳杉的故事
台湾引进柳杉的历史
柳杉得了黑心病
百年失败
8,000万柳杉造林,何去何从
 
第八章、热带雨林带给台湾的讯号
达邦树.无声的吶喊The Silent Scream of Tapang Tree
台湾木材消费与自给率
非法木材的管制
企业和消费者的行动
 
第九章、国产木材的前景
FSC经济林──台湾林业的重新定位与转型
台湾第一家FSC:正昌林业
屏东永在林业
8万林农?台湾还有林产业吗
小档案:国际森林认证(FSC)
 
 
第十章、莫拉克风灾与公共工程
谁是山林破坏者
山崩、土石流的历史因素
人定胜天的公共建设
治山防灾是永续钱坑
从常态预算,变成天文数字的特别预算
原住民迁村的传统智慧
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才是山林复育
 
第四部:重生──山林复育之梦
第十一章、生态学家和猎人的森林
鲁凯族:达巴里兰的保育区
天乙山的山林大梦
猎人.生态学家.农人的森林
 
第十二章、嘉义中埔──槟榔园变森林
曹荣旭──让森林自己长回来
戴良彬──科技人向自然学习 ,中埔东兴村的森林复育
扭转政府奖励的方向
小档案: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
 
第十三章、镇西堡 ,与森林共存的原住民部落
桧木神灵
部落的光和影
与森林共存的农业
部落、社区参与山林的治理
 
第十四章、台湾是森林小国?第4次森林调查解读
台湾有多少森林
人均森林面积
国有林、私有林占比
阔叶树、针叶树等各种森林的比例
生产木材的人工林有多少
森林违规使用变农田有多少
关键评论
 
第十五章、山林的未来、公民的力量
国土计划能否建立新秩序
保育体制──林务局与国家公园的定位
山坡地的明智利用
健全民主体制、守护山林
 

图书序言

第一部:大伐木时代与森林保护运动(1912-2003)

数百万棵桧木和原始森林消失的真相是什么?无声的台湾山林也需要转型正义。从1912年阿里山森林铁路通车的那一刻,直到1991年政府宣示全面禁伐天然林,台湾历时八十年的大伐木时代才算结束。

这是台湾人最该知道的历史反省,教科书失落的大块。

在这时代中,1988年台湾人第一次走上街头,要求保护原始森林,整顿林政弊端;十年之后,1998年保育人士再度发起抢救栖兰桧木林运动,彻底终结了台湾百年官营的伐木事业。这段历史带给我们什么省思?又留下什么待解的习题?

第一章、    我所知道的大伐木时代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着名的民歌美丽岛的歌词,以汉人的角度描述着祖先来台辛苦求生存的过程,而换得的是水牛、稻米、香蕉、玉兰花……」

这句子出自连横在1920年出版的《台湾通史卷八赋田志》,原文是:台湾为海上荒土,其田皆民之所垦也,手耒耜,腰刀枪,以与生番勐兽相争逐,筚路篮缕,以启山林,用能宏大其族,至于今是赖,艰难缔造之功,亦良苦矣。当明之世,漳泉地狭,民去其乡,以拓殖南洋,及至台湾者亦伙。山林未伐,瘴毒披猖,居者辄病死,不得归,古有埋冤之名。

我们可以说:这是四百年来汉人的史观,开拓者的单一视角。在这样的史观下,原始森林、未开拓的野地,皆是荒土。原住民被称为生番,与勐兽并列,皆为开拓者的敌人。早已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想必不能接受,如果山林有声、树有灵,它们也不会同意,这是我常常一边跟着吟唱,却又带着强烈不安的原因。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显然必需重新反省。

我所指称的大伐木时代,是指从日治到国府治台期间,由政府主导、大规模计画性砍伐原始森林,取得木材的时代,从1912年阿里山森林铁路开通,到1991年国府宣布全面禁伐天然林,这导致了台湾原始森林的沦亡。有关在荷兰、郑氏、清国时期为增加耕地而伐木,乃至伐樟取脑,并未在本书探讨范围。

大伐木时代是台湾开发史上重要的一页,但由于伐木的历史并不光采,林业单位和学界常以避重就轻,甚至美化的方式陈述这段历史,教科书上也从未记载,相关的学术讨论很少进入公众的视野,因而,几乎被国人所遗忘。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