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传

吉鸿昌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传写了爱国将领、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的一生。 吉鸿昌不仅仅是西北军人中的佼佼者,而且也是抗日力量的佼佼者。当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时,是那样的坚毅而安详、英勇和壮烈!他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坚持民族大义,最后洒出热血为国捐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引  言                          
一、英雄出少年             …001
二、头角初崭露             …007
三、做官不许发财           …024
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036
五、战火姻缘,喜结连理     …041
六、驰骋中原,铁军扬威     …051
七、周游列国,爱我中华     …061
八、奔赴前线,军人本色     …083
九、毁家纾难,誓死御敌    …093
十、斗智斗勇,不屈不挠    …105
十一、慷慨赴死,英勇就义  …108
延伸阅读                  …119
吉鸿昌年谱                …182
 

图书序言

引言

  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这是一首民族英雄谱写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作者就是爱国将领吉鸿昌。他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坚持民族大义,最后洒出热血为国捐躯。吉鸿昌,这位浩气长存、坚贞不屈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在中国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吉鸿昌1895年出生,身材魁梧,胡须茂盛,英姿威严,态度和蔼。1913年投笔从戎,他最初在冯玉祥手下当兵,后渐次昇为连长、营长、旅长、师长。1929年,吉鸿昌任国民军第十军军长、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3月,任冯玉祥第二军副总指挥兼十一师师长;同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1934年,吉鸿昌被害。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吉鸿昌毅然毁家纾难,奔赴抗日的第一线。他就任抗日同盟军北路军总指挥,统率抗日同盟军与日寇浴血奋战,收复了张家口以北至多伦地区的大片国土,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谱写了民族抗日救亡的壮丽诗篇,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吉鸿昌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战斗中经常挥舞大刀,身先士卒,出生入死。这样一位抗日民族英雄,没有倒在战场上,却以「违反国策」的罪名被杀害。在刑场上,吉鸿昌面对反动派的枪口毫不畏惧,慷慨陈词,痛斥卖国贼,大义凛然,最后英勇就义,临死前还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壮志豪言,显出了一个爱国的抗日军人的英雄气概。

  一、英雄出少年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出生在豫东平原扶沟县东北的吕潭镇。父亲吉茂松,字筠亭,为人豪爽,性格豁达,以结交朋友、助人为乐为生平快事。吉茂松是当地富户吉家义子吉业运的儿子。只是吉业运不幸中年去世,只留下一对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最终被吉业运的几个兄弟霸佔了家产,赶出了家门。而吉茂松的母亲为人性格刚强,不畏强暴,难以咽下这口恶气,于是不停地同吉业运的几个兄弟打官司,企望依靠衙门夺回家产。只是面对当时「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官府,一对孤儿寡母也是有心无力,即使花尽了钱财也不见赢下官司的希望。

  而吉茂松从小跟着母亲东奔西走,吃尽了世态炎凉之苦,比起他的同龄人,也就过早地成熟了。他痛恨世道的不平和恃强凌弱的残忍,想要做一个行得正、坐得端、助人为乐的人。长大后他在码头开起了一个小小的茶馆维持生计。茶馆很小,只有几张白木方桌,几把椅子,十几条板凳,一口烧水的大锅,两把茶壶,靠着码头的便利和辛勤地付出,虽然只能吃糠咽菜,也能勉强填饱肚子。吉茂松性格爽快,待人热情,茶馆日渐兴隆红火,茶客络绎不绝,经常是客满为患。过路客商借着香茶,相互交换路上的见闻,抑或谈生意、做买卖等,常常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当时年纪还小的吉鸿昌身为家中长子,十分乖巧懂事,从不让父母担心,也常常在茶馆中帮忙招待客人。担柴、烧水、端茶,他都干得妥妥当当。那时正值一个国难当头、风云多变的年头。时局变化、民生乖蹇,怎样救国、怎样强国,常常是茶客们的主要话题,这就给吉鸿昌提供了一个增广见闻的好机会,让他自小便浸染了救亡图强、报效国家的思想。但孩子总归是孩子,他常常听着那些过路客人们的谈论入了迷,忘记了烧水,端茶,慢待了茶客,也会受到父亲的训斥。茶客们品茗时眉飞色舞地说古道今,诸如黄河泛滥对豫东的肆虐啦;南方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啦;离扶沟不远的项城出了个袁世凯,他在朝廷做了大官、权势滔天啦。这些国家大事让吉鸿昌听得半懂不懂,但他依然津津有味站在一旁听着。有时候,茶馆里也会来一些说书人,他们会讲古代的英雄故事,霍去病、岳飞、花木兰、梁红玉等等,让幼小的吉鸿昌产生无限的仰慕之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真烂漫的童年,吉鸿昌也不例外。初冬穷人的孩子们都要给家里捡柴火。吉鸿昌是附近的孩子头,他会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沿着田间小道,一路撒着欢儿东奔西跑;跑累了,就把成捆的玉米秆铺在地上,在上面打滚、嬉戏,别提多痛快了;玩够了,每人捡上一小捆柴揹回家交差。到了夏天,附近的小河汊和波光粼粼的大池塘,是吉鸿昌最喜欢去的地方,这天,吉鸿昌又偷偷熘出来,却被弟弟发现了,他使劲儿哭着喊着要跟哥哥去玩。吉鸿昌熬不过他,只好带他一起来。吉鸿昌对弟弟连嘱咐带吓唬,只让他在岸边看热闹,不准下水。在池塘里,吉鸿昌和几个小伙伴打水仗、扎勐子,正玩得痛快时,忽然传来了弟弟的尖叫。他吓坏了,急忙冲过去,把呛了水的弟弟拉上了岸。又惊又怕的吉鸿昌看见弟弟吓得直哭,也没了脾气,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让弟弟跟着自己到河汊玩。很快,他自己也告别了水塘,走进了学堂。

  对吉鸿昌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父亲。吉茂松对他管得很严,他曾对好友说「孩子是一颗树苗,要舍得修剪。对孩子要从小严加管教,叫他知道怎样做人。」吉鸿昌看到自己的小伙伴上了学,这使他十分羡慕,回家也恳求父亲让自己上学馆念书识字,父亲不愿意让孩子失望,看到义学没有位置就想让孩子到收费的学堂读书,吉鸿昌天天眼巴巴地盼着。吉茂松四处凑钱登门恳求老师收留吉鸿昌,但是名额已满,只好等机会。一直等到来年春天,河里来来往往的船少了,茶馆的生意也不好,不需要吉鸿昌天天照顾,吉鸿昌被学堂里学生们瑯瑯的读书声吸引,便偷偷去旁听,如果有空座的话,他便悄悄进入教室坐下听。有一次,吉鸿昌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声响动,原来是讲课的先生先生发现了吉鸿昌这张陌生的面孔。于是他便被当做野孩子赶了出来。但是他对学习的渴望使父亲深为感动,吉茂松再次託人向老师说情,他的至诚感动了老师。吉鸿昌终于可以进入学馆学习了。在入学的头一天,他特意换上了崭新的新衣服。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