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文导读 《鲁宾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狄福五十九岁时写的第一部小说,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本长篇小说,狄福因此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这部冒险犯难的经典小说,从一七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版以来就一直深得人心,引人关注。故事以航海、船难、荒岛、食人族等为素材,一幕幕惊险刺激的荒岛求生记,三百年来让各世代的读者津津乐道。主角鲁宾逊努力求生存,展现了超乎常人的智慧与勇气,让读者沉浸于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时,不由得崇敬着他在荒岛上创造的神蹟:重建「文明」。
从生存的渴望到文明的重建
刚流落荒岛时,鲁宾逊想起葬身大海的同伴,不仅劫后余生的喜悦荡然无存,更感到前途渺茫,但对死难的悲伤并没有持续很久,生存的渴望让他明白,他需要食物、生活必需品及安全的住所。
接下来几年的日子里,他透过制作工具、建造住所、耕作畜牧,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只是,当他将生活安排妥当后,孤独、凄凉、寂寞、无助、前景黯淡的感觉随即一涌而上。
于是,生理物质上的需求获得满足后,他开始有了需要精神粮食的念头。为了让自己振作起来,他把当前的「福与祸」一一加以比较,且开始筹画如何做更好的安排,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也开始写日记,创造出一个对话的「朋友」。
心境有了转变之后,生活也开始出现了惊喜,让没有任何信仰的鲁宾逊开始认为:这是上天赋予他生存的奇蹟!而一场几乎夺去他性命的疟疾,更让他澈底感恩并明白了冥冥中上天自有安排。只能说,当人在面临生死存亡且求助无援之际,往往只能寄託于奇蹟的出现,这时,心灵上的信仰寄託就显得比身外之物更重要了,这是属于更高层次的需求。
度过了人生危机,生活过得惬意与满足时,鲁宾逊又滋生了其他的渴望:有家人的陪伴。于是他训练小鹦鹉说话,帮牠取名字;驯服小山羊,让牠乖乖跟随他。
他甚至整天思考着如何寻找自己的同类。他心里明白,若想摆脱孤岛生活,唯一的办法就是靠一个野人协助。他需要一位帮手,而上天听到了他的心声,给了他机会拯救即将被野人屠杀的俘虏,也就是小说中除了鲁宾逊本人之外最重要的角色:星期五。野人「星期五」忠厚老实,性格活泼开朗,朴素勇敢,且充满感恩之心,是个既听话又可爱的助手,鲁宾逊很喜欢他。在孤岛上的后半段生活,以及最终重返文明社会,鲁宾逊都离不开「星期五」的帮助。
但「星期五」食人的习惯与鲁宾逊的道德标准有巨大的冲突,让鲁宾逊深恶痛绝,他认为同类相食是丧失人性的行为,不允许「星期五」这么做,并帮助他戒掉了吃人的坏习惯。
鲁宾逊这位贵公子落难荒岛后,从单纯的对生存的渴望,到需要精神粮食的慰借,再到心灵信仰的需求,最后驯服了「星期五」的野性,呈现的是一步步「重建文明」的脚步,从野蛮进入文明的漫长过程,完全看出了人类演进的脉胳。
发现《鲁宾逊漂流记》的崭新意义
鲁宾逊说:「和以往一样,我怀着虔诚和感恩的心情,度过这个周年纪念日。与当初上岛时相比,现在我不仅生活舒适,而且心情安逸。我已学会多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黑暗面;多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缺乏的东西。」
荒岛上的生活条件艰难,时时受野人野兽威胁,但鲁宾逊从不怨天尤人,他坚强乐观、愈挫愈勇,用尽所有的力量改变周遭一切,也找到自我生命的价值。鲁宾逊让我们明白,无论人经历何等险阻,包括生命的无助与孤寂,都要坚信自己、坚定信仰,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
鲁宾逊的故事有太多值得探究的深意,请打开《鲁宾逊漂流记》,去发现「孤独」与「自由」、「野蛮」与「文明」、「梦想」与「冒险」的崭新意义吧!
陈蓉骅 (南新国小资深阅读推动老师)
系列推荐序 为什么要读「人物传记」的书?是什么样的人物,能够经过时代的考验,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留下值得纪录的典范?借由人物传记的阅读,我们可以在这些名人身上,找到很多值得学习的美好特质,这对还在学习阶段的孩子而言,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阅读资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只一次地被问道: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多数孩子的答案,可能也就是那种医生、律师、老师、科学家……之类,很容易获得大人赏识的标准答案,至于那是不是自己心底真心的期盼?可能都心虚地答不上来。
或者,未来对孩子来说还遥不可及,充满了未知的变数,但同时也有着无限的可能,在满怀期待与盼望的年少时代,孩子多读一本传记,就像多交了一位丰富的朋友。此时,让孩子看看书里的人物是如何认真的过日子,辛苦的为着理想奋斗,其中的过程或者满是挫败,但他们终究还是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透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孩子或可从中领略出自己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他们曾经走过的路,遇过的挫折,也将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借镜。
许慧贞 (阅读史怀哲奖得主;花莲明义国小阅读推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