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刘面包日记

乘风破浪:刘面包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活记录
  • 美食
  • 成长
  • 幽默
  • 日常
  • 个人日记
  • 治愈
  • 正能量
  • 面包
  • 手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人生如渡海洋,难免遭遇风浪,
  我们必须认清方向,掌好舵,耐得颠簸,
  要知道狂风虽拦阻我们,但也是催迫我们前进的动力,
  巨浪似乎要把我们吞没,但也会将我们推击到更高处。

  让我们扬起信心的帆,
  乘风破浪,胜利的登陆彼岸。

  我有死里复活的见证,创造了使无变有的奇蹟,
  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从头做起,
  虽有不少的困难,但靠着主的恩典,
  发挥了革命军人的精神,承蒙长官好友的支持和鼓励,
  在一切的事上都得胜而且有余。
  如今我有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及顺利的事业……,
  这一切都是超乎我所求所想的。
  ——刘哲基
星辰轨迹:一位宇航员的孤独远征 这是一个关于探索、牺牲与人性深处孤独的故事。 在距地球三百光年的深空之中,人类发射的“奥德赛”号探索飞船正在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单人深空任务。飞船的主人,宇航员科林·里德,是人类精英中的精英,肩负着寻找宜居行星并建立初步生命信号的重任。他的旅程,从踏入冰冷的舱室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条无法回头的单行道。 第一部分:静默的远方 故事开始于“奥德赛”号进入超光速航行后的第五年。在漫长的、近乎永恒的静默中,科林的生活被严格精确的作息表所主宰。早晨,是例行的舱内环境检测和生命维持系统维护;白天,是无休止的星图校准、数据分析以及对遥远目标星系的模拟投射。 飞船内部,是科林唯一的宇宙。金属的冷光、循环空气的低沉嗡鸣,构成了他世界的全部背景音。他唯一的“同伴”,是人工智能“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拥有高度拟人化的语音和逻辑处理能力,它负责导航、健康监测,并承担着与科林进行有限交流的任务。然而,赫尔墨斯终究是代码的集合,它的安慰和分析,缺乏真实情感的温度,久而久之,科林开始用更私人化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思绪。 科林通过全息投影重现了他过去的家:一个位于爱尔兰海岸边的石头小屋,海风吹拂着他的记忆。他会在固定的时间“拜访”他的妻子艾拉和女儿莉拉。他精确地重现了莉拉第一次学会骑自行车的场景,艾拉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这些记忆片段,如同漂浮在无垠黑暗中的微弱信号,是他抵抗“深空遗忘症”的唯一武器。 第二部分:异星的低语 任务进行到第十年,飞船抵达了预定目标星系——一个代号为“伊甸园边缘”的星系。初步扫描显示,其中一颗行星,编号为“X-47”,具备大气层、液态水和活跃的地质活动,是极具潜力的目标。 科林启动了登陆程序。每一次操作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在穿越X-47星系密集的小行星带时,“奥德赛”号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能量脉冲撞击。飞船的外部传感器受损,导航核心出现短暂的逻辑混乱。 在着陆前的最后阶段,科林不得不进行一次危险的手动驾驶。他必须依靠传统的目视导航和对引力场细微变化的感应来穿越大气层的湍流。在燃料几近耗尽、生命支持系统发出红色警报的极端压力下,科林成功地迫降在了X-47的广阔平原上。 走出飞船的那一刻,是他漫长旅程中最庄严的时刻。他呼吸到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空气,虽然经过净化器的处理,但那份“新奇”感如同电流般穿透了他疲惫的身体。 X-47行星的景象超乎所有预想。天空是柔和的淡紫色,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富含特殊气体的云层。地表覆盖着一种类似硅基的、闪烁着微弱蓝光的植被。没有熟悉的鸟鸣或虫叫,只有低频的风声和地壳内部缓慢的隆隆声,像某种远古巨兽的呼吸。 第三部分:生态的谜团与自我审视 科林开始了他的野外考察。他的任务是采集样本、部署长期监测站,并确认是否存在微生物生命。他穿着厚重的外骨骼宇航服,在陌生的土地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随着考察的深入,科林发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X-47的生态系统异常“稳定”。所有生物形式似乎都以一种近乎完美的、静态的平衡存在着。没有明显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植被的生长周期被某种无形的力量严格控制。 一天,科林发现了一处巨大的、半透明的晶体结构,它似乎是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当他试图采集样本时,晶体散发出一种低频的共振波。这种共振直接影响了他的神经系统,引发了强烈的幻觉——他看到了艾拉和莉拉站在晶体前,向他微笑,但那笑容中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冰冷的疏离感。 科林意识到,这个星球可能并非他想象中那样“原始”。他开始怀疑,这种稳定是否意味着智慧生命已经以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方式存在,并且正在“观察”他。 赫尔墨斯的数据分析也开始出现偏差,它报告的能量读数与物理观测严重不符。科林开始对人工智能的判断产生疑虑,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直觉和古老的人类生存本能来解读这个世界。 第四部分:回溯与抉择 在X-47上度过了艰苦的两年后,科林完成了大部分任务。他采集了足够的数据,证明了该行星的生命潜力。然而,他发现自己对返回地球的渴望正在减弱。 他不再向赫尔墨斯汇报自己对家的思念,而是开始学习X-47的“节奏”。他学会了避开晶体结构区域,并发现了一种可以被他用来补充能源的、微弱的地热能量流。他开始感觉自己与这片陌生的土地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结,一种超越了科学理解的归属感。 在准备启动返航程序的前夕,科林收到了来自地球的最后一条信息——一条延迟了十四年才到达的加密数据包。信息内容很简单,但足以击垮他仅存的心理防线:地球文明在“奥德赛”号发射后不久,因内部冲突和环境灾难而崩溃,任务的目标——建立第二个家园——早已失去了意义。 科林呆立在驾驶舱内,紫色的天空透过舷窗,显得格外嘲弄。他花了十多年时间,牺牲了一切,去为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文明寻找希望。 现在,他拥有了选择。是启动“奥德赛”号,带着这些可能永远无人问津的数据返回冰冷、死寂的太阳系,还是留在这里,成为这个新世界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人类的影子? 他关闭了返航系统的电源。取而代之的,是他对赫尔墨斯下达的指令:“赫尔墨斯,删除所有关于地球的导航数据,将飞船设置为永久休眠模式。启动生命维持系统的最低能耗循环。” 科林取下头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走出了飞船。他走向那片闪烁着蓝光的硅基草原,走向那座巨大的、散发着神秘低语的晶体。他不再是宇航员科林·里德,他只是一个孤独的旅人,最终选择停驻在他发现的,关于“存在”本身的新定义面前。星辰依旧遥远,但他的旅程,在这一刻,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终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刘哲基


  抗战老兵,出生山东省高密的农村,十几岁求学时到了抗战的军区,就在打游击的地方求学。十八岁加入山东游击队,当时日本人常打来,游击队就被追着跑,经历了多场惊心动魄的敌后游击战,直到抗战胜利。抗战胜利后,他正式从军,但国军因打日本人元气大伤,共军一路进逼。卅八年六月二日他们撤到青岛大港码头,「舍不得妈妈,但不走也得走」,当时他向青岛挥挥手,以为没几年就可回乡,想不到离开卅七年后才回家见娘。

  落脚台湾后,刘哲基因身体不好,没选上陆总部的干训班,却也因此当上政战辅导员,到复兴岗受训为政工人员,意外成为「蒋经国的学生」。接着发生一段刘哲基常与人分享的生死经验,「我廿六岁那年,被医生诊断是肺核末期,两边肺叶都发黑了,证实是当时最可怕的肺病,无药可治,连医护都放弃。」但奇蹟发生,那年除夕夜,牧师陈伟平到病床前为他受洗,清凉灌顶,原本站不起来的,竟然能站着受洗,他随后移到肺病疗养院调养六年,总算活了下来。

  刘哲基少校退伍后结婚,他一口气领到一万五千元终生俸,在台中投资做面包,专做美军的生意,一度周转不灵,差点关门。当时很多退票,但终究还了钱。刘伯伯说:「老师蒋经国教我,吃人家不能吃的苦、忍人家不能忍的气、负人家不敢负的责、冒人家不敢冒的险」,他一直遵守迄今。

  二○一五年六月,刘哲基是第一批申请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的老兵。刘伯伯说,他参加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是全场年纪最大的,受奖时他挺直腰桿,大喊敬礼!是唯一健康硬朗接受奖章的老兵,精神好得很,两位现场授奖的上将看到他如此有精神还颇意外,他得意的大笑:「两位将军都是我学弟」。他说,两位上将帮他别上奖章时,当年出生入死的情景浮现眼前,心里激动又有光荣感。经历九死一生,他改了麦克阿瑟的话「老兵不死、永不凋零」,「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图书目录

一、创业前后
求学之道……44
迎接逆境……44
剪不断理还乱……45
除夕走上原野……46
美丽的傍晚……47
病伤甄退……48
十字架道路……48
台中定居……49
面包不合格……51
很难克服……52
求主开路……53
加强信心……53
刘面包由来……54
靠人靠不住……55
春天到了……57
有了启示……58
开口难……58
即将开工……59
献上感谢……59
有待检查……60
美军核准……60
除夕随笔……61
鼓起勇气前进……61
等候新生命……63
苦难伴侣离世……63
追思礼拜……64
安静等候……65
订婚……65
大甲溪畔……66
结婚……69
快乐年……70
得着激励……71
八卦山野餐……72
奇妙恩典……72
卢燕来舍便餐……73
逢甲见证……73
临海大饭店有感……74
仰望祂……79
旧地重游……80

二、面包事业企业化
面包学校……92
农历新年……93
求主带领……95
忆当年……96
沮丧得安慰……97
忆死亡边缘……101
务要圣洁……103
胎死腹中……104
死而复活……109
赶鬼……110
赴日考察……111
喜获男婴……112
服务信条……114
开学典礼……115
庆六週年……116
却不开口……118
要饭棍……120
勉贫民……120
迎东崑兄……121
庐山之行……123
行六百里……124
重返军营……125
清溪山庄……125
平安夜……126
脚踏车……127
小信的人……128
冬令供膳……130
墓前感言……130
华王宴客……131
钱有血……134
领袖伟大……134
信心恢复……135
儆醒祷告……139
潭子见证……140
主我需祢……140
不要靠人……141
欢乐到天明……142
魔鬼做工……143
靠公义的主……144
苦尽甘来……144
文艺座谈……145
飞澎湖……146
自力更生……148
不要沮丧……148
最甜的睡眠……149
更多的体会……150
主激励……151

三、破产边缘
美丽的远景……168
胜利在招手……168
有悲伤有欢笑……169
失而复得……170
最吃力的一年……171
瞎子看见……172
烦恼放在山上……172
主要用我……174
工作中祷告……175
求主帮助……177
不是徒然……178
登阿里山……179
观日出……180
活在恩典中……182
放下重担……183
需要搭救……186
诚实向前走……186
看神的信实……187
信心软弱……187
同工会……187
主的作为……188
因神喜乐……188
战胜自己……189
不要失去信心……191
事理必然……193
功课很难学……194
欢迎蒋副院长……194
一定要清理……196
太没有面子……196
表示诚意……197
安静一天……197
一切交给主……199
机器停下来……204
孩子们懂事……204
名誉损失……205
变了脸……206
和解前夕……207
破产边缘……209
过了一大关……210
从头做起……213
太软弱了……214
虚空的虚空……214
主开路……215
百般试炼……216
有始有终……217
卧薪尝胆……218
主灵感动……218
退税……219
人的失败,神的得胜……219
题字勉励……220
信心波动……223
主必不祝福……224
重担更重……224
伟大的信心……225
努力面前……226
跌倒算什么……226
两次出庭……228
又一次考验……230
破碎拆毁……231
查封……231
颂圣诞……232
不要逃避苦难……235
一定要拍卖……236
胃病良药……237

四、还清最后一分钱
荒漠甘泉……240
胜定了……241
满有喜乐……243
往事如烟……245
终于赢了……246
确保台湾……246
驶向前……247
旅行广告……248
分别为圣……250
大肚山……251
恩人舒敏福……254
探舒敏福……255
勒住舌头……256
说死就死……258
追思礼拜……258
为生命充电……259
盲校赏月……260
野餐……262
爬山摘桔子……264
又是圣诞……265
谢主席关怀……266
要立志……269
冰冻三尺……269
复活的大能……271
忆当年……273
信义赴美……274
机场送行……275
金山之游……277
不看人只看祂……279
月光晚会……280
恩人病故……281
主日大肚山……282
多余的顾虑……284
不忧不惧……285
颂圣诞……286

五、从失败中站起来
悠哉悠哉……292
年夜饭……292
岁首感恩……293
迎接再胜利……294
刘面包年代……295
朝阳礼拜……295
基甸月会……296
週转不灵四週年……297
行的精神……298
保险大王……300
沙鹿的山上……301
赏月……301
美丽的远景……302
对付自己……302
无形的力量……303
颂圣诞……303
又是多祷告……304
清旧帐补利息……305
求永远荣耀……306
主日快乐……306
大爆炸……308
好的开始……308
圣灵动工……301
为祂摆上……311
不再是劳苦……312
得能力……314
为主忠心……315
整整一天……316
度週末……317
主日崇拜……318
清明屏东行……319
创新求行求动……321
领袖崩逝……322
县长见证……324
东海大肚山……326
失败纪念日……328
破谈道纪录……329
要有班底……331
进步的动力……332
见证主……333
週转不灵五週年……334
更需要主……336
求主复兴……336
安静的假日……337
放下重担……338
抗战纪念……339
度假……340
访友……342
早晨公园……343
美不可言……347
崇拜在潭子……348
新的启示……348
欢迎魏弟兄……349
赚得财富……350
当信主耶稣……350
台中圣工……352
国姓证道……357
快乐圣诞……358

图书序言

林治平序

刘面包?


  刘面包?  
  怎么会有人名叫刘面包的?

  听说住在台中一带的人,都知道刘面包就是刘面包厂的老板刘哲基,但是知道刘哲基三个字的人却寥寥可数,绝大多数的人只知道刘面包就是那个叫刘面包的人。

  「哎呀!你不知道吗?」他们会瞪着眼、带着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大声嚷嚷:「刘面包就是刘面包厂的老板刘面包呀!我们可是从小吃刘面包的面包长大的呀!」奇怪,难道这位刘面包厂老板的名字正巧就叫刘面包?难道他天生注定就是要经营面包点心事业?

  的确,刘面包是中部地区一家老字号的面包店,设厂总有五十年了吧!刘面包的老板从三十多岁开始,赤手空拳,打出了这一片面包点心王国的江山,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就喜欢用浓重的山东口音自我介绍:「俺是台中刘面包。」慢慢的,大家也就习惯叫他刘面包,至于刘面包的本名是什么,反倒无关紧要,没人注意了。

  刘面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抗战时期年仅十几岁的他就曾躲在山上打过游击;抗战后游击队改组重编,再加上共产党八路军的节节进逼,小小年纪的他被迫远离家乡、流落在外,饿到不行时,只好投效国军,成为正规军人;二十多岁前后就出死入生地打了几场攸关生死的大小战事;走过炮火、走过死亡的阴影,侥倖地随军到了台湾。大难不死之际,却被发现染患第三期严重肺病,医生说看情形最多只能再活两个月,于是他被送到内湖第六军野战医院等死。万念俱灰之际,多次浮起自杀了结的念头,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他居然信了耶稣。

  「啊!只能说感谢上帝吧!」他说:「当俺初初进入医院疗养期间,开始时真是万念俱灰,一点希望也没有。」他的声音爽朗响亮,生怕别人听不到:「但是上帝差遣祂忠心的仆人陈维屏牧师来到病院中,告诉我们上帝的爱,神爱我们,祂亲自来寻找拯救我们。俺就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被上帝一把抓了起来,接受洗礼,信了耶稣。」说也奇怪,信了耶稣以后,他发现自己忽然间完全改变了,以前充满仇恨、抱怨、绝望,有时一心一意想要报仇杀敌,有时又觉痛苦绝望,恨不得死了拉倒。如今却一变而成为一个生气勃勃、充满爱心盼望的人。

  他说:「想想那位陈老牧师,满面红光,留着一把胡子,操着一口纯正的国语,穿着一件长袍,他可是早期老总统的牧师,那么有名的人,却经常不辞辛劳地跑到疗养院,探视我们这些当时令人闻之色变的肺病患者,这是俺一生中最忘不了的一件事。」

  信了耶稣以后,他被转送到嘉义竹崎乡湾桥肺病疗养院,无巧不巧,他的病房就在太平间的隔壁,每天看着活人死人从那儿抬进抬出,他就这样在那儿一住四年,与病魔长期抗战,没想到最后竟然活着出院了。讲到这段经历,他的眼睛睁得特大,他说:「俺在湾桥疗养时碰到一位从越南富国岛黄杰兵团转送来的重病患者刘东崑,他也是一位在病中信耶稣的人,他信主重生之后,每天捧着一本圣经狂背勐念,见人就拚命分享福音,这股生命热情很快就传染给俺,以致俺也成为一个喜欢与人分享福音的人。

  记得俺第一次听他讲圣经时,俺只能虚弱地躺在床上听,他也会一边咯血一边讲。后来刘东崑从军中退伍,把仅有的一点退休金买了帐篷、椅子在沙鹿镇传道,后来俺也退了下来,参与他的帐篷佈道工作。至今八十多岁的他,仍在澳洲牧养教会,并奔走世界各地查经、培灵、佈道,为上帝重用。而俺为着养家活口,只好投身商业贸易,但数十年来,也从没有片刻忘记与人分享福音的信息。」

  我所认识的刘面包,的确是这么一个人。几十年来他对面包点心业的投入,就像一个面包点心业的传教士一样,从早期什么都不懂开始,事无巨细逐项学习;从骑着脚踏车沿街叫卖,到获得驻台美军信任,被委任为美军面包供应商,得到美国技术支援,成立刘面包厂,研制各种点心食品;以及动员医生、营养卫生专家研发制作的营养食品─能卫康。刘面包对刘面包的产品充满信心,身体力行推广不遗余力。刘面包今年八十五岁,身强体健,行动快捷,声音洪亮,跟他在一起,你绝不会相信他是一个八十五岁高龄、曾罹患重病、几濒于死的人。

  「健康长寿的祕诀?」他说:「没有!每天忙,每天动,每天吃能卫康。每天祷告,传福音。活得心中平安快乐,自然就会健康长寿。」

  刘面包是一个满口离不开刘面包能卫康的人;也是一个开口闭口离不开耶稣基督的人。他写的书、还有刘面包五花八门的文宣品,都少不了这两项内容;但是听刘面包讲话,看刘面包写的各种文字(他可是散文、小说、诗歌、论述、书画样样都来的),你一点也不会觉得突兀怪异,因为他的一生就是如此,这一切对刘面包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难怪他能把这两件似乎完全不搭调的事,那么自自然然、天衣无缝地流露出来,因为对他而言,这本来就是一件事嘛!

  刘面包的事业已从台湾发展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及他的故乡青岛,八十五岁高龄的他,依然豪迈健朗、满脸笑容、风尘仆仆地在各处奔走。「俺最大的快乐,就是帮助俺所遇到的人身体健康、灵魂得救、生命成长。」

  这就是刘面包。他是谁?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一个随时随地做见证、述说上帝的大能、领人归主信主的基督徒;一个生气勃勃、活力充沛、健康快乐的老人家。在刘面包的身上,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活得精采有趣的人。(本文引自《宇宙光》二○一○年五月号杂志)

再版自序

  美梦成真,人生一大乐事,
  未梦成真,不知该怎样形容。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趁着晚霞满天,留下片段航行纪录。

  好让世世代代的过客,避开人生暗礁;
  看清航行方向,找到生命的意义。
   
  为《乘风破浪》初版写序文的周联华牧师说:作见证是信徒重要的使命,发生在刘面包身上的事真是有令人难以相信的感觉,但能使未信主的人能信主,已信主的人更坚信。周牧师去年八十六岁归回天家,已看到他所说的。为初版题字的刘东崑牧师,他和我一样是重病蒙主拯救的患者,现在九十八岁,多年前在澳洲建立教会,目前仍四处讲道,大有能力。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经常回山东老家,去年返家时,大家依旧笑脸相迎,唯有玉芳哭泣不止。问原因?原来是看了我的《乘风破浪》,续问哪来的书?才知侄子宝清在一次来台湾观光,从我的书房带了一本回去,侄子在详读后,才了解原来人生的大风浪得靠救主耶稣,颇受感动,后来侄子因事故被关了十三天,在那段时间却感觉心中平安,一切得胜而且有余,神蹟。

  特别感谢我的妻子蔡秀兰,在我灰心丧志时给我鼓励,愿意与我携手同走天路,渡过狂风暴雨,她帮我、相信我、相互扶持、同甘共苦,走过所有的艰困。

  二十六岁时,以为走到人生的尽头,靠着神的恩典,高龄九十二仍在航行冲刺,我不知旅程还有多远?
  但我已经望见终点港口的灯塔在闪,我确信航行的尽头就是我的天家,永远的归宿。
  谢谢宇宙光全力协助,《乘风破浪》再次和大家相见,让更多人因信蒙福。

图书试读

四十七年元月十九日  求学之道
 
「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是促进学业进步的最大力量」,这该是永久不变的道理,今天精神很好,所学的东西很容易记忆,当精神恍惚时什么事都不想做,更谈不上学习。新慧快考试了,如不能安心,定不会有好成绩,当告诉其求知方法,并予以鼓励,告诉她读书不要读死书,也不要死读书,要让其身心平衡发展,激起学习之兴趣,求学之目的是为充实知识,并非满足虚荣,如果怀着混资格的心理,根本就错了。
 
功课拖下去越拖越累,更使得没有兴趣了,必须要把握现实,使今日的事,今日毕,最好能将明天的功课大致看一下子,遇有困难问题,当老师讲时应特别留意,在课堂上能贯注精神,就是课后疏忽点也没有关系,在课堂上不听,下课后再不用心,可就坏事了。
 
四十七年元月廿日  迎接逆境
 
帆船必须借着风的力量才能前进,老鹰借着迎面的逆风才会使牠不用力即可飘向天空,山上的橡树要经过狂风的摇动,才可以使它的根生得坚固,松柏经得起严冬的考验,才会岁寒不凋,使木材更坚固,黄金是经过多少次的烈火所炼出,玉器是经过工匠的击打和雕琢,自古伟人之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能处逆境,因此,人不怕穷,怕的是没有志气,不怕打击,怕的是跌倒了爬不起来。
 
有谁说黑夜永不会变成白昼,有谁说冬日的霜雪冰雹永不会融解,有谁说今日的暴风雨越下越大,有谁说失望会变成绝望,岂不知严冬一过就是春天,黑夜一过就是白昼,天气虽因乌云密佈而黑暗,然而云的那一面仍是光明的,人不会一生都好,但也不会倒霉一辈子,基于这一切的事实,我们没有悲观和消极的理由,于是我宣佈说,困苦来吧!我在等着你,轻视我的,让你讥笑吧,只要我不死,总有一天会知道我是否有出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网上看到有人推荐《乘风破浪:刘面包日记》的,当时看到书的简介,觉得“刘面包”这个名字特别有亲切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作者,而是像邻家大男孩一样,可能有着和我们相似的烦恼和快乐。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作者,他的文字应该能够穿越时空的限制,连接起不同的人。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许多关于青春、关于奋斗的故事,但又加上了“日记”的形式,就显得更加真实和个人化。我喜欢那种能够展现个体独特生命轨迹的书,不需要波澜壮阔的情节,只要能看到一个人如何在自己的世界里努力生活,就已经足够打动人心了。我期待在这本日记里,能看到刘面包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他的思考、他的挣扎、他的坚持,以及最终他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乘风破浪”的姿态。台湾的年轻人,其实都面临着相似的压力和迷茫,如果这本书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思考,一些鼓励,那就太有意义了。

评分

这本《乘风破浪:刘面包日记》刚拿到手,我就被它纸质的触感和油墨的香气给打动了。现在的书很多都追求所谓的“轻薄”,但它给我的感觉是厚实而有质感的,仿佛捧着的是一本承载着岁月和故事的物件。我个人非常注重阅读体验,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再到纸张的选用,都是我评价一本书的重要标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花哨的图饰,却有一种低调的精致,让人一看就觉得是经过用心打磨的作品。我特别喜欢那种文字清晰、留白适度的排版,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也能更好地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世界里。书名“乘风破浪”,本身就带有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寓意,我猜想书中的内容不会是那种让人感到压抑或沉重的,而更可能是一种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那份勇气的记录。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力量的传递,能够从刘面包的经历中汲取到一些启发,让我在面对自己生活中的“风浪”时,也能多一份从容和坚定。

评分

收到《乘风破浪:刘面包日记》这本书,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阳台上,泡了一杯咖啡,然后静静地翻开。书本散发出的淡淡墨香,混合着咖啡的醇厚,瞬间就营造出一种放松而惬意的阅读氛围。我个人是一个非常享受阅读过程的人,我不太追求速读,而是更喜欢慢慢品味文字的韵味,感受作者的情感。书名“乘风破浪”,让我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关于追逐梦想、克服困难的画面,但“刘面包”这个名字又带着一种玩味和亲切,让我好奇这是一种怎样的“乘风破浪”?是青春的热血,还是成熟后的豁达?我喜欢那些不刻意说教,却能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人生智慧的书籍。我期待在这本日记里,能看到作者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录下他生命中最珍贵的片段,那些可能微不足道,却足以温暖人心的瞬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有这样一本书,让我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评分

说实话,我当初是被《乘风破浪:刘面包日记》的封面设计吸引的,那种简洁大气又不失活力的风格,一下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平时阅读涉猎很广,但对于那些能够真实展现个人成长轨迹的作品,我总是情有独钟。书名“乘风破浪”,本身就有一种积极的意味,而“刘面包”这个名字,又增添了几分生活化的亲切感,让我觉得这一定是一本充满故事的书。我不太喜欢那些过于理论化或者说教式的作品,我更偏爱那些能够从一个人的真实经历中,提炼出人生感悟的书籍。我希望在这本书里,能够读到刘面包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挑战时,他的思考过程,他的喜怒哀乐,以及他如何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方向。台湾的生活环境,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生活节奏,我很好奇刘面包的经历,是否会带有我们熟悉的台湾特色,又是否会带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我期待这本日记,能成为我在浮躁生活中,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让我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勇敢前行。

评分

天啊!光是看到《乘风破浪:刘面包日记》这个书名,就觉得一股青春的活力扑面而来!我是在诚品书店的角落里偶然瞥见它的,当时书封的设计就很有意思,那种略带复古又充满朝气的配色,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平时很喜欢看一些生活化的、记录真实情感的书籍,尤其偏爱那种能够引起共鸣的文字。书名里的“刘面包”,听起来就挺接地气的,感觉像是身边某个熟识的朋友,让人好奇他究竟有着怎样一段“乘风破浪”的人生经历。而且“日记”这个形式,总是带着一种私密的、 unfiltered 的感觉,好像可以窥探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看到那些不加修饰的真实想法。我一直觉得,最动人的故事往往就藏在日常的点滴之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能折射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看看刘面包的文字里,到底藏着怎样的生活哲学,又有哪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时刻,或者让他感同身受的挑战。台湾的生活节奏,有时候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有时候又慢到让人觉得有些失落,所以一本能带来力量和慰藉的书,真的是很宝贵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