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呀,大家不是都这么辛苦地工作、生活着吗?」
「没关系啦,不是只有你才这样,其他人也都拚命撑下去啊!」
成为大人的过程,需要多少「假装」,才能让自己有力气走下去。
想要努力变好,想要让别人认为我过得还不错。
但一天一天一天过去,我无法再更认真生活了……
── 至少今天先随心所欲地过吧!
和无力一起颓坐;和厌世一起发呆;和倦意一起入眠。
总是会有这样的时候,从中获得片刻的安慰,明天也要和不中用的我一起前进。
韩国最大入口网站人气作家,与知名疗癒插画家携手合作,
专栏文章触动3700000次人心,抚慰浸泡在满满疲劳的每一天。
书中收录55篇关于成长练习的真实告白,带你一起倾听自己的真心,向那些将就的日子说再见。
#不幸的事情消失之后,就真的会变幸福吗?
不幸福并不代表不幸,没有不幸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幸福。
也许因为想获得幸福的心思太过强烈,所以才会令自己陷入不幸之中。
#认同「不用心生活」的自己
管他的,人怎么可能对每一件事、每一次经历都用心。
总之呢,今天,也许明天也是,又或者到本月为止,我都不想认真生活。
#人心啊,感受不同,温度自然不同
我总因为对方不明白我的心,没能爱得和我一样多而急于失望。
对于温柔待我的人,反倒以冰冷的态度相待,从来就没有温热的时候……
#我想说:成功的「失败」也很厉害吧
说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还不是抱着一定要成功的决心。
到头来,失败不过被看作必须被抹去的对象。难道失败就代表搞砸一切吗?
#在别人身上找自己,只会看到混乱与不安
好似其他人都在往前,唯独我落后;相较于其他人,我好像一事无成。
比昨天更好,不,就算没变得更好,我也决定只和自己比较。
★韩国读者感动推荐
「不只插画让人期待,作者书写的个人经验,完全引起我的共鸣。从大学生活到成为社会新鲜人,每当遭遇一些艰难的时期,就在书中喘口气吧。」
「作者时而无力、也遭遇过失败,书中毫不避讳地谈论这些事,文章坦率而真挚,那份自信彷彿也传递给了我,让人获得勇气与力量。」
「书中完全映照出繁琐的日常生活,作者让我明白了必须摆脱对人生不必要的执着,享受当下每一分钟的价值。」
小球(庄鹃瑛)∣歌手、自由创作者╳律师娘林静如∣知名作家──为你打气推荐(依姓氏笔划排序)
序 不再假装没关系
PART 1 当下,我们活着啊
有时,走走反方向
我的睡虫人生
我活着,所以我思考
比「以后」更近一点
成为大人的过程
恋爱就像是早餐
「关系」的体感温度
蒐集儿时的幸福
人生的关键字
如果能活五百年
PART 2 人生,爱着也恨着
焖饭vs.拖延
在江南工作
失眠的结局
书写自己
对「关系」的执念
慢速播放的日常风景
我的炽热与冰凉
解开身体与心灵的结
时间的惯性
「有气无力」请走开
PART 3 鲁蛇,你不用战胜谁
心灵的倾斜
「事情会好转的」这句话
无力测验
当嗜好成为折磨
没有谁搞砸了人生
跟着结霜的冬季心灵
我是鲁蛇
不想变成温水的我
我无法更认真了
渺小的渴求
我的自由意志
奋力地懒散过活
PART 4 如此,便是安好
年末不是结束
怀念,不分远近
取出来享用的时光
二十五岁的诅咒
小小的安慰
想过着绿叶人生
畅快的事,就自在地做
与自己对视
应该成为怎样的自己?
我很好
Hashtag
#钻到棉被里疗癒身心
#Carpe diem(及时行乐)
#在那片夜空之下
#休息一拍再出发
#我专属的祕密宝盒
#写日记
#在渴望与恐惧之间
#只想唿吸的一天
#我一手造成的人生重量
#咖啡因也起不了作用的年纪
#对自己宽容
#怎么样才像自己?
#于学生时代的考试期间
作者序 不再假装没关系
「没关系,大家都是这样过活。以前的人不是更忙碌、更疲累吗?所以不要紧的。」
对我而言,「好好生活」就像是一项作业。一旦对于持续往返于住家与公司的单调日常产生罪恶感,我便会将自己推入焦头烂额的生活中,借此鞭策自己。但是──
我什么也不想做。
为了步上正轨,付出过多少努力,就有多么疲乏无力。明明「想让自己好起来」,付出的努力却全部化为泡沫时,我下定决心「不再假装没关系」──今天就先随心所欲地过吧!
面对敷衍度过的时光,我的心态变得宽容起来,不再无谓地逼迫自己,并与「认真」一词渐形疏远。
直到我放下「想要努力变好」的念头,才得以正视自己。
如今我不再抚心自问,担忧这样生活是否没关系,或者自己是不是真的过得很好,取而代之的,是一边体会细微的满足感,一边过日子。在倦意袭来的午后时分,我会喝上一杯温暖的拿铁;如果週末没有约会,就会整天玩游戏;要是完成一篇文章,就来杯沁凉的啤酒再就寝。
本书收录了我在韩国Naver Post个人专栏「所以说啊,我……」的文章,并记录自己进公司后宛如云霄飞车般的生活。虽然不免犹豫,我真的可以把这种普通上班族浸泡于满满疲劳中的文章给别人看吗?
尽管如此,我已下定决心「不再假装没关系」了。小心翼翼地撷取自己的故事,期待有人在下班的沉重路途中阅读此书,并惊讶地感叹道:「这个人和我一模一样呢!」
然后,从中获得片刻的安慰。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理论,只有最真诚的倾诉和最朴实的道理。我曾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年人。但往往适得其反,我只是让自己更加焦虑和疲惫。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需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也不需要一直扮演一个完美的角色。去认同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勇气,一种自我关怀的开始。它让我开始思考,或许我需要的不是去改变自己,而是去接纳自己,去理解那些曾经被我忽略和否认的情感。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有一种被理解的温暖。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肩负责任,独立自主,能够处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在很多事情上都感到束手无策。我一直试图隐藏自己的脆弱,害怕被别人看到我的“无能为力”。然而,这本书却鼓励我去拥抱这份“无能为力”,去认同它,甚至去爱它。它告诉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并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学会接纳和爱那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那个在某些时刻会感到迷茫、会感到疲惫的自己。
评分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成为“大人”就意味着要放弃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放松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背负起那么多的责任和期望,而不能允许自己偶尔的“任性”和“脆弱”?这本书恰恰戳中了我的痛点。它让我意识到,那些被我们视为“不成熟”的特质,比如脆弱、比如迷茫、比如需要被照顾,其实也是构成我们完整人格的一部分。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扮演一个坚不可摧的角色,生怕一旦显露出丝毫的软弱,就会被这个残酷的世界抛弃。但这本书告诉我,恰恰是那些“无能为力”的时刻,才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最真实的存在,也才让我们有机会去疗愈那些深藏的伤痛。
评分我一直以为,“长大”就意味着要变得坚强,要学会自己扛起一切。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必总是成为那个“什么都搞定”的超级英雄。那些“无能为力”的时刻,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我曾无数次地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没事”,然后独自消化所有的委屈和痛苦。但这本书告诉我,与其假装没事,不如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行”,去拥抱那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这是一种解放,一种放下,一种对内心最深处呐喊的回应。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曾经被“成为合格的大人”这个目标所裹挟,把自己逼到了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里。我努力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有担当,能够独立解决所有问题。但事实是,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都感到挫败。书名中的“不再假装没关系”以及“认同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内心深处那些被压抑和忽视的角落。它告诉我,我们不必总是扮演一个无懈可击的角色,允许自己的脆弱,允许自己的“无能为力”,才是真正的坚强和成熟。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低谷期,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也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书名《不再假装没关系:我无法更认真了。比起成为合格的大人,更想认同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扮演一个“什么都会”的角色,在人前总是表现得游刃有余,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内心有多少的疲惫和挣扎。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需要总是扮演一个完美的角色,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并不是放弃,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成长。它鼓励我们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去接纳那些我们一直试图掩盖的脆弱。
评分说实话,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剥洋葱,一层一层地揭开那些被我小心翼翼藏起来的伤疤。我一直以来都背负着一种沉重的“应该”的枷锁,被告知必须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必须表现得成熟、稳重、有能力,能够处理生活中的一切难题。但现实是,我经常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在一些小事情上都感到束手无策。这本书让我明白,这种“无能为力”并非是我的错,也不是我不够努力。它更像是一种对现状的诚实反馈,一种身体和心灵在向我发出的信号,告诉我需要被看见,需要被理解。我一直都在假装坚强,假装一切都好,但内心深处,我渴望的是能够被允许“不行”,被允许“软弱”,被允许“无能为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直击心灵的力量,仿佛在人群中找到了那个和我一样,在生活的洪流中挣扎,却又不愿意彻底放弃的灵魂。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预感这将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一次关于“合格大人”定义的重塑。我一直以来都被社会灌输着一种“应该”的观念:应该独立,应该坚强,应该处理好一切,应该永远充满能量。但现实是,我无数次地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己像个巨大的失败者,在一次次跌倒后,看着别人轻松地爬起来,我却只能原地喘息。书名中的“不再假装没关系”触动了我最柔软的神经,多少个夜晚,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我没事”,但眼泪却不争气地滑落;多少次在朋友面前,我强颜欢笑,把所有的委屈和无助都藏在心底,深怕被别人看出我的狼狈。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觉得它的书名很有吸引力,有点像是在替我喊出内心深处的声音。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那种感觉就截然不同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在文字中构建一种共鸣,她并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说教,而是像一个同行的朋友,用一种非常真诚、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粗粝的语言,去描绘那些我们常常不愿提及的脆弱和不堪。我尤其喜欢书里对于“无能为力”这个状态的描绘,它不是一种懒惰,也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一种在现实面前,我们可能真的无法改变,或者至少在当下无法克服的局限。这种“无能为力”并非终点,它更像是一个信号,提示我们需要停下来,去接纳,去和解,而不是一味地鞭策自己向前冲,最终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暖的拥抱,也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它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现代社会对“成人”的定义,以及我们在这个定义下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我曾经花了太多力气去试图成为那个“合格的大人”,那个永远不会出错、永远能解决问题的人。我努力学习、工作、社交,拼命地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一种深深的空虚和失落。书里反复提到的“认同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对我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启示。它让我开始反思,或许我一直在追逐一个不属于我的目标,或许我需要的不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而是学会与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接纳那个会感到疲惫、会感到无助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