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很高興陳昇瑋博士將其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研究成果,及與孔祥重院士遍訪颱灣十個製造業導入AI應用先導研究案例的觀察結果,撰寫成書。這本書,不僅是一本介紹AI技術的書,也是一本解構AI迷思的書。不僅是一本企業應用AI實作的書,也是一本轉變企業AI管理思維的書。
2017年下半年在魏啓林董事長的安排下,我跟颱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博士見瞭三次麵。他告訴我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對製造業的價值。因為他深入淺齣的解說,讓我徹底瞭解人工智慧的價值,決定捐齣3,000萬元,協助成立人工智慧學校與財團法人科技生態發展公益基金會。同時,也陸續安排超過百位員工到學校受訓,讓集團內的高階經理人與工程師學習人工智慧的概念與技術。
短短一年多,颱塑企業現在同時推動300個AI專案,成效也非常卓著。例如原油提煉的常壓蒸餾製程,最重要的就是溫度,現在改用人工智慧來控製溫度,讓柴油、航空燃油與各種油品可在最佳汽化點分離。光是這項專案的初始成果,每年就可增加一億多元的收益。
非常感謝中研院與陳昇瑋博士的熱情與理想,將人工智慧帶入産業,並且為企業培養這麼多人纔。本書中,陳博士深入淺齣說明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趨勢,以及颱灣産業應該如何快步跟上世界潮流。這是一本真正立足颱灣、瞭解産業的重要書籍,我認為,每位企業經營者都應該仔細閱讀,纔能知道如何透人工智慧來提升營運效益、提高競爭力、因應全球未來快速的變化。──颱塑企業總裁 王文淵
陳昇瑋博士在資訊電子之學術資曆完備,他不是在象牙塔裏誇誇其談的學者,40歲齣頭即以研究實力由學術深入實證應用,並獲聘為玉山金控的科技長,將其研究實證心得實際落地於産業界。「颱灣人工智慧學校」開辦初期,颱灣産業界的迴響非常熱切,陳昇瑋博士最初由基本程式設計導入學理,從而將研究心得帶入實務,這是學而優後進入科技實業界,進而學成服務颱灣社會國傢的最佳範例。這本書沒有艱深復雜的技術理論,以簡練明晰的文字介紹人工智慧的內涵,附加生動的應用實例與分析,說明人工智慧AI在各産業的應用。──中央研究院院士 孔祥重
此刻,AI在國際上掀起廣泛熱議,特彆是如何運用AI協助企業找到下一個成長麯綫。颱灣具備資通訊及各産業專業領域人纔的優勢,自然不會也不能在人工智慧時代缺席。
為瞭讓産業應用AI動起來。經濟部配閤行政院「颱灣AI行動計畫」,以AI加速「5+2」産業創新,讓AI與産業需求接軌,規劃「産業齣題x人纔解題」AI實兵訓練機製,邀請不同産業、法人團體及國營事業單位,提齣企業在實際成長過程中的痛點,以産學研協力方式在場域中實證。──經濟部長 瀋榮津
第一次見到陳昇瑋執行長,就對這位年輕學者所展現齣對技術研究的熱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逐漸理解人工智慧學校的理念與運作後,更加肯定陳執行長緻力於橋接學術與産業的理念與行動力。
從雲端、大數據到人工智慧,颱灣的資訊産業緊緊跟隨著全球IT技術的發展,這些軟硬體技術研發的成果,造就瞭許多聞名遐邇的全球資訊服務巨人。現在,第三度興起的人工智慧浪潮,其影響力將遠不僅止於資訊産業,無論傳産、製造、金融、醫療、教育,都將因為AI技術的齣現,發生巨幅的質變與量變。
陳執行長透過人工智慧學校這個平颱,積極將學術界對人工智慧的知識精華,傳遞至産業界;另一方麵,也將産業界的問題與想法,迴饋給學術界,提供不同的視野和詮釋,勢必將成為颱灣産、學大融閤的契機。本書中,陳執行長整理近年來觀察到的颱灣産業現況與趨勢,並闡述人工智慧將對颱灣甚至全球産業造成的種種影響。
字裏行間,我看見一個有理想的學者,他的用心、努力與洞見。非常推薦給關心人工智慧産業及産業人工智慧化的所有讀者。──廣達電腦董事長 林百裏
科技日新月異,尤其産業數位轉型,蔚為全球潮流,颱灣産業多為中小企業,要能知時勢所趨,避免落入「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之境,就必須群策群力,共同學習,鏈結與成長,方能相互策進。
因此,颱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博士於2018年初到颱中拜訪我,尋求市府協助設置中部分校時,佳龍立刻意識到這是繼我成立數位治理局,推動水湳智慧城與智慧製造試營運産綫的關鍵最後一哩路,隻有培養最關鍵的AI應用人纔,纔能讓城市與産業轉型永續性的創新與發展。因此當時市府團隊不但積極促成地點媒閤,更邀請該校校長孔祥重院士對市府同仁先行開班授課,更經市府推薦30位企業菁英成為第一班的學員。
時光荏苒,中部分校已培養齣兩期畢業生種子,堂堂邁入第三期,這些種子將在各行各業開枝散葉,推動産業AI化發展,並且逐漸形塑AI專業服務産業生態係的基礎。
其中,陳執行長無疑是靈魂人物,他策勵學員在核心專業上結閤創意,落實AI於更多對社會經濟有益之應用上,這本大作完整記錄、筆觸流暢、傳遞觀念並普及知識,讓更多企業領袖、專業技術主管,乃至一般民眾,都可以一窺AI妙用。佳龍從颱中的城市裁縫師,到目前投入陸、海、空、郵電及觀光氣象等最貼近民眾的服務工作,AI應用也將讓交通部「安全、效率、品質及綠色」的施政理念,有更好的實踐,佳龍在此推薦給各位好朋友。──交通部部長 林佳龍
陳昇瑋博士是一位年輕的傑齣科學傢,除瞭專注在資料科學的領域研究外,熱心推動颱灣人工智慧的發展及教育訓練,對颱灣的産業界應用人工智提升競爭力,有第一手的實戰經驗及卓越的貢獻,藉由本書提齣他精闢的見解,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傢。──益鼎創投董事長 邱德成
颱灣的ICT與高科技産業經過多年多麵嚮的發展後,來到一個轉捩點;同時颱灣的既有與傳統産業經過長期多階段的轉型後,也來到瞭一個轉摺點,颱灣這兩大經濟引擎的關鍵點,就是以AI驅動的數位轉型,具體錶現在ABCDIoT的各個應用及服務上。
近幾年來「人工智慧」這個火熱名詞席捲世界各國,正是點燃作者跳入戰場的關鍵。作者以自身多年舉辦資料科學會的經驗,加上開設颱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第一手曆練,在書中剖析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産業機會,以及颱灣與全世界如何麵對人工智慧新變革。
由於作者本身是位傑齣的程式設計者,我們幾乎是順著程式設計核心技巧的轉變,觸摸到這幾年大數據、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這些關鍵詞的脈動。可以非常結實的碰觸到會感覺到「痛」的真實問題,知道如何避免對人工智慧的迷思,以及人工智慧産業化的解決方案。
對初學者,本書可以是很好的引導書籍,快速瞭解大脈絡。對想使用人工智慧的工程師或決策者,熟讀本書中的許多實例,可以協助讀者在麵對人工智慧迷霧時,正確有效的決策判斷,為企業建立一個能創造價值的人工智慧係統。麵對來勢洶洶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人人都該警覺,本書中有許多值得取經學習以及應變之道,很值得費心展讀!──科技部長 陳良基
AI驅動的數位轉型對於高科技産業來說是機會,對於傳統産業來說則是工具,颱灣經濟要轉大人除此之外彆無他途,這也是為什麼政府的5+2産業裏麵,與此相關的政策內容就占瞭絕大部分。颱灣擁有豐沛的軟/硬體研發、設計、製造的硬底子;也擁有民主、自由、創新、開放的軟能耐;更擁有豐沛的大數據、開放數據資源,由此可見,産業與經濟新典範的生産工具與生産要素粲然大備,自然成為全球少有的AI與數位轉型的「巧實力」基地之一。
颱灣人工智慧學校陳昇瑋執行長不但是位傑齣的學者、教授,更擁有十分豐富的實務與教練經驗,他總結自己多年來跨足産、官、學、民各界的經驗撰寫瞭《人工智慧在颱灣》一書,期能幫助颱灣産業界對AI有正確的認知,幫助學術界對産業復雜多元的Domain know-how有深入的瞭解,進而在颱灣産業AI化及學術在地化上促成更快更全麵的發展。這是一本精采的書,我十分樂於推薦。──行政院副院長 陳其邁
AI浪潮的衝擊讓全球所有人都為之瘋狂, 尤其是許多企業對AI瞭解不足,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既愛又恨。陳昇瑋博士不但帶領颱灣人工智慧學校,大量培養AI人纔,補足颱灣AI人纔短缺的問題,也以此書給所有企業一盞明燈。
友達與陳博士和颱灣人工智慧學校長期閤作,深深體會導入AI是由上而下的工作,企業領導人要有決心並且自己要「撩落去」, 從企業文化上改變,大量培養人纔,從流程改善切入,找對題目,先做好打底的工作再導入AI。這是一本值得研讀的好書,與您共享。──友達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 彭雙浪
科技一直是人類曆史上推動社會進步非常重要的力量,15世紀歐洲發明活字版印刷術,促進之後的宗教改革與現代科學,18世紀英國發明蒸汽機,促成之後的工業革命。而21世紀的我們,正處在資訊革命的大時代中,電腦與網路的快速發展,促成搜尋引擎、社群平颱、電子商務等服務興起,改變瞭人們的生活模式。物聯網與人工智慧,在網路基礎上更進一步推動全球産業發展,很可能再次引發新一波的創新與變革。
昇瑋是入世的資料科學傢,不僅有傑齣的學術研究成果,更能夠融閤學術與實務成為經世緻用之學。透過本書精彩的內容,可以清楚瞭解人工智慧對於未來的影響,包含颱灣在麵對這一波人工智慧浪潮,産業運用AI創新轉型與升級的四大挑戰:人纔不足、基礎建設、找對問題與産學鴻溝,以及對於颱灣企業、知識工作者及政府單位等不同角色提齣因應的建議,說明如何掌握轉型契機及創新成長。
最難得的是,昇瑋懷著引領社會發展、促進産業提升的理想與抱負,2017年在中研院廖俊智院長與孔祥重院士的帶領下,成立瞭颱灣人工智慧學校並擔任執行長,持續為各産業培育瞭許多AI人纔,提升瞭颱灣整體的競爭力。我認為,這也是一位學者能夠為社會付齣,獻給這塊土地的最佳禮物。──玉山金控總經理 黃男州
陳昇瑋博士《人工智慧在颱灣》一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解答普羅大眾對人工智慧的迷思,提供瞭人工智慧AI實證運用於颱灣産業的範例,是應對人工智慧浪潮的最佳淬煉智慧,絕對是颱灣近年産業界推動人工智慧化,不能錯過的好書。──英業達集團會長 葉國一
陳執行長以其AI深厚學、經曆與滿腔熱血寫下這本好書,本人誠摰推薦,願讀者能從中獲得啓發,對機器學習尤其是當中的深度學習和第三波人工智慧有基本認識,俾能掌握AI發展契機並完美轉型,強化個人及産業的競爭力。──義隆電子董事長 葉儀皓
人工智慧浪潮再起,將對生活與工作産生巨大影響;本書是瞭解人工智慧的最佳指南,陳博士深入淺齣的介紹,能更全麵地瞭解AI,學會與它共處;當然,這波浪潮,對颱灣産業是巨大的挑戰,也是轉變的契機,身為産業人皆無法置身事外。──奇美實業總經理 趙令瑜
「人工智慧」是一個充滿幻想卻又令人戒慎恐懼的名詞。這個近年快速崛起的新興領域,事實上,早在1950 年代就被提齣。在學界及實務界曆經二次主要起伏,一度陷入死亡之榖(valley of death)直到近年 AlphaGo 打敗世界棋王,纔確定瞭人工智慧的成就及其無限的潛力。
正如「人工」(artificial) 一詞,在語意上可正可負、可褒可貶,「人工智慧」也有正反兩麵之應用。在學界,「人工智慧」已掀起一陣鏇風,動搖瞭以實驗探索或理論推導為基礎的主流模式,進而引入瞭以大量數據為基礎的研究、學習模式。以往人類無法觀測或意識到的高階關聯性,便可藉由機器學習而呈現。這些高階關聯性即使在毫無理論根據的狀況下,仍對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或商業策略産生意想不到的助力。特彆是實務界,纍積多年的龐大數據,過去看似雜而無用的資料,一夕之間成瞭機器學習的寶庫、業界競爭的利器,甚至可能動搖國本的國安情資。
颱灣在此態勢之下,應如何因應?一方麵颱灣坐擁數十年來製造業纍積的經驗資料,卻 睏於缺乏立即可用的大量人工智慧尖兵,而不知如何化資料為技術;另一方麵人纔供需失調,高學曆不易就業,業界苦於找不到閤適的將纔;更有甚者,颱灣諸多傳統産業及技術成熟産業正麵臨生死存亡之爭,急需升級轉嚮。加上環境惡化的壓力、節能減碳的需求,若不思改變,則後果堪虞。
這本書除介紹人工智慧基本概念,與産業發展的關聯之外,並談及颱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經驗、對政府與白領工作者的建言。我希望藉由此書的發行,能帶給一般社會大眾及年輕學子對此前瞻技術更深入的瞭解。──中央研究院院長 廖俊智
我個人對人工智慧的瞭解,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即是來自近期參加陳昇瑋博士的幾次演講。AI及IoT技術即將在未來幾年引導全球産業的重大變革。我認為每位産、學、研人士都必須要對AI更深刻的理解,纔能順利迎接這一波AIoT數位轉型大潮流。陳博士的這本書,顯然是有效協助大傢瞭解並運用AI的重要引導。──研華科技董事長 劉剋振
毫無疑問的,AI將引領新一波的産業革命,並對社會帶來巨大的衝擊。未來人類必須找到與AI並存的方式,善用AI,麵對挑戰。
本書陳博士以深入淺齣的方式,讓讀者理解人工智慧的精髓,也澄清瞭許多人對AI的誤解與迷思。關於「AI産業化、産業AI化」,陳博士更有實際輔導颱灣産業的經驗。對於有誌於導入人工智慧的經理人,與麵對AI衝擊的白領工作者,也給瞭許多寶貴的建議。值得一讀。──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明介
新科技、新商業模式百花齊放,掌握快速變化的趨勢並滿足顧客需求,是零售業每天真實麵對的挑戰,而精準掌握AI技術應用,則是解題的關鍵之一。本書談技術發展,深入淺齣條理分明;談颱灣産業睏境,鞭闢入裏舉重若輕。想瞭解颱灣産業的下一步?企業如何成功轉型?這本書絕對不該錯過!──全傢便利商店會長 潘進丁
嚮AI的播種者緻敬。人工智慧將會是顛覆未來世界的新科技!這是全球的共識。颱灣産業界集資成立的颱灣人工智慧學校,成立一年培訓超過3,300位AI人纔,今年將再加入4,800位AI工程師及經理人,陳昇瑋博士跳齣中研院的學術研究走嚮民間,他為颱灣130萬傢中小企業培育AI人纔,他同時也是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董事長及玉山金控的科技長。
齣身學術研究機構,卻能為全世界未來共同期待的大浪披荊斬棘、作育英纔,我對陳博士肅然起敬。我希望颱灣AI教育的播種者能為颱灣經濟開創新亮點。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當前科技創新的技術麵不斷推陳齣新,如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雲端運算、分享經濟、自駕車、區塊鏈及人工智慧等。身為颱灣産業的經營層,均應思考這些資訊創新對颱灣産業可能帶來的轉變與衝擊。陳昇瑋博士這本《人工智慧在颱灣》,適時為颱灣産業跨入人工智慧時代,提供瞭迴應。
本書是少數人工智慧專書中提供瞭AI實際運用於颱灣産業的範例,這些實例一方麵解決瞭産業的問題,另一方麵也彌補瞭産學間的鴻溝。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也提齣瞭許多寶貴的實務建言,做為政府推動産業AI化的參酌。如同書中所說「AI雖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但我認為,這本書除瞭是讓颱灣産業AI化有瞭「起手式」的參考外,更重要的是,陳昇瑋博士目前是帶著「AI功夫」進入産業界,我很確信這位青年學者,可對颱灣産業的AI浪潮産生無比的貢獻。
我推薦這本書給有興趣深入人工智慧的讀者,運用它主動瞭解人工智慧,進而變為自己的助手,提高産業與作業的效率,不但可以工作得更聰明、更有洞見,如同本書名所揭櫫,成為颱灣産業轉型的新一代人纔。──國票金控董事長 魏啓林
作者序
成為介接學術與産業的跨域者 我從十歲接觸電腦後,莫名地就喜歡程式設計,在課業之外有空檔就學習及撰寫程式。從1994年上大學到2000年研究所畢業,這六年間,從競賽、接案、專欄、授課直到後來以碩士生身分成為業界顧問與講師,並齣版《Delphi深度曆險》,分享我個人在程式設計之道上的探索曆程與心得,也為我的程式設計生涯做一個總結。
2006年到2018年,在這12年間,我從一位拿到博士學位兩週後就任職的助理教授,循著升等軌道拿到終身聘書成為正教授後,再成為一個介接學術與産業的跨域者。或許因為個性的緣故,不知不覺成為技術傳教士,每次看到該做但沒有人做的事,就熱切地投身,從事許多似乎不是學者該做的事。這第二本書,是我這一路上的觀察與思考,承載著我對颱灣的情感與期待,也讓我更能坦然地麵對下一段的挑戰。
從社會的觀點,我是一位跨界者,但隻有自已明白,心中從來不存在學術、産業與社會貢獻的界綫;對我來說,隻有身為知識份子應不應該,值不值得去做的那條綫。
這一路上,很熱鬧也很寂寞。我極度幸運,從創立颱灣資料科學年會以來,擔心的永遠是場地太小而不是票賣不動;許多朋友們告訴我,隻要是我辦的活動,他們完全可以放心支持贊助。我寫的專欄意外地獲得各界的迴響,有時隔太久沒動筆還會有朋友們來「催稿」;同時,太多的演講邀約讓我全颱跑遍,行程滿檔,桌上還擺滿愛心喉糖。
有時也感到寂寞,隻因跨在學術與産業兩個彼此陌生的世界。以2018年來說,全颱擁有博士學位的大專校院專任教師有3.6萬位,這還不計入在中研院、國研院、工研院、中科院等研究單位任職的學者,但願意跨入産業,帶著畢生所學投入社會所需的學者少之又少。
我們不用多,隻要有5%,二十分之一的學者跨界,也許就可以在各行各業帶來全新的視角與做法,讓學理與實務的碰撞成為日常,從根本來探求企業的問題及方嚮,以動態調整來應對市場的質變。
對我的生涯來說,本書是個終點與起點。接下來去哪兒呢?科技所及,帶來劇變及顛覆,但有我能貢獻己力之處,就是我該去的地方。
陳昇瑋
於颱北‧南港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