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水面舰和舰载武器

新时代水面舰和舰载武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水面舰艇
  • 舰载武器
  • 海军装备
  • 现代海军
  • 军事科技
  • 武器系统
  • 新时代
  • 战略战术
  • 国防
  • 军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将通过独特的全新视角,精选珍贵的图片,全面详解了义大利、英国和美国标志性的战舰。除此之外,各国典型的海军武器也将为读者一一呈现。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未来,海洋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纵观近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几乎任何一个大国都是经由经略海洋而逐步崛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海洋对各国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战略地位不断跃升,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各国围绕海洋的角逐日趋激烈。海军作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战略力量是近期各国优先发展的军种之一。如今,不论是实力持续壮大的新兴国家,还是陷入财政困难的传统大国,甚至是财力有限的中小国家,都十分重视海军的发展,制定长远战略规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各型舰艇和武器装备不断推陈出新,各国海军发展的面貌日新月异。
 
好的,这是一份详细的、不包含《新时代水面舰和舰载武器》内容的图书简介。 --- 《远征的荣耀:二十世纪海军航空母舰的崛起与演变》 书籍简介 一、 时代背景与学科定位 本书深入探讨了二十世纪,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至冷战高峰期,海军航空母舰这一核心战略平台从概念萌芽到成为决定性力量的完整发展历程。它并非仅仅是一部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是一部融合了军事史学、技术演进、战略思想变迁以及地缘政治影响的综合性著作。我们将聚焦于航母如何重塑了全球海洋力量的平衡,并成为大国博弈的终极舞台。 二、 早期探索与技术奠基(1900-1930年代) 1. 萌芽期:水上飞机母舰与概念验证 开篇追溯了航空器与海军结合的早期尝试,从水上飞机母舰(如英国的“竞技神”级)的试验性设计,到各国海军对固定翼舰载机潜力的初步认知。详细分析了起飞与降落技术的原始困境,包括如何设计出既能承受冲击又能安全回收飞机的甲板结构。 2. 华盛顿体系下的“甲板速度”竞赛 重点剖析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各国海军战略的影响。条约限制了战列舰的吨位,反而催生了对新型战舰——航空母舰的战略需求。本章细致对比了美国(列克星敦级)、日本(赤城、加贺)和英国(竞技神号的改进)在这一时期的设计哲学差异,包括舰岛位置、机库设计以及舰载机联队配置的早期探索。 3. 技术瓶颈的突破:拦阻索与舰载机设计 详细描绘了阻拦索系统的诞生过程,这是航母化进程中的关键技术飞跃。同时,研究了早期舰载机如俯冲轰炸机和舰载战斗机(如F4F“野猫”的前身)在适应海面起降环境、提高可靠性和战斗力方面所做的工程努力。 三、 战火中的淬炼与规模化扩张(1930年代末-1945年) 1. 太平洋的“甲板对决” 本书的核心篇章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编年史叙述,转而从战略战术层面剖析了关键战役: 中途岛:信息优势与预警的胜利:不仅仅是战术失误,更深入分析了美日双方在侦察机配置、情报截获能力以及航母编队协同作战上的巨大差异如何导致战局逆转。 瓜岛与“小鹰号”的教训:阐述了近距离接触战中,航母如何承受来自陆基航空和水面舰艇的混合打击,以及对航母抗损性设计的需求。 菲律宾海与“超市”的威慑:分析了美军大批量“大黄蜂”级和“中途岛”级航母投入使用后,其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更先进舰载机(如F6F“地狱猫”)对日军航空力量的毁灭性打击。 2. 航母的“标准化”与快速建造 详述了美国在战争期间发展出的“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卓越设计,其模块化建造理念、更强大的装甲防护以及对防空火力的重视,使其成为海军力量投送的代名词。对比分析了日本“大凤”级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如装甲飞行甲板)与其实际作战效能的不足。 3. 航母的“附庸”:护航航母(CVE)的角色 辟专章探讨了护航航母在反潜战、登陆作战掩护以及远洋运输线保护中的不可替代性,论证了其在“整体海洋控制”战略中的重要支柱作用。 四、 冷战初期:喷气时代的挑战与反应(1946-1970年代) 1. 速度与重量的悖论:从“超大”到“中途岛”的迭代 战后,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和重量急剧增加,对现有甲板和拦阻系统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本书分析了美国海军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福莱斯特”级的诞生:详尽介绍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C-13/C-11/C-13系列)和更先进的拦阻装置如何根本性地改变了舰载机起降的物理过程。 核动力化的尝试与影响:研究了“企业”号核动力航母的开创性意义,探讨了核动力如何在理论上解除了航母对燃油补给的依赖,并对远洋部署能力带来的战略解放。 2. 越南战争的“浮动机场” 考察了航母在越南冲突中作为主要火力投送平台的作用,以及电子战、精确制导武器(PGM)开始进入舰载机体系后,航母对地攻击能力的质变。 3. 苏联的“反制”与挑战 本章专门分析了苏联海军在面对美国航母主导地位时所采取的战略——发展重型反舰导弹(ASM)和岸基航空力量。剖析了“基辅”级载机巡洋舰的设计哲学,揭示了其在“反航母”战略中的局限性与创新点。 五、 结构转型与技术融合(1970年代至今的过渡) 1. “尼米兹”级的时代主宰 重点分析了“尼米兹”级航母的成熟设计理念,包括其无与伦比的舰载机联队容量、抗损设计哲学,以及如何在冷战后期成为美国全球力量投射的象征。 2. 舰载机联队的进化:从“铁鸟”到“幽灵” 细致梳理了从F-4“鬼怪”到F-14“雄猫”,再到F/A-18“大黄蜂”系列的演变。重点论述了电子战飞机(如EA-6B“徘徊者”)在现代海战中对航母编队生存能力的重要性。 3. 舰载预警体系的革命 详尽阐述了固定翼预警机(如E-2“鹰眼”)对航母作战半径的扩展意义,以及它如何克服早期预警直升机的局限,建立起真正的“天空之眼”。 六、 结论与展望(二十世纪的遗产) 本书最后总结了二十世纪航母发展留下的关键遗产:规模化、可靠性、弹射/拦阻技术的成熟、以及与核潜艇、宙斯盾巡洋舰构成的多层次防御体系。这为理解后来的超级航母时代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与战略基础。 本书特色: 数据驱动的分析:结合了大量原始设计图纸、性能指标与作战报告。 跨文化视角:平衡讨论了美、日、英、德在航母设计思想上的异同。 技术与战略的交织:清晰展示了工程学的进步如何直接驱动了战略思想的革新。 目标读者: 军事历史爱好者、海军专业人士、航空工程研究人员以及对二十世纪世界格局变迁感兴趣的读者。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康拉德‧沃特斯(Conrad Waters)


  出生航海世家,自小就对海军兴趣甚浓,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和当代海军问题研究,编撰了大量的海军专业着作。其主编的《西弗斯世界海军评论》(SEAFORTH WORLD NAVAL REVIEW)是一部专业介绍世界各国海军及其装备技术发展的年度性刊物,是军事爱好者和防务专家的珍贵参考资料,自二〇〇九年出版发行以来,广受业界和读者好评。  

克里斯‧查恩特(Chris Chant)

  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先后创作了大量关于海军、航空和军事题材的作品,着作主要有《二战中的德国空军》(German Warplanes of WWII),《世界空军》(TheWorld ’s Air Forces)、《现代战斗战机》(Modern Combat Aircraft)、《二战的空降特勤队与战机》(SAS inAction and Aircraft of World War II)等书。

译者简介

西风


  对于军事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战史、战略思想等。自二〇一二年开始编写及翻译军事类书籍,翻译作品有《现代战机百科全书》 (专业珍藏版)( THE ENCYCLOPEDIA OF MODERN MILITARY AIRCRAFT),现已出版多部作品,如《战略轰炸机》《战斗机》《军用运输机》
 

图书目录

意大利「加富尔」号航空母舰 1
设计上混乱的概念 10
功能与设计 14
性能 19
结论 36
英国「勇敢」号飞弹驱逐舰 45
45型驱逐舰起源 46
计划要求 50
建造与设计责任 53
建造 55
设计特征 59
武器与作战系统 63
推进系统 76
损害管制78
造价 79
测试和服役 80
比较和结论 81
美国「自由」号濒海战斗舰 85
计划概述:从第一份合同到现在 87
概念起源 96
关键设计要求 103
模块化任务包概念 107
工业团队和设计特点 110
建造和交付 113
操作概念:「自由」号的「混合型」水手 116
未来发展 118
舰载武器 121
海军「响尾蛇」要地防空飞弹 122
「玛舒卡」中程区域防空飞弹 125
「紫苑」中程/反飞弹飞弹 128
「蝮蛇」要地防空飞弹 129
「西北风」短程舰对空飞弹 132
SA-N-1「果阿」中程区域防空飞弹系统 134
SA-N-3「高脚杯」中程区域防御飞弹系统 137
SA-N-4「壁虎」要地防空飞弹系统 139
SA-N-6「雷鸣」远程防空飞弹 141
SA-N-7「牛虻」和 SA-N-12「灰熊」中程防空飞弹 143
「海参」中程/远程区域防御防空飞弹 146
「海猫」要地防御飞弹 148
「海标枪」中程区域防御飞弹 152
「海狼」要地防御飞弹 153
「小猎犬」和「鞑靼人」海军中程防空飞弹 157
「海麻雀」海军短程防空飞弹 159
「拉姆」海军短程防空飞弹 160
「标准」舰载中程/远程区域防御防空飞弹系列
165 SGE-30「守门员」30毫米口径近战武器系统 172
「梅罗卡」20毫米口径近战武器系统 174
「博福斯」40L60 和 40L70 型40毫米口迳自动火炮 176
GAM-BO1和GBM-AO1型20/25毫米口径海军防空火炮 178
GCM-A型30毫米口径双联装防空火炮 182
GDM-A型35毫米口径双联装防空火炮 184
AK-230型、AK-630/M型和AK-306型30毫米口径防空火炮 185
AK-725型57毫米口径防空火炮 188
「海卫」25毫米口径近战武器系统 190
LS30R型和DS30B型30毫米口径海军舰炮装置 191
「埃默莱克」-30型30毫米口径双联装海军舰炮 194
「密集阵」Mk15型20毫米口径海军近战武器系统 198
「佈雷达」紧凑型Tipo 70型 40毫米口径L/70双联装海军舰炮 199
「依卡拉」反潜飞弹 202
「玛拉丰」反潜飞弹 204
「博福斯」反潜火箭 (375毫米口径火箭发射器系统) 206
RBU反潜火箭发射器 208
SS-N-14「石英」反潜飞弹 210
SS-N-15/16「星鱼」和「种马」反潜飞弹 21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在內容編排上,我認為非常具有學術價值,但同時又兼顧了知識的普及性。作者在介紹每一種艦艇或武器系統時,都會追溯其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演變,這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其出現的必然性與重要性。 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海戰戰術」與「艦艇設計」之間相互影響的探討。例如,隨著反艦飛彈的出現,艦艇的匿蹤能力和區域防空能力就變得日益重要,這也促使了新型艦艇設計理念的誕生。反之,新型艦艇的出現,也可能催生出新的戰術思想。書中也提到了「無人載具」在海軍中的應用,例如無人水面載具(USV)和無人潛航載具(UUV),它們在偵察、掃雷、甚至攻擊任務中都展現出巨大的潛力。這本書讓我對未來的海軍發展,有了更為廣闊的想像空間。

评分

這本《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的出現,對於提升台灣民眾的國防意識,以及對於我們自身所處的戰略環境的理解,無疑是極具正面意義的。作者以一種務實且深入的態度,為我們揭示了現代海軍艦艇的發展趨勢,以及其搭載的尖端武器系統。我個人非常讚賞書中對於「載台」與「武器」之間如何互相配合、發揮綜效的闡述。 書中對於不同噸位、不同任務定位的艦艇,都有著詳盡的描述。例如,輕型的飛彈快艇在近岸作戰中的角色,重型的導向飛彈驅逐艦在遠洋制壓中的優勢,以及所謂的「多功能」巡防艦如何在滿足多樣化任務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在武器系統方面,除了大家熟知的各種飛彈,書中還特別提到了「感測系統」的重要性,包括各種雷達、聲納、紅外線探測器等,這些「眼睛」與「耳朵」的優劣,往往決定了一場戰鬥的勝敗。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電子戰」能力的介紹,這在現代高科技戰爭中,已經成為決定戰局的關鍵要素之一,而這本書的涵蓋,讓我感到非常欣慰。

评分

我對這本《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的編排方式真的非常讚賞。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技術論文集,而是非常有條理地從基礎概念開始,逐步深入到複雜的戰術運用。作者 apparently 花了很多心思去理解讀者的學習曲線,所以讀起來不會讓人感到壓力。我特別喜歡它在介紹各種艦艇類型時,所採用的比較分析法。例如,在談到巡防艦和驅逐艦的區別時,不僅列出技術規格,更從任務、噸位、火力配置等不同角度進行闡述,讓讀者能更清楚地辨識它們的戰術角色。 此外,書中對於艦載武器的介紹,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從傳統的火砲,到現代化的防空飛彈、反艦飛彈,再到隱藏在艦體內的電子戰系統,每一個武器系統的原理、射程、打擊能力,都講述得相當透徹。特別是書中對於「匿蹤」技術在艦艇設計中的應用,以及「神盾系統」這種劃時代的整合式作戰系統的解說,讓我對現代海軍的複雜程度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個人特別關注書中對台灣海軍現役「康定級」巡防艦、「濟陽級」巡防艦(雖然已逐步汰換)以及未來可能引進的新型艦艇的討論,這對於我們理解國防自主的意義,以及台灣在區域安全扮演的角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

评分

哇!這本書《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光看書名就覺得重量感十足,而且非常貼近我們台灣在地關切的軍事議題。身為一個長期關注海軍發展的讀者,我一直很期待有這樣一本能深入淺出講解現代海軍艦艇與武器系統的書籍。最近剛拿到手,迫不及待翻了翻,雖然還沒能完全消化書中的所有內容,但僅僅是目錄和開頭幾章,就已經讓我充滿了驚喜與期待。 這本書的出現,填補了我個人在這一領域知識的斷層。過去,要了解現代海軍的艦艇,大多只能透過零散的國際軍事新聞、或是專業程度極高的學術期刊,對於一般讀者來說,門檻確實不低。而《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彷彿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我們這些對海洋軍事力量充滿好奇的「旅人」,一步步走進現代海軍的迷人世界。從驅逐艦、巡防艦、到神盾艦的劃分與演進,再到各種主砲、飛彈、電子戰系統的介紹,每一個環節都讓我感到既新奇又實用。尤其是書中對於台灣現役與未來可能發展的艦艇,以及其搭載武器系統的分析,更讓我產生強烈的共鳴。這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性的書籍,更像是與我們共同面對國家安全挑戰的一份心靈梳理。

评分

我一直對海軍的發展抱持著高度的興趣,尤其是在當前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下,《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這本書的出現,無疑是一股及時的清流。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軍事評論,而是真正深入到技術層面,用嚴謹的態度去解析現代水面艦艇及其搭載的武器系統。 書中對於「艦隊防空」和「區域防空」的區別,以及如何透過不同艦艇的組合來達成這些目標的論述,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對於「導彈驅逐艦」和「神盾艦」的角色定位,以及它們在編隊作戰中如何扮演關鍵的防空角色,書中都有非常詳盡的介紹。此外,對於「反艦飛彈」的種類、性能、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反制,書中也有深入的探討。作為台灣人,我們對於海域的安全有著天然的敏感度,這本書的內容,讓我更清楚地了解我們國家的海軍力量,以及它所面臨的挑戰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评分

這本《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其主題的專業性,但實際翻閱之後,我發現它的內容雖然嚴謹,卻不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作者似乎很了解讀者可能會有的疑問,並將這些疑問以系統化的方式在書中解答。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作戰系統」的介紹。現代軍艦不再是單純的船體加上武器,而是一個高度整合的「作戰平台」。書中對於「戰鬥管理系統(CMS)」、「數據鏈系統」以及「感測器融合」等概念的解釋,讓我對艦艇的「大腦」有了更深的認識。這些系統如何將來自雷達、聲納、光學感測器等各種資訊,經過快速處理後,呈現給艦長和作戰官員,並下達指令,這整個過程既複雜又精妙。書中也提到了「模組化設計」在艦艇建造中的應用,這使得艦艇在未來能更方便地進行升級和改裝,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戰場需求。

评分

《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這本書,讓我對現代海軍的「火力」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過去,對於艦艇的火力,我可能只停留在「有多少魚雷管」或「有多少砲塔」的層面,但這本書則將火力系統的複雜性,做了非常細緻的剖析。 從「垂直發射系統(VLS)」如何能夠彈性地搭載不同類型的飛彈,到「艦砲」系統在現代戰場上的殘存價值與應用,書中都做了深入的探討。我特別對書中關於「反艦導彈」的介紹感到興趣,包括其速度、射程、單彈頭威力,以及不同國家發展的獨特技術。同時,書中也提到了「軟殺傷」武器,例如電子干擾裝置,以及「硬殺傷」武器,例如引導攔截飛彈,它們如何共同構成一個多層次的防禦體系。作為一個關心國家安全的台灣讀者,這本書讓我對我們的海軍力量,以及他們所應對的威脅,有了更為清晰的圖像。

评分

《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這本書,我認為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將枯燥的技術數據,轉化為生動的戰術場景。作者在介紹各種艦艇和武器系統時,經常會引用實際的戰例或者假想的戰術運用,這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些裝備在實戰中的威力。 例如,在介紹「神盾系統」時,書中不僅說明了它的技術原理,還會描繪出一艘神盾艦如何在複雜的電磁環境下,同時追蹤和攔截來自不同方向的空中威脅,這種場景的描繪,足以讓讀者感受到現代海軍的強大作戰能力。書中也探討了「艦載直升機」在反潛、反水面、偵察和運輸等方面的多樣化用途,以及它與水面艦艇之間的協同作戰。作為台灣讀者,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裝備」本身,更讓我們理解了「如何運用」這些裝備,進而能夠更好地評估我們自身的國防力量。

评分

坦白說,《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這本書,讓我對海軍裝備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為何現代艦艇的造價如此高昂。書中對於許多先進技術的介紹,如「隱形匿蹤」材料在船體上的應用,以及「複合材料」在減輕艦艇重量和提升結構強度方面的貢獻,都讓我驚嘆不已。 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主動相控陣雷達(AESA)」和「被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PESA)」的區別與優劣勢的解析。這兩種雷達系統,是現代艦艇「眼睛」的核心,它們的性能直接影響到艦艇的探測能力、追蹤能力以及攔截能力。書中也深入探討了「垂直發射系統(VLS)」的種類與配置,以及不同類型的飛彈(如防空、反艦、對陸攻擊)如何在同一個發射系統中協同作戰,這充分展現了現代艦艇高度整合的作戰理念。作為台灣讀者,我特別關心書中對於台灣海軍現有裝備的分析,以及對於未來建軍方向的探討,這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國家在國防上的投入與努力。

评分

《新時代水面艦和艦載武器》這本書,我認為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它能夠將極度專業的海軍艦艇與武器知識,以一種相對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我之前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訊時,常常會被密密麻麻的術語和技術參數給嚇退,但這本書卻能巧妙地避開這些陷阱,用更為貼近實際應用的角度來解說。 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書中對於「反潛作戰」和「防空作戰」的探討。這兩種作戰模式,對於台灣這樣一個島嶼國家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書中不僅介紹了反潛直升機、聲納系統、反潛魚雷等裝備,還深入分析了現代水面艦艇在執行反潛任務時所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同樣地,對於防空作戰,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防空飛彈系統的種類、性能,以及如何與艦上的雷達系統、戰鬥系統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空網。我個人尤其對書中關於「垂直發射系統(VLS)」的介紹感到興趣,它極大地提升了艦艇的反應速度和火力密度,是現代海軍艦艇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