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里面,每一种鸟类也都代表着属于牠们特别的栖息觅食区域,像是翻石鹬喜好海岸河口地形,黑面琵鹭喜爱河口滩地至潮间带广阔的浅水域,高跷鸻喜欢盐田、鱼塭、河岸等浸水环境,琵嘴鸭喜欢较深的水域但最好不要长满太多的挺水植物,黄头鹭喜欢高滩地和水田环境,反嘴鸻喜欢在废弃鱼塭的水面以牠上翘的嘴喙在水中左右扫动而鲜少如同其他鹬鸻那样站在泥滩地上,翠鸟喜欢具有天然泥巴堤岸的河川环境,大杓鹬常出现在潮差较大的河口与海岸溼地,红冠水鸡生性害羞因此喜欢有树木或挺水植物遮蔽的水域,鱼鹰爱吃新鲜的鱼因此特别喜欢俯冲开阔的水域捕鱼,铅色水鸫喜欢栖身在湍急的溪涧区域并且对于水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小䴙鷈喜欢栖身在湖泊、池塘与水流缓慢而多植物掩蔽的静水域,斑文鸟总爱在灌丛或草生地上追逐着禾本科及蓼科植物的种子…这些不同的鸟类所对应喜好的不同栖身环境,实际上也正代表着溼地生态系统当中所富含的栖地多样性,那是保育鸟类的关键,世界保育联盟(IUCN,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曾在1994年与2004年所发表的濒危物种红皮书当中,将「栖地丧失」列为生物多样性降低的最大原因。其中,86%的鸟类直接受到栖地破坏的影响而陷入灭绝危机。而每一种鸟类的消失,背后可能意味着200种已知生物与其他未知生物的消失(这当中包括了昆虫、植物与鱼虾贝类等等)。也因此,维系了鸟类喜好的觅食环境,也就保障了包括鸟类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生活圈。